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台灣某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

更新於 2019/08/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本書是以某間在南部的特教學校中發生的學生對學生性攻擊(性侵害與性騷擾)事件為中心,作者所進行的訪談與側寫。
事件沒有什麼前因後果,就如同字面上的那麼簡潔明晰,特教學生對特教學生的性侵,赤裸裸地擺在眼前,乍似不尋常,實際上在那個場域卻像是日常,侵蝕著被害人,也侵蝕著行為人。
社會的發展才創造了「青少年(teenager)」的概念,進而也才有這種現實上的存在(這無甚意外,M. Foucault 亦認為人的概念是被創造出來的,知識條件的變動進而也將使得人被抹去),而這個類別則是在成為人之前的前渡階段,所以也能說是個不完整的人。而當我們將五肢健全、感官正常的個體稱作為人,並非如此的也將會有別於這個類別(無論是用handicapped或是physical challenged)。所以這裡的情況更嚴峻的是在於,這裡的個體是個不完整中的不完整的人。但終究,他們仍然是值得被認真對待與尊重的「人」,不過在這個事件中這似乎只存在於規範面上的想像(甚至不存在於大多數人中的想像),實際上,他們不被當人看,所以也不被認為有教育的可能。
就拿更常見的霸凌來說,對於年幼的個體(至少未成年)而言,我們對他們的理解就是不完整的,進而心靈也不會是如同我們認定完備那樣的充足,基此我們沒辦法認定他們是基於完全的自由作出任何決定進而行動,或許成長的路途上會是一個試錯的進程,但是,這種問題的發生常常顯露出線索時已經存在數不盡的黑數了,那問題在哪裡?
失序。答案是失序。在校園環境中教師作為權威者,有權力建立秩序,然而,教師不僅可能會不積極主動地介入管制,甚至當孩子進行聲張時,還會被不予理會或要求漠視,那麼這個環境就像叢林一般奉持著最現實無比的敵我關係,這裡的意思是,霸凌者並不是同質的,有些是在無知的情況下實施,但有些則是必須透過如此的手段來維持自己的地位,而不至於被劃歸到權勢者的對立面,使自己受害化。而在生對生的性攻擊中,也不會有兩樣。唯一的差別,就如同前篇所提到王爾德(Oscar Wilde)所說:「Everything in the world is about sex except sex. Sex is about power.」世界中的事物都是關於性的,只有性是關於權力。這是一個權力、支配、宰制的問題。
而教師的冷漠,作者這麼說:「…那些聽不見孩子痛苦的人,才是真正的聽障。」參與講座時,發見作者其實是樂觀的,她認為確實有些教師縱容妄為,但有些教師卻是遲鈍的不知情,但若是真正經歷過這些事的人或許會是悲觀的回覆:不,所有人都知情。
聽障的孩子他們聽不見,但不代表沒辦法溝通,而他們或許無法正確發音,但是他們想說。但他們所得到的卻是負面的回饋,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沈默。「他們不是無法發聲,或是聽不見世界的嘈雜,而是被外界硬生生地貼上『沈默者』的標籤,要求他們不要出聲。」在此會發現,殘障並不是生理性的,是被建構出來的。
而在教師端也是有著重大的問題,對於種種聲音的排拒,對於各種想法的否定,責任的推託,再再地顯示出教育者對於自身地位的無知。工作一詞,就像國家一詞一樣,中文使用者會無法區辨其內所包含的各種各樣,甚至產生混淆。Civitas, State, Nation, Country,我們都會叫做國家,同樣地,Occupation, profession 也會都被叫做工作,但實際上也是不同的,而通常後者更妥貼的是翻成專業。專業在傳統上是指涉三種職業,醫師、牧師以及律師,這主要是此等人所實踐之行動不同於一般商業行為而來,也就是特性。而專業的特徵又可以從宣誓、自治組織以及保密義務作為標記。但不知幾次,我已經告訴好多他人,我一直認為教師是比專業更為重要的一種職業,理由在於他們所進行的是「人的塑造」,他們的言行都是個體成長的資料,遑論直接對於個體所做出的行動。然而實際上卻極少教師如此認知自身,反而當成是混口飯吃的事情爾爾。
作者善良地將得辨識的特徵隱去,在跋中她說是因為:「...而是他們的所作所為未必是特例,我不願針對特定學校或老師進行批判,制度性的、結構性的理解與審視,才是我期待的後續效應。」但距今五年了,似乎這個效應還在沈寂,教育的問題尚未政治化完全,所以尚且無法在社會的表面得到注目,但這卻是應該要被政治化的一個議題,無論從什麼方面來說。
avatar-img
82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女性的屈辱與勳章:一個德國女性主義者的觀點》 女性主義這個路線,像所有其他的ism一樣,將任何思想納入都會是過度簡化地,不過好處卻是在於能在不同的思想中找到共同的地方,只是我們自身必須要去注意到思想間的各自的獨特性就是了。 性暴力一直是一個問題,書中提
