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死亡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假如生存是成就人生一切意義價值的先決條件,那麼死亡便標誌著人再也無法成就更多的人生意義價值。如果人自覺一生並無太多意義價值想成就,死亡對他來說不算是一件大事。然而,人尚有許多意義價值想成就,想買車買樓,娶妻生子,看著兒女長大,死亡就教人擔憂、恐懼,長生不死、延年益壽一類荒誕思想應運而生。
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死亡和我們沒有關係,因為只要我們存在一天,死亡就不會來臨,而死亡來臨時,我們也不再存在了。」人根本無可能親身經歷死亡,因此無需害怕死亡。蘇格拉底在《申辯篇》中甚至形容死後世界:「死要麼就是一場沒有夢的睡眠,那顯然很好,要麼就是靈魂移居到另一個世界裏去。如果一個人能和奧爾弗斯、和繆索斯、和赫西阿德、和荷馬談話,那他還有什麼東西不願意放棄的呢?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就讓我一死再死吧!」
然而,人未必畏懼死亡本身,或擔心死後世界是如何恐怖,而是怕它不知何時到訪,打斷了自己一直以來對人生的種種規劃、部署。試想死亡在人的壯年 / 晚年到訪,差異可以很大。我等候了心儀的人很久、在職場奮鬥很久,現在因為死亡,一切都化為烏有,如何甘心?
儘管儒家教人「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佛家教人看破紅塵之虛幻不真以放下執著,這些理論對平常人來說無疑是薄弱無力的。如何方是平常人面對不知何時而至的死亡之正道?這是一個深刻的問題,也是柏拉圖「學哲學就是學習死亡」的意思。
倘若分析死亡現象的特徵,我們會發現:
(1) 死亡的來臨是不可預測的;
(2) 死後世界的不可知的;
(3) 死亡是不可被感受體驗的。
針對 (1),有人可能反駁:「癌症病人是例外。」可是,癌症病人就算知道自己快將死亡,其仍不知死亡來臨的具體時日。
針對 (3),有人可能從親友及自身「死過翻生」的經歷,指死亡時會聽到雜音、生前種種會像電影般再次放映、靈魂可自由飛翔......但一來這無法被科學客觀證實,二來彼之感受體驗和我的不一定完全相同。如是,死亡對普遍的人而言,仍是不可被感受體驗。
由於這三種特徵,孔子才會說:「未知生,焉知死」。死亡是如此模糊朦朧,何不在意清晰可知的人生?不過,仔細地想,孔子的話是有問題的,模糊朦朧的「死」終有一日是會侵入「生」,並中斷「生」的。假如真的知「生」,「死」多少不可不知。
存在主義 (existentialism) 對死亡的見解似乎最允當。按照現象學方法,它不去描劃死後世界,也不另開一層安頓人惶恐不安的心靈,它直接告訴你,死亡就是不知何時而來,猶如你不知何時出生。人出生是無緣無故被投擲至這個世界,人死亡就是無緣無故在這個世界消失。覺得很荒謬?這就是人生的實相。「如何面對死亡?」其實更好應該思考「如何在荒謬的人生中活著?」人生是荒謬的,無章法、無理路的,還要規劃嗎?還要等候嗎?還要追求嗎?何不安於現狀,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活在當下?一日一日都過得開心有意義,死亡要來,就任它來,我已無悔了。
中國思想中有近似存在主義者,要數魏晉之際的「竹林七賢」。嵇康流連竹林,顧日影而彈琴,拒絕出仕,不是因為什麼「不仕無義」的道德氣節,而是他珍惜現有的生命,對死亡有真正的認識。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主要闡述及析論歷史、哲學,兼及文學、通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讀《偶然》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記荃灣中心百佳結業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死亡般的專注9月5日,No. 248,死亡般的專注 傳說 #阿基里德 面對羅馬士兵的逮捕/拘提 依然堅持解自己的幾何數學題 因而喪命 這種熱情已經更勝於廢寢忘食了 或許這就是使命吧 能在年輕的時候,找到使命,並將自己的生命奉獻出去 是幸福的吧 #每日猜招 #dailymrps #mrps20210905
avatar
Mr PS 猜招先生
2021-09-05
死亡焦慮昨天818除了是我成功玩股票的日子開始之外…(其實也才56股,哈 凌晨的時候,其實我嚴重失眠了…陸陸續續到三點多還醒著的樣子 都迷迷糊糊的,原因是我在睡前,好奇地看了一下「斯卡羅」 然後看不到半小時吧,我覺得前面的打打殺殺好浪費時間… 快轉到後頭,是裡面的大股頭,就是大頭目…然後我就有驚豔的感覺 因
avatar
安波流
2021-08-18
談談心靈|在死亡還沒到來時,先懂得如何說再見在活著的時候,先想好要如何好好說再見。   當你被醫生告知,你必須要動一個手術,不確定是否會變換成癌細胞時,你第一個想法是甚麼?想著自己還有很多事還沒做?想著還沒準備好告別?想著人生無憾?     今年寒假,我的父母親就邀請我和妹妹一同來寫一封「給未來的信」,想像自己的生命今天就會結束,會想對家人說
Thumbnail
avatar
天上掉下小星星
2021-06-27
黃軒醫師說:卡介苗(BCG),又說可以降低COVID19 死亡率 ? 從卡介苗(BCG)疫苗 一系列文章談起 :  1.APRIL ( 4月 ) 卡介苗(BCG)疫苗 文章 : 4月6日刊登在《醫學假設》(Medical Hypothesis)的文章就探討全球卡介苗接種率與COVID-19大流行間的關係。研究者從統計上發現,無論是COVID-19的感染率或死亡率,有
Thumbnail
avatar
黃軒醫師
2020-08-14
黃軒醫師說:至今,唯一可以降低COVID19 死亡率的藥物,終於出現了?對於COVID19 藥物治療 1.瑞德西韋(remdesivir) 我們一開始,寄望病毒藥物remdesivir,可以帶來一線生機,至今的藥物效果只有你的症狀從15天,降低到11天而已,似乎可以縮短冠狀病毒患者的康復時間。但對於重症病患似乎又沒有告知明顯降低死亡率 2.瘧疾藥物羥氯喹 (Hydr
Thumbnail
avatar
黃軒醫師
2020-06-17
聊創意|看電影學聯想《還有機會說再見》-死亡近在咫尺的假設,迫使我們思考生命。我不太喜歡把女主角不斷輪迴今日,解釋成為了解救另外一個人,這樣的說法太英雄主義,太自我滿足,我反而想把這樣的現象解讀成,靈魂意外死亡後因為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而不斷尋找出口的過程。 「因為莫名其妙地死去,還有很多事情還不明白,因此在平行時空向度中,尋找答案的過程。」
Thumbnail
avatar
呂明熹Jessie(言酒)
20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