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小孩學字】公約到底有沒有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11月上課時,發生了我差點爆走,差點就把東西收一收騎機車回家的事件(詳情請看〈小孩順著情緒走,那我呢?〉)。在那之後,我一直想著該如何上課的問題。後來我發現,有些事並不是一直去想就會有結果,更多時候是隨著相處時間的累積,才能看見從前沒發現的層面。
那天爆走回家後,除了我自己一邊反省一邊思考一邊寫記錄,小賊也跟小尋聊了一下關於上課的狀況(註1)。那天晚上,小賊把她們聊天的內容,透過fb訊息傳給我(非常珍貴的記錄啊)。以下是小尋的心情──
1. 我不知道廖瞇有情緒。
2. 是廖瞇覺得不順利,我們沒有覺得不順利啊。
3. 還想上廖瞇的文字課啊,但我不想再玩彩虹小馬的遊戲了,膩了,我想要寫字寫字……(註2)
4. 他們還是太快了(小賊補充:這個「快」指的是會被其他小孩插話而讓她忘了原來要講什麼;或是別人很快把答案說出來,她就沒辦法說;或是別人插話她就很不開心,會影響上課心情)。
我看完這段記錄後覺得,嗯,小孩在意的跟大人在意的,真的是很不一樣的東西呀(讀到第1、2點,我有種被打敗的感覺XD)。然後小賊說,她已經跟小孩討論了課堂公約。我說喔!這麼快就跟小孩討論出公約來?我還在想說下次上課再來跟他們討論,沒想到你們已經先做了。

小孩參與訂定的公約

以下是他們討論出來的公約:
1. 說話前舉手
2. 休息時間再去柑仔店
3. 休息時間20分鐘,有兩次延長的機會。最久可延長至半小時
4. 吃完中餐前不去柑仔店
5. 離開基地前收拾環境
先說明,這個公約不只是文字課公約,而是共學基地的課堂公約,所以也適用在煮食課與生活課。我問小賊這公約是怎麼討論出來的?「我先跟小孩說,大人們發現在上課時有個困難,這個困難會影響大家上課的狀況。接著我請小孩提出意見,然後大家來討論這樣。」小賊說。
我說,看你們訂出的公約,像是想要處理「想上課卻無法好好上課」的困難,所以是以「讓每個人可以好好說話」以及「訂定休息時間」這兩個方向來討論是嗎?小賊說是(註3)。
接著小賊說明她帶小孩討論的方式,「我會在心中設下一個時間,一個議題不能討論太久,或太刁鑽,不然小孩的心思會跑掉、會失焦、會沒耐心……」
我又問,那一開始大家都加入討論嗎?
小賊說,這個公約算是她跟小尋、小煦討論出來的。她一開始邀約大家討論時,小茶和小羽堅持不加入,「我就說那沒有參與討論的人就會直接被規定喔,結果那兩人堅定的說要被規定。倒是小尋跟小煦很緊張不想被規定,所以很積極地投入了討論。」
「關於休息時間的討論很有意思。」小賊說,20分鐘的休息時間是小尋跟小煦訂出來的,她聽到後想這樣的休息時間對小孩來說會不會太短?所以她反問小孩,「如果休息時間到了反悔怎麼辦?玩得正開心怎麼辦?」於是小尋跟小煦提出可以延長兩次的方法,最長到半個小時。小賊又再次跟她們確認這樣的休息時間真的夠嗎?要不要再加長?「結果她們想想實際可以上課的時間後,堅定的覺得不要超過半小時比較好。」
公約討論完後,波波也出現了。小賊說,他們把訂出來的公約講給波波聽,波波聽了也同意這樣。
聽完公約討論的過程,我覺得這很有意思,看起來小孩也很想上課跟學習,只要他們「想」上課?還有,小賊說小茶跟小羽「很堅定的要被規定」,我在想,會有人很堅定的想要被規定嗎?會不會是他們當下不想參與討論,很想去做另一件事,所以「你們想怎樣就怎樣吧……」(我亂猜的)。而波波沒有參與討論,但同意公約內容。我發現好有趣,才幾個人的公共討論,就能看出諸多不同的公民參與XD(我想是跟個性有關)。(註4)

