前言:本文請和這首滅火器的《心內話》搭配服用
阿公阿嬤等待已久的
「公視台語台」終於要開播了,以往老人家盯著牆上時鐘切換不同電視台,緊緊跟著台語節目時段的日子終於結束了。
大概已經六七年沒看八點檔長壽劇了,某天晚上在客廳陪阿公阿嬤看了半個小時的電視,劇中演員那些怪腔怪調的台語讓我非常煩躁,要嘛硬是用中文才會有的語法來講台語,要嘛中文和台語夾雜,三不五時還會有英文,連好好用台語講完一句話都沒辦法。
突然覺得有些悲哀,兩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家每天死守著那台電視機,我們的影視環境卻連一個適合家中長輩的節目都沒有。台語歌謠節目算是僅存的清流吧,噢不過這背後又是複雜的產業結構問題,再講下去就扯遠了。
想和社會產生連結,老人家的選擇並不多
小時候還不懂事,以為阿公阿嬤都愛看灑狗血的肥皂劇,長大後才知道,打開電視一百多個頻道,台語才是他們熟悉的語言。在這個快速變動的時代,老人家也努力想要跟這個社會產生連結,我們也許還有手機和網路,但是他們的選擇並不多。
以前的八點檔其實還蠻好看的,演的是老人家年少時走跳打拚的寫實人生,與其說人生如戲,不如說戲如人生。聽阿公說過年輕時的故事,十七歲時背著一袋行囊,身上沒什麼錢,只有一張彰化往台北的火車票,就這樣隻身上來打拼了,晚上和牛一起睡覺,白天到市區蓋房子,台北車站附近許多目前已經拆掉的舊房舍,都是當年他一起蓋的。
戒嚴時代威權統治的陰影使然,阿公阿嬤是鐵板深藍,但總是愛看民視新聞,因為其他台的中文講太快了,有時我在旁邊看還要幫忙翻譯解說。後來發現華視和公視也有台語新聞,於是他們的選擇才又多了一點。
質樸的台語歌謠串起老一輩的人生歷練
講到台語歌啊,年輕人說滅火器、拍謝少年和茄子蛋是屬於這個世代的台語歌,五月天的《志明與春嬌》已經是20年前的事了。年紀往前推,爸媽說他們聽的是伍佰、陳昇和江蕙,而林強的《向前行》最能唱出九零年代的社會寫照。再往前推,阿公阿嬤現在最喜歡詹雅雯、黃乙玲和蔡小虎,翁立友的《我問天》再怎麼唱也不會厭倦。
其實對老人家而言,文夏、洪一峰、鄭日清、許石的傳統演歌唸謠,才是他們記憶裡最懷念的台語歌。火車鐵馬、做工行船、故鄉的父母、思慕的戀人,歌詞描寫著日常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含蓄內斂的小情小愛;因為在那個貧窮困苦的古早時代,活著最重要,從當時流行的詞曲也能看出台灣人質樸敦厚的草根性格。對老人家來說,現在的電視機裡,大概只剩台語歌謠節目才聽得到了。
國小時流行 DVD/VCD ,菜市場賣著三片200元的盜版音樂光碟,阿公阿嬤在客廳放著歌聽得很開心。後來 MP3 問世,我們不只幫忙灌歌進去,還到魔鏡歌詞網找歌詞,印成歌詞本。而現在又更方便了, Youtube 幫忙建一個播放歌單,阿公阿嬤還會去買藍芽喇叭來聽,老實說還蠻新潮的。
智慧型手機風行後,老人家開始學會用 Line 了,娛樂消遣變多了,受到電視的荼毒也變少了。不會打字沒關係,有貼圖有視訊,說話還可以用錄音的。但我還是希望他們兩老能多多出門釣魚打麻將啦。
那些 Line 群組裡的長輩圖
聊聊長輩圖,雖然人們總是嘲笑長輩圖是「中華民國美學」教育下的產物,但是換個角度想,老人們也是嘗試著跟上時代的腳步,用年輕人熟悉的方式和家人交流。長輩圖由正面意象的圖片和簡單直白的字句組成,雖然看起來毫無章法,不過這種拼湊補丁的風格是很有後現代主義的特色。
吃飽穿暖、安分守己、敬天畏神、打拚人生,這些觀念貫穿了老一輩台灣人的生命經驗與價值信仰。從善意的角度來看,長輩圖的內容從日常起居的噓寒問暖,到人生際遇的祝福道賀,都是直截了當也溫暖真摯的祝福問候。
所以啊……
從開始練習講台語也好幾年了,雖然我還是講得很生硬又「袂輪轉」,仍然希望自己能和這塊土地的文化傳統能有多一點的連結,也希望這個世代的人們能對台語更友善同理一點,噢,也希望阿嬤不要一直覺得我肚子很餓沒吃東西。
打開電視機,阿公阿嬤的選擇並不多,台語才是他們熟悉的語言。如今,他們期待已久的「公視台語台」終於要開播了,阿公阿嬤很開心,因為以往盯著時鐘切換不同電視台,緊緊跟著台語時段的日子終於結束了。
本文同步刊登於《獨立評論@天下》:終於,阿公阿嬤盼到了一個台語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