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出版已超過三十餘年的《山居歲月》,早已不算是市場新書,然而每次一翻閱,Peter Mayle幽默的筆觸還是令我不禁會心一笑,書中散發的棄業出走浪漫,和南法普羅旺斯的陽光,互相輝映,在我的心頭閃亮。
根據觀察,舊曆年過後總會出現一批離職潮,雖說離職原因各人不一,但職場生活成了梏桎心靈的枷鎖這樣的事,倒是常耳聞。然而說走就走,看似浪漫,需要的勇氣也不少,Peter Mayle這位廣告界前輩,不只棄業,還乾脆跑到普羅旺斯買一間兩百多歲年紀的老房子住了下來。他的舉動,成為我們這些想離職又不敢離職,想改變又害怕改變的人,一種精神上的出口。又因為想離職這種事絕對不會退流行,因此Peter Mayle在我們心中就成了永遠的典範,像普羅旺斯的陽光一樣燦爛。
這一年,是從一頓午餐開始的。
每年除夕,那樣的暴飲暴食、狂歡作樂,常讓人覺得末日將臨。午夜一到,大家舉杯互祝,吻頰擁抱,更讓人不期然生陰森之感。因此,聽說幾公里外的來柯村(Lacoste)有一家喜滿餐廳,特製六道大菜的除夕午餐,還供應粉紅色香檳酒,我們便覺得以這樣的一頓饗宴來揭開未來十二個月的序幕,是要可喜多了。
書中,作者以一個月一個月的方式記錄在山城的日子。一月,法國西北季風吹過,不再是觀光客的Peter Mayle正式感受到季風的威力。想當初他還這麼想著,「想到那些可憐的傢伙正忍受寒冬的煎熬,不禁竊竊自喜起來。」又像是「他們描述季風的可怕時,我們假裝害怕,其實心裡偷笑。」。就算現實和想像有落差,Peter Mayle不改幽默的筆調看事情,確實讓我們覺得輕鬆多了。
法國人對食物的熱情,就像你對手機對政治對購物的熱情一樣
說起法國人的吃,早已耳聞一餐長達數小時之久,其準備之豐盛、料理之用心,還有聊天之本事,都是餐桌上的另一種風景。難怪Peter Mayle要從一頓午餐拉開《山居歲月》的序幕,還說「那樣的暴飲暴食、狂歡作樂,常讓人覺得末日將臨」,呵,連末日將臨都來了,我們不難想像這一年的用餐狀況大抵會是什麼樣子。據他自己在〈最長的晚餐〉那章的描述,「好不容易吃完,我們往後一靠。卻近乎驚慌地看見主人又擦淨了碟子,一隻巨大的烘盤端上桌來:女主人精心特製的紅酒洋蔥燒兔肉,料酒是特選最醇最厚的佳釀。我們軟弱地要求分一小塊便好,主人滿面笑容相應不理,我們只好吃了。我們吃了油炸吐司拌蔬菜沙拉,吃了胖大的羊奶乳酪麵包,吃了主人家女兒做的杏仁奶油蛋糕。那天晚上,我們是為英國而吃。」法國人對食物的熱情,若不放寬心去面對,只怕吃反而成為沉重的負荷。毫無疑問的,Peter Mayle算是成功的讓自己融入法國的飲食文化之中。
生活是唯一的量尺,其他僅供參考
在我們不斷自問:到底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還是生活是工作的一部分時?普羅旺斯居民依節令生活的作息可以提供一點答案。「與這份迫不及待的情緒相反的是,廚房改建工程停滯不前。受到初春訊息的催促,工人像候鳥般遷去,留下幾袋水泥,幾堆沙子陪伴我們,作為他們必將重返的證物。總有一天,他們會再來,完成他們幾已完成的工作。工人會突然消失,這現象全世界普遍存在,不過它在普羅旺斯更有明確的季節因素。」效率是什麼?在這裡可能不講這一套,否則就太對不起普羅旺斯的陽光。廚房改建工程停滯不前,原因是什麼?「天候不佳延期施工,泥水匠去滑雪度假,磚石工頭騎摩托車玩足球摔斷了手臂,還有材料商冬季懶怠出門」如果這些因素會令你害怕的話,想到普羅旺斯置產的人,真的得再認真想一想。除非你學Peter Mayle從普羅旺斯人的時間作息上漸漸學到一點哲學素養,那就是「我們告訴自己,打從現在起,對於希望達成的事根本不抱希望;那麼只要能達成一丁半點的成績就會喜出望外了。」
在普羅旺斯,每個人都是生活藝術家
水電工人大談巴哈、韓德爾,妻子還是一位出色女高音;普羅旺斯最棒的廚師年齡竟高達八十歲;市場肉販可以出一本書詳細介紹肉的二十種變化做法;巴黎式裝扮的清潔專家懂得真正的授權;擦洗地板的工人同時也是位出色的美食評論家……,在普羅旺斯,每一個人冷不防地都可以來上這麼一點生活哲學發表,就連公雞也有權在清晨四點報曉,縱使是觀光客也要清楚這點,才能說自己是真正喜歡普羅旺斯。而普羅旺斯這個法國南部鄉村之所以成為人們嚮往之處,正是因為它就以它原本的風貌存在著,跟著節氣作息的不媚俗姿態,才能涵養出生活藝術家。
2006年電影《美好的一年A Good Year》是部浪漫喜劇片
電影《美好的一年》,瘋狂的讀者,還有更多更多……
2006年,根據《山居歲月》一書改編的電影《美好的一年A Good Year》再次把普羅旺斯的陽光、葡萄酒、佳餚、美景推到大家的眼前,羅素克洛和瑪莉詠柯蒂亞在螢光幕前大談戀愛,背景襯著普羅旺斯的葡萄園,這大概是Peter Mayle始料未及的。然而就算好萊塢不這麼做,那些瘋狂愛上Peter Mayle筆下《山居歲月》的人也會丟掉理性跑到普羅旺斯敲Peter Mayle的門,告訴Peter Mayle他們有多愛普羅旺斯還有那裡的人。這些出書後的迴響,有些可喜,有些可憎。難道你會覺得洗澡洗到一半,被愛慕的讀者按門鈴,Peter Mayle披著浴巾出去應門這件事,有任何浪漫的成分嗎?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地方,一段《山居歲月》
Peter Mayle在廣告界待了十五年,後來在1975年逃離麥迪遜大道(紐約的商業中心)。移居普羅旺斯促成一連串的奇遇,沒有一天覺得虛度了光陰,對此他永懷感激。你的山居歲月不見得在普羅旺斯,但你很值得活出一段心靈純淨的歲月,然後你也可以說「住在○○○是何等的有福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