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你,累了嗎?淺談美國台灣醫護環境差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前陣子看到一則台灣急診醫護關係緊張的新聞,誰對誰錯我們外人霧裡看花不便評論,但我第一時間的感想是【大家都累了…】記得我在台灣當intern時,也常常有生不如死想要爆炸的感覺。尤其是在內科病房,一個月值10班。值班是早上八點到隔天五點連續工作33個小時,要cover 80床,手機響個不停。好不容易從A護理站忙完要去B護理站,一離開A護理站馬上又call我回去。內容大部分都是補order、做雜事,不覺得有學到甚麼東西,反射神經倒是發達了。雖然自覺工作辛苦,但在有些人的眼中,intern只是"補order機器",自然也不會對你太客氣,因此那陣子工作的不是很開心。在大老的眼中我應該只是一個爛草莓,承受不住壓力吧。記得一位主治醫師告訴我說 " 有人可以開戰鬥機,但有人只適合開灑農藥的飛機。"所以我就來美國灑農藥了。
來到美國,我不敢說我是護士萬人迷大家都喜歡我,但是醫護關係確實緩和很多。身為第一年住院醫師(在美國R1=intern),又菜又沒經驗又是外國人,偶而被質疑order我也是虛心求教,不然就是耐心解釋。當然總是會有幾個很"aggresive"的RN,完全不聽你解釋從病理學解釋,單憑"經驗"就一直跟你爭辯的人。但大部分的RN都很客氣,就算我跟他們說"嘿,叫我Peddy就好",他們還是一直稱我Doctor。我也常跟他們討論處置,畢竟他們經驗比我豐富。大家都是一心為病人著想,互相尊重工作起來愉快很多。難道這一切都是因為美國的RN天生個性好嗎? 我不認為。我認為有很大的部分在於工作量的不同。
我們醫院的RN 1/2是資深RN工作超過十年以上,1/3是男性。病房每張都是單人床,一個病人一個房間。一個護理站管一層樓約25床,每個RN負責照顧2~4個病人。每個護理站會配置2~3個護士助理(nursing assitant)幫忙量vitals、幫病人洗澡、幫忙拿東西等,以減輕RN的工作量。大部分RN都是一個星期工作3~4天,每天最多12個小時(兩班制)。他們人力是浮動的,會根據需求調整。如果當天有很多病人出院他們就可以提早回家(相反的如果進太多病人他們也會被摳來上班)。這還是一般病房的RN,若在PICU內一個RN只要顧1~2個病人,NICU頂多兩個病人。

而我們醫院的住院醫師在病房工作時數一周約72~77小時,ACGME(一個專門管住院醫師課程的官方組織)規定我們工作上限是一周80小時。沒有值班時是6AM~5PM,最多照顧10床。有值班的話是6AM~7:30PM,在值班時間(5PM~7:30PM)最多照顧50床。一周工作六天,一個月值10班(但說是值班也只是多上了兩個半小時而已,台灣的話是多上24小時)。晚上七點半過後我們採用的是night float制度,所以有專門值夜班的住院醫師。夜班工作時間7:30PM~8AM,一個星期六天,每次為期兩個禮拜,一年值三次共一個半月。

為什麼在美國工作就可以比較輕鬆?我想最大的原因除了制度規範之外就是人力充足。首先護士的薪水很不錯,工時也不長。不少美國人工作了幾年之後又重新回去護理學校學習(所以有時候會看到年紀很大的護生),加上外國人力進駐(我們醫院大概有10%是菲律賓來的RN,這些RN大部分在家鄉都不是護士,而是來美國之後才讀的),自然工作量少。住院醫師的話,我們兒童醫院規模200床,在美國算是中型兒童醫院。雖然跟台灣兒童醫院動輒500床起跳不能相比,兒科住院醫師的人數卻比台灣任何一家兒童醫院都多,每年收超過15個人。台灣一年收最多住院醫師的是林口長庚兒童醫院14人,床數高達576床(詳情請看 107年度各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容量一覽表 http://www.hatw.org.tw/upload/20183271548282.pdf 美國跟林口長庚兒童醫院一樣規模的Texas Children’s Hospital 每年兒科住院醫師超過30人)
人力充足不僅反應在一般病房跟ICU,刀房也是一樣情形。上個月我在兒童外科作rotation,時不時會跟麻醉科的住院醫師聊天。他們告訴我我們醫院的麻醉醫師一個人只需要負責一間手術房,也就是說手術全程麻醉醫師都會在同一個房間。這些麻醉醫師還都是多接受一年小兒麻醉次專科訓練的醫師,訓練時間總共是五年,知識背景跟經驗遠比麻醉護士豐富。台灣一個麻醉醫師必須同時cover多個刀房,只好大量使用麻醉護士。當然這也是拜美國吸收人才的功力所賜。我們醫院的麻醉醫師來自世界各地,有南非來的,有南美來的,當然也少不了印度人。

這兩個星期是我最後一次當夜班intern。雖然工作日夜顛倒,但我還蠻enjoy這樣的工作型態。夜班intern不用寫note,不用跟查房,主要工作就是處理complaints跟admission,堪比佛系intern。每個admission我們大概都花一個小時處理,20分鐘問病史作PE,40分鐘寫病歷。遇到比較複雜的病人我有時間去查書看uptodate,思考多個可能的鑑別診斷之後再來決定下甚麼order去釐清病人情況。夜班時我也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跟護士們聊天互動。記得有一天半夜三點我被paged, 打回去之後護理長(charge nurse)說 “Doctor! Come to the floor and Let’s eat! “ 那層樓的護士都很會做菜半夜三點居然在potluck 😂這是我接過最令人開心的page了!
