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評論】能用中文,就別用英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語言」也可以是政治的。

  比較好理解的情況是,有種人講話習慣隔三岔五蹦一個單字,但這麼做的理由不見得是出於溝通需求、不見得是追求語言的精確與精準,而更有可能是--這讓他有優越感。

  韓國影視產業在全球已經造成「文化殖民」現象,所謂文化殖民,就是這個國家不用武器軍隊,而透過散播自身文化,讓其他國家仿效、購買、追隨、學習。文化殖民的最基礎媒介就是語言(包括文字語言、影像語言)。

  英文在二戰後成為傳播資訊的主要語言,當然和美國國力有關,當最高端的科技研究、好萊塢以至於哈利波特都透過英文紀錄、播送以及創造,英文自然穩坐諸多語言體系的龍頭。相對的,越南文、緬甸文、菲律賓文等等第三(或二)世界國家的語言,就一直不被認為「重要」(我指的是,比如國民教育的外語只有英文)。

  所以語言當然政治,當你看到同樣一個人,講流利英文和講流利菲律賓文時,在你心中產生的印象落差,就是這兩種語言間的權力傾軋。英文是「文明的」、「先進的」、「優越的」、「有教養的」。

  張愛玲赴美後,餘生都在用英文寫小說,並且在西方出版界屢屢碰壁受挫,和她在中文文學界的崇高地位極不相襯(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在那個年代,對老美來說,中文就等同菲律賓文,中文作家能寫出什麼好東西?)。遺作《小團圓》、《雷峰塔》、《易經》也是用英文寫成,再由翻譯翻成中文出版。

  對「語言天分」這四個字普遍有個誤解,比如我們常說誰誰「精通」八國語言,你知道「精通」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嗎?除了可以溝通以外,還要可以「寫作」。大家都知道語言就是聽說讀寫,而寫是最高層次的技巧,所以「精通」的意思是,這位天才可以用八種語言寫出一樣好的文章嗎?我的意思是,確實「轉譯」(也就是語言邏輯的切換使用)是一種極為罕有的天分,但它僅限於語言間的語感和邏輯的互通;換言之,要「寫得好」,你就必須一直用那個語言寫。

  張愛玲晚年的追求,簡言之就是用「更高級」的語言創作。然而她卻忽略了,她用中文壘起的一座高樓大廈,如果餘生再焚膏繼晷向上攀爬,很有可能她可以寫出一座通天巴別;但她沒有,她選擇用語言邏輯和中文天差地遠的英文來寫作。這對她來說更容易或更困難我無法評論,而她在西方出版界的失敗,也絕非純然是因為作品不夠好。但時代與命運將她導引到那個方向……不過很好的思考點是,以她當時在華文文學圈的聲勢,幾乎可說她想在哪裡發表作品,絕沒有人會拒絕她,而她為什麼不做這個看來「性價比」更高的選擇呢?

  寫作是大腦的極限挑戰,我的理解是,她不願做雞首。

  如果只是將語言做為溝通的一種工具,其實用什麼語言都隨你高興。那為什麼我說能用中文,就別用英文呢?

  因為我強烈地、毫無懷疑地,相信,中文是最美的語言。它的繁複、它極驚人的意義自我生長,在在展現了強大的延展性;中文是最好的材料,當你用正確的火侯和工具去鍛鑄,它可以成為藝術品,透射絕美光焰。

  所以除了經典文學,我幾乎不讀翻譯作品,最主要的理由就是,身為一個寫作者,我當然是要從最擅長使用我使用的文字的創作者身上取經呀。再者,生也有涯,你知道台灣每年約有四萬種出版品嗎?你光讀各媒體選的年度TOP10(萬中選一),就可以很忙碌了,如果從常態分配圖的概念去看,前2%都值得一讀,四萬的2%是八百,你一年讀得到八百本書嗎?翻譯文學固然佔了其中大宗,但一本「好的」中文創作,只要讀進去,它就會是寫作最好的養料。

