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過往聯繫在一起的自由之路:讀《怒濤》中的二二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1947年,對這塊土地和在土地上生活的人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年代。在那一年,該隱反覆的、重複的、一次次的殺死了亞伯。作曲家蕭泰然為此譜出了《1947序曲》。小說家鍾肇政也在1992年流著淚、緊握著筆,一字一句的刻下小說《怒濤》。在《怒濤》完稿之際,鍾肇政說:

然而,我明知在星移斗轉之後,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他們的心情,他們的想法,這一代的人,尤其這一代的年輕人,究竟有幾個能理解呢?!

每一個人,都曾經年輕過。可是,在鍾肇政和他的同一輩人身上,他們的青春永遠蒙上了一層悲劇的色彩(如果他們逃過了那次劫難的話)。

而令我感慨的,除了1947當時發生的悲劇之外,還有受難者還須沉默四十年這麼久,等到臺灣社會解嚴自由以後,才能夠安心的訴說這一段恐懼而絕望的遭遇。不必再擔心會不會「禍從口出」,因為傳達了關於自己的真相,而被隨意的搜查、帶走、槍決。

現在,社會自由了。我們不會再因為談到二二八,就被刁難、恐嚇、甚至審判。還有放假;我們的國家會舉辦活動來記念它。然而,我們的下一步呢?我們會遺忘它嗎?

艱辛的重建之路:從《怒濤》到今日

在《怒濤》裡,我反覆的讀到對於發生在自己面前的可怕的悲劇,我們會害怕、會控訴;而且在我們心底,還總是藏著一股巨大的、壓倒我們的感受:那就是不可置信和疑問。究竟,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的事發生?為什麼,人可以舉槍,輕易的殺害一個對他沒有威脅的人,沒有理由?他們可能是為了服從命令,或為了一點錢財、或雙方有不同的歧見;但是,在人命面前,這些理由根本不是理由。所以,受害者往往止不住反覆的拷問自己,問自己事情怎麼會這樣發生。雖然,事情根本不是來自我們所做的事,我們是無辜的,卻承受了無法忍受的後果。

在事件發生的四十多年後,鍾肇政這樣寫道:

志麟聽清楚了,可是一時無法體會到堂兄的意思。他所能感受到的是含在那種急迫的口氣裏的一股切齒般的憤恨。原本在他內心裏還有一絲希望的,就像在專賣局前那樣,開槍只是威嚇性的。他清楚地感到這一絲希望破滅了。那麼是真正地向手無寸鐵的群眾——那麼密集的群眾——開槍了……

沒想到,這還只是個開始。

偶爾也會有車輛呼嘯而過,那也是一種製造死亡的機器。看,車上載滿全副武裝的兵士,人人握著捷克機槍——有時整輛車上的士兵攜著卡賓槍。……
他們只是一群只知服從命令的戰鬥者,聽命行事,那樣地在執行格殺令?
難道他們不知道偶爾在街道上、街角上現身的,是手無寸鐵的百姓?
難道他們不知道先他們而來的人們口頭上掛著一個極顯親密、仁慈的稱呼,就是「台灣同胞」嗎?

當我們失去對人性尊嚴的尊重之後,我們會做出任何事。我們無法讓過去的悲劇不發生。但是,對於那些和悲劇有交涉、被影響到的所有人,我們可以尊重他,不要打斷他;讓他自由的說所有他想說的話,聆聽他,學習等待。

有人說,只有「遺忘」,才能為這個社會建立新的未來;但我說:只有傾聽、耐心、和誠懇,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同時也是舊的未來。

明天的道路

在不過三年、卻顯得太過漫長的旅程之後,小說家帶領我們來到《怒濤》的結局。

有些人要離開;有些人要留下;但卻沒有人是不迷茫的。在風暴之中,他們努力的想去相信:人們的逝去不是沒有意義的。他們努力的想找到連結,讓自己往後的生命和決意,和已經離去的人聯繫在一起。一位小說人物說:「白死嗎?可是我認為不是。不,確實不是。因為這次我會下定決心去日本,就是因為志鈞老哥死了。是志鈞老哥的靈魂引導我的。今後也會引導我,我這麼相信。」如果不是這樣,我們要怎麼往前邁進呢?

小說中的人物走了,離開臺灣,去到日本;但小說的作者,卻始終在臺灣生活著。在恐懼中,他沉默著,隱忍著,等待能夠自由說話的那一天。他決心要把這些事情告訴別人,流傳下去,讓未來的人們知道。在他看來,這是為什麼其他人永遠離開了,而他卻被留了下來;這是他應負的責任。藉著小說,鍾肇政這樣表明心跡:

然而帝大生可以確切地捨棄這一切,走向另一個方向、另一條路,但是那豈不是只有即將遠行的人才被允許的嗎?留在這裏的人呢?他們的明天的路又在哪裏?

