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的自學課」:這次是哲學討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的自學課」,有人有注意到嗎?我把「寫作」兩字拿掉了,因為這學期根本就沒有在寫作啊。

雖然說上學期是以寫作為前提在規劃課程,但他們並沒有因此寫些什麼,我就想,不然這學期就讓這些自學生說說自己想要幹嘛,最後他們得出「想要討論電影和書」這樣的結論。但具體來說到底會如何進行?他們真的能自己規劃討論內容跟帶領課程嗎?沒有實際run run看真的不曉得。

這學期有五個十三歲的自學生,課也run到了第四堂,走到這裡,感覺似乎可以看出個樣子。就目前我對前四堂課的觀察,我覺得可以定調為「討論課」。討論課跟寫作課有什麼關係嗎?這樣的課跟他們自己一開始的想像接近嗎?由他們自己帶領的課,跟由我來準備的課,他們從裡面得到的收穫,有什麼不同呢?這些問題,我想留待第五堂課來跟他們討論。現在,我想說說我在第四堂課新的發現。

第四堂是小旻帶領,我們要閱讀與討論的書是《紙牌的秘密》。在課堂開始的前一周,我fb訊息小旻:「你準備得如何啦?」

小旻說他準備了一個遊戲,也準備了一些問題。

我聽到「遊戲」,小旻準備了遊戲來帶討論?我覺得哇真不錯,看來他們越來越進入帶領課程的狀況。但當我問他是什麼遊戲的時候,他說,狼人殺的遊戲。

raw-image

我看到他的說明,直覺「咦?這跟《紙牌的秘密》有甚麼關係嗎?」小旻說沒有什麼關係啊,他只是想說課堂上如果一直討論會很無聊,所以他想玩遊戲。我說,要帶遊戲可以啊,但要跟主題有關比較好,不然那個遊戲時間就只是單純的遊戲時間,好像跟我們的課沒有什麼關係……「你要不要設計一個跟這本書有關的遊戲?」

小旻停頓了一下,然後回:

raw-image

所以,小旻到底是想用遊戲來帶討論?還是只是單純的想玩遊戲?老實說,在上課前我一直在猜,而透過fb訊息也沒辦法知道得很清楚。但我想就現場觀察吧,看看實際狀況如何,如果覺得真的不適當再來調整,搞不好很適合也說不定?我想這個課堂已經上了三次,小旻也說他已經做了準備,剩下的,就看現場狀況再來應變。

討論前玩一下遊戲,會不會有問題?

上課當天,小旻帶了筆電來。他打開筆電,我看到寫了一頁的word。「這是我今天準備的問題,還有遊戲。」小旻說。

我一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小旻設計了九個問題;這九個問題,幾乎涵括了本書的核心(關於問題討論,後邊再寫)。我接著往下看遊戲說明,遊戲是透過撲克牌的花色來玩,感覺上是透過一個遊戲規則來指定人回答他準備的問題。我看了小旻的準備,心裡有點放心,至少那些問題設計得還不錯。

結果要開始時,小旻說,「我還是很想玩狼人殺。」

啊?狼人殺?還是想玩狼人殺?這跟今天的主題有關嗎?我問。

小旻說,就玩完遊戲後就可以決定回答順序。

這下我懂了,小旻就是很想先玩個遊戲,玩完再來進行討論;而那個他在筆電上準備的遊戲規則,只是他因應「要跟紙牌有關」而改編的遊戲,但他其實最想玩的是狼人殺。我有點猶豫,因為狼人殺與今天的主題無關,真的要讓他帶大家玩這個遊戲嗎?萬一大家玩得很high結果不想討論怎麼辦?我正在猶豫的時候,小旻說,玩一下啦,不會很久。我說不會很久是多久?他說不一定,可能很快,也可能要花點時間才有結果。

我後來想,不然就先玩好了,萬一真的玩很久,我再出聲插手也不遲?就這樣我猶猶豫豫的說好啊!另方面我也很想知道狼人殺是什麼遊戲?

遊戲開始了!然後,遊戲很快就結束了!我在這就不詳述狼人殺的遊戲,我只是想說,我們才玩了一輪,小旻看起來像是滿足了,就開始帶討論了。我本來還擔心他們會不會繼續玩下去?結果沒有,討論就這樣開始了。

這學期上課,我覺得我花最多心力的地方是,要在什麼時候介入?要介入多少?如果我一開始就規定「上課不該玩與主題無關的遊戲」,如果我沒放手讓學生自己做決定,那麼我是不是不會發現小旻可能只是將遊戲作為開場,而不是真的想在上課時玩遊戲?

