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遊戲論述,不是給親職更高標教養,而是更多元面向的社會支援

2019/03/12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遊戲時間結束了!Playtime Is Over! 文章封面圖 (來源刊在文末)
現代媽爸真的很難當,被要求要一直陪小孩 pretend play (扮演遊戲),但真的很累,怎麼辦?⋯⋯

20 世紀之前,大人小孩其實都是「做工的人」;遊戲權,其實是很近代的概念,我們到底要把遊戲權上綱又下紮到什麼程度?而時刻分秒讓孩子每個活動都「充滿樂趣」,是不是又成了顯學和絕對義務?其實,大家知道歐美脈絡的 20 年代,母職是被提醒不要負責取悅孩子的嗎?
這一篇文章,真的有許多可以討論的點。例如,有學者就直接跟媽爸說,如果跟孩子玩讓你真的阿雜和苦楚,就不要玩,就把自己融在他們自由且自主玩耍的背景裡,用能量滿滿的專注、心神,去欣賞他們的自由且自主地玩耍,之類的參考建議。

之前摘要過的 香港智樂的好玩親職」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Playful-but-not-intrusive, authentic-but-present, 難不難,很難,一定要這麼高標嗎?也不用。我就是想玩的時候跟孩子瘋,平常只當個維持孩子生命狀態就好的親職,可以嗎?當然可以。

不用每個親職都要陪玩,只是希望大家知道「遊戲」對孩子這麼重要,來一起「看重它、尊重它、倚重它」讓它變成育兒、教育、社會支援的幫手。

而我讀一讀什麼,就不免突然反思起現狀 - 特公盟盟的存在,其實不是要加深現代媽爸的教養焦慮。「要求個體」這種作法,絕對不能先於「讓社會結構去提供讓個體有餘裕的環境」。

反而,我們應該希望是從空間改造、硬體提供、遊戲孩子王培養 (遊戲工作專業者)、共養氛圍塑造等,讓媽爸可以有 更多元面向的社會支援

我們雖然也討論建議親職如何陪伴孩子,但不會有唯一規則,或僵化地認為怎樣的陪伴才是唯一價值,畢竟每一個個體和家庭可以盤點出來的資源人力這麼不同,哪有什麼完美親職?

真希望有一天,沒有資源人力的媽爸或家庭,就把孩子放養給形式越來越多元的遊戲空間,如 人本交通的街道巷弄,而那個空間裡,都有可以陪伴所有孩子的餘裕大人 (而這是其它系統,如勞資,也要一起努力的事)。

很長原文《遊戲時間結束了!Playtime Is Over!》:tinyurl.com/yxlycj4o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5會員
57內容數
邁向兒童友善城市 (Towards the Child Friendly City) 國際研討會,核心四大主軸:空間規劃、兒少倡議、遊戲實務和人本交通,近八十位全球講者的國際研討會。由歐洲兒童友善城市聯盟 (European Network for CFC) 主辦,在歐洲知名城市布里斯托舉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