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文沒有問號?
方格精選

日文沒有問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學會了日語的基礎發音,也背了些生活單字,接下來就要練習把單字湊成句子。語言學習的四大技能:聽說讀寫,都一定要懂得怎麼造句子。就從會話開始吧!第一句話當然是「你好嗎?」,這句話在很多人一定聽過,就是「お元気ですか」。既然是問句,當然句子最後要打個問號「?」囉?

raw-image

翻開初級日文第一課,一定先教肯定句,比如「我是◯◯◯」,接著便是疑問句「你是◯◯嗎」,以及問句的答句「Yes」或「No」,然後就可以開始對話了。


A:わたしは会社員(かいしゃいん)です。(我是上班族。)

あなたは学生(がくせい)ですか。(你是學生嗎?)

B1:はい、そうです。(是,我是。)

B2:いいえ、わたしは学生ではありません。(不,我不是學生。)


先不管句子的意思,我們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句子,請仔細觀察中日文句子裡的標點符號,日文句中使用了「。」和「、」兩種標點符號,而中文翻譯句裡則有句號「。」逗號「,」和問號「?」。

「。」是日文的句號,日文稱為「句点(くてん)」;寫的位置跟中文有些不同,中文一般寫在正中間,但是日文的句號要打在格子的左下角,也就是靠近句子最後一個假名的右下方。

わたしは会社員です。

「、」是逗號,日文稱為「読点(とうてん)」;長得像中文標點符號的頓號,但是這是日文的逗號喔,寫的位置跟句號一樣。

はい、そうです。

好了,你應該注意到了,日文的問句,也用句號來結束,並沒有使用問號「?」。原則上,正式的日文文章不使用問號「?」或驚嘆號「!」等帶有感情的標點符號,因此教科書或日文報紙、公家文件等,幾乎看不到問號或驚嘆號。但是,在會話體或是雜誌、漫畫中,為了更清楚地表達文字的情緒,反而經常使用問號及驚嘆號。

A:元気(げんき)?(你好嗎?)

B:うん……どなた?(嗯……你是誰?)

A:うそ!覚(おぼ)えてないの?(天啊!你不記得了嗎?)

除了句號和逗號,中間點「・」也是常用的標點符號,日文稱為「中点(なかてん)」。中間點多半用在名詞與名詞並排的時候,比如「教室(きょうしつ)には椅子(いす)・机(つくえ)・黒板(こくばん)などがあります。(教室裡有椅子、桌子、黑板等。)」;中間點也可以用逗號「、」來代替。不過,如果用在數字上時,為了避免和小數點混淆,最好用逗號來表示喔。

教室に学生が四、五人います。(教室裡有四、五個學生。)

教室に学生が四・五人います。(教室裡有四點五個學生???)

而括弧類符號常見的則有,單引號「 」、雙引號『 』和括弧( )。單引號「 」用於會話句、引用或想要特別強調某個詞彙的時候。當單引號內的文字還需要引號時,就使用雙引號『 』;雙引號也是日文的書名號。圓括弧( )則多用在加註說明時。此外,中線――或點線……,用於表達語意未完,需注意的是,中線和點線必須一次使用兩個,也就是說在稿紙上佔兩格。

日文跟中文一樣,原來是上下直寫的文字,但受到西方人將文字橫寫的影響,越來越多的文章採用橫式書寫。但大部分的小說,不管是日文還是中文,都仍然習慣以直式書寫。有機會翻閱日文小說時,請仔細觀察,日文的的直式書寫,在文字的右邊有時會出現像頓號一般的點,這是日文中很特殊的標點符號,叫做「傍点(ぼうてん)」或是「圏点(けんてん)」,目的是希望引起讀者更加注意這個單字。

