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心事,小孩不是不能明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們是不是在有意無意之中,讓孩子提早長大了?
整天幾乎膩在一起的母女,就像生命共同體,所有的頻率其實被調整的滿接近的。
最近小孩開始放寒假了,我全部的時間都被她所佔滿,為了不讓她整天待在家無聊看手機,我得想方設法陪著她到處跑跑看看的,如此一來,自己要做的事就嚴重的被拋在後面,造成整個心有點悶。(想做又不能做的心情)
那天小孩說要溜直排輪,我就陪著她去溜直排輪。當時想說那我趁機看點書好了,殊不知小孩要你陪著她一起運動,她溜直排輪,你跑步。我說我想看書,她說妳不是說妳很想運動,那妳趁這個時間運動剛好。呵,真是一語打中我的心坎。(小孩連做事的效率都幫你想好了,一邊陪小孩一邊運動,時間完全不浪費)
出去溜達溜達免不了在外面用餐,每次在外面吃飯,花個幾百元是常見的。沒經濟收入的我,不敢點太多菜色,孩子彷彿知道,遇到好吃的食物也不會獨吞,都說要留給媽媽。最感動的是飯前的禱告,不忘記跟天父上帝祈求,媽媽開始有經濟上的收入。
遇到扭蛋,一個人蹲在扭蛋機台前端詳了好久,我以為她想扭蛋,便掏了六十元硬幣準備給她,沒想到,她抬頭跟我說,她只要看看就好。我著實有點嚇到,記得她以前不是這樣的,她都是很努力的吵著要她想要的。
看來孩子對經濟的負擔是感受到了,雖然孩子和我是一體的,讓孩子知道媽媽的能力限制也不是一件壞事,但我確知在小孩的心中是有一點點遺憾的,當下的快樂絕對不是百分百的,因為我自己小時候就是這樣。小時候的我看見別人彈鋼琴,自己也想在琴鍵上彈出優美的琴音,但是家裡無法供應我昂貴的鋼琴費用,於是我跟著同學去老師家學琴,同學彈鋼琴,我站在旁邊看。我就以這樣的方式靠近鋼琴,但如果可以我也想坐在那兒彈琴,而不是站著看別人彈琴。
我想那時候的我也是懂得大人在經濟上的困難,所以願意妥協,不哭也不鬧,安安靜靜的用一種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去排解自己的遺憾。
有時候自己的情緒也有點複雜,想給孩子多一點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但限於經濟因素,我們並不是真的能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而縱使自己不說(我想我應該還是有說,我應該還是常跟孩子有這樣的對話-孩子:「我想買這個」我說:「沒錢」。),孩子仍然可以從和你朝夕相處的思想行為模式當中,知道你量入為出,知道你當省則省,知道你不願花錢在自己身上寧願把錢花在她的身上,這些事,即使不說也看得出來。
而孩子愈是體貼你,她就離她的童真又遠了一點(總覺得不像小孩)。現實是兩面刃,它教我們懂事,它也可能限制我們的自由奔放與想像。
孩子看世界的眼光尚未蒙上現實的塵埃
我想起《美麗人生》裡的父親,為了讓孩子依究保有對人性美麗的盼望與童年的歲月,極力的在殘酷的納粹集中營,以遊戲的方式撐起一座大傘,保護孩子的心靈不受到傷害。而父親的話彷彿一劑預防針,讓孩子看事情的眼光變得不一樣。父親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孩子。
我想我或多或少有受到這部電影的啟發,覺得屬於孩子的童年無憂無慮時光就應該給她,不要用大人現實的角度限制孩子應該看的方向。孩子的純真是上天賜的禮物,想想看,離兒童時光已經很遠的我們,就算想回歸兒童的眼光看世界恐怕都不是你說要做到就能做到的。難怪聖經上說,進天國的人,是像小孩子這樣的人,這給我們提醒,純真是上帝看重的。
大人的心事,小孩不是不能明白。很奇怪的,平常希望小孩要懂事的我,也會在她忽然懂事的那一刻,突然懷念起她不怎麼懂事的時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3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夏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部分的人都走在某種朝聖之旅的路上,不管他們自己是否做如是想。如果你把你的寫作視為一場探索,那麼你將會與讀者建立起連結,它蘊含的力量會令你驚訝。 -《寫出好人生》-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瞭解卻不得其解時,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表達意見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後來的人把孔子以上說的這句話歸納為「啟發式教學」。
