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個模糊的需求時,該怎麼處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面對需求,要先思考什麼、釐清什麼,怎麼去設計一個合理的解法呢?

如果今天老闆突然說:Evonne啊!現在CRM顧客關係管理的概念很紅,我們來設計一個手機會員集點的app吧!

如果你是PM,你會怎麼設計,怎麼執行這個專案?

這是我在線上課程出給學生們的作業,在批改這些作業的時候,我發現很有趣的事--其實從這份作業,可以大概看得出一個PM的等級,跟大家分享我的觀察。

Level 1 PM:直接跳到執行階段,列出要做的功能1/2/3,但沒有脈絡

Level 2 PM:還是從執行階段開始,但是思考脈絡會依循使用者流程一步步規劃下來,從購買、註冊、集點、兌點、退貨時退點、點數到期的處理等等,一般這種等級的PM應該就是有受到幾個專案的洗禮,能考慮到一個產品需要考慮的基本面向了。

Level 3 PM:會先做「現況分析與假設」再規劃產品功能。他們會說,老師提供的資訊不完整(嘿嘿我是故意的,老闆一開始許願的時候資訊也不會完整的XD),所以他們假設情況是A,目標用戶是什麼樣子,這些人可能面對什麼樣的情境,這時的需求可能是XXX,他們會怎麼往下規劃,如果是情況B,他們又會怎麼規劃。

Level 4 PM:更關注目標、衡量指標以及行動方案之間的關聯性,其實就是我們一再推廣的「商業思維」。

這說起來簡單,事實上Level 2和Level 3的PM,都知道要提到「目標」,但他們雖然提到目標,卻對目標只是個模糊的定義,目標就成為一個虛設的神主牌了。

例如Lv2 和Lv3的PM會說:會員集點計畫的目標是「促進更多消費,賺取利潤」,看似合理,但仔細想想你會發現,「促進更多消費,賺取利潤」,這句話其實涵蓋了許多不一樣的需求,「更多消費」指的是「更高的客單價」,還是「更多次的消費」?「賺取利潤」也可以再釐清,是利潤率要提升,還是利潤總金額提升?為什麼集點可以賺取更多利潤,因為可以帶來更多回頭客甚至VIP客,減少獲客成本嗎?還是因為客單價提高,增加既有的客戶消費?還是因為集點用戶的消費數據可以幫助更精準推商品給用戶,減少廣告成本?

沒有確切定義要達到的效果,也沒有「評估是否達到目標」的指標,這個目標就失去了意義。

目的真的有這麼重要嗎?當然重要,不同的目的會影響到不同的機制設計 ,光是「集點」這件事,各家有不同的做法,背後的目的都不同,例如:

  • 更高的客單價:例如小七一開始77元一點,鼓勵客戶湊到77元,超過77元,每35元再集一點,但全家的金額較低,60元一點,背後思維是什麼?(現在金額好像變了?很久沒集了)全聯之前是一百元3點福利點,鼓勵湊到一百元,而且一次損失三點讓人比較心痛(好的就是歐巴桑我)
  • 更多次的消費:例如飲料累積十杯送一杯,或是這次消費回饋可以下次消費時折抵
  • 更多忠誠VIP客:例如星巴克的綠星/銀星/金星等級制,生日月份還有壽星優惠,而且星巴克是組合技,35元才一點星星,以星巴克的客單價來看,大概就是會抉擇大杯要不要改點特大杯這樣
  • 創造高黏著度的生態圈:這跟公司的商業模式有關,做「平台」的業者,會希望盡量將交易留在自家平台上,以吸引更多買賣家加入,例如街口回饋的街口幣、Line Pay提供的Line Point,這些幣都只能在使用街口或Line Pay的商家使用

我認為這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要真正解決一個問題,達到目標,需要的是商業思維。

所以,面對一個模糊的需求,到底要先思考什麼、釐清什麼,怎麼去設計一個合理的解法呢?我自己的解決框架是這樣的,分成分析與探索階段,以及執行階段,各三個步驟,共六個步驟。

這篇文章只先討論腦中的思考模式,不包含中間以及後續的對外溝通,例如老闆堅持「我就是要做集點app!」這種情況XD

我把整個方法手繪成這張圖做為參考(真的不是要炫耀雙十一買的Surface Pro XD)(有沒有人能建議將手繪或手寫字完美數位化的工具orz)

raw-image

分析與探索階段

Step 1: 確認提出這個需求的目的或背後的動機

老闆突然要做集點,到底遇到什麼問題,或是他想解決什麼問題?例如他想集點的原因他有稍微提到,要做「CRM」(顧客關係管理),他要做這個是為什麼,為什麼做CRM他直接連結到集點?有沒有什麼方法能更符合他的目的?

