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土地要素優化配置前,不可能有技術創新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國的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2015年的GDP為67.67萬億元,約為11.8萬億美元。但中國經濟卻有兩個致命的弱點,一是本幣不是國際貨幣,二是缺乏技術創新。當然,這僅僅是從經濟層面來看。
為何中國缺乏技術創新呢?縱然政府在某些方面也非常鼓勵和支持技術創新。原因有三個,一是技術創新的利益驅動不足,二是缺乏技術創新的利益保護,對財產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都不夠。三是教育和職場壓制創新思維。
用經濟理論來解釋,所謂技術創新就是通過技術進步來改變生產函數,從而使得相同的資本和勞動投入下,產出更高。最簡單的生產函數模型就是將資本和勞動作為引數,兩者統稱為生產要素;經濟產出則是因變數。
提高產出的方法無法乎三種;一是加大生產要素的投入量,二是優化配置生產要素,三就是改變生產函數。除了技術創新外,管理創新也能改變生產函數。
回顧中國30多年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引進和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和改進了勞動和資本的配置,將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了產出率更高的製造業及服務業,將投資從中間產品轉向了消費品,轉向了出口。前者改變了生產函數,後者優化了生產要素配置。前者得益于開放,後者得益於市場化;另外,加大了勞動和資本的投入,然而勞動投入會有一個限度,有8小時工作制,人們需要更多的閒暇時間;但缺乏自主技術的創新。
為何缺乏技術創新呢?因為引進技術和優化生產要素配置比技術創新的利益驅動更高,能以更少的投入和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產出。技術創新總是出現在生產要素優化配置之後。當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通過改變生產要素的配置還能增加產出,就不會有技術創新的動力。這就是美國為什麼會湧現那麼多技術創新的部分原因,因為它的要素配置在一個充分的自由市場中得到了最優配置,無法再通過改變要素配置來增加產出了,只能通過技術創新。
在中國,通過市場化,應該說勞動力要素得到了比較好的配置,以中國巨大的人口數量,從而釋放出了巨大的潛能。但仍然很不充分,最主要的障礙就是城鄉分隔的社會制度,農民不僅是一種職業,還是一種身份。雖然中國政府正在致力於加快城鎮化進程,但卻是依賴行政化手段,而通過市場來實行城鎮化的總體效果更好。如果土地能自由交易,也不會出現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和經濟增長的現象。
但在改革開放中,相比於勞動力要素,土地要素、土地資源的配置差得多,離優化配置差得很遠。現階段中國的土地所有制嚴重阻礙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雖然通過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城市土地的商業化和政府徵用農村土地用於工業生產,產生了巨大效益,但總體來看,中國的土地配置仍有相當大的優化空間,這就是絕大部分的農村土地沒有得到優化利用。農業生產效率低下,而在已有的農業技術條件下,通過優化配置,可以大大提高產出效率。
土地是最重要和最關鍵的資本,人們的生活和經濟活動都必須依賴於土地。由於其重要性和特殊性,在擴展的生產函數模型中,將土地從一般的資本中抽離出來,將產出看成是勞力、土地和其它資本三者的函數。土地資源的合理優化利用能釋放出巨大的產能。
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家,都會本能的意識到改善土地配置的巨大增值空間,遠高於技術創新所能帶來的盈利。中國政府致力於推進城鎮化,就是為了有限地改善土地配置,以從土地增值及附著其上的經濟活動的增值中徵收費用。但這種努力受到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限制,效果會大打折扣。目前看來,成效不大。但它又不會推進土地所有權或使用權私有化,因為這樣會失去對土地的控制,從而影響執政基礎;同時如果土地以自由交易的方式實現優化配置,它從中能徵收的費用也沒有它用行政手段來部分地實現優化配置徵收得多。
土地配置改善的巨大增值空間一樣會吸引企業家的強烈關注和投入。根本上說,這是中國經濟未來增長最主要的基礎性因素。可以說,一切經濟活動都圍繞著土地資源利用和衍生于土地資源的利用,包括房地產、土地用於工業生產、商業服務、基礎產業和實現機械化規模農業。我不是說,中國就不可能有技術創新了,只是說那還不會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勞動力的配置的改善的餘地也不大了,勞動力素質的提高也受制於產業升級的停滯,而這正與缺乏技術創新有關。
總而言之,技術創新和勞動力要素在近階段都不會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土地的優化配置才是,有巨大的增值空間。而在釋放出這巨大的潛能之前,不會普遍產生技術創新的動力。
2016年4月27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般而言,史書不會記載普通人的言行,只為帝王將相、英雄人物樹碑立傳。但偶爾,大人物的事蹟中會捎帶上普通人。這非常寶貴難得,為後人瞭解歷史提供了另外的視角。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就有這麼一例。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