還給孩子屬於她的空白時間,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孩子相處在一起,這些看似沒有積極安排課程學習的動作,卻給了我和孩子彼此在身心靈上面最棒的學習狀態。
「字」對女兒來說是語文教育,但對我來說是情感教育。隨著對「字」的認識不同,我們對待「字」的態度也很不一樣。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獨處時的自在我不是不能領略,但若能學習好好地看人的眼睛,學習好好地聆聽別人的話,學習好好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我想,我會更不遺憾這一生。
在教養的過程中,常常容易因為孩子的發問,暴露自己在知識方面的不足,還好我對自己的定位仍是一位學習者,也就願意陪伴孩子一起走過這條路。
大部分的人都走在某種朝聖之旅的路上,不管他們自己是否做如是想。如果你把你的寫作視為一場探索,那麼你將會與讀者建立起連結,它蘊含的力量會令你驚訝。 -《寫出好人生》-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思是說,教導學生不到他想瞭解卻不得其解時,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表達意見卻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啟發他。後來的人把孔子以上說的這句話歸納為「啟發式教學」。
還給孩子屬於她的空白時間,也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孩子相處在一起,這些看似沒有積極安排課程學習的動作,卻給了我和孩子彼此在身心靈上面最棒的學習狀態。
「字」對女兒來說是語文教育,但對我來說是情感教育。隨著對「字」的認識不同,我們對待「字」的態度也很不一樣。
「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獨處時的自在我不是不能領略,但若能學習好好地看人的眼睛,學習好好地聆聽別人的話,學習好好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我想,我會更不遺憾這一生。
在教養的過程中,常常容易因為孩子的發問,暴露自己在知識方面的不足,還好我對自己的定位仍是一位學習者,也就願意陪伴孩子一起走過這條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時間管理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兼顧工作與家庭的人。本文探討了吳若權的著作《大人的青春,就該好好揮霍》中的觀點,如何透過有意識的時間管理,將非自主時間轉為自主時間,並從中找到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為何長大的生活不如童年期待? 小時候我們以為成為大人意味著自由和掌控,但長大後才發現,生活中多種角色的責任、看不到的犧牲和來自社會的期待,讓我們常感無力和迷茫。文章透過反思這些因素,剖析了為何長大後的生活和快樂不如想像中簡單,並鼓勵我們在自我覺察和成長中,找回曾經期待的那份純粹快樂。
Thumbnail
從前有個人,他非常忙碌,沒有靈魂的他一樣可以生活的好好的,雖然這一切好似平凡無趣。然而有一次,他出差去,忽然間他無法呼吸,他似乎也忘了自己是為何來到這。甚至,他忘了自己的名字......。
Thumbnail
情緒管理是現代人面臨的一大挑戰,許多人習慣性地用「我很好,謝謝!」來回應關心,但內心卻未必如此。這篇文章探討了Marc Brackett教授的著作《讓感受自由》,以及他所提出的情緒儀表和RULER策略,幫助讀者理解情緒的本質,期待能引導讀者更好地面對自己的情緒及人際關係,並找到表達與處理情緒的方法。
Thumbnail
