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故事約莫看了一半,作者把耶穌寫成了雙胞胎兄弟,一位叫耶穌,一位叫基督;誠如書名,耶穌差不多就是聖經上寫的耶穌,而基督用現在的話語來說,大概就是想靠著宗教信仰發大財的人,想要權勢與影響力等等。我對故事的幾個安排覺得非常有趣,像是聖經中耶穌要開始他的使命在曠野受到魔鬼的試探,小說巧妙地改寫成耶穌在曠野,而基督去找耶穌,想要跟耶穌一起合作發大財。簡言之,基督說的話語,就是聖經中魔鬼對耶穌的試探。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巧妙安排,對比現今社會,暗諷與嘲諷剛好到位。神本身是良善的,但宗教本身卻扭曲了上帝,反而以上帝之名轉為魔鬼的話語,實在是很到位的安排。
而浪子回家的故事則在小說中出現了兩次。原本聖經的故事,是一位父親有兩個兒子,一個孩子在父親生前就要求分產,離家又敗光了所有,窮困潦倒之際決定回家求父親雇用他。而父親在家則是每天等待,看到兒子回來,衝過去擁抱並給他換上一身的華美,要求僕人宰殺牲畜慶祝。另一個兒子非常不滿意,認為自己為父親貢獻了一生,爸爸什麼都沒給他,而這個不肖子回家,爸爸卻為他歡慶。但他的父親卻告訴他,他的一切本來就都是他的,但他的兄弟是失而復得的。這時候耶穌說,天堂也為我們每個人回到神的面前如此歡喜。
小說中,第一次出現這個故事,改成了耶穌自曠野回來,他的父親對他的歡慶,與基督這個兄弟對父親以及耶穌的不滿;第二次出現這個故事,則是耶穌講道說了這段浪子回家,基本上就是聖經的版本,而基督在場聽到了;同段落也提到了耶穌說人若不恨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與孩子,無法成為耶穌的門徒,而遵從神旨意的人,才是他的家人。書中也提到基督跟家人來找耶穌被拒絕,背後似乎也暗示出耶穌的家人其實並不遵從神的旨意。
其實這類型的書籍不少,這本書最有趣的部份可能在於整本書幾乎與聖經如出一轍,文字語句與故事安排幾乎都沒有改變,只是耶穌變成兩位,一個是聖經中的好人耶穌,一個是現實中以基督為名的宗教,而這個改編的宗教幾乎成為聖經中魔鬼的出現。基督是救世主,也是猶太人引頸期盼的彌賽亞,從來就不是耶穌的名字,而我們要的是宗教信仰上的基督,還是一個與罪人總是站在一起的耶穌?
因為故事編排除了一些細節幾乎等同重讀聖經,我其實很好奇故事的結尾如何安排,有種想直接往後看故事的衝動,猜測著是否是基督讓耶穌被捕,猜測著耶穌走向苦路與十字架後,基督如何竄改他手中耶穌話語的資料,發揚光大成為一個極具影響的宗教勢力。又或者,作者另外安排了些什麼巧思,結束了宗教的騙局。但其實更可能的或許是這個騙局以及經過編排的故事,成為了一個病態的宗教信仰,賦予了基督權力,達成了基督的野心,所以成就了基督教?
不禁想到剛看到的博恩夜夜秀;我們就這麼的創立一個宗教,一個信仰。而社會上總是說著宗教信仰只要是勸人向善都是好的,但真的是這樣嗎?只要有勸人向善的部分,真的就是正確無害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