這是我以前經觀察思考悟出的一個道理。而現在,朝鮮將權力世襲制度化無疑支持了我的這個觀點。朝鮮將「白頭山」血統明確寫入了憲法,做為必要的資格;排除了非「白頭山」血統擔任最高領導人的可能性。 所謂「世襲」,指權力由父傳子,或變種,兄傳弟。而且具有排他性,只有最高領導人的嫡親才能繼承權力。而專制是指權力
「城鎮化」將是中國未來發展中一個最重要的中間變數,它不僅會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還會改變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政治基礎。  說其是中間變數,是因為城鎮化的推進是政府在經濟困局下被迫採取的應對策略,哪怕這可能會損害其長遠的執政基礎。目前,政府面對出口市場萎縮、失業增加、產能過剩、通貨膨脹,以及借城市化的「土地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廣闊,物質的、非物質的遺產多多。所以每年都可以提出許多申遺項目。但有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應該申遺,卻被人們所忽略。  這就是「年號」!年號啊!多麼博大精深,歷時悠遠的文化遺產呀!又是中國首創。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也紛紛效仿。只是中國改制共和後,就廢棄了年號這一傳統。目前世界範圍內
曾國藩,以平定太平天國而功高天下,青史留名。生前清廷封一等毅勇侯,死後賜諡號「文正」。而後人則毀譽不定,與時俱變。按古人的評價標準,他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俱備,在大多數時候還是得到高度評價。蔣介石就極為崇拜他。現今,也得到越來越正面的評價。 那曾國藩為什麼要反對太平天國呢?他的歷史作用是什麼呢?從社
近日,山東新泰80後集體閃亮登場當地政壇,給全國人民帶來巨大的震驚。人們紛紛指責這是在搞公共權力世襲化。其實,權力世襲化在中國各級官場中早已屢見不鮮。但山東新泰之所以引起爆炸式的反應,衝擊波一浪接著一浪,在於其表現得是那麼地肆無忌憚、迫不及待與全盤通吃。加之80後也很吸引眼球。 新泰事件充分說明了
一般而言,史書不會記載普通人的言行,只為帝王將相、英雄人物樹碑立傳。但偶爾,大人物的事蹟中會捎帶上普通人。這非常寶貴難得,為後人瞭解歷史提供了另外的視角。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就有這麼一例。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卒母
這是我以前經觀察思考悟出的一個道理。而現在,朝鮮將權力世襲制度化無疑支持了我的這個觀點。朝鮮將「白頭山」血統明確寫入了憲法,做為必要的資格;排除了非「白頭山」血統擔任最高領導人的可能性。 所謂「世襲」,指權力由父傳子,或變種,兄傳弟。而且具有排他性,只有最高領導人的嫡親才能繼承權力。而專制是指權力
「城鎮化」將是中國未來發展中一個最重要的中間變數,它不僅會改變中國的經濟結構,還會改變中國的社會結構和政治基礎。  說其是中間變數,是因為城鎮化的推進是政府在經濟困局下被迫採取的應對策略,哪怕這可能會損害其長遠的執政基礎。目前,政府面對出口市場萎縮、失業增加、產能過剩、通貨膨脹,以及借城市化的「土地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廣闊,物質的、非物質的遺產多多。所以每年都可以提出許多申遺項目。但有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最應該申遺,卻被人們所忽略。  這就是「年號」!年號啊!多麼博大精深,歷時悠遠的文化遺產呀!又是中國首創。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也紛紛效仿。只是中國改制共和後,就廢棄了年號這一傳統。目前世界範圍內
曾國藩,以平定太平天國而功高天下,青史留名。生前清廷封一等毅勇侯,死後賜諡號「文正」。而後人則毀譽不定,與時俱變。按古人的評價標準,他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俱備,在大多數時候還是得到高度評價。蔣介石就極為崇拜他。現今,也得到越來越正面的評價。 那曾國藩為什麼要反對太平天國呢?他的歷史作用是什麼呢?從社
近日,山東新泰80後集體閃亮登場當地政壇,給全國人民帶來巨大的震驚。人們紛紛指責這是在搞公共權力世襲化。其實,權力世襲化在中國各級官場中早已屢見不鮮。但山東新泰之所以引起爆炸式的反應,衝擊波一浪接著一浪,在於其表現得是那麼地肆無忌憚、迫不及待與全盤通吃。加之80後也很吸引眼球。 新泰事件充分說明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狀,消費內需疲弱,只想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歐美祭出關稅壁壘!WTO總幹事警告全球面臨崩潰!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造成「中國衝擊2.0」,貿易關稅戰終將不可避免! 馬克‧吐溫(Mark Twain):歷史不會重演,但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原文貼在這裏,那麽中國製造業為什麽會萎縮?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在這裏分享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討論。 1、農民失去了土地,城市又無法為他們提供就業。 ​先貼上知乎網友的一篇回答,農民種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這篇長短正合適(大部分都太長截不下來),我看了好多數字,普遍都在一畝1000元左右。
