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師的累跟台灣醫師的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在(美國的)小兒科醫師社團看到有人發文:
"我正在考慮要不要為了高薪去加入一個一天(八小時)要看35-40個病人的基層診所。大家覺得一天看這麼多病人有可能嗎?" 以下留言:
"太多了啦,不行" 一半以上回答這個
"絕不,除非他們給你配個scribe(醫療打字員。醫生問診時在旁邊幫忙打病歷的)加上至少兩個MA(醫療助理)以及薪水很高"
"他們怎麼可以期待醫師一天能看這麼多病人呢?"
"這樣子的看診模式無法長久啦"
"你很快就會burn out了"
"如果我被要求看這麼多病人我應該會自殺。我現在一天只看六個病人呢"
"千萬不要,塊陶"
"就算他們給我配個打字員,我還是這個數目覺得太多。我現在一天看20-25個病人"
"一天看這麼多病人你的看診品質會下降啦,不要吧"
"絕對不要,除非他們給你至少三個助手"
"我一天(八小時)看26個就快瘋了"
"拜託不要。他們打算付你多少錢?再多的錢都不足以讓我工作的像條狗"
"我一天看28個病人是極限了"
"我也曾經拿過這樣的offer。他們說要付我雙倍薪水,但不!!沒有甚麼可以取代看診跟生活品質"
"我一天只要看超過25個病人診所老闆就知道他要遭殃了"
"一天看這麼多病人會有傷害病人安全的疑慮吧"
"我一天最多只看30個病人,而且我有打字員"
"以這個病人數量,我一個星期最多只能工作2.5天"
"我以前曾經因為賺錢考量做了類似的工作,一天看40-45個病人,一個星期看三天。但作了兩年後我就離職了,換到比較輕鬆的工作,因為我真的好累而且很怕看這麼多病人容易有醫療疏失"
50幾則評論裡面,沒有一個人覺得這樣的工作量合理。
如果同樣的問題在台灣會怎樣?
"三個字慢走不送: 爛. 草. 莓"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udi Tsai-avatar-img
2020/07/10
此結論會不會是在台灣有些醫生對於一位患者所看診的時間大多不超過五分鐘(遇到的大多是這樣)的關係呢? 而在美國因為對醫生不管是整體環境或是薪資較好,醫生會比較願意投入時間在病人身上,這樣對患者也比較好。
今年台灣人在美國MATCH榜單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除了有少見的外科、麻醉科,在傳統IMG(外國醫學畢業生)較多的內科也有亮眼的成績。不僅有神人上了連AMG(美國畢業生)也很難進的牛B名校,大部分的人也都上了不錯的醫院。台灣來的醫師雖然不多(今年反常的多,大概20人。以往都不到10人。我match的
轉眼間,又到了這個時刻:對參加美國住院醫師申請的人來說,3 月 12 日和 3 月 16 日(註:每年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大都是落在這個時間附近),
我很喜歡我們醫院給住院醫師的curriculum跟schedule,這也是當初我將它排在第一志願的原因之一。開始工作快一年了後更可以感受到醫院對住院醫師的照顧跟對教學的用心。我們在三年住院醫師的訓練中總共有10個月的electives(選修),讓我們自由選擇去有興趣的次專科學習。而其中有兩個elec
前陣子看到一則台灣急診醫護關係緊張的新聞,誰對誰錯我們外人霧裡看花不便評論,但我第一時間的感想是【大家都累了…】記得我在台灣當intern時,也常常有生不如死想要爆炸的感覺。尤其是在內科病房,一個月值10班。值班是早上八點到隔天五點連續工作33個小時,要cover 80床,手機響個不停。好不容易從A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是許多家長的痛,看到可愛的小baby無助地抓得全身是傷真的很心疼。類固醇是治療濕疹的主要藥物。現在雖然有越來越多的非類困醇藥物像是Crisaborole(FDA approved for children older than 2 years old) 能夠治療小兒濕疹,但這些新
我有聽PODCAST的習慣。最常聽的是NPR(national public radio)的節目,包括Hidden Brain、Indicator、The Planet Money,當然也少不了 Ted Talk, Ted Radio Hour, This American Life等等。最近在Hi
今年台灣人在美國MATCH榜單真是一個比一個厲害! 除了有少見的外科、麻醉科,在傳統IMG(外國醫學畢業生)較多的內科也有亮眼的成績。不僅有神人上了連AMG(美國畢業生)也很難進的牛B名校,大部分的人也都上了不錯的醫院。台灣來的醫師雖然不多(今年反常的多,大概20人。以往都不到10人。我match的
轉眼間,又到了這個時刻:對參加美國住院醫師申請的人來說,3 月 12 日和 3 月 16 日(註:每年的日期不盡相同,但大都是落在這個時間附近),
我很喜歡我們醫院給住院醫師的curriculum跟schedule,這也是當初我將它排在第一志願的原因之一。開始工作快一年了後更可以感受到醫院對住院醫師的照顧跟對教學的用心。我們在三年住院醫師的訓練中總共有10個月的electives(選修),讓我們自由選擇去有興趣的次專科學習。而其中有兩個elec
前陣子看到一則台灣急診醫護關係緊張的新聞,誰對誰錯我們外人霧裡看花不便評論,但我第一時間的感想是【大家都累了…】記得我在台灣當intern時,也常常有生不如死想要爆炸的感覺。尤其是在內科病房,一個月值10班。值班是早上八點到隔天五點連續工作33個小時,要cover 80床,手機響個不停。好不容易從A