走到第四堂,我在越來越多地方看見學生的「主動性」。而這些,是不試著放手就不會知道的事。

小旻所設計的問題討論

要想知道小旻的問題設計得好不好,得先了解《紙牌的秘密》這本書大概在講些什麼。本書的主角是小男孩漢斯,漢斯與爸爸去到希臘尋找離家出走的媽媽,在旅程中漢斯遇見了小矮人,發現了一個關於紙牌的奇幻故事,也開始了哲學之旅。

哲學之旅,也就是關於哲學問題與思考。漢斯在旅程中所遇到的事件,迫使他必須去問自己一些問題:比如世界是怎麼來的?這個世界有上帝嗎?什麼是真正的自我?命運是什麼?人被命運所掌控嗎?又或者一切只是偶然與巧合?

那麼,作為本書的帶領人,小旻想到了哪些問題?同學們又有什麼樣的討論?

raw-image


Q:你相信世界中已經有固定的安排嗎?

小湖說,不相信。
小旻問,為什麼不相信?

「如果已經被安排好了,就不會有巧合。」小湖說。

旻:「巧合說不定是被安排的?」
湖:「那這樣就會有疑點。安排的人是誰?目的是什麼?」

瞇:「你的疑點指的是──如果是有人安排的,就必須要能回答你提出的那兩個問題?」
湖:「對。」
瞇:「那如果有人跟你說,他還不確定問題的答案,但他相信就是有人安排的?」湖:「這樣就一定有線索。」

我覺得小湖很妙。他平常話不多,但一旦他說話,我就覺得他的思考像哲學家,他的思考是一層一層接下去的,甚至你要從他的回答中繼續想。這樣想起來,每個人表達的方式都很不一樣,有些人會劈哩啪啦論述自己的想法,有些人則是點到為止。


Q:天馬行空對生活有什麼好處?

草皮抽到這個問題。草皮剛好是個喜歡天馬行空的人,他手舞足蹈地說,「天馬行空好處是──可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啊。你在那裡想像,不會孤單。你可以跟朋友一起天馬行空,感覺有人陪伴你。」

小逸剛好抽到另外一個問題──「天馬行空對生活有什麼壞處?」

「壞處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小逸說。

小逸一說完,草皮馬上回說:「天馬行空為什麼是壞處啊?」小逸說:「因為有人無法回到現實啊!」

草皮:「我可以回到現實啊!」
小逸:「我是說有人無法回到現實。」

草皮和小逸開始說起來,而我覺得小旻這兩個問題設計得很好,因為他注意到一件事的兩面,而這也是《紙牌的秘密》想要說的──人因為會天馬行空,所以他會去思考一些「看起來好像與生活無關的事」。比如有外星人嗎?人有靈魂嗎?人類文化的進展,不論是在科學上或哲學上,幾乎都是從天馬行空開始。但是「一直天馬行空會不會有壞處呢?」「如果所有的人都天馬行空會怎麼樣呢?」

小旻提出了一個兩面的問題。而通常這種兩面問題,就是一種可以反覆思考深入討論的問題。


Q: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很多的角色,比如同時是媽媽,也是太太,也是某一家的女兒,要在不同角色間取得平衡不容易。要怎麼樣才能取得平衡呢?

瀚:「自然就好啦,不需要去扮演什麼角色,我就是我。」
旻:「但是『你』究竟是誰呢?你不會有角色衝突的時候嗎?」
瀚:「不太會。」

「我覺得我很有平衡。」草皮說完又說,「可是有時候又很衝突。」
小逸說,草皮你真的很會一下這樣一下那樣。

瞇:「你什麼時候感到衝突?」

草:「同時處在有不同年齡層的時候。比如有比自己小的小孩在現場,就覺得自己不能太幼稚。有時候會突然不知道該怎麼表現。」

逸:「有時候在面對陌生人跟熟人時,也會。有時面對陌生人是一個樣子,面對熟人是另一個樣子……」

瞇:「有時會不太知道自己是什麼樣子?」
逸:「對。」

瞇:「小旻你呢?你也會嗎?你也有角色衝突的時候嗎?」
旻:「會啊。」


Q:何謂真正的自我?