《天橋上的魔術師》 吳明益老師的名字聽過很多次了,但還沒讀過任何一本,還是從吳可熙演的同名電視劇我才知道這本書,不過兩個作品在我看來是不同的,雖然名稱相同,但電視劇的方面敘述的是住在天台上的無業遊民與被侵害的移工間的情感,所謂的魔術可能是指向愛情的,
《病態》 二手書店中憑藉著書名挑書,不只可以找到些經典名著,竟然也可以找到這種黑暗、獵奇的作品。就日本的小說家中乙一的作品也是被冠上獵奇的名號的,但看過《zoo》說實在也提不起什麼勁再去看下一個作品,而去無關書店買到的《刊載禁止》要拿來跟本書比,
《青春》 「看過張愛玲嗎」 「沒有  她的作品不對我的味  我比較喜歡張曼娟」 這就是我接觸張曼娟的契機。 以青春為名的散文集,不僅寫著青春,也回憶著青春,以及,紀念著青春。 有些事情是青春時才有的,像是曾在某處的某間建築,或是某種味道,或是那可
讀《愛情試驗》 《愛情試驗》相較於我先前所讀的《殺夫》早了七年,但能發現的是,早在七年前李昂已從女性本位來寫作情愛一事,早在封閉的社會中,李昂執筆為女性成為先聲。 《回顧》說的是一位少女面臨性與愛的內心交雜,因著兄長認識的各個人物,賀萱有著美麗的外貌,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 本書是報導文學的體裁,作為記者的房慧真,在這本書中除了綜合先前對於各式樣訪談所得,同時也偏離記者中的中立「報導」,而是雜摻著些個人的思維與判斷、訪談中的小細節(例如達賴喇嘛的各種笑)或是如何形成一篇訪談與報導的心歷。 約莫三十篇的人物各自盤據著
《女性的屈辱與勳章:一個德國女性主義者的觀點》 女性主義這個路線,像所有其他的ism一樣,將任何思想納入都會是過度簡化地,不過好處卻是在於能在不同的思想中找到共同的地方,只是我們自身必須要去注意到思想間的各自的獨特性就是了。 性暴力一直是一個問題,書中提
《天橋上的魔術師》 吳明益老師的名字聽過很多次了,但還沒讀過任何一本,還是從吳可熙演的同名電視劇我才知道這本書,不過兩個作品在我看來是不同的,雖然名稱相同,但電視劇的方面敘述的是住在天台上的無業遊民與被侵害的移工間的情感,所謂的魔術可能是指向愛情的,
《病態》 二手書店中憑藉著書名挑書,不只可以找到些經典名著,竟然也可以找到這種黑暗、獵奇的作品。就日本的小說家中乙一的作品也是被冠上獵奇的名號的,但看過《zoo》說實在也提不起什麼勁再去看下一個作品,而去無關書店買到的《刊載禁止》要拿來跟本書比,
《青春》 「看過張愛玲嗎」 「沒有  她的作品不對我的味  我比較喜歡張曼娟」 這就是我接觸張曼娟的契機。 以青春為名的散文集,不僅寫著青春,也回憶著青春,以及,紀念著青春。 有些事情是青春時才有的,像是曾在某處的某間建築,或是某種味道,或是那可
讀《愛情試驗》 《愛情試驗》相較於我先前所讀的《殺夫》早了七年,但能發現的是,早在七年前李昂已從女性本位來寫作情愛一事,早在封閉的社會中,李昂執筆為女性成為先聲。 《回顧》說的是一位少女面臨性與愛的內心交雜,因著兄長認識的各個人物,賀萱有著美麗的外貌,
《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 本書是報導文學的體裁,作為記者的房慧真,在這本書中除了綜合先前對於各式樣訪談所得,同時也偏離記者中的中立「報導」,而是雜摻著些個人的思維與判斷、訪談中的小細節(例如達賴喇嘛的各種笑)或是如何形成一篇訪談與報導的心歷。 約莫三十篇的人物各自盤據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如果歧視始於校園裡,如何實踐教育的本質;如果身為教師就帶有歧視,如何讓學生習得友善共融? 家有身心障礙童並非被詛咒,對於身心障礙兒童的家庭來說,任何帶有歧視的言語都是非常不尊重、不禮貌更是一種霸凌。懷孕的婦女每一個都有可能會生到故事裡主人翁這樣唐氏症的孩子~糖糖。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如果歧視始於校園裡,如何實踐教育的本質;如果身為教師就帶有歧視,如何讓學生習得友善共融? 家有身心障礙童並非被詛咒,對於身心障礙兒童的家庭來說,任何帶有歧視的言語都是非常不尊重、不禮貌更是一種霸凌。懷孕的婦女每一個都有可能會生到故事裡主人翁這樣唐氏症的孩子~糖糖。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新北國中生遭割頸案反映出校園內連提供最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出問題,這讓家長如何放心讓孩子上學?面對這樣的困境,教育部還是將政治置於專業之上,此舉完全罔顧孩子的教育和人身安全。
Thumbnail
每每提到校園霸凌, 社會大眾多願意正義挺身, 以實際行動去撻伐可惡的施暴者。 無論於法律之內甚或是法律之外, 盡力去想辦法遏止類似惡行再次發生。 我常暗自在想: 這是從人類有學校以來, 都不曾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的議題! 因為, 要解決的問題不是只有施暴孩子品行, 還有他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