  我對中共政權沒有好感,而中美貿易戰懲罰的到底是那些貧窮線以下的可憐老百姓,還是腦滿腸肥的貪官汙吏?文化力的展現當然不只是SHE「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文化力的展現,是我們可以站在曹雪芹、白先勇、張愛玲等等文學巨人的肩膀上接著寫下去,並且讓更多外國人喜歡我們的作品。

  我的英文除了基本的溝通對話大概會愈來愈退化吧,因為,人的一生技能點有限,年輕的時候無腦亂點就算了,現在我決定,全押在中文上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Tsuki Kuang-avatar-img
2021/10/16
語言資質確實在不同語言中會有所差異,然而,我想這個問題應該比你想的更「現實」一點喔? 畢竟,張愛玲在搬去美國後,受金錢所困窘,她寫英文翻譯或用英文創作的原因都非常單純:因為沒錢。她寫的東西很受台灣人歡迎,但賺台灣人的錢背後也有非常多台灣中文界自己的政治考量,而假使她要在美國生活的話,自然得想辦法穩定「生活」吧? 而我認為,台灣人現在也有類似的景況,或至少說通俗文學界與真正全職寫作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非中國人身分的中文寫作,就是沒錢賺,或說你若沒達到頂端的菁英,就肯定沒辦法養家活口。這樣來想,布蘭登.山德森在廣播上邀請好幾個不怎麼有名但也不算小咖的作家一起閒聊時,他們分享到自己所認識的作家,從來沒有任何人在入行以來換過工作,相反的則是其他所有「正當職業」的人一直在轉換跑道——如果你是用英文創作,生活在北美圈,有自己的風格和小圈子,你至少可以全職寫作。《紐約客》雜誌上,多的是翻譯作品與華裔作家,而對於那些想追求全職寫作的人,英文難道不就是最好的選項嗎? 當然,也是可以去大陸闖蕩啦⋯⋯2019年時,台灣起點就已經開始依照北京標準限縮言論自由,台灣網路場域是絕對無法擁有多少主權了,而也更不用說純文學界大家,也開始正視斜槓的常態了。所謂的「以寫作當成生活的正職」已經是黨國時代、超強寫作菁英與英文圈的遙遠夢想,台灣人是有機會實現夢險,但問題就是,大家願不願意割肉、進入自己所不熟悉的語言領域罷了。
avatar-img
泯滅天使唱遊地
78會員
113內容數
眼底是一幕幕倒退風景。 虛無中降生、無愛裡長成,泯滅天使屬於更高維度的未來,卻困於現在。他有一張潔淨的臉,上個世紀曾經愛笑,而後,刀槍劍戟無情剟傷以後,千瘡百孔的軀殼裡他復甦,準備用靈魂四散的光與焰火,滌洗世界。 如果寫作有更多可能--懺情又異質,纖細卻爆裂,我將化身泯滅天使,重建世界。
泯滅天使唱遊地的其他內容
2021/09/29
近年文學獎林立產生的問題,不僅在寫作者趨之若鶩的名利雙收(甚且出現所謂「得獎攻略/教戰手冊」);同時,它也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你是作家?你得過什麼獎?——想當作家、想得到出版社/核稿編輯的肯定?就通通去寫「評審喜歡的」作品。
Thumbnail
2021/09/29
近年文學獎林立產生的問題,不僅在寫作者趨之若鶩的名利雙收(甚且出現所謂「得獎攻略/教戰手冊」);同時,它也產生了一個「惡性循環」——你是作家?你得過什麼獎?——想當作家、想得到出版社/核稿編輯的肯定?就通通去寫「評審喜歡的」作品。
Thumbnail
2020/12/31
武漢肺炎舉世驚懼,在全球奪去能夠計數,卻讓人不敢相信、不忍直視的人命的2020,這是永遠不會被歷史遺忘的,人類文明有史以來至困至厄的一年,在這年,陳思宏以《鬼地方》拿下台灣文學金典獎百萬大獎,這本書將就此銘印於歷史,成為一本傳奇。
Thumbnail
2020/12/31
武漢肺炎舉世驚懼,在全球奪去能夠計數,卻讓人不敢相信、不忍直視的人命的2020,這是永遠不會被歷史遺忘的,人類文明有史以來至困至厄的一年,在這年,陳思宏以《鬼地方》拿下台灣文學金典獎百萬大獎,這本書將就此銘印於歷史,成為一本傳奇。
Thumbnail
2019/05/09