我們的自由之路,是由前人的血淚、忍耐、溫柔、還有對話換來的;這是一條驕傲而且值得珍惜的道路。


圖片來自Unsplash,由Josh Appel提供,特此致謝

圖片來自Unsplash,由Josh Appel提供,特此致謝

2023/02/27

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傅元罄採用CC0拋棄本著作〈和過往聯繫在一起的自由之路:讀《怒濤》中的二二八〉依著作權法所享有之權利,包括所有相關與鄰接的法律權利。本著作出版於:台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傅元罄的沙龍
68會員
147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傅元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現在能有這個平台讓大家能在這裡自由發表、創作,是件多麼得來不易的事情!在過去的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台灣史(如果想了解更多學校不會考的內容的話,推薦可以看臺大開放式課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之一系列課影片)中,大多是以「誤抓」、「誤殺」等角度訴說威權體制的惡。但當我看完《無法送達的遺書 增訂版》後...
Thumbnail
現在能有這個平台讓大家能在這裡自由發表、創作,是件多麼得來不易的事情!在過去的二二八及白色恐怖的台灣史(如果想了解更多學校不會考的內容的話,推薦可以看臺大開放式課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史之一系列課影片)中,大多是以「誤抓」、「誤殺」等角度訴說威權體制的惡。但當我看完《無法送達的遺書 增訂版》後...
Thumbnail
二十年前的事,你還記得多少? 我們還可以再為這個問句設定多一點條件,比如,二十年前打擊大眾身心的重大事件,你還記得多少?你記得的,跟身邊人記得的,一樣嗎?
Thumbnail
二十年前的事,你還記得多少? 我們還可以再為這個問句設定多一點條件,比如,二十年前打擊大眾身心的重大事件,你還記得多少?你記得的,跟身邊人記得的,一樣嗎?
Thumbnail
如果根據班雅明或漢娜鄂蘭的看法,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在先天上就已失去自身尊嚴的年代。每個日子與時間的流逝,不過就像早期那種壞掉的電影膠卷一樣,播不出影像的捲帶裡,每一個間隔都以相同且無意義的空白,流過發出喀滋聲的播放器。每一刻只不過是下一刻的過度,時間對人們而言,是虛無真正的實體,而
Thumbnail
如果根據班雅明或漢娜鄂蘭的看法,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在先天上就已失去自身尊嚴的年代。每個日子與時間的流逝,不過就像早期那種壞掉的電影膠卷一樣,播不出影像的捲帶裡,每一個間隔都以相同且無意義的空白,流過發出喀滋聲的播放器。每一刻只不過是下一刻的過度,時間對人們而言,是虛無真正的實體,而
Thumbnail
有人說,只有「遺忘」,才能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們建立新的未來;但我說:只有傾聽、耐心、和誠懇,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同時也是延續自過往的未來。
Thumbnail
有人說,只有「遺忘」,才能為自己和身邊的人們建立新的未來;但我說:只有傾聽、耐心、和誠懇,才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同時也是延續自過往的未來。
Thumbnail
有些人說:不是都道歉了,還想要怎樣? 有些人說:都過去了,還能怎樣? 有些人在想:過去是都過去了,還可以做些什麼?
Thumbnail
有些人說:不是都道歉了,還想要怎樣? 有些人說:都過去了,還能怎樣? 有些人在想:過去是都過去了,還可以做些什麼?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我阿嬤講人家壞話都會瞬間降低音量,以前想不透旁邊又沒有外人,為什麼要這麼小聲,現在想起來,應該是戒嚴時養成的習慣,畢竟他們完整經歷過這個時期,而且30年前我家地下室有很多阿兵哥來來去去,說話當然要很小心,喔,那些阿兵哥其實是趁放假會來家裡賭博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我阿嬤講人家壞話都會瞬間降低音量,以前想不透旁邊又沒有外人,為什麼要這麼小聲,現在想起來,應該是戒嚴時養成的習慣,畢竟他們完整經歷過這個時期,而且30年前我家地下室有很多阿兵哥來來去去,說話當然要很小心,喔,那些阿兵哥其實是趁放假會來家裡賭博
Thumbnail
「文化被販賣,人權被鎖進資料館,真相棄置角落」。在「文創產業」日趨發達的今天,文化被當成一件有利可圖的商品,文化變成有價碼的東西被陳列於架上觀賞,人流來來去去,民眾看到的卻是今日社會一再強調的「創造力」,而非歷史事實,人們口口聲聲說的文化,也不過是包裝過後的象徵經濟。
Thumbnail
「文化被販賣,人權被鎖進資料館,真相棄置角落」。在「文創產業」日趨發達的今天,文化被當成一件有利可圖的商品,文化變成有價碼的東西被陳列於架上觀賞,人流來來去去,民眾看到的卻是今日社會一再強調的「創造力」,而非歷史事實,人們口口聲聲說的文化,也不過是包裝過後的象徵經濟。
Thumbnail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Thumbnail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Thumbnail
閱讀其他國家的抗爭史,總讓我有種既疏離又親密的感覺。疏離源於時空的差異,使我可以一時脫離現實的沉痛;親密也源於相近的苦痛與掙扎,使我得以從理解中得到些許慰藉。閱讀《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時,我抄下了不少段落,有的是抗爭者、政治犯寫的遺書,有的是受難者家屬的感想,有的是整理者的思考
Thumbnail
閱讀其他國家的抗爭史,總讓我有種既疏離又親密的感覺。疏離源於時空的差異,使我可以一時脫離現實的沉痛;親密也源於相近的苦痛與掙扎,使我得以從理解中得到些許慰藉。閱讀《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時,我抄下了不少段落,有的是抗爭者、政治犯寫的遺書,有的是受難者家屬的感想,有的是整理者的思考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一個台灣人不願去說,甚至是不知如何開口訴說的一個傷心往事。對現一代的小孩,228不過就是放假的日子,但是對老一輩的人,那是一段不堪形容的過往,發生這種事,我們似乎更是要好好了解這段歷史,從中習取教訓。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一個台灣人不願去說,甚至是不知如何開口訴說的一個傷心往事。對現一代的小孩,228不過就是放假的日子,但是對老一輩的人,那是一段不堪形容的過往,發生這種事,我們似乎更是要好好了解這段歷史,從中習取教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