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出版業的下一個機會在行銷人手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簡單記下一些關於廣義出版業新機會的感想與期待:啟動這一波潮流的不會是傳統出版人,而是網路行銷人。

前兩天跟某位事業有成的網路圈朋友在咖啡店聊完天,再加上最近的一些合作案和現象,我感受到的是,或許紙本出版業還會有機會翻身。
然而,啟動這一波潮流的不會是傳統出版人,而是網路行銷人。傳統出版人普遍對於新工具不熟悉、被太多規矩束縛、而且反應速度太慢了。
當然這不是他們的錯;一來專業知識隔行如隔山,二來出版是個百年行業,要瞬間扭轉當然不是那麼容易。

不同的目的、生意、結果

對於多數的傳統出版人來說,除了文以載道、兼善天下之外,賣書就是一切。出書是目的、是生意、也是結果;出好書是理想,但書鋪出去到通路之後就完全失控,只能幾個月後看報表、退書、結帳。
對於數位行銷人來說,出書不是主要的目的、生意、或是結果;書是線上內容(主要財源)的再運用、線下行銷工具、與潛在客戶之間的連結、提升內容對顧客心理價值的媒介、以及實體化的電子資產。
線上行銷一直是傳統出版者最弱的一環;除了對行銷工具與社群經營的熟悉度之外,企業體制和資源運用的束縛(大公司)或資源人力的匱乏(小公司)、以及沒有事後追蹤產品(書賣給了哪些人?這些人的輪廓是什麼?如何針對他們再行銷?)的能力與機制,都限制了傳統出版者的發展機會。
最近確實有很多數位行銷者想出書。對他們來說,出書最大的考量只有入門方法(書怎麼做?需要什麼樣的人?)、資源投入的多寡、以及最後怎麼經營發行通路;只要這些關卡能夠打通,他們已經可以完全不需要倚賴傳統出版業者。
因為賣書不是他們全部的生意,重點在於「行銷綜效」,所以數位行銷人不那麼在乎書有沒有賣到破萬、也不受限於「書摘只能授權全書的10%」;許多傳統規則都可以無視或打破,只要最後的行銷目的能達到就行了。

打破規則

題外話:「全書上網」而且「無損銷售」的理論與實踐,或許是從幾年前我自己出第一本書《一個人的出版史》時創立的;當時除了書稿編輯之前的全文可以在網上看到之外,我甚至在紙本書的封底印上了下載電子書的二維條碼(講得直白一點,你看到紙書可以不買,拿出手機來掃描就可以下載電子版)。
最後結果呢?沒差。
當然,並非所有類型的書籍都適合這樣的模式,但至少「作為行銷模式之一」的理論已經得到驗證。後來我協助出版的幾本書,都採用了前半段的模式(可以在網上找到原稿),也都創下了不錯的銷售成績、並且維持著遠比一般書籍高的長期詢問度。
也因為如此,最近一些發現這個模式可能有用的數位行銷人,也開始來找我洽詢這樣的出版模式。
在跟幾位不同的朋友談過之後,如同一開始時所說的,我開始覺得紙本出版會開始有另外一個機會,而這個機會不一定會出現在傳統出版業。

要一起來玩嗎?