  回到事物的本質:為什麼我們必須憎恨共產黨?你如果只看到中國強大的經濟表現,而忘了中國本身就是全球最大內需市場這個優勢,代表你思慮欠深。憎恨共產黨的理由很多:貪腐、獨裁、無言論思想自由動不動就被消失被失蹤、戕害新疆西藏、拖垮香港、透過一帶一路以不平等條約將控制魔掌伸入其他第三世界國家……
Thumbnail
2019/05/09
  回到事物的本質:為什麼我們必須憎恨共產黨?你如果只看到中國強大的經濟表現,而忘了中國本身就是全球最大內需市場這個優勢,代表你思慮欠深。憎恨共產黨的理由很多:貪腐、獨裁、無言論思想自由動不動就被消失被失蹤、戕害新疆西藏、拖垮香港、透過一帶一路以不平等條約將控制魔掌伸入其他第三世界國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台語文的政治功能,凝聚認同太強烈了,以至於屏蔽了它作為一種語言的——追求聲韻的、詞句的文學美感的追求。筆者期望,當我們談及台語文,可以不要有那麼強烈的政治目的——還語言以本來面貌。
Thumbnail
寫出來發現,這篇文章純屬找駡。行吧,歡迎反駁,有理有據就算是吵起來我也喜歡,因爲對完善想法有益;也依然歡迎無故謾駡,前提是您得罵得過我~ 一、中文的局限 二、漢字拉丁化 三、漢語是否需要結構性改革
Thumbnail
寫出來發現,這篇文章純屬找駡。行吧,歡迎反駁,有理有據就算是吵起來我也喜歡,因爲對完善想法有益;也依然歡迎無故謾駡,前提是您得罵得過我~ 一、中文的局限 二、漢字拉丁化 三、漢語是否需要結構性改革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每一個時代有其不可違逆的時代命運,比如生長在日治(據)時期,學日文、寫日文是那時期作家的共同命運,於是,可以很輕易從那時期作家的作品中找到與日本文化界的聯繫,因為他們讀的經典文學是日譯本,他們接收到的文藝資訊更多來自日本(這很合邏輯,作家作為語言的狂熱者,使用哪種語言自然就會關心哪種語言的文學脈動)
Thumbnail
很多年沒以書面語寫作,再次寫起來,說不出的別扭...... 明明以書面語寫字糊口二十多年,怎麼還是那麼生硬的...... 還記得二十年前、剛從韓國回港後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大報館當財經記者,在此之前,我從來未曾以中文作工作語言。
Thumbnail
很多年沒以書面語寫作,再次寫起來,說不出的別扭...... 明明以書面語寫字糊口二十多年,怎麼還是那麼生硬的...... 還記得二十年前、剛從韓國回港後第一份工作,是在某大報館當財經記者,在此之前,我從來未曾以中文作工作語言。
Thumbnail
無論華語作為唯一國語的支持者,或是多元母語都作為國語的支持者,其實都有同樣的觀念:語言之於民族,是整個民族文化的載體,語言之於個人,則關乎到個人如何形塑自我身分的認同。兩者對語言看法的歧見,僅是出於對自我身分認同的差別。
Thumbnail
無論華語作為唯一國語的支持者,或是多元母語都作為國語的支持者,其實都有同樣的觀念:語言之於民族,是整個民族文化的載體,語言之於個人,則關乎到個人如何形塑自我身分的認同。兩者對語言看法的歧見,僅是出於對自我身分認同的差別。
Thumbnail
       時常聽到有人對此充滿疑問,為甚麼我們要學中文?現在國際化的世代,英文不是更好的語言嗎?因此我想藉此來分享一下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並且加上我在中文系中學習到的一些感想,將之分享給各位!
Thumbnail
       時常聽到有人對此充滿疑問,為甚麼我們要學中文?現在國際化的世代,英文不是更好的語言嗎?因此我想藉此來分享一下我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並且加上我在中文系中學習到的一些感想,將之分享給各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