湖:「無所事事、不用想太多………」
瞇:「你是在說你自己嗎?」
湖:「對啊!」

聽到小湖的回答,我覺得非常有趣。他的「不用想太多」指的是──他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想要想太多的人嗎?這時我插話,我說,小旻想問的應該是:你們覺得有所謂「真正的自我」這種東西嗎?

小逸說,自我搞不好是別人創造的。

「你的意思是──這個世界有一個上帝?」我接著問:「你們相信世界有一個造物者嗎?你們相信命運嗎?還是這一切都是偶然與巧合?」

小逸說,可能有上帝,但祂不操控人的人生。
草皮說,就算有命運,他也不想知道。

raw-image
Q:你相信人有靈魂嗎?

湖:「人是會動的空殼,有自己思想的空殼。」
小湖說,沒有靈魂這種東西。

我問,那思考是什麼?
小湖說,靈魂跟思考沒有關係。

草:「人有靈魂。靈魂就是有一個目標。一個人如果一直工作賺錢,養小孩,沒有思考他人生的意義,他就沒有靈魂。」

瞇:「所以你指的靈魂是一種狀態?不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

草:「兩種我都相信。我相信靈魂是一種實際存在的東西,也覺得靈魂指的是一種狀態。我聽原住民說過,走得太快,靈魂會跟不上自己的腳步。」

瀚:「我覺得有靈魂。有些東西不是想出來的。是靈魂想到的。靈魂先想到,然後通過大腦思考。」

瞇:「那個『靈魂』是什麼?」
瀚:「就是『我』。我就是靈魂。我這個靈魂找到小瀚這個軀體。」

瞇:「那如果小瀚這個軀體死了呢?」
瀚:「那就是軀體死了,但我還活著。」
瞇:「為什麼會有『靈魂』這個東西?」
瀚:「這我就不知道了。」
瞇:「但你覺得應該有?」
瀚:「對。」

瞇:「你覺得人造人有靈魂嗎?」
瀚:「一開始可能沒有,但後來有了自己的經歷後,就可能有了靈魂。」


Q:哲學是什麼?

逸:「哲學就是思考。」
草:「就是在那邊折來折去的思考」。
胡:「就是高階的思考。」

瞇:「高階思考?那低階思考是什麼?」
湖:「1+1=2」
逸:「1+1=2是哲學思考好不好!光是想出1就很厲害,還有+還有=……」
瞇:「光是想出0就很厲害,我覺得想出 0的人很厲害!」
瞇:「所以1+1=2是低階思考嗎?」
湖:「1+1=2是普通知識。1+1為什麼等於2是哲學思考。」

上述討論,除了最後兩個關於靈魂與哲學的問題,是我的補充提問外,其他都是小旻設計的問題。但因為討論很長,有些很碎,所以我沒能將所有的討論紀錄貼出來,僅選了幾則比較有來有往,比較能看出思考脈絡的討論。

但小旻其他的提問也都很有意思,甚至有一題是我沒想到的問題:

「為什麼這本書的目錄不是照著撲克牌的數字跟花色排,而是用黑桃—梅花—小丑—方塊—紅心這種不規則的排法呢?」

我覺得小旻能注意到這個很厲害,因為我就沒注意到目錄花色的編排方式跟一般撲克牌花色的大小順序不同。當小旻提出後,我想這應該跟劇情內容的安排有關,但是不是有更深入的關係呢?目前我還沒有想到。

最後,我將小旻這次設計的問題列出:

1. 為什麼這本書的目錄不是照著撲克牌的數字跟花色排,是用黑桃—梅花—小丑—方塊—紅心這種不規則的排法呢?

2. 當一個媽媽在孩子四歲的時候就拋家棄子離開了,她還能稱為「媽媽」嗎?

3. 天馬行空的思維對生活有什麼幫助?

4. 天馬行空的思維對生活有什麼壞處?

5.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很多的角色,同時是媽媽,也是太太,也是某一家的女兒,要在不同角色間取得平衡不容易。要怎麼樣才能取得平衡呢?

6. 何謂真正的自我?

7. 你相信外星人嗎?

8. 故事中的彩虹汽水就像是毒品一樣,如果毒品對人體無害,會想要沈溺在裡面嗎?