我約略向他們分析了一下進入的障礙、解決的方法、以及大致上需要的資源投入公式;相較於他們目前在從事的業務,這些應該都不是太大問題,只在於判斷「對行銷綜效是否有利」的決策而已。
由於紙本出版是已經非常成熟的產業、而且各類細項工作(編輯、校稿、排版、印刷等等)會做的人非常多,所以我跟他們說,「出書在技術方面並不困難,只是眉角多、後面通路比較難搞定」,但這些也都不是跨不過的障礙,看要不要做而已。
回過頭來說,我並不會到處推坑要人出書;究竟紙本出版業低迷已久,而且就算在不那麼低迷的時候,也不會是賺大錢暴富的行當。但如果有人要做、或者說任何可以幫忙推動出版業的事情,我都很願意幫忙。
因為出版雖然不是暴富行當,但就是會讓人身陷其中難以自拔;歡迎大家一起來玩,用行銷人的力量和思維改變這個產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84會員
258內容數
生涯橫跨科技、出版、行銷顧問業;曾創立過多家數位媒體,並擔任雜誌總編輯與社長。專注商管、網路、科技、語言、軍事等領域;曾任教大學中文系,並擔任電動車系統公司行銷長。目前為企業與新創公司媒體策略、產品行銷、語言應用顧問,提供品牌再造與中英文文案教學等服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瑞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本地企業來說,好的文案、尤其是外文文案的重要性,並不只是在於看起來炫、文字遊戲玩得巧妙、或是(不在話下的)能幫忙賣多少東西,還有以下這幾個功能:
以下連結的這篇,是今天在《吐納商業評論》刊出的新文章。雖然我自己沒有針對這次《蘋果日報》推展訂閱制寫什麼論述,不過從前對於「付費閱讀」這件事也發表過一些想法;這邊就借花獻佛寫一點雜記。
最近經常跟朋友討論一件事,就是「教學」這件事情的極限。以語言這件事情為例,我個人的觀念是「有真人老師的教室」大概就是教學效果的極限了。
有些跟我合作的作者認為我是「還不錯的編輯」。在我看來,這並不是因為我編輯技巧或文字程度比其他人高,只是我做到了理論上每個編輯都該有的本分:細讀過自己編輯的文章,而且讀懂。
兩年前的今天,我幫程天縱老師在商周出了第一本書。當時因為是第一本,所以一刷的數量並沒有特別多;但因為實力加上讀者支持,這本書賣得非常好,也奠定了後來跟商周繼續合作的基礎。
在網路上無意中看到這張電影海報圖片,但馬上吸引到我眼光的,並不是那排大牌正妹的卡司陣容。
對於本地企業來說,好的文案、尤其是外文文案的重要性,並不只是在於看起來炫、文字遊戲玩得巧妙、或是(不在話下的)能幫忙賣多少東西,還有以下這幾個功能:
以下連結的這篇,是今天在《吐納商業評論》刊出的新文章。雖然我自己沒有針對這次《蘋果日報》推展訂閱制寫什麼論述,不過從前對於「付費閱讀」這件事也發表過一些想法;這邊就借花獻佛寫一點雜記。
最近經常跟朋友討論一件事,就是「教學」這件事情的極限。以語言這件事情為例,我個人的觀念是「有真人老師的教室」大概就是教學效果的極限了。
有些跟我合作的作者認為我是「還不錯的編輯」。在我看來,這並不是因為我編輯技巧或文字程度比其他人高,只是我做到了理論上每個編輯都該有的本分:細讀過自己編輯的文章,而且讀懂。
兩年前的今天,我幫程天縱老師在商周出了第一本書。當時因為是第一本,所以一刷的數量並沒有特別多;但因為實力加上讀者支持,這本書賣得非常好,也奠定了後來跟商周繼續合作的基礎。
在網路上無意中看到這張電影海報圖片,但馬上吸引到我眼光的,並不是那排大牌正妹的卡司陣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疫情影響,書籍出版業面臨著行業轉型的重大挑戰。儘管電子書市場正在成長,但免費閱讀的趨勢讓出版社的收益受到威脅。該文章探討了紙本書與電子書之間的優劣,並分析了免費借閱資源對出版業的影響,深入討論了盜版與市場變遷的議題,並提出一些應對策略,以協助出版社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尋找出路。
Thumbnail
本文章討論了寫手在出版書籍上的收入以及相關的資訊。寫手不能完全靠寫書賺錢,但可以用它作為行銷工具。文章還提供了寫手在線上賺錢的策略和建議。
Thumbnail
出版作業的流水線的社畜生涯 迄今,仍有很多文字工作者或攝影師或model想要出版紙本書。 才過十多年,紙本書變成是一種造神的證明。 即使是大家明知紙本出版行情低迷。 大概十年前吧(本稿寫於2024年7月),有一家合作過的出版社總編跟我說:「目前紙本賣得很難,要不老師你先拍這位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獨立出版書籍的多個途徑,包括投稿給出版社、找補助、出版贊助提案、以及自費獨立出版的方式。 提到了不同出版方式對作者得到的%數以及風險和回報的平衡。文章還對經銷商鋪貨至網路書店、國外銷售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以前聽說一句話:「當作家賺不了錢,會餓死的。」實際做過之後,我的經驗與想法是,當作家還是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以及怎麼賺?如果抱著以前的想法與心態,沒辦法應付現在的趨勢。