假設老闆想做的原因是,他聽到行銷團隊說,沒有經營會員導致顧客回購率低,可以用集點來解決,我會進入第二階段:確認事實與現況

Step 2: 確認事實與現況

可以問三個問題:

a. 這個問題是真的嗎?

回購率現在是多少,怎麼算出來的?這真的低嗎?怎麼樣判斷出「低」這個結論?再進一步細分客群,那些客群回購率高/低?會不會目前的回購率是正常值,不是個迫切需要改進的問題?例如旅行社出國旅遊的客人回購率可能很低,但原因可能不是對旅行社沒忠誠度,而是一般人出國旅遊的頻率本來就很低,如果你的回購計算區間沒拉好,可能大部分客人都沒回購XD

b. 商業影響大嗎?

回購率低,對商業的影響是什麼?當然我們知道回購率高很好,但從商品與公司業務的屬性來看,回購的影響有多大?是否要花資源衝回購率,或是有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要處理?例如以公司業務剛萌芽的階段,應該先衝新客數?

c. 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能真正解決問題嗎?

老闆要的「集點」真的可以增加回購率嗎?回購率低會不會是因為產品體驗差,所以集點也救不了?

要判斷這些,常常許多資訊是不足的,需要質化(訪談)以及量化(數據)的方法,先做假設,加上邏輯思考去驗證。

其實我發現,越是會解決問題的人,越會花很多時間在釐清「阿現在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大家眼中的問題到底長怎麼樣?」,而越是菜鳥,越是會直接接受問題以及假設,甚至接受非事實的「他人觀點」(例如顧客說產品太貴就回頭爭取折扣),埋首去解決問題、使命必達,卻不知在瞎忙什麼。

我自己之前也常這樣,尤其常會跳過a. b. 驗證,別人求救就拚命協助解決,客戶說十萬火急就跳起來火力全開,救了火沾沾自喜覺得只有自己能解決問題,最後發現自己拚命去救的,是一堆無人在意的稻草,甚至是本來就要燒掉的垃圾。

Step 3. 清楚的目標以及衡量指標

當你確定回購率低真的是問題,或者是「有價值」的需求,值得去解決,就可以開始設立優化目標,不要訂定「客戶忠誠度增加」這樣的目標,因為一點都不具體,你也無法衡量是否成功,更好的目標訂法是:oo區間的回購率要增加到xx%,什麼時候驗收結果。這個目標包含了具體的衡量區間,還有「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達成目標」的具體衡量指標。

可以用SMART原則來衡量你的目標:

S: Specific(明確)

M: Measurable(可衡量)

A: Achievable(可達成)

R: Relevant(相關)

T: Time-bound(有時限)

如我上面說的,很多人提到目標,只是拿來當神主牌用,而不是真正釐清目標、衡量指標,以及行動的關聯性,很多時候是先射箭再畫靶,都想好解法了,才「找出」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會模糊不清,解法的成效也難以衡量。

應該要訂定出一個具體目標之後,再往下找「能達到這個目標的路徑」。這個時候才是「解法」(deploy)階段,在前面都是「探索」(discovery)階段。

執行階段

Step 4. 找出「達到目標的各種可能路徑」,也就是解法

這個時候才開始想解法,而且一開始老闆許願的集點對回購率來說,根本不是唯一解阿~~就算要集點,如我之前提到的案例,「怎麼集」也是個重點,需要扣緊目標做設計。

想解法時有幾個重點:

a. 先發散再收斂

一開始先open minded接受所有可能,也可以從使用者觀察、訪談或數據中找靈感,後面再用可行性與損益比做篩選,才不會讓好點子一開始就被埋沒。

b. 各種解法收斂時,列出好/壞處做可行性分析、損益/成本效益比較

例如為了增加回購率,可以用集點的方式,消費一元集一點,一點等於一元,下次消費時全額折抵(這等於是買一送一),也可以用集點,但是是一次交易一點,集十點換一個限量贈品(就看贈品吸引力以及成本了,小七當年用Hello Kitty磁鐵捲起蒐集旋風就是個經典案例),也可以用「老客戶回饋五折」活動,這些方案都有成本和效益,需要估計之後拿出來比較。

c. 記得分析這個解法對「其他指標」的影響

例如你可能選了一個解法--「老客戶五折大促銷」,對回購率可能有幫助,但是對銷售毛利率可能很傷呀~又或者他鼓勵了既有客戶拆單購買(原本要買兩樣,結果買了一樣之後再用老顧客優惠買第二樣),所以客單價大降~所以做損益比時不只要看解法本身的成本與效益,還要考慮對外部或其他指標的影響。至於怎麼思考到這麼深,只能說靠經驗了,這就是為什麼PM的產業經驗很重要。