完公約後的第一堂課

其實我知道,訂公約是訂公約,能不能執行或到底有沒有用,又是另一回事。所以,我抱著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來上課。我很想知道,當小賊跟他們討論完公約後,上課情況究竟會是什麼樣子。
嗯,先說結果──那天小孩像是吃錯藥一樣,寫字的寫字,玩文字遊戲的玩文字遊戲,沒有人想要下課。
那天上課非常反常,我才進基地,所有小孩都「自動」坐到桌椅前,我想說他們吃錯什麼藥了,這些小孩怎麼突然對我那麼好?之前根本都是要千呼萬喚才出來。
小煦:「我們有討論出公約喔,就是講話前要先舉手。」小尋:「還有休息的時候才可以去柑仔店。」小煦跟小尋你一言我一語的報告課堂公約。我說,哇,你們討論出公約喔!我看著黑板上的公約,我說,「可是好像還有一件事沒有討論到……」
「就是,如果你們上課上到一半,有人因為心情不好,然後就不想上課;或是有人不想要加入課程,想要自己去做別的事,那怎麼辦?」
會這樣問是因為,小尋之前常因為小茶「看起來好像都在旁邊看,沒有上課」,而覺得「為什麼她可以不用上課」,然後生氣,然後就不想上課。所以我很想知道,如果我把這個情況指出來,小尋會覺得應該要怎麼辦呢?
結果小尋說:「有人不想上課就不要上啊,讓他做自己的事就好。」我說,那你不會被影響嗎?你不會因為別人在旁邊看起來好像在玩,你就也想要玩嗎?
小尋說,不會,「我不會被影響。」
喔喔,這樣呀。我本來想以為小尋會想要求大人,去要求不想上課的小孩也要一起上課,我本來想跟她討論這件事要怎麼做比較好。沒想到小尋說,就讓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啊。
既然這樣,好,那我們就觀察看看。我心裡想。
後來我們開始上課。那天我們玩郵差送信遊戲──我在假裝成信封的白紙上,寫了他們爸爸媽媽的名字。我說,我們知道家人的名字怎麼寫,才會知道郵差有沒有送錯喔。小孩很有反應,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講:我媽媽叫「XXX」、我爸爸叫「OOO」。這次大家講話前都有舉手,可是因為大家都有話要講,所以又都全部卡在一起了。
小尋看起來想要講話,可是又被卡住了。「公約根本就沒有用!」她雙手抱胸生氣的說。
我心想,才剛要開始就又卡住了嗎?我吸了一口氣,我說,大家先停下來,聽我說一下我發現的事,好嗎?小孩停下來了,我開始說:
「這次大家講話的時候都有舉手,對吧?可是還是亂成一團,聽不到別人講話,是嗎?所以會不會重點是,我們可能要等舉手想說話的人的話先說完,然後再舉手?不然大家都卡在一起,大家都想要先說話,那舉手這個動作好像就沒有用了?」
我本來在想我講這段話,會不會有點像是在說教?結果我一說完,之前看起來像是都沒在管別人的波波,他舉起手小聲慢慢的說:「那我現在可以說話了嗎?」
我說可以,當然可以。我說,我們不是要規定別人什麼時候說話,我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好好說話,也好好聽別人說話。
後來這天,大家幾乎沒有衝突,每個小孩都很進入自己在做的事(他們玩起寫信遊戲)。一個小時之後,我說,你們想不想休息了呢?小茶搖頭,小尋也搖頭。小尋說:「我好不容易靜下來想要寫字。」然後那一天,我收到好多封信──會寫字的小孩寫字,還不太會寫字的小孩折色紙跟畫畫,而這些信裡面的故事,我會寫在另外一篇文章裡。

