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死亡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假如生存是成就人生一切意義價值的先決條件,那麼死亡便標誌著人再也無法成就更多的人生意義價值。如果人自覺一生並無太多意義價值想成就,死亡對他來說不算是一件大事。然而,人尚有許多意義價值想成就,想買車買樓,娶妻生子,看著兒女長大,死亡就教人擔憂、恐懼,長生不死、延年益壽一類荒誕思想應運而生。
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死亡和我們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我們存在一天,死亡就不會來臨,而死亡來臨時,我們也不再存在了。」人根本無可能親身經歷死亡,因此無需害怕死亡。蘇格拉底在《申辯篇》中甚至形容死後世界:「死要麼就是一場沒有夢的睡眠,那顯然很好,要麼就是靈魂移居到另一個世界裏去。如果一個人能和奧爾弗斯、和繆索斯、和赫西阿德、和荷馬談話,那他還有什麼東西不願意放棄的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讓我一死再死吧!」
然而,人未必畏懼死亡本身,或擔心死後世界是如何恐怖,而是怕它不知何時到訪,打斷了自己一直以來對人生的種種規劃、部署。試想死亡在人的壯年 / 晚年到訪,差異可以很大。我等候了心儀的人很久、在職場奮鬥很久,現在因為死亡,一切都化為烏有,如何甘心?
儘管儒家教人「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佛家教人看破紅塵之虛幻不真以放下執著,這些理論對平常人來說無疑是薄弱無力的。如何方是平常人面對不知何時而至的死亡之正道?這是一個深刻的問題,也是柏拉圖「學哲學就是學習死亡」的意思。
倘若分析死亡現象的特徵,我們會發現:
(1) 死亡的來臨是不可預測的;
(2) 死後世界的不可知的;
(3) 死亡是不可被感受體驗的。
針對 (1),有人可能反駁:「癌症病人是例外。」可是,癌症病人就算知道自己快將死亡,其仍不知死亡來臨的具體時日。
針對 (3),有人可能從親友及自身「死過翻生」的經歷,指死亡時會聽到雜音、生前種種會像電影般再次放映、靈魂可自由飛翔......但一來這無法被科學客觀證實,二來彼之感受體驗和我的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是,死亡對普遍的人而言,仍是不可被感受體驗。
由於這三種特徵,孔子才會說:「未知生,焉知死」。死亡是如此模糊朦朧,何不在意清晰可知的人生?不過,仔細地想,孔子的話是有問題的,模糊朦朧的「死」終有一日是會侵入「生」,並中斷「生」的。假如真的知「生」,「死」多少不可不知。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對死亡的見解似乎最允當。按照現象學方法,它不去描劃死後世界,也不另開一層安頓人惶恐不安的心靈,它直接告訴你,死亡就是不知何時而來,猶如你不知何時出生。人出生是無緣無故被投擲至這個世界,人死亡就是無緣無故在這個世界消失。覺得很荒謬?這就是人生的實相。「如何面對死亡?」其實更好應該思考「如何在荒謬的人生中活著?」人生是荒謬的,無章法、無理路的,還要規劃嗎?還要等候嗎?還要追求嗎?何不安於現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活在當下?一日一日都過得開心有意義,死亡要來,就任它來,我已無悔了。
中國思想中有近似存在主義者,要數魏晉之際的「竹林七賢」。嵇康流連竹林,顧日影而彈琴,拒絕出仕,不是因為什麼「不仕無義」的道德氣節,而是他珍惜現有的生命,對死亡有真正的認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還有兩天 (4 月 25 日) 就是荃灣中心百佳結業的日子。結業告示有「感謝 22 年來的支持」,屈指一算,原來百佳是在 1997 年開業。我在荃灣中心住了接近三十一年,由出生住到現在,看著百佳開業,今天看著它結業,委實百般滋味在心頭。 百佳原本位於前往街市街的 95 號小巴站旁,隔鄰是美心快餐店。
越讀徐志摩的《偶然》,越覺得他是對著林徽因寫的。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將我比喻為「天空裡的一片雲」,雲在天空中飄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卻擺脫不了風的左右。此暗示作者為一浪子,卻是一暗鬱的浪子,深感無法擺脫命運。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波心」暗示「你」是一湖泊或地上一灘水。湖泊也好,地上一灘水也
安心出軌事件,黃心穎身材惹火,主動出擊,又攬又錫,坦白說,換轉其他人夫,亦不見得能抵擋。 人很奇怪,明明知道婚禮上起的誓是形式,心底裡卻始終相信它是一種真實有效的契約。契約從來沒有不在講,就算真的有,在人性的醜陋前,性欲的高度澎漲下,難道它還能發生效力?莫講契約,就算數十年的舊情,都可毀於一旦。這就
還有兩天 (4 月 25 日) 就是荃灣中心百佳結業的日子。結業告示有「感謝 22 年來的支持」,屈指一算,原來百佳是在 1997 年開業。我在荃灣中心住了接近三十一年,由出生住到現在,看著百佳開業,今天看著它結業,委實百般滋味在心頭。 百佳原本位於前往街市街的 95 號小巴站旁,隔鄰是美心快餐店。
越讀徐志摩的《偶然》,越覺得他是對著林徽因寫的。 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 將我比喻為「天空裡的一片雲」,雲在天空中飄浮,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卻擺脫不了風的左右。此暗示作者為一浪子,卻是一暗鬱的浪子,深感無法擺脫命運。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波心」暗示「你」是一湖泊或地上一灘水。湖泊也好,地上一灘水也
安心出軌事件,黃心穎身材惹火,主動出擊,又攬又錫,坦白說,換轉其他人夫,亦不見得能抵擋。 人很奇怪,明明知道婚禮上起的誓是形式,心底裡卻始終相信它是一種真實有效的契約。契約從來沒有不在講,就算真的有,在人性的醜陋前,性欲的高度澎漲下,難道它還能發生效力?莫講契約,就算數十年的舊情,都可毀於一旦。這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生命終將結束,我們是地球的過客,沒有人知道死亡之後的事。既然是必經之路,何必擔憂呢?重要的是活出精彩的生命,行動起來吧!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生命終將結束,我們是地球的過客,沒有人知道死亡之後的事。既然是必經之路,何必擔憂呢?重要的是活出精彩的生命,行動起來吧!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是一個「二元論者」,我想信人是由肉體(物質)與靈魂(非肉體)所形成的。我相信如同蘇格拉底死後會到一個集眾靈魂;已死亡的人們所居住的天堂,或者說非物質的世界,和先賢們一同討論哲學。我也相信人有輪迴,所以我們必須遵守道德,為的是下輩子能夠在六道輪迴中向上提升或至少不要向下沉淪。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奧祕,以及人類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作者透過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試圖理解生命的延續和意義。文章藉由情感豐富的文字,引人入勝地探討了這個永恆的議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