台灣的住院醫師跟RN的素質跟訓練絕對不會比美國差,因為光看診人數跟經驗就是美國的好幾倍,但這是超時工作換來的。美國的住院醫師雖然看的病人數遠不及台灣,卻有更多時間讀書跟思考。兩者相比我不能說誰好誰壞,但我覺得我還是先待在美國灑農藥好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是許多家長的痛,看到可愛的小baby無助地抓得全身是傷真的很心疼。類固醇是治療濕疹的主要藥物。現在雖然有越來越多的非類困醇藥物像是Crisaborole(FDA approved for children older than 2 years old) 能夠治療小兒濕疹,但這些新
我有聽PODCAST的習慣。最常聽的是NPR(national public radio)的節目,包括Hidden Brain、Indicator、The Planet Money,當然也少不了 Ted Talk, Ted Radio Hour, This American Life等等。最近在Hi
2018 match的統計結果出來了 http://staging-nrmp.kinsta.com/…/Main-Match-Result-and-Data… IMG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 外國醫學系畢業生)的報名人數比過去五年都低,但錄取率(match
我跟很多人一樣,在事情沒成之前不會想跟太多人分享,怕到時候沒過就糗大了。畢竟沒甚麼人知道的話沒及格就可以默默當作沒事情發生過.... 我想我們都太害怕失敗。 網路上成功的故事多,失敗的經驗談少。然而作為一個讀者,我常從這些失敗的經驗中獲得更多。他們不顧面子地分享這些故事出來為的是要讓將要努力或是正在
七月去厚生省交件的時候,承辦人員跟我說書面審查的結果八月底會知道,目前我還沒有收到審查結果的通知。平常每天我都是乖乖準備乖乖練習,但偶而會突然想到如果自己連書面審查都沒過,那到底在窮忙甚麼勁 😞 所以我建議想要考日本醫師執照的朋友最好二月底前就送書面審查,這樣三月就會知道結果。三月以後送的都要像我
先說結論,以我從學生時代開始的觀察,在日本語言交換的市場裡: 英文>日文>韓文>中文; 女生比男生受歡迎。而學中文的日本人以男性居多(工作需要?),學韓文的日本人以女性居多(文化的影響?)。這次來日本作了兩次語言交換: 1. 台日語言交換: 日:台 = 1:3; 男:女 = 3:1 人數 12 人。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是許多家長的痛,看到可愛的小baby無助地抓得全身是傷真的很心疼。類固醇是治療濕疹的主要藥物。現在雖然有越來越多的非類困醇藥物像是Crisaborole(FDA approved for children older than 2 years old) 能夠治療小兒濕疹,但這些新
我有聽PODCAST的習慣。最常聽的是NPR(national public radio)的節目,包括Hidden Brain、Indicator、The Planet Money,當然也少不了 Ted Talk, Ted Radio Hour, This American Life等等。最近在Hi
2018 match的統計結果出來了 http://staging-nrmp.kinsta.com/…/Main-Match-Result-and-Data… IMG (international medical graduate, 外國醫學系畢業生)的報名人數比過去五年都低,但錄取率(match
我跟很多人一樣,在事情沒成之前不會想跟太多人分享,怕到時候沒過就糗大了。畢竟沒甚麼人知道的話沒及格就可以默默當作沒事情發生過.... 我想我們都太害怕失敗。 網路上成功的故事多,失敗的經驗談少。然而作為一個讀者,我常從這些失敗的經驗中獲得更多。他們不顧面子地分享這些故事出來為的是要讓將要努力或是正在
七月去厚生省交件的時候,承辦人員跟我說書面審查的結果八月底會知道,目前我還沒有收到審查結果的通知。平常每天我都是乖乖準備乖乖練習,但偶而會突然想到如果自己連書面審查都沒過,那到底在窮忙甚麼勁 😞 所以我建議想要考日本醫師執照的朋友最好二月底前就送書面審查,這樣三月就會知道結果。三月以後送的都要像我