Thumbnail
許多重要的技術,如蒸汽機、電力、半導體和互聯網,都是改變世界的關鍵創新。然而,這些技術在剛出現時,並未立即創造巨大的財富,是由於技術成熟度不足、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生態系統和配套技術的支持、市場接受度、經濟和社會因素以及政策和法規等多方面的原因。
Thumbnail
改革开放后,中共统治的合法性从建立遥不可及的共产主义转换到了经济发展上。而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但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又无法提供创新,所以只得一直靠引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同时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悬殊,国内消费能力不足,还需要国际市场。 而另一方面,这套政治经济制度的低人权状况会导
Thumbnail
據報導,謝金河:2015年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候,陸客來台人數創下418萬人次的新高紀錄,而那一年正好是台灣經濟最慘的一年!這也代表兩岸關係好,台灣沒有更好! 其實,過去30年,資金甚至人力都往中國跑,台灣經濟怎麼可能會好?經濟成長的四要素:資金、勞工、知識資本、技術創新!未來,要掌握住,經濟才能成長!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
Thumbnail
人都是趨利的,只要有利可圖,風險高也有人想試試看。我們要找到的是驅動力,從這邊切入就能明白,以中國有很多人口,故可以填補一切的思維,為何打一開始就弄錯方向。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狀,消費內需疲弱,只想依靠產能過剩「新三樣」外需支撐!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歐美祭出關稅壁壘!WTO總幹事警告全球面臨崩潰! 中國產能過剩傾銷全球造成「中國衝擊2.0」,貿易關稅戰終將不可避免! 馬克‧吐溫(Mark Twain):歷史不會重演,但像文章的押韻一樣,類似的事件還是會再度發生!
Thumbnail
所以,這一切都要怪中國,又一個逢中必反?看看,咒語用到最後自己都中咒了。 不是怪中國,是中國本身即是問題,就算中國完全不違背市場經濟原則,一切遵從信用慣例,一樣會出事。量體過大,就注定今天的局會出現,除非當年是有限度改革開放,或是已開發工業國家,非常緩慢且有限的放出技術。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原文貼在這裏,那麽中國製造業為什麽會萎縮?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是內需不足,在這裏分享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討論。 1、農民失去了土地,城市又無法為他們提供就業。 ​先貼上知乎網友的一篇回答,農民種地一年能賺多少錢。 這篇長短正合適(大部分都太長截不下來),我看了好多數字,普遍都在一畝1000元左右。
Thumbnail
許多重要的技術,如蒸汽機、電力、半導體和互聯網,都是改變世界的關鍵創新。然而,這些技術在剛出現時,並未立即創造巨大的財富,是由於技術成熟度不足、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生態系統和配套技術的支持、市場接受度、經濟和社會因素以及政策和法規等多方面的原因。
Thumbnail
改革开放后,中共统治的合法性从建立遥不可及的共产主义转换到了经济发展上。而经济发展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但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又无法提供创新,所以只得一直靠引进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技术。同时收入分配不公导致贫富悬殊,国内消费能力不足,还需要国际市场。 而另一方面,这套政治经济制度的低人权状况会导
Thumbnail
據報導,謝金河:2015年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候,陸客來台人數創下418萬人次的新高紀錄,而那一年正好是台灣經濟最慘的一年!這也代表兩岸關係好,台灣沒有更好! 其實,過去30年,資金甚至人力都往中國跑,台灣經濟怎麼可能會好?經濟成長的四要素:資金、勞工、知識資本、技術創新!未來,要掌握住,經濟才能成長!
Thumbnail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
Thumbnail
在民生製造業幾乎崩掉的現在,談重啟製造業似乎很蠢,但筆者的看法是,全球化開始逆轉的今天,與其想辦法把工廠從中國搬到東南亞,再一路搬去非洲,還不如直接回台。現狀台灣的勞工薪資已經夠低,而義務教育訓練出的程度,高於同等級國家的其他勞工,這哪裡不是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