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這本書有以下幾個看法:
1、作者說:「學習歷史,若用比喻來說,是和科幻小說一樣,為了對於「當時發生什麼事」、「為什麼變成那個樣子」、「身處當下的人們如何考慮」等事,做出帶有現實感的理解。因此,我認為優秀歷史家原本的使命,是盡可能地將所發生之事,正確地、帶有臨場感地表現出來。
當然沒有完全的「好的歷史」。書寫歷史的人並非完美,史料亦是有所偏差,更沒有完全公平、中立的立場。
即便如此,書寫歷史是為了將已發生事件進行前後連貫的說明,從而留下更好的歷史。問題在於,是否可以寫出具有統整性的說明,讓無論是多年後的人們、或是從外國人立場來看,都能令他們想到「哦,原來如此,那件事原來只能是這樣解釋」。判斷善惡,不是活著的人們要做的事,若真的要想,就把它當做是閻羅王的職責吧。」(第22-23頁)
滿洲史是一段沒有被好好研究的歷史,國、共兩黨,以及日本左、右翼人士在基礎研究缺乏的情況下,逕自發表相關評論,或是以「先預設結論,然後尋找與結論相符(排除不利者)的事件」的方式來書寫歷史,這是作者提出上述言論的歷史背景。我認同「書寫歷史是為了將已發生事件進行前後連貫的說明,從而留下更好的歷史」這點,也認為:持不同政治立場的歷史學家應力求冷靜、客觀,審視、書寫歷史。
可是,歷史學家與讀者「閱讀歷史判斷善惡」或是「以歷史為借鏡」的權利,就要被剝奪殆盡了嗎?難道人們閱讀滿洲史、中國史、世界史……所有的歷史,就只能單純地了解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甚至對前人、某些團體的所作所為用一種類似觀賞藝術品的方式面對?這合理嗎?讀者及歷史學家有可能做到嗎?事實上,作者與岡田英弘就很難避免用道德價值來判斷歷史,光是在這本書裡,作者的提問:滿洲國若是延續到現在,不是比北韓、中國更偉大的國家嗎?這不是隱含了這樣的意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