9. 你相信世界中已經有固定的安排嗎?


下次我們要討論的書是《我是接體員》。這是一本如果學生沒有推薦,我可能就沒有機會接觸到的書;這是一本討論生死,卻又很「好笑」的書。下次大家會有什麼討論呢?非常期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廖瞇的沙龍
475會員
140內容數
我想知道當我跟小孩說「不想寫可以不要寫」,對他們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小孩會不會真的就都不寫了;還是,因為寫作這件事的權力回到自己手中,小孩反而因此可能愛上寫作?
廖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5/17
有時候厲害的點子,不一定馬上就會跑出來……有時候是想了十幾個普通的點子,或是根本用不上的點子,它才突然出現。有用的點子不是一下子就出現,它多半藏在沒用的點子裡面......
Thumbnail
2020/05/17
有時候厲害的點子,不一定馬上就會跑出來……有時候是想了十幾個普通的點子,或是根本用不上的點子,它才突然出現。有用的點子不是一下子就出現,它多半藏在沒用的點子裡面......
Thumbnail
2020/02/24
這次男孩們真的寫出訪談記錄來了。但請不要期待太高,請不要將它視為你印象中的訪談。本篇文章的重點是,除了將他們各自的記錄呈現出來外,我會補充說明記錄「產生」的過程;而這個產生的過程,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特質,我覺得很有意思。
Thumbnail
2020/02/24
這次男孩們真的寫出訪談記錄來了。但請不要期待太高,請不要將它視為你印象中的訪談。本篇文章的重點是,除了將他們各自的記錄呈現出來外,我會補充說明記錄「產生」的過程;而這個產生的過程,可以看出他們各自的特質,我覺得很有意思。
Thumbnail
2020/02/14
在採寫的第0回合中,旻跟草皮提議想要採訪小草大人。我問:「為什麼會想要採訪小草大人呢?」旻說:「他們如果只是因為『有興趣』所以做這件事,那實在太困難了!我覺得應該有除了興趣以外的東西在支撐。我很想知道那是什麼!」
Thumbnail
2020/02/14
在採寫的第0回合中,旻跟草皮提議想要採訪小草大人。我問:「為什麼會想要採訪小草大人呢?」旻說:「他們如果只是因為『有興趣』所以做這件事,那實在太困難了!我覺得應該有除了興趣以外的東西在支撐。我很想知道那是什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66天 #莫忘初衷 今天是睽違三個月的志工時間 在一樣的基地輔導青少年 抱歉這麼久沒來 這三個月有好一陣子不在台北😅 今天比較特別 由東吳大學的實習生帶領青少年玩桌遊 預計藉由桌遊打開青少年的心房 之後再透過寫學習單 讓青少年寫
Thumbnail
#魔法系畫家第66天 #莫忘初衷 今天是睽違三個月的志工時間 在一樣的基地輔導青少年 抱歉這麼久沒來 這三個月有好一陣子不在台北😅 今天比較特別 由東吳大學的實習生帶領青少年玩桌遊 預計藉由桌遊打開青少年的心房 之後再透過寫學習單 讓青少年寫
Thumbnail
之前沒有特別分享過《遊戲力》,但六年前閱讀完這本書,就榮登最愛與推薦書單之一!與其它直接從教育切入,談「遊戲如何幫助學習」的書籍不大一樣,《遊戲力》融合心理諮商與大量實務經驗,拉回生活與學習根源,談得既深入又生動。 這本書除了幫助我回溯童年與父親、手足玩遊戲對我性格的影響,也自然而然地被我帶入教養與
Thumbnail
之前沒有特別分享過《遊戲力》,但六年前閱讀完這本書,就榮登最愛與推薦書單之一!與其它直接從教育切入,談「遊戲如何幫助學習」的書籍不大一樣,《遊戲力》融合心理諮商與大量實務經驗,拉回生活與學習根源,談得既深入又生動。 這本書除了幫助我回溯童年與父親、手足玩遊戲對我性格的影響,也自然而然地被我帶入教養與
Thumbnail
❥ 對書本的好奇 ❥ 對作者的好奇 ❥ lulu老師小結
