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遍地開花的創新:只有產業才需要創新嗎?#1/程天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大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會以專利壁壘和規模門檻保護自己,讓技術無法與街頭智慧結合;但在物聯網的時代,生產規模效益將不再是最重要的優勢,而開源設計網站和無所不在的互聯網,也讓技術不再是跨國企業的禁臠。

raw-image

或許身在科技行業,我對科幻小說和電影特別感興趣;例如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就是我很喜歡的一個科幻小說作家。

這位美國小說家被稱爲是Cyber Punk(一般譯為「賽博龐克」)運動之父;他的第一部小說《神經漫遊者》(Neuromancer)自1984年出版以來,在全球已經賣出6,500萬本,我們常聽到的「網路空間」(Cyberspace)一詞,正是出自此書。

來自街頭的智慧

正如吉布森在他1982年出版的小說《Burning Chrome》裡第一次出現的名言:「街頭智慧會為尋常之物找到新的出路」(The street finds its own uses for things);也就是說,街頭巷尾的平民百姓經常會出現創意,將產品用在一些不是原本設計、甚至出乎意料的用途上。

吉布森的這句名言,也被視為「來自街頭的智慧」;不僅在他後來的許多小說劇情中一再出現,而且也被廣泛引用。我在2013年公開演講時說過的「創新來自長尾(多數小眾)」,也出自相同的觀點。

能顛覆、甚至滅亡大企業的,往往是來自長尾的「創新」。

大企業擁有各種優勢,像是優秀的人才、充裕的資金、政府的優惠政策、媒體的關注等等;但歷史卻一再證明,能顛覆、甚至滅亡大企業的,往往是來自長尾的「創新」。

當知識和生產製造的資源握在大企業手裡的時候,科技就被壟斷;而大企業為了追求利潤目標,就會使用以技術專利打造的壁壘、以及製造規模的門檻,使得技術無法為長尾所用、也無法和街頭智慧結合。

2005年,是在美國加州洛杉磯發起的創客運動元年。以「包容、分享、開源」為核心的創客價值觀,促使創意和創新在街頭萌芽茁壯,不再是大企業的專有領域。

雖然,遍佈全球各地的草根創客,當時已經都可以透過開源網站,很容易的取得軟硬體的開源設計、並且在這些基礎上加入自己的創意與創新,但是做出原型樣機(prototype)所需要的供應鏈與設備資源,仍然非常昂貴、而且很難取得。

山寨手機時代的創新

幸好有聯發科的手機方案出現,使得手機的創意應用與創新設計不再是跨國企業的私有領域。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山寨手機風起雲湧,造就了深圳成為電子產業供應鏈的龍頭地位,也造就了深圳電子業生產製造的生態系統和環境。

共通的手機設計方案,帶來了「科技的民主化」。

最重要的是,山寨生態將手機的創意和創新,從跨國大企業的手中移交給了「街頭」;如果有創新的想法,只要採用聯發科的手機方案,不到十個人就可以成立一家手機公司。

這樣的改變,稱之為「科技的民主化」一點也不誇張!

於是位於長(江)三角和珠(江)三角,總數近千家的山寨手機公司,紛紛快速推出各種低價的創意手機,導致原本由摩托羅拉、諾基亞、索尼愛立信等大公司主宰的手機王朝紛紛垮台,也造就了後來的中國品牌手機大企業。

IoT時代的創新

IoT(物聯網)時代的終端產品,不會重演像手機一樣的「單一大量產品」市場,而會是如同爆炸般的「多種、多樣化產品」;例如穿戴式裝置、智能家居用品、智慧城市、無人駕駛汽車、物流無人機、服務機器人、工業4.0設備等等。

因此,跨國大企業的生產規模效益,將不再是最重要的優勢;開源設計網站和無所不在的互聯網,也使得技術不再是跨國大企業的禁臠。

後人口統計的消費主義(Post Demographic Consumerism)強調了消費者的需求趨勢:本地化、中性化、個性化、客製化;而這些都是屬於「創客」、「街頭」的優勢,大企業未必佔得到便宜。

當本地的創客和創業者,開始透過「網路開源設計」和「開放式生產」製造生態資源、用創意解決本地民生議題時,就具有與跨國企業競爭的條件、甚至能夠培養出本土的創新科技產業。

深圳的開放式山寨生態系統,已經培養出許多硬體科技新創;包括幾家獨角獸企業,例如大疆、邁瑞、優必選、柔宇等,就是最好的證明。

結論

創意與創新的差別在於:創意只是一個「想法」,創新則是動手把創意「實現」。

我曾經參觀位於美國舊金山市區、名為「Noisebridge」的一個創客空間。在空間中的角落放著一個垃圾桶,上面的牆上貼著一張海報,寫著大大的一行字:

“Please throw your ideas into the garbage tank!”