Thumbnail
雖然書籍銷售量下滑,實體出版的門變窄,成本高,但對於目標出一本實體書的作者,參加徵稿活動、比賽是最快的管道。除了這兩條明確的方法,還有成功機率超低的常態投稿。這時需要減少編輯作業困難,並添增投稿成功率。此外,作者自帶流量、經歷、經營社群媒體等也是重要因素。對自費出版作者,要評估作品銷量再決定是自行出版還是開募資。出版前應評估書的銷量,避免無法出版的局面。
Thumbnail
各出奇招,非常有趣,各式各樣的銷售模式,比起網路販售或電子書的銷售模式,能尋求的生存方式,已經不是關乎價格或便利性,而是人們在意的什麼? 而這個什麼?可能是傳統書店最厲害武器,果然還是互動導向與人性化的銷售。 說實話,以上介紹的銷售模式,我是都很想體驗,閱讀是有趣,但去這種書店消費與互動,閱
Thumbnail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到頭來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及疫情影響,書籍出版業面臨著行業轉型的重大挑戰。儘管電子書市場正在成長,但免費閱讀的趨勢讓出版社的收益受到威脅。該文章探討了紙本書與電子書之間的優劣,並分析了免費借閱資源對出版業的影響,深入討論了盜版與市場變遷的議題,並提出一些應對策略,以協助出版社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尋找出路。
Thumbnail
本文章討論了寫手在出版書籍上的收入以及相關的資訊。寫手不能完全靠寫書賺錢,但可以用它作為行銷工具。文章還提供了寫手在線上賺錢的策略和建議。
Thumbnail
出版作業的流水線的社畜生涯 迄今,仍有很多文字工作者或攝影師或model想要出版紙本書。 才過十多年,紙本書變成是一種造神的證明。 即使是大家明知紙本出版行情低迷。 大概十年前吧(本稿寫於2024年7月),有一家合作過的出版社總編跟我說:「目前紙本賣得很難,要不老師你先拍這位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獨立出版書籍的多個途徑,包括投稿給出版社、找補助、出版贊助提案、以及自費獨立出版的方式。 提到了不同出版方式對作者得到的%數以及風險和回報的平衡。文章還對經銷商鋪貨至網路書店、國外銷售等多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Thumbnail
  在這樣的設計下,書店成了「推書者們」的畫廊,顧客的核心體驗也轉化成了欣賞,購買則是可能的附加價值。由於已經從另一個方向取得收益,店家不必費過多的心力來處理「如何讓顧客買書」這道當代難題,進門的讀者也可以以更恬淡、無壓力的方式去與對方想要陳列出來的想法相碰撞。
Thumbnail
以前聽說一句話:「當作家賺不了錢,會餓死的。」實際做過之後,我的經驗與想法是,當作家還是可以賺錢,只是賺多賺少,以及怎麼賺?如果抱著以前的想法與心態,沒辦法應付現在的趨勢。
Thumbnail
雖然書籍銷售量下滑,實體出版的門變窄,成本高,但對於目標出一本實體書的作者,參加徵稿活動、比賽是最快的管道。除了這兩條明確的方法,還有成功機率超低的常態投稿。這時需要減少編輯作業困難,並添增投稿成功率。此外,作者自帶流量、經歷、經營社群媒體等也是重要因素。對自費出版作者,要評估作品銷量再決定是自行出版還是開募資。出版前應評估書的銷量,避免無法出版的局面。
Thumbnail
各出奇招,非常有趣,各式各樣的銷售模式,比起網路販售或電子書的銷售模式,能尋求的生存方式,已經不是關乎價格或便利性,而是人們在意的什麼? 而這個什麼?可能是傳統書店最厲害武器,果然還是互動導向與人性化的銷售。 說實話,以上介紹的銷售模式,我是都很想體驗,閱讀是有趣,但去這種書店消費與互動,閱
Thumbnail
最近在方格子讀到好幾篇關於出書的文章,留言區格友們討論熱烈,浮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1)既然想要出書,就是為了名利,應該追求賣得愈多愈好,不過在短影音世代,紙本書巿場萎縮,與其出書到頭來只有舒適圈朋友友情支持,倒不如放棄這個不實際的念頭,以免勞民傷財。 (2)出書是一種自我實現,是完成願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