「為什麼她可以不用上課?」

不過,那個寫字寫到不想下課的課堂,不是常態。隔週的文字課,前半堂很順利,但休息時間過後的下半堂,大家都回到基地了,而小茶還在庭院玩水。小茶不想回來,我去邀她進來但她還是不想回來。小尋生氣了。
「那我也不要上課!」小尋說。
「小尋不上那我也不上。」小煦說。
喔喔喔,又回到之前的老樣子了。我說小尋,你之前不是說,如果有人還沒打算要上課,就讓他做自己的事沒關係嗎?
小尋沒有正面回應我的問題。她抱著胸說:「我很生氣,為甚麼她可以不用上課?我們就要上課?我很想叫你罵他們。」
「可是你覺得罵他們,他就會想要上課嗎?」我問。
「不會。」小尋說,「可是我就是生氣,我想要罵他們。」(註5)
小尋說話的時候,小煦在旁邊做她自己的事。小羽在一旁晃來晃去,波波則是喊著要不要上課了,我想上課了。
這時我就很兩難,兩個大女孩的心情沒有搞定,我好像也不能去陪波波和小羽上課,然後小茶又還在庭院玩……怎麼辦?現在我該先做哪件事?這時候公約好像完全沒有用了,小孩心情不好時他們根本不想理公約。
我跟小尋說,我也希望小茶可以進來一起上課啊,可是她不進來我也不能逼她,我現在也還在想該怎麼辦,「不過,我覺得其實學習是自己的事,如果有人不想上課但是你想上課,你還是可以上課啊!」我說。
我說話的時候,小尋低著頭玩玩具,過了一會後她說:「我也很想學習呀,可是現在這樣我就不想學習……我也討厭我這樣的脾氣,可是我就是會生氣。我生氣就不想上課了。」
小尋說完,小煦也是一邊玩玩具,一邊說:「我也想要學習呀!我真的很想要學……可是我更想要陪我的朋友……」
我聽她們說完,我沒想到他們竟然可以這樣坦率面對自己的脾氣,坦率的說出自己,我覺得好厲害。突然間我覺得上不上課不是那麼重要了(喔不,當然還是很重要XD)
那天的課堂後來是怎麼結束的,我有點忘了,應該也是吵吵鬧鬧一下子覺得不想上課但過了一陣子又突然想加進課堂活動這樣。後來我發現,隨著每次的課堂相處,我才越來越了解不同小孩的不同面向,了解他們各自在意的事情,了解他們在什麼樣的狀態中會進到學習中(這個,我也會寫在另一篇文章)。

在意公約的小孩

那麼,公約到底有沒有用呢?小孩自己是怎麼看待公約呢?
我發現,小尋跟小煦有時候看起來像是不想理會公約,但其實他們很在意公約。他們可能就是因為很在意,所以當有人「不遵守」的時候,小尋會生氣。但為什麼這兩個大女孩特別在意公約呢?我在想會不會是因為公約是她們討論出來的,她們很希望自己可以遵守自己訂出來的規則。
所以當有人不遵守公約,當公約好像被打破,她們就會生氣。她們一邊說那我也不要上課,但一邊捍衛公約(你去叫那個誰來上課)。我覺得這個心情很有意思。有一次上課,因為黑板快寫不夠了,我說我要擦黑板囉!小煦馬上說公約不可以擦掉!我問為什麼不能擦呢?小煦說不能擦掉不然會忘記。
聽起來好像公約在約定就在的感覺,如果公約被擦掉那約定就沒有了。儘管小煦生氣的時候她也不理會公約,她會說「為什麼要遵守?」但多半的時候她很捍衛公約。
這樣看起來,訂公約的兩個大女孩是很在意自己訂出來的規則,我覺得這是好事。但之後有沒有可能讓她們了解到,讓共學基地所有的小孩了解到,「公約」其實是一種因為「在意所有人」而訂出的規則;「公約」的用意並不是在管束大家,而是希望透過一些約定,讓大家注意到每個人不同的需求。
小孩什麼時候可以明白這樣的事呢?(但公約這種東西到底是不是絕對需要?這又是另一個議題了。)
有一次上課,大家又七言八舌的嘩啦啦講話時,小尋說,「我還是覺得他們有點快……」但這次小尋說話的聲調比較平穩了,不再是抱著胸生氣的樣子。