蔡佩青/著

蔡佩青/著

avatar-img
青老師的日本之窗的沙龍
238會員
86內容數
許多日語教材,著重在動詞和形容詞的變化、句型或各種慣用句法等,對助詞的說明較簡略,學習者只能憑藉書上的說明去嘗試使用,也因此經常出現許多可愛的錯誤。 日語助詞很調皮,常常在句子裡鑽來鑽去。這個單元,跳脫講解單一助詞用法的常套,每次選兩個助詞,用比較或相對說明的方式,以更明確助詞在句子中的使用時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提到日本東京的自由之丘,幾乎已經是台灣人眾所皆知的甜點控或雜貨控必去景點。自由之丘的日文是「自由が丘」?「自由ケ丘」?「自由ヶ丘」?「ヶ」也可以也寫成小字,當促音用嗎?
台灣的電視節目打字幕是很平常的事,但日本的電視節目沒有字幕才是平常的作法。只不過最近許多綜藝節目,為了視覺效果,也為了因應現代社會生產過快過多的流行性單字,而開始選擇性的上字幕。最常見的是來賓們發出驚訝或嘆息的聲音,比如失敗沮喪時發出「ちぇっ!」的嘆息聲。啊?促音在字尾!這該如何發音呢?
片假名多是外來語,因此說日文時夾帶很多的外來語,有時也會給人一種很國際化的,就像有些人說中文時會夾雜些英文單字。這個時代,「電腦」當然是第一個要學的外來語。但是,怎麼有的書上寫「コンピュータ」,有的書上卻寫成「コンピューター」?
日文中有些漢字或單字,因為源自於中文,所以會跟中文字有一樣或近似的意思。「花」「鼻」,嘿!跟中文一樣。練習發音看看,「はな」「はな」??
日文中有很多外來語,如果能對照著原文背,或許能學得更快。tour的日文是「ツアー」,roots是「ルーツ」,two是「ツー」!日本人對T這個音,好像特別沒轍?再看看party的日文是「パーティー」,咦?有「ティ」這樣的拗音嗎?
英文好的人在學習日文時,可能在記憶外來語單字時佔優勢,但利用聽力背單字時可要小心了,聽起來跟寫起來,有時候可有很大差異呢。比如「taxi」,如果光是耳朵聽,聽起來像是「タッシー」!
提到日本東京的自由之丘,幾乎已經是台灣人眾所皆知的甜點控或雜貨控必去景點。自由之丘的日文是「自由が丘」?「自由ケ丘」?「自由ヶ丘」?「ヶ」也可以也寫成小字,當促音用嗎?
台灣的電視節目打字幕是很平常的事,但日本的電視節目沒有字幕才是平常的作法。只不過最近許多綜藝節目,為了視覺效果,也為了因應現代社會生產過快過多的流行性單字,而開始選擇性的上字幕。最常見的是來賓們發出驚訝或嘆息的聲音,比如失敗沮喪時發出「ちぇっ!」的嘆息聲。啊?促音在字尾!這該如何發音呢?
片假名多是外來語,因此說日文時夾帶很多的外來語,有時也會給人一種很國際化的,就像有些人說中文時會夾雜些英文單字。這個時代,「電腦」當然是第一個要學的外來語。但是,怎麼有的書上寫「コンピュータ」,有的書上卻寫成「コンピューター」?
日文中有些漢字或單字,因為源自於中文,所以會跟中文字有一樣或近似的意思。「花」「鼻」,嘿!跟中文一樣。練習發音看看,「はな」「はな」??
日文中有很多外來語,如果能對照著原文背,或許能學得更快。tour的日文是「ツアー」,roots是「ルーツ」,two是「ツー」!日本人對T這個音,好像特別沒轍?再看看party的日文是「パーティー」,咦?有「ティ」這樣的拗音嗎?
英文好的人在學習日文時,可能在記憶外來語單字時佔優勢,但利用聽力背單字時可要小心了,聽起來跟寫起來,有時候可有很大差異呢。比如「taxi」,如果光是耳朵聽,聽起來像是「タッシ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