Step 5:排定優先順序與「組合技」

解法有很多,有些是長期解,有些是短期解,有些好處大成本也大.有些很好執行但影響很小,這些在前面損益比分析時有先思考過了,前面的解法都做嗎?先做哪一個?還是做長期解法的同時安排幾個短期解?可不可以先作部分或是先做個實驗驗證?資源要怎麼調節?這裡可以進一步規劃。

Step 6:制訂與執行專案管理計畫

也就是一個PM關注的資源、利害關係人、專案執行的時間軸等等的專案管理計畫;不錯的PM在這個階段會進一步關注「風險」,預先設想可能的風險並提早預防。

有沒有發現我到後面越寫越短?因為我發現大部分的人對step 4–6的「執行」階段,都有一點基本觀念了,也就是「會做事」,但針對前三個步驟的「分析與探索」階段,也就是「做對事」,所花的時間以及經歷,卻差別很大,越是老鳥與會解決問題的人,越會關注前三個階段,前面都想清楚了,才會再往下確保執行計畫符合目標、有解決到正確、有價值的問題,這樣才能確保珍貴的資源能做最有效的利用。

再看一次這個流程,你覺得是困難還是簡單呢?

raw-image

如Gipi說的,過往許多人可能很少被要求要為商業成果負責,所以大多圍繞著時程、需求等面向思考,很少想到商業的整體,但老闆要的通常都是最理想的商業結果與目標。

商業思維的訓練需要一些時間,但並非極端困難,快來 商業思維學院 跟我們一塊討論,有一天這些方法,會變成你解決問題的標準動作。

如果你有更多問題,可以在商業思維學院社團提出來與我討論,如果你還沒加入社團,快來挑戰測驗,獲得加入社團的通關密語!