【備註】

  1. 小賊是小尋的媽媽,也是親子共學團的領隊。
  2. 小尋說的「彩虹小馬遊戲」,是我設計的一種是抽籤找字遊戲,內容與彩虹小馬有關。波波小羽、妞妞很愛玩,小煦普通,小茶在旁邊看,小尋多半選擇不加入。小孩對於活動的反應,這個我會寫在之後的文章。
  3. 之前上課所遇到的困難,請看〈小孩順著情緒走,那我呢?〉
  4. 文字課有六個小孩,分別是四到六歲。其中妞妞(五歲)因為陪媽媽在家坐月子,所以沒有參與到公約的討論。
  5. 小尋一直用「他們」,但「他們」指的就是小茶。但為什麼用「他們」呢?我覺得很有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72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廖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田裡走回家,我們喝小油菊花茶。泡茶的時候,我跟G聊天,小布喃喃自語,「小油菊、大油菊……」我一聽又笑出來,我今天一直在笑,我說哈哈哈,「大ㄧㄡˊㄐㄩˊ……我們鹿野街上的郵局是小郵局,臺東市才有大郵局吧?嗯臺北的郵局應該更大……」
我發現,還不太會認字與寫字的小孩,他們對「不能說不」的聯想,裡頭有許多「聽」的趣味。比如,「他連剪刀石頭布的布都不能說嗎?」比如「我有聽過魚講話,噗噗噗」。他們對「不」的聯想是用「聽」的,而不是建立在文字的那個「不」字上面......
小孩「不想上課」很自然,他們只是順著自己的情緒走。可是,順著情緒走的結果,就是上課的時間變得很少。上課時間變得很少,老實說小孩是不在意的,但大人在意。
四到六歲文字課的那群小孩,他們明白什麼是自主學習嗎?這很難說。但我們嘗試建立一個環境,能讓他們真實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在我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也發現到自主學習的可能。
我發現,小孩彼此之間會有拉力與推力,想上課的氣場會影響不想上課的小孩,不想上課的氣場也會影響原本想要上課的小孩。有時想上課的氣場足夠時,全部的小孩會一起被拉往那個想上課的方向去;不想上課的氣場比較大時,也會發生一面倒的狀況。
我想著想著,想到後來我發現焦慮的來源是因為教學效果,困難的來源是因為這樣很難安排課程內容──顧到這三個小孩,可能顧不到另外三個;反過來照顧另外三個,本來的三個可能顧不到。所以,如果上課的目的是「教學效果」,那麼把個性將近步調相近能力類同的小孩,擺在一起學習是最好的囉?但是,這是共學的精神嗎?
從田裡走回家,我們喝小油菊花茶。泡茶的時候,我跟G聊天,小布喃喃自語,「小油菊、大油菊……」我一聽又笑出來,我今天一直在笑,我說哈哈哈,「大ㄧㄡˊㄐㄩˊ……我們鹿野街上的郵局是小郵局,臺東市才有大郵局吧?嗯臺北的郵局應該更大……」
我發現,還不太會認字與寫字的小孩,他們對「不能說不」的聯想,裡頭有許多「聽」的趣味。比如,「他連剪刀石頭布的布都不能說嗎?」比如「我有聽過魚講話,噗噗噗」。他們對「不」的聯想是用「聽」的,而不是建立在文字的那個「不」字上面......
小孩「不想上課」很自然,他們只是順著自己的情緒走。可是,順著情緒走的結果,就是上課的時間變得很少。上課時間變得很少,老實說小孩是不在意的,但大人在意。
四到六歲文字課的那群小孩,他們明白什麼是自主學習嗎?這很難說。但我們嘗試建立一個環境,能讓他們真實表達自己的心情──而在我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也發現到自主學習的可能。
我發現,小孩彼此之間會有拉力與推力,想上課的氣場會影響不想上課的小孩,不想上課的氣場也會影響原本想要上課的小孩。有時想上課的氣場足夠時,全部的小孩會一起被拉往那個想上課的方向去;不想上課的氣場比較大時,也會發生一面倒的狀況。