成人影片有一個標籤叫做「パイパン」,指沒有陰毛的性器官,現在多指女性,中文世界用「白虎」。 本來以為「白虎」是「パイパン」的漢字,但查了一下原來不是,「パイパン」可能來自麻將的「白板」,什麼都沒有的光溜溜形象。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有小孩以後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呢?   在有小孩以前,我曾幻想過,就是多照顧個生命,但是會是以我們大人的步調來當作主旋律,小孩是在我們夫妻間的伴奏樂曲。   結果有了小孩以後,發現他們才是主角,我們夫妻反而變成配角了。   從假日的出遊地點,到平日要吃什麼,都會從「自己想」變成「小孩怎樣方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小孩:“爸,等我們結婚生小孩後,你想幹嘛?” 我回答:“我想環遊世界,體驗每個國家的當地生活,用眼睛探索未知的世界領域。” 這段對話是孩子經常問我的。其實,我常常在想,孩子是我們內心的鏡子,也可以說孩子是我們內心中的那個自我。 夢想是大人的慾望,當慾望越大,痛苦也會隨之而增。然而,對
次生女兒說:次生父親為何要演化愛情給我看?你是不是一個好人?你知道我和你一樣是追求完美的人,你要做那麼大的事業,我要和你一起做。你是不是認為我不能?我是愛你的,請相信我們可以。你知不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你是一個傻瓜,這個世紀還有誰會做這種事情,我看到了可以放手嗎? 次生女兒說:當我們大家都變大,
Thumbnail
在忙碌的生活中,時間管理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兼顧工作與家庭的人。本文探討了吳若權的著作《大人的青春,就該好好揮霍》中的觀點,如何透過有意識的時間管理,將非自主時間轉為自主時間,並從中找到生活的意義。
Thumbnail
為何長大的生活不如童年期待? 小時候我們以為成為大人意味著自由和掌控,但長大後才發現,生活中多種角色的責任、看不到的犧牲和來自社會的期待,讓我們常感無力和迷茫。文章透過反思這些因素,剖析了為何長大後的生活和快樂不如想像中簡單,並鼓勵我們在自我覺察和成長中,找回曾經期待的那份純粹快樂。
Thumbnail
從前有個人,他非常忙碌,沒有靈魂的他一樣可以生活的好好的,雖然這一切好似平凡無趣。然而有一次,他出差去,忽然間他無法呼吸,他似乎也忘了自己是為何來到這。甚至,他忘了自己的名字......。
Thumbnail
情緒管理是現代人面臨的一大挑戰,許多人習慣性地用「我很好,謝謝!」來回應關心,但內心卻未必如此。這篇文章探討了Marc Brackett教授的著作《讓感受自由》,以及他所提出的情緒儀表和RULER策略,幫助讀者理解情緒的本質,期待能引導讀者更好地面對自己的情緒及人際關係,並找到表達與處理情緒的方法。
Thumbnail
成人影片有一個標籤叫做「パイパン」,指沒有陰毛的性器官,現在多指女性,中文世界用「白虎」。 本來以為「白虎」是「パイパン」的漢字,但查了一下原來不是,「パイパン」可能來自麻將的「白板」,什麼都沒有的光溜溜形象。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有小孩以後的日子,是什麼樣的呢?   在有小孩以前,我曾幻想過,就是多照顧個生命,但是會是以我們大人的步調來當作主旋律,小孩是在我們夫妻間的伴奏樂曲。   結果有了小孩以後,發現他們才是主角,我們夫妻反而變成配角了。   從假日的出遊地點,到平日要吃什麼,都會從「自己想」變成「小孩怎樣方
Thumbnail
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常常發生許多衝突。父母應該陪伴自己先,不再以反射式憤怒的方式回應孩子,這樣孩子應對父母的方式也將有所不同。這些孩子已經遺忘的事,一直存在我們的心中,終有一天,都將變成我們與孩子間的養分。
Thumbnail
小孩:“爸,等我們結婚生小孩後,你想幹嘛?” 我回答:“我想環遊世界,體驗每個國家的當地生活,用眼睛探索未知的世界領域。” 這段對話是孩子經常問我的。其實,我常常在想,孩子是我們內心的鏡子,也可以說孩子是我們內心中的那個自我。 夢想是大人的慾望,當慾望越大,痛苦也會隨之而增。然而,對
次生女兒說:次生父親為何要演化愛情給我看?你是不是一個好人?你知道我和你一樣是追求完美的人,你要做那麼大的事業,我要和你一起做。你是不是認為我不能?我是愛你的,請相信我們可以。你知不知道你是個怎麼樣的人?你是一個傻瓜,這個世紀還有誰會做這種事情,我看到了可以放手嗎? 次生女兒說:當我們大家都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