測驗傳送門:https://lihi1.com/yGVQ2



如果你/妳喜歡這篇文章,可以給我一個愛心;如果你/妳很喜歡我的PM職場分享的文章,追蹤我的方格子帳號看更多內容!:https://vocus.cc/user/@evonnetsai?page=1&tab=ne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onne Tsai的沙龍
642會員
47內容數
Evonne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0
PChome與momo購物真的差不多?從使用者體驗、基礎建設,到集團策略,產品經理的觀點。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觀察到的點,也藉由這個分析,帶大家認識電商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momo的策略布局。
Thumbnail
2021/06/10
PChome與momo購物真的差不多?從使用者體驗、基礎建設,到集團策略,產品經理的觀點。做為前電商的一員,我一直很關心momo和PChome的戰爭,我想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觀察到的點,也藉由這個分析,帶大家認識電商的商業模式、競爭優勢,以及momo的策略布局。
Thumbnail
2021/06/08
使用者旅程分析是產品經理或是UI/UX設計師很常用的方法論,甚至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要「真正掌握一個產品」最基本的工具。 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呢?它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繪出這個人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達到他的目的、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和你的產品有什麼接觸」的整個過程。
Thumbnail
2021/06/08
使用者旅程分析是產品經理或是UI/UX設計師很常用的方法論,甚至我認為,這是產品經理要「真正掌握一個產品」最基本的工具。 什麼是使用者旅程呢?它是「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描繪出這個人如何使用你的產品,達到他的目的、中間會經過什麼過程、和你的產品有什麼接觸」的整個過程。
Thumbnail
2021/06/06
你猜猜iPhone顛覆了多少產業?這是Evonne跟你一起討論產品議題的第38篇,上次的PM下午茶,我們討論到「如果巨頭要做這個生意,我該怎麼辦(連結點我)」,從三個角度我們分析了,如何選擇一個巨頭不想投入,也不能投入的產業,另外還有靠在地營運以及使用者體驗,讓巨頭無法和你競爭。
Thumbnail
2021/06/06
你猜猜iPhone顛覆了多少產業?這是Evonne跟你一起討論產品議題的第38篇,上次的PM下午茶,我們討論到「如果巨頭要做這個生意,我該怎麼辦(連結點我)」,從三個角度我們分析了,如何選擇一個巨頭不想投入,也不能投入的產業,另外還有靠在地營運以及使用者體驗,讓巨頭無法和你競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客戶成功的數據脈絡地圖,找出關鍵數據指標》,這篇將陸續整理我在群眾集資平台擔任集資專案顧問時(a.k.a. 客戶成功 Customer Success),從客戶身上學習到的事,分別是 (1) 以客戶的「成功」為最大目標、(2) 「成功」之上,追求「卓越」。 一、以客戶的「成功」為最大目標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客戶成功的數據脈絡地圖,找出關鍵數據指標》,這篇將陸續整理我在群眾集資平台擔任集資專案顧問時(a.k.a. 客戶成功 Customer Success),從客戶身上學習到的事,分別是 (1) 以客戶的「成功」為最大目標、(2) 「成功」之上,追求「卓越」。 一、以客戶的「成功」為最大目標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在從彙整產品需求,到決定產品開發順序的流程,接著我將繼續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產品開發的關鍵決策點,這篇會包含 (1) Why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產品、(2) How 我們要透過什麼方式傳達價值、(3) What 我們要透過什麼功能達到目標。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在從彙整產品需求,到決定產品開發順序的流程,接著我將繼續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產品開發的關鍵決策點,這篇會包含 (1) Why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產品、(2) How 我們要透過什麼方式傳達價值、(3) What 我們要透過什麼功能達到目標。
Thumbnail
上一篇《訂定產品策略的難點,拆解團隊分歧點|EP2》提到在決定產品方向時,常遇到的內部爭執點,接著我將會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收到產品需求時,決定開發與否的思考環節,這篇會包含 (1) 產品需求彙整、(2) 產品願景梳理、(3) 產品開發排序。
Thumbnail
上一篇《訂定產品策略的難點,拆解團隊分歧點|EP2》提到在決定產品方向時,常遇到的內部爭執點,接著我將會以一個產品專員的角色,來記錄收到產品需求時,決定開發與否的思考環節,這篇會包含 (1) 產品需求彙整、(2) 產品願景梳理、(3) 產品開發排序。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抓住客戶的 Aha moment,三大關鍵要素分析》,這篇將陸續整理我在群眾集資平台擔任平台顧問時(a.k.a. 客戶成功經理),所歸納出的客戶服務方法論,分別是 (1) 盤點客戶需求 (2) 收斂自身服務 (3) 提供對應價值。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抓住客戶的 Aha moment,三大關鍵要素分析》,這篇將陸續整理我在群眾集資平台擔任平台顧問時(a.k.a. 客戶成功經理),所歸納出的客戶服務方法論,分別是 (1) 盤點客戶需求 (2) 收斂自身服務 (3) 提供對應價值。
Thumbnail
產品經理 PM 在產品功能的「規劃階段」我們時常有的兩個錯誤:一、全盤接受客戶所期望的單一個案需求。二、考慮的面向不夠多與思考影響範圍不夠廣。如此可能導致沒有達到需求目標,又或造成維運的更加困難。
Thumbnail
產品經理 PM 在產品功能的「規劃階段」我們時常有的兩個錯誤:一、全盤接受客戶所期望的單一個案需求。二、考慮的面向不夠多與思考影響範圍不夠廣。如此可能導致沒有達到需求目標,又或造成維運的更加困難。
Thumbnail
盤點現況、不要畫押,建立復盤與疊代機制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7天,這一篇文章是針對新手產品經理的「PM基本功」系列的第二篇文章: 接到專案後,我的第一步要做什麼?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
Thumbnail
盤點現況、不要畫押,建立復盤與疊代機制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27天,這一篇文章是針對新手產品經理的「PM基本功」系列的第二篇文章: 接到專案後,我的第一步要做什麼?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PM基本功 #產品經理工作術問題
Thumbnail
每天的PM三點,跟我一起喝咖啡,聊產品經理的是與非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15天,今天Evonne想跟大家聊的主題是-- 老闆要我盡快給一份競品分析,有沒有快速做競品分析的方法?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產品策略 #產品經理工作術 問題
Thumbnail
每天的PM三點,跟我一起喝咖啡,聊產品經理的是與非 這是Evonne跟你一起PM三點下午茶的第15天,今天Evonne想跟大家聊的主題是-- 老闆要我盡快給一份競品分析,有沒有快速做競品分析的方法? 這個問題屬於商業思維學院 產品經理系列課程的 #產品策略 #產品經理工作術 問題
Thumbnail
面對需求,要先思考什麼、釐清什麼,怎麼去設計一個合理的解法呢?過往許多人可能很少被要求要為商業成果負責,所以大多圍繞著時程、需求等面向思考,很少想到商業的整體,但老闆要的通常都是最理想的商業結果與目標。
Thumbnail
面對需求,要先思考什麼、釐清什麼,怎麼去設計一個合理的解法呢?過往許多人可能很少被要求要為商業成果負責,所以大多圍繞著時程、需求等面向思考,很少想到商業的整體,但老闆要的通常都是最理想的商業結果與目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