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從賈宏聲的《昨天》,照見現在、過去與未來的「我們」〉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梳理在悲劇基調「枝葉」背後─那對人世尋創神性之理想的「愛之繁花」;
僅以此文獻給賈氏與所有懷抱著理想與熱情之追夢人的「安魂曲」。

專題緣起

我們從宏聲的生平經歷中能看出這是位真正走在「獻身之道」的真誠藝術家;而他,正是紀德(Gide)筆下意義中的那粒「麥子」──
唯有歷經過磨難的淬鍊,在遍嘗不幸的考驗後;才能在被拋擲入塵土的命運中「復生」,並以此之「死滅」,來孕育後進之「生機」。
而人類社會之演進與文明化的「昇華」皆仰賴這群能義無反顧地為此道獻身,並專心致志者;而我們的幸福亦牽繫於此。但亦有掏挖了心肺之人有云──「人間不值得」、世界就是一座狗鎮與荒原,而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座垃圾場…
那這樣的一座「荒原」,是否「值得」讓所謂的「赤誠者」之心音─魂繫於此?並獲得滋潤其魂靈之饑渴的養份,在此─得以生根,並破土發芽?
而死亡是否終歸於虛無之「枉然」?
生命是否只是一種徒勞的掙扎?
在宏聲的生命裡頭,有著我們極其不願去探照的生之「暗面」──有我們不願去直面,不願去揭露、示人的鄙陋傷口,有我們難以答解的種種扣問…
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迴避,更不能因此掩耳盜鈴。
我深信,在賈宏聲縱身一躍的「背後」,不該只有根植於悲劇基調的「枝葉」;我相信在其燃燒魂靈所拋灑出的真誠熱血中,定然有著對人世尋創神性之理想的「愛之繁花」是我輩得以戮力梳理並獻給賈氏與所有懷抱著理想與熱情之追夢人的「安魂曲」。
而在「昨天」結束以後,因賈之獻祭而醒眠的我們;又該如何與生活的茍且,如何與那隻瞪視著我們的惡龍爭戰呢?
像他這樣的人不是沒有,例如像台灣的散文作家王尚義─書寫出當時禁書的野鴿子的黃昏》,影響了首仙仙、催化了〈1994年北一女中學生自殺事件〉的石濟雅與林青慧等人的厭世自殺潮;或是邱妙津、林奕含、海子、《超脫》樂團的主唱kurt、胡波、石田徹也、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海明威,或最為人所熟知的梵谷等人皆是為了理想與熱情所獻身的「赤誠者」;但他們最終─卻洞悉到「社會的本質,根本就不適合他們生存」的真相後,便因此選擇了自我了斷,結束生命。
他們都是無法茍且地依循於常態生活的「慣例」,亦在直面生活的「死瞌」中,被那輛瘋狂疾駛的高速列車給撞擊成碎塊。這輛瘋狂疾馳的列車之隱喻可以是生活,是常態社會的期望、主流價值或「身而為人,源自於人類文明之罪疚的清醒認知」
而在他們的悲劇故事中,我們能在其中收獲到些「什麼」?

即是此專題撰文書寫的目標,也是要獻給他們的「安魂曲」。

綱要

一、 論賈宏聲的社會(媒體)負面印象的「預存立場」與「成見」及其內在之「神性」。
二、 社會化的框限VS個人尋追自我理想;個人的主體性與制度結構性的約制關係上之拉扯、扞格的辯證。
三、 破譯片名《昨天》與《quitting》的多重義涵。
四、 梳理賈事件的社會意義與層出不窮的悲劇案例;從個體心理學到社會學;從個體事件照見其社會性的義涵。

五、 嘗試杷梳賈歷屆作品中潛藏的「死之欲」;從個體心理學到藝術社會學。
六、 理解賈氏對人類、社會與時代所提出之扣問的意義價值。
七、 談「自主式死亡」。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會員
24內容數
經典十大禁片;被奉為「惡之教典」;不可不看;卻不可再看的邪淫奇片;以「惡之百科全書」之姿─匯聚各種禁斷元素;褻瀆神明,詛咒上帝;糞宴屎餐、雞奸、亂倫;虐待、施暴與各種酷刑… 從《索多瑪城120天》,去談「我們與惡的”距離”」;並在那猶如「百科全書」式的惡之譜系中,照見極權社會與人類心性的「本質」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影評】靈魂心聲《Respect》美國藍調歌后的傳奇一生 經典永留傳respect 致敬人權靈魂歌后,Aretha Franklin傳記電影 永遠別讓任何人阻止你做喜歡的事,別輕易向困境妥協。記得,你值得一切更好的,去追尋,去爭取! 我的個人部落格→YC TALK (yctalkspace.blogspot.com) 劇照 《靈魂心聲》(Respect)是一部2
Thumbnail
avatar
YC Sky
2021-09-16
釀影評|《人聲》:人類的終結,後人類的起始那個沒有面孔、沒有聲音、沒有身形的「戀人」,他究竟以什麼樣的型態存在?──此處,我們或許也能夠合理懷疑,蒂妲與之通話的耳機,實際上並非傳遞聲音的媒介,或是允許蒂妲得以通話的工具,而是蒂妲對話的唯一對象──也就是,耳機即是戀人本身,或這個「聲音」即是戀人本身
Thumbnail
avatar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1-08-17
《第二聲鈴響》:用懸疑包裝極致的愛/編劇影評系列《第二聲鈴響》改編自懸疑小說家:哈蘭·科本(Harlen Coben)的暢銷小說:無罪之最 (The Innocent),這部劇集找來了曾拍過《佈局》、《屍物招領》等懸疑片的西班牙編導:Oriol Paulo負責,對於曾三刷《佈局》的我來說,聽到此部的第一個念頭當然就是「看就對了!」
Thumbnail
avatar
路里閻
2021-07-13
影評▕ 《滿七》- 道盡諒解的無聲溫柔《滿七》片長僅28分鐘,節奏卻沒有因為限制而填補過多,相反的,整部就圍繞客廳、房間、門廊、飯廳與陽台來簡單描繪,並搭配連續的靜置鏡頭,以及精簡真實的背景聲來闡述面對死亡的空泛。整體而言,非常喜歡這部短片以留白的方法去堆疊情感,而這正巧也呼應了片中人物的情感需求,意即面對死亡後,到達重生前的駐留與徘徊
Thumbnail
avatar
怒怒心理師
2020-11-20
詩人影評|《無聲》:不能說的地獄。柯貞年的《無聲》,纏繞在大膽與浮影之間,它近乎在開篇就交出了電影高潮,也因而在後段陷入了無窮輪迴。
Thumbnail
avatar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2020-10-23
影評▕ 《無聲》- 說好的伊甸園,怎麼變成滋養惡意的新樂園?貝貝的聲不由己,在於身不由己,社會所搭建出的悲劇戲碼,最為難解之處在於,痛苦之地正好又是歸屬之地。自此,貝貝看清所有希望都潛藏失望,面對生存難題,她只好選擇獨自吞下所有苦悶去逆來順受,即使那讓自己的心殘破,卻也讓自己有了一間安放歸屬的家屋,為此能夠走出灰暗的小房間,不用再次被關入名為保護的牢籠裡。
Thumbnail
avatar
怒怒心理師
202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