先說結論,以我從學生時代開始的觀察,在日本語言交換的市場裡: 英文>日文>韓文>中文; 女生比男生受歡迎。而學中文的日本人以男性居多(工作需要?),學韓文的日本人以女性居多(文化的影響?)。這次來日本作了兩次語言交換: 1. 台日語言交換: 日:台 = 1:3; 男:女 = 3:1 人數 12 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加坡的加護病房護理嚴格要求,護理人員需經過培訓和考核。病房以顏色劃分病人照顧程度,從白色到藍色再到黃色代表不同訓練程度,並需要具備照顧能力。在這裡工作會面臨各種挑戰,但也抱有對病人的照顧和服務的滿足感。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新加坡加護病房的工作生活,包括班表安排、醫生工作情況、病房內的小藥局等。文章中描述了班表的特點和醫生的工作方式,並提到了病房內的藥局設施。文章將有更多的內容,希望讀者進一步瞭解新加坡的護理工作生活。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在臺灣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忙耶!哪有那些美國時間?」等到來到美國之後,我才發現我忙到真的沒有那些「美國時間」。美國生活注重獨處、與大自然對話,讓自己感到更自在與自由。本文討論了在美國的生活方式與臺灣的不同之處。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最近紛紛陸續看到加薪留人 看似很心動? 這家在當地風評極差+綁約(有約工作通常8成雷) 你去看看外商 知名科技廠 才不怕你離走 後面一堆人排入 常常萬年開缺 找不到人 時薪還比知名餐飲業還低 護理教育學程歷程 還不如服務業 國家考試考心酸? 每每護理師被打 抗爭 總有一堆人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加坡的加護病房護理嚴格要求,護理人員需經過培訓和考核。病房以顏色劃分病人照顧程度,從白色到藍色再到黃色代表不同訓練程度,並需要具備照顧能力。在這裡工作會面臨各種挑戰,但也抱有對病人的照顧和服務的滿足感。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新加坡加護病房的工作生活,包括班表安排、醫生工作情況、病房內的小藥局等。文章中描述了班表的特點和醫生的工作方式,並提到了病房內的藥局設施。文章將有更多的內容,希望讀者進一步瞭解新加坡的護理工作生活。
大家好,我是以晴,在新加坡東部某公立醫院的加護病房擔任高級女傭(護理師)已經不知不覺邁入第四個年頭。兩年前在平台上發表了新加坡菜鳥護理師的一些想法,中間也有收到一些學弟妹的來信希望能多了解新加坡的護理師機制。雖然自從COVID後, 目前問過幾家醫院人事部是否有招收台灣人的計畫,得到的答案是沒有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在臺灣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忙耶!哪有那些美國時間?」等到來到美國之後,我才發現我忙到真的沒有那些「美國時間」。美國生活注重獨處、與大自然對話,讓自己感到更自在與自由。本文討論了在美國的生活方式與臺灣的不同之處。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1.職護 不一定有學姊 每天坐下來都想說 我現在要幹嘛? 2.我們自己的規則是什麼 我們現在開始做預防 所以要能夠及早開始是最好的 所以就要開始想計畫裡的問卷要怎麼做 3.到了職場之後 所有人都會看你 他們也沒有別人可以看了
Thumbnail
最近紛紛陸續看到加薪留人 看似很心動? 這家在當地風評極差+綁約(有約工作通常8成雷) 你去看看外商 知名科技廠 才不怕你離走 後面一堆人排入 常常萬年開缺 找不到人 時薪還比知名餐飲業還低 護理教育學程歷程 還不如服務業 國家考試考心酸? 每每護理師被打 抗爭 總有一堆人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