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情障特教生的「受教權」變為「特權」怪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11月10日,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簡稱「全教產」)開記者會揭露,南崁高中某學生在入學後短短兩個多月內,就出現約三起攻擊老師、攻擊同學及破壞公物等事件,造成學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天天生活在恐懼中。

面對學校師生所受到的威脅和恐懼,該校除了告訴社會大眾該生的「特教生」身分,不應對該生標籤化外,其他的後續動作就是官方所制定的官樣文章(註1)。

為什麼我強調官方所制定的後續輔導特教生的策略為「官樣文章」呢?

一起來看看在官樣文章制度下出現的情障特教生施暴與校方作為的案例:

一、基隆某管理學院一位女學生,不僅拿塑膠椅砸老師,還對老師嗆「妳拿什

麼身分跟我講話」、「妳算老幾啊?我能走能說話。那妳咧」、「老師喔,不

好意思在我面前不算一個人啦」、「憑什麼拿教官來壓我,連教官都不敢拿

我怎樣」、、、等。

校方作為:快速召告天下,該生為情障的特教生。(註2)

二、新北某商工有一名學生,因情緒失控,在教室內摔桌椅,又出手打傷勸阻的同學。

校方作為:出面澄清,打人的男同學為特教生(註3)

三、台北市某國中驚傳有特教生拿剪刀抵著同學脖子,受害學生受到驚嚇噩夢連連,且不敢上學,怕生命再次受到危險。

校方作為:稱「學務處與特教組已同步處理中,了解該生行為動機並讓學生清楚其危險性,懲處部分因隱私無法告知;後續特教組會持續輔導該生,生教組也會再入班宣導。」(註4)

上述這幾個特教生施暴案例,年紀較輕的為國中生,年紀較大的為大學生。他們攻擊老師或同學的舉動早已不是第一次,而是隨著年紀增長,攻擊行為越來越惡劣,次數越來越多。這些案例告訴我們:

一、目前的教育制度對於如何幫助情障特教生,讓他們學會自我控制的功能近乎於零,更造成學校親師生嚴重的困擾。

二、這些情障特教生從過去的經驗得知,「特教生」的身份可以給他們保護,讓他們不太需要為其欺負人的行為付出代價,所以,他們有在學校囂張的本錢。以基隆那位女大學生為例,他的語言在在顯示,他知道他對老師進行肢體和語言暴力是不需要付出代價的,因此,才敢肆無忌憚地對老師施暴,不把老師當人看。

三、教育主管機關頒佈的各種「輔導」、「干預」、「協助」情障特教生的制度,都只不過是官樣文章而已。

社會大眾對於情障特教生所衍生的教育亂象,難免產生的疑問:

如果許多不同障礙類別的特教生(如:閱讀障礙、學習障礙…等)都可以透過正確的教育方式教導並改善,為什麼情障特教生的攻擊行為就要不斷被包容甚至放縱?

如果教育部所頒布的「官樣文章制度」無法讓情障特教生的言行得到改善,無法讓全體師生擁有安全的教與學的環境,這樣的制度需不需要檢討?

「安全」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如果教育制度無法提供人身安全的需求,又如何能讓學生安心學習,老師安心教學?

總之,教育部不要再告訴人民教育部做了什麼、花了多少錢,而是應該務實地推動能發揮成效的制度。以情障特教生在教育環境中所造成的人身安全問題為例,我相信絕大多數的親師生關心的不是學校啟動哪些制度,而是老師和孩子在校內是否安全,能否不再受到威脅。

期許教育部在政策制定上能符合第一線教育所需,讓全國的師生都能擁有一個安全的教育環境,莘莘學子才能安心地學習。

註1:

學生打老師!全教產爆南崁高中拒通報 校方:不該將特教生標籤化

桃園南崁高中1學生涉3次攻擊師生 全教產爆料教育局迅提說明

註2:基隆女學生「踹椅子、打老師」嗆:不敢拿我怎樣!1分34秒引公憤肉搜 校方急喊是特教生

註3:不爽下課太慢還手機!網爆新北商工學生打人揮美工刀 校方澄清了

註4:北市學校驚傳特教生持剪刀抵同學脖子!校方消極態度惹怒家長

這則新聞的重點是,加害學生已有多次類似行為,也有學生因此轉學。而學校的作法還是政府制定的官樣文章「學務處與特教組已同步處理中,了解該生行為動機並讓學生清楚其危險性,懲處部分因隱私無法告知;後續特教組會持續輔導該生,生教組也會再入班宣導。」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avatar-img
95會員
172內容數
自從新教師法暨退休新制實施後,教育職場遭逢鉅變。因此,此專題會探討教育職場狀況與風險,以幫助更多人瞭解教育職場的實際狀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綠園嬿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過去這幾年,許多人過度渲染和扭曲老師對學生的「權力不對等」,導致許多老師在導正學生偏差行為上動輒得咎,讓老師越來越不敢管教行為偏差學生,進而導致校園內絕大多數的老師和學生被行為偏差生綁架,生活在恐懼中。因此,重新釐清「權力」的定義,讓校園回歸秩序,才能讓學生安心學習,讓老師有效教學。
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有的家長會用「孩子還小」為藉口,閃躲該負的教育責任。事實上,正因為孩子還小,才更可以教,若孩子大了,就無法教了。
近幾年來,由於國內民粹般地炒作「兒童人權」、「不適任教師」議題,讓老師管教學生的偏差行為動輒得咎。而行為偏差的孩子得到此保護傘,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動輒霸凌同學和老師,造成學生和老師日日處於恐懼當中。面對教育環境的惡化,教育部還是提出諮商、輔導、訴訟,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卻拿不出對策。
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為何?范雲立委認為是不適任教師解聘人數偏低,事實上,淘汰不適任校長更是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因為,校長的領導會影響校園文化。故,教育部應積極推動淘汰不適任校長,並進用更多有領導力的校長。
由於網路傳播的快速,導致許多暴力行為也得以快速散播。許多孩子在價值偏差的狀況下,糊里糊塗模仿那些行為,最終導致犯法。因此,如何加快腳步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的重點,而故事教學是很有效的方式。在這篇文章中,不僅介紹故事教學強大的影響力,也提供實例供讀者參考。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過去這幾年,許多人過度渲染和扭曲老師對學生的「權力不對等」,導致許多老師在導正學生偏差行為上動輒得咎,讓老師越來越不敢管教行為偏差學生,進而導致校園內絕大多數的老師和學生被行為偏差生綁架,生活在恐懼中。因此,重新釐清「權力」的定義,讓校園回歸秩序,才能讓學生安心學習,讓老師有效教學。
當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時,有的家長會用「孩子還小」為藉口,閃躲該負的教育責任。事實上,正因為孩子還小,才更可以教,若孩子大了,就無法教了。
近幾年來,由於國內民粹般地炒作「兒童人權」、「不適任教師」議題,讓老師管教學生的偏差行為動輒得咎。而行為偏差的孩子得到此保護傘,再加上家長的縱容,動輒霸凌同學和老師,造成學生和老師日日處於恐懼當中。面對教育環境的惡化,教育部還是提出諮商、輔導、訴訟,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卻拿不出對策。
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為何?范雲立委認為是不適任教師解聘人數偏低,事實上,淘汰不適任校長更是防制校園霸凌的關鍵,因為,校長的領導會影響校園文化。故,教育部應積極推動淘汰不適任校長,並進用更多有領導力的校長。
由於網路傳播的快速,導致許多暴力行為也得以快速散播。許多孩子在價值偏差的狀況下,糊里糊塗模仿那些行為,最終導致犯法。因此,如何加快腳步幫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的重點,而故事教學是很有效的方式。在這篇文章中,不僅介紹故事教學強大的影響力,也提供實例供讀者參考。
我要問我國最大的教育問題為何?就是我國的教育部始終無法對症下藥做政策,像我國的家庭教育狀況越來越差,卻遲遲沒看到教育部用心在這部份,反而推出一個又一個隔靴搔癢的政策。希望教育部能夠認真處理教育問題,才是學生之福,教育之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Thumbnail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段高中生與老師起衝突的影片,學校沒有告知代課老師班級與該學生的情況。 作為短期代課老師,為了避免上述的問題發生,該如何是好呢?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2024/3/4在高雄發生一起高職生跳樓事件,並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文章探討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特別關注特教老師的工作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呼籲增加對教育體系和特教知能的支持,並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事件引發討論。正向教養與危機處理可以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Thumbnail
前陣子網路上瘋傳一段高中生與老師起衝突的影片,學校沒有告知代課老師班級與該學生的情況。 作為短期代課老師,為了避免上述的問題發生,該如何是好呢?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一直以來我覺得學校是一個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先接觸到的小社會,還有適應社會的環境,這個小社會裡面有老師還有學校的總總行政人員跟教學人員去規範學生的行為。 看到一名高中代課老師被特教學生毆打的新聞 詳見→老師被高中生狂毆! 台灣自民國一○三年起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將原來的九年國教延長至十二年,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2024/3/4在高雄發生一起高職生跳樓事件,並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文章探討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特別關注特教老師的工作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呼籲增加對教育體系和特教知能的支持,並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
Thumbnail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當您在內閣改組不動如山,任內卻發生豐原高中學生自殺到新北國中少年割喉,您問心無愧嗎?當我三年前擔任國教署諮詢委員提案修正《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呼籲對學生的一次性暴力或重大肢體傷害也是霸凌,教育部卻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修法。如今學生在校內被割喉慘死,竟然都不是校園霸凌,這不是很諷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