異位性皮膚炎(濕疹)是許多家長的痛,看到可愛的小baby無助地抓得全身是傷真的很心疼。類固醇是治療濕疹的主要藥物。現在雖然有越來越多的非類困醇藥物像是Crisaborole(FDA approved for children older than 2 years old) 能夠治療小兒濕疹,但這些新
我有聽PODCAST的習慣。最常聽的是NPR(national public radio)的節目,包括Hidden Brain、Indicator、The Planet Money,當然也少不了 Ted Talk, Ted Radio Hour, This American Life等等。最近在Hi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中,疲憊的身體和暴躁的心情已經成為日常,病人被疏於傾聽和溝通,對待家人也變得不耐煩。這篇文章描述了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無法充分地傾聽病人的需求,這是醫護人員日常的困境。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昨天回診,去看上週頸部斷層掃瞄的報告。 但是,到了診間, 牆上螢幕顯示,醫師正在開刀,暫時不能來。 是了, 我來的時候,正好看到救護車進來, 應該就是這個急診刀吧。 一直等,醫師還是沒來。最後,代班醫師來看, 不想看的病人就改掛其他時間了。 我說,反正是要看報告,就還
Thumbnail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在醫療的工作上,我覺得有時候手腳真的很常不夠用,常常就是從A區走到B區時候(雖然只有10-15M距離),我都要先思考我要順便做甚麼,例如印完order(醫囑)單張後,我去第3床給藥時,順便抽5床的血、量6床的血壓、叫7床患者去照X光等等,就深怕多走那一趟,造成自己的困擾。
Thumbnail
哀,大家有去看醫生應該對於「最近過得如何?」這句話很熟悉吧,我是真的很難說,因為有一兩天的開心,但後續沒有到非常好,再加上其他事……我又更不會形容了,只能說,我又回去工作了,雖然不像以前一樣是正職,或者做打工但時長跟正職一樣,甚至比正職多,目前只上了一天的班,我原本預想只有重複性很高我可能會受不了這
Thumbnail
昨天拜會一位醫學中心 護理大老 今年衛福部+醫院良心發現 亞東 急重症 輪大夜班 3節+年終+單位績效 +東+西 來到了 年百 我離開醫療體系時 醫院門診月薪還不到3萬5 長期護理師被白瞟 好多年 現今2024大家都不想幹 年輕人選擇躺平 才陸陸續續加薪? 衛
Thumbnail
最近紛紛陸續看到加薪留人 看似很心動? 這家在當地風評極差+綁約(有約工作通常8成雷) 你去看看外商 知名科技廠 才不怕你離走 後面一堆人排入 常常萬年開缺 找不到人 時薪還比知名餐飲業還低 護理教育學程歷程 還不如服務業 國家考試考心酸? 每每護理師被打 抗爭 總有一堆人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在忙碌的臨床工作中,疲憊的身體和暴躁的心情已經成為日常,病人被疏於傾聽和溝通,對待家人也變得不耐煩。這篇文章描述了在忙碌的工作中,如何無法充分地傾聽病人的需求,這是醫護人員日常的困境。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昨天回診,去看上週頸部斷層掃瞄的報告。 但是,到了診間, 牆上螢幕顯示,醫師正在開刀,暫時不能來。 是了, 我來的時候,正好看到救護車進來, 應該就是這個急診刀吧。 一直等,醫師還是沒來。最後,代班醫師來看, 不想看的病人就改掛其他時間了。 我說,反正是要看報告,就還
Thumbnail
近日的上班壓力過大,其實都會湧上心頭一些前塵往事,我覺得護理工作裡面,真的很留不住人的第二大主因因,除了太過廉價以外,就是護理師會為難護理師,這個真的是一個很兩難的職業。就讓我回憶一下這些年我們做了甚麼樣的人生吧!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在醫療的工作上,我覺得有時候手腳真的很常不夠用,常常就是從A區走到B區時候(雖然只有10-15M距離),我都要先思考我要順便做甚麼,例如印完order(醫囑)單張後,我去第3床給藥時,順便抽5床的血、量6床的血壓、叫7床患者去照X光等等,就深怕多走那一趟,造成自己的困擾。
Thumbnail
哀,大家有去看醫生應該對於「最近過得如何?」這句話很熟悉吧,我是真的很難說,因為有一兩天的開心,但後續沒有到非常好,再加上其他事……我又更不會形容了,只能說,我又回去工作了,雖然不像以前一樣是正職,或者做打工但時長跟正職一樣,甚至比正職多,目前只上了一天的班,我原本預想只有重複性很高我可能會受不了這
Thumbnail
昨天拜會一位醫學中心 護理大老 今年衛福部+醫院良心發現 亞東 急重症 輪大夜班 3節+年終+單位績效 +東+西 來到了 年百 我離開醫療體系時 醫院門診月薪還不到3萬5 長期護理師被白瞟 好多年 現今2024大家都不想幹 年輕人選擇躺平 才陸陸續續加薪? 衛
Thumbnail
最近紛紛陸續看到加薪留人 看似很心動? 這家在當地風評極差+綁約(有約工作通常8成雷) 你去看看外商 知名科技廠 才不怕你離走 後面一堆人排入 常常萬年開缺 找不到人 時薪還比知名餐飲業還低 護理教育學程歷程 還不如服務業 國家考試考心酸? 每每護理師被打 抗爭 總有一堆人
Thumbnail
護理師普及時薪還輸外勞 在醫院通常需提早點班很晚下班(下班要求不打卡) 只有長期輪大夜班年薪約80 (醫學中心) 要要求學分 進階 一堆文書報告等雜7砸8 除非你是個管較偏正常班 但正常班也很難有4 很多社會壞人抓定護理師想要正常班 開出價碼比保全還低 良心被狗吃? 有時衛服部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