Thumbnail
❥ 對書本的好奇 ❥ 對作者的好奇 ❥ lulu老師小結
Thumbnail
他們在學習單空白處組合各種部件來猜測謎底,拆解、組合、嘗試……,自筆端滾落的那些字無論是否真實,彷彿都將長出生命。這就是「創作」,當時我這麼想。
Thumbnail
他們在學習單空白處組合各種部件來猜測謎底,拆解、組合、嘗試……,自筆端滾落的那些字無論是否真實,彷彿都將長出生命。這就是「創作」,當時我這麼想。
Thumbnail
這學期我換了一個上課方式──我提出我想做的,如果他們有興趣或不排斥,那我們就來試試看。於是我向他們提議,我很「任性」的說我想要上「採訪寫作」課,然後我花了一堂課的時間跟他們說明與提案。提案結束後我說:「如果你們想上我們就來上吧!如果不想上就不要上。如果沒有人想上,那我們這學期就不用開始囉!」
Thumbnail
這學期我換了一個上課方式──我提出我想做的,如果他們有興趣或不排斥,那我們就來試試看。於是我向他們提議,我很「任性」的說我想要上「採訪寫作」課,然後我花了一堂課的時間跟他們說明與提案。提案結束後我說:「如果你們想上我們就來上吧!如果不想上就不要上。如果沒有人想上,那我們這學期就不用開始囉!」
Thumbnail
我記得文字課第一堂,小羽才剛上課就跟我嗆:「我不要寫字!」我想說我根本還沒開始上課耶,到底從哪來對寫字有這麼不好的印象呢?所以我當時想,或許我可以透過「文字遊戲」先引起他們的興趣,而我當時做的第一個活動是「抽字」遊戲。
Thumbnail
我記得文字課第一堂,小羽才剛上課就跟我嗆:「我不要寫字!」我想說我根本還沒開始上課耶,到底從哪來對寫字有這麼不好的印象呢?所以我當時想,或許我可以透過「文字遊戲」先引起他們的興趣,而我當時做的第一個活動是「抽字」遊戲。
Thumbnail
旻:「你相信世界中已經有固定的安排嗎?」 小湖說,不相信。小旻問,為什麼不相信? 「如果已經被安排好了,就不會有巧合。」小湖說。 旻:「巧合說不定是被安排的?」 湖:「那這樣就會有疑點。安排的人是誰?目的是什麼?」
Thumbnail
旻:「你相信世界中已經有固定的安排嗎?」 小湖說,不相信。小旻問,為什麼不相信? 「如果已經被安排好了,就不會有巧合。」小湖說。 旻:「巧合說不定是被安排的?」 湖:「那這樣就會有疑點。安排的人是誰?目的是什麼?」
Thumbnail
自學生的寫作課來到第四堂課。我決定做一件事──「不做什麼」。整堂課我都不主動帶他們做什麼,而是問他們想做什麼,以及問他們,這堂課結束之後,你們覺得還有需要繼續嗎?然後如果要繼續,你們想做什麼?
Thumbnail
自學生的寫作課來到第四堂課。我決定做一件事──「不做什麼」。整堂課我都不主動帶他們做什麼,而是問他們想做什麼,以及問他們,這堂課結束之後,你們覺得還有需要繼續嗎?然後如果要繼續,你們想做什麼?
Thumbnail
長久以來學生都很習慣透過「上課」去學習,而老師也習慣透過縝密的課程來「教學」,但我最近在想──大人透過引導的方式,或是積極邀請,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了東西,這樣的寫作經驗可以延伸到他日常的寫作嗎?
Thumbnail
長久以來學生都很習慣透過「上課」去學習,而老師也習慣透過縝密的課程來「教學」,但我最近在想──大人透過引導的方式,或是積極邀請,讓學生在課堂上寫了東西,這樣的寫作經驗可以延伸到他日常的寫作嗎?
Thumbnail
這堂寫作課的對象,恰好介於「想寫」與「不想寫」的中間──換個說法可能更精準──他們覺得文字有趣,但他們似乎還沒有感覺到自己有寫的需要。如果不覺得自己需要把那些話寫下來,就不會去寫,我現在面對的這群學生,就類似這樣的狀態。
Thumbnail
這堂寫作課的對象,恰好介於「想寫」與「不想寫」的中間──換個說法可能更精準──他們覺得文字有趣,但他們似乎還沒有感覺到自己有寫的需要。如果不覺得自己需要把那些話寫下來,就不會去寫,我現在面對的這群學生,就類似這樣的狀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