我想著想著,想到後來我發現焦慮的來源是因為教學效果,困難的來源是因為這樣很難安排課程內容──顧到這三個小孩,可能顧不到另外三個;反過來照顧另外三個,本來的三個可能顧不到。所以,如果上課的目的是「教學效果」,那麼把個性將近步調相近能力類同的小孩,擺在一起學習是最好的囉?但是,這是共學的精神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11/25日記     昨天在地鐵上,和推車上的小嬰兒擠眉弄眼的玩了一會——起身離開的時候,他媽媽說:「你的朋友要離開了呢!」我笑著和他揮揮手,他的手好小,指頭就像是細長的小花瓣一樣。       這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不知道為什麼——想起來特別愉快。奇妙的是,好像有什麼就在那天夜裡——或者就在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和小女孩做朋友:我的夏令營故事。 50年的距離,如何跟小女孩做朋友?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該怎麼同理】 從上禮拜小銓的事件後,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該怎麼同理不同的孩子?」,因為在跟小銓對話的過程中,我知道的資訊很少,所以有蠻多事情是需要我不斷追問的,其中就包括一些嚴重的衝突事件,我怕我在問的過程,觸及到小銓不想講的事情,讓心中的傷口越烈越大。   昨天跟亮師討論後,亮師提醒我
Thumbnail
童三心得 @ 2023 10/28 〔蕃薯 北極熊班〕 有位小可愛,鋸柴時拿柴刀亂砍竹子。屢勸不聽後,將其帶到旁邊嚴肅地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小可愛答得出來,表示他知道自己剛剛在做不對的事。和小可愛約定後,小可愛答應不再亂使用工具。不多後,小可愛拿起竹子亂揮,制止後沒多久,小可愛站到大家在鋸柴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我有一個一旦對工作開始不滿意,就會把生活行程塞到爆炸的壞習慣。(熵增定律?) 這個週末就算是一個例子吧。早上去試教小朋友的作文課,我本來很擔心小朋友精神渙散,上課沒有反應。沒想到他們完全往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非常踴躍發言,而且聊個不停。本來準備了生巧克力要當作小朋友答題的獎賞,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覺得很幸運,偶然找到這套有聲書,一口氣聽完全部,覺得很有趣,雖然,抱歉我邊聽邊做其他事情,紀錄了一下提及的繪本,可能會有遺漏,希望還算周全,打算一一借來跟鵝子一起閱讀。
Thumbnail
11/25日記     昨天在地鐵上,和推車上的小嬰兒擠眉弄眼的玩了一會——起身離開的時候,他媽媽說:「你的朋友要離開了呢!」我笑著和他揮揮手,他的手好小,指頭就像是細長的小花瓣一樣。       這是一件很平凡的事,不知道為什麼——想起來特別愉快。奇妙的是,好像有什麼就在那天夜裡——或者就在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和小女孩做朋友:我的夏令營故事。 50年的距離,如何跟小女孩做朋友?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該怎麼同理】 從上禮拜小銓的事件後,我開始問自己一個問題:「該怎麼同理不同的孩子?」,因為在跟小銓對話的過程中,我知道的資訊很少,所以有蠻多事情是需要我不斷追問的,其中就包括一些嚴重的衝突事件,我怕我在問的過程,觸及到小銓不想講的事情,讓心中的傷口越烈越大。   昨天跟亮師討論後,亮師提醒我
Thumbnail
童三心得 @ 2023 10/28 〔蕃薯 北極熊班〕 有位小可愛,鋸柴時拿柴刀亂砍竹子。屢勸不聽後,將其帶到旁邊嚴肅地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小可愛答得出來,表示他知道自己剛剛在做不對的事。和小可愛約定後,小可愛答應不再亂使用工具。不多後,小可愛拿起竹子亂揮,制止後沒多久,小可愛站到大家在鋸柴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我有一個一旦對工作開始不滿意,就會把生活行程塞到爆炸的壞習慣。(熵增定律?) 這個週末就算是一個例子吧。早上去試教小朋友的作文課,我本來很擔心小朋友精神渙散,上課沒有反應。沒想到他們完全往我預期的反方向發展,非常踴躍發言,而且聊個不停。本來準備了生巧克力要當作小朋友答題的獎賞,沒想到現在的小朋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