(把你的點子丟進垃圾桶!),因為創意很多,但沒有去「實現」的創意,就是垃圾。

開源網站提供了許多可以免費下載的軟硬體設計,讓單純的「想法」透過使用别人分享的開源模組、再加上自己的創意,然後變成「設計」;然而,設計仍然還不是「實現」。

因此,我們需要一個開放式生產製造的生態環境,讓每個來自「街頭」或「草根」的創客,都很容易接觸與使用,並且在負擔得起(affordable)的費用條件下,把「創意產品」做出來。

如此一來,「創新」才能達到諾貝爾奬經濟學家艾德蒙.費爾普斯(Edmund Phelps) 所描述,所謂「遍地開花」 (mass flourishing)一般的境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怎樣的創新能達到偉大的境界,我們又該如何慧眼識珠呢?於是便產生了此篇文章,談談何謂偉大創新的基石,並與實例互相呼應驗證。
Thumbnail
怎樣的創新能達到偉大的境界,我們又該如何慧眼識珠呢?於是便產生了此篇文章,談談何謂偉大創新的基石,並與實例互相呼應驗證。
Thumbnail
史賓格勒認為報紙與雜誌在作為意識形態的媒介,在十九到二十世紀起到了控制群眾的作用,而在這個時代,也有一些新的科技做為媒介作為意識形態的工具而被使用著。
Thumbnail
史賓格勒認為報紙與雜誌在作為意識形態的媒介,在十九到二十世紀起到了控制群眾的作用,而在這個時代,也有一些新的科技做為媒介作為意識形態的工具而被使用著。
Thumbnail
@新時代的開始,因為網路和電腦科技的普及化,資金,地位,權勢等過去的掌控優勢,已經慢慢在鬆動。如facebook,google等龐大的企業,是因為知識和技術的優勢,以小蝦米打贏大鯨魚的姿態,硬搶下本來的微軟,yahoo等舊的大企業的業務版圖。 @但是知識經濟搶占傳統經濟的版圖,雖然讓無資金,無地位,
Thumbnail
@新時代的開始,因為網路和電腦科技的普及化,資金,地位,權勢等過去的掌控優勢,已經慢慢在鬆動。如facebook,google等龐大的企業,是因為知識和技術的優勢,以小蝦米打贏大鯨魚的姿態,硬搶下本來的微軟,yahoo等舊的大企業的業務版圖。 @但是知識經濟搶占傳統經濟的版圖,雖然讓無資金,無地位,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企業經理人不只需要破壞自己,更要檢討本身老舊營運活動的命運,因為未來數十年,或是更長的時間,它們可能可以繼續賺錢。』──《哈佛商業評論‧2012年12月號-迎戰破壞式創新》〈誰怕破壞者!〉麥克斯威爾.威塞爾
Thumbnail
  近期台灣有愈來愈多的黑客松(hackthon)與創新競賽,許多企業與機構漸漸採用這些方法來獲取外部的知識與創意,例:高通、三星、海爾、中油等。這些推動的企業,有個共通點就是屬於企業規模較大的公司。 什麼是開放式創新? 大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經驗,不能直接移植至中小型企業
Thumbnail
  近期台灣有愈來愈多的黑客松(hackthon)與創新競賽,許多企業與機構漸漸採用這些方法來獲取外部的知識與創意,例:高通、三星、海爾、中油等。這些推動的企業,有個共通點就是屬於企業規模較大的公司。 什麼是開放式創新? 大型企業推動開放式創新的經驗,不能直接移植至中小型企業
Thumbnail
科技浪潮衝擊著產業,帶來新的技術和產品、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是科技浪潮對於許多「傳統產業」領域,似乎難以彼此結合。這些領域真的是創新的禁地嗎?我們何不嘗試脫離傳統思考的限制、走出舒適圈,挑戰這些不可動搖的城堡?
Thumbnail
科技浪潮衝擊著產業,帶來新的技術和產品、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是科技浪潮對於許多「傳統產業」領域,似乎難以彼此結合。這些領域真的是創新的禁地嗎?我們何不嘗試脫離傳統思考的限制、走出舒適圈,挑戰這些不可動搖的城堡?
Thumbnail
現在社會一聽到創新這個詞就覺得是個好東西,新聞成天報導著哪家企業採用創新的製造方法、管理方法而獲得成功,但是創新真的是個那麼簡單的詞嗎?創新這個詞如果用得太頻繁,反而簡化了它的意義。
Thumbnail
現在社會一聽到創新這個詞就覺得是個好東西,新聞成天報導著哪家企業採用創新的製造方法、管理方法而獲得成功,但是創新真的是個那麼簡單的詞嗎?創新這個詞如果用得太頻繁,反而簡化了它的意義。
Thumbnail
大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會以專利壁壘和規模門檻保護自己,讓技術無法與街頭智慧結合;但在物聯網的時代,生產規模效益將不再是最重要的優勢,而開源設計網站和無所不在的互聯網,也讓技術不再是跨國企業的禁臠。
Thumbnail
大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會以專利壁壘和規模門檻保護自己,讓技術無法與街頭智慧結合;但在物聯網的時代,生產規模效益將不再是最重要的優勢,而開源設計網站和無所不在的互聯網,也讓技術不再是跨國企業的禁臠。
Thumbnail
對於很多人來說,創意的點子是靈光乍現;但對於設計師而言,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想出好點子的關鍵是在於前面累積大量的前置作業,就像玩遊戲一樣,練到一定的經驗值才會升等!
Thumbnail
對於很多人來說,創意的點子是靈光乍現;但對於設計師而言,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為想出好點子的關鍵是在於前面累積大量的前置作業,就像玩遊戲一樣,練到一定的經驗值才會升等!
Thumbnail
「創造價值,脫穎而出」不是抽象的觀念,也不是大董事長專用的講話,更不是某種行業專有的思維。只要發掘出自己的核心價值,然後用它來創造更多的價值,就能真正的脫穎而出。
Thumbnail
「創造價值,脫穎而出」不是抽象的觀念,也不是大董事長專用的講話,更不是某種行業專有的思維。只要發掘出自己的核心價值,然後用它來創造更多的價值,就能真正的脫穎而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