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二二六、二二七、二二八,沒有二二九,除了不是閏年之外,而是很多人的生命終止在一九四七的二二八。但是不僅時間繼續前進,屠殺也未停止,二二八是個象徵性的數字,對於在島嶼上的我群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悲傷的,持續的努力是為了轉化這其中的能量,然而這不是獨立可完成的,卻必須協力,兇手與被害者都必須在場。


七十年的經過,是殖民的痕跡,而不是我們解嚴了三十年,這是王順仁在《島嶼向望:對未來新國家教育的思考與想像》所說,這是完全地以台灣這塊土地作為立足點所發之言,因為我們是被殖民者,到今天我們仍然是奴隸,對於自身的認知才是知識的起點,即便是此等的認知。常時對於許多人而言,二二八只是個假日,這是悲哀的,因為對於很多人而言這天是忌日,而對於無知的人而言甚至可能不曉得今天自己的存在,甚或是上一代的存在或許只是僥倖,取決於運氣,而我們如何在安逸地今日去想像我們的生存取決於偶然?無法。


在四零年代的台灣,是無法的,政權是無法的,人民也是無法的。文字的奧妙正在於此,相同的詞彙與讀音,卻說著全然相反的事態,一方是暴縱的恣意蓬發,另一方卻是悲苦的無奈受迫。本書所做的是對於事實的轉述,讓我們看見那個時代的「真相」。舉例來說,二二八事發後台灣的知識份子與仕紳組成了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除了維持秩序並且保護外省人之外,同時也集結了人民的意志成為與政權談判的代表,而在三月七日確實地收到長官公署的電文是:「現各地秩序,逐漸恢復,該縣市縣市長如人民認為稱職,希即全力協助恢復地方秩序,繼續執行職務,若是人民認為不稱職,可由該會或會同其他合法團體,共同推舉三名,逕報候選圈定,希於店到三日內辦竣,逕報公署核辦。」然而資料卻揭示出長官公署在同一日給蔣介石的電文則是:「一團兵力,不敷戡亂之用,除廿一師全部開來外,再加開一師,至少一旅。...在最短期間,予以徹底肅清。」這是當時的知識份子所面臨的災厄:背叛。


委員會的成員是經歷過日治時期的,而在一八九五年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後,日本對於台灣是行差別待遇的,相較於本島人而言,台灣人是次級公民,不論是在政治上、教育上皆然,而這讓二十世紀的台灣知識份子曾經發起了第一次台灣主體性的活動: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長期的壓抑與對抗使得台灣人對於平等、公平的要求具有空前的熱望,在二戰的結束時諸多台灣人包括知識份子與仕紳是歡喜迎慶的,甚至是到港前去迎接國軍的到來接收。然而,對於當時的知識份子而言,諸如彭明敏之父彭清靠,卻也沒料到國軍或是如此殘破不堪,會是背著扁擔鍋子下船,相較於港邊的日本兵,原先自我認同為中國人的欣喜也轉變成為羞恥的難堪。但文化上、民族上認同中國的知識份子們並沒有因此氣餒,仍是滿心歡喜的迎接同胞的到來,僅係沒有人會料到接收會變成後來的劫收,劫財劫色,甚至,劫命。


線性歷史慣常讓我們認為事件都是「點式」的,然現實中的事件卻從來都不是如此,二二八不是恰巧發生在那天,二二八甚至可能是二二七、二二六等等,而這一天成為歷史只不過偶然。在二二八之前國軍除了前述的暴行,也有諸如不付車票錢、持武肇事、擾民、低買高賣米糧等情,這些都是文化上的差異形成居民的不滿,更且,政治上的不平等使得原先企盼同等人民同等對待的台灣人才發現,自己不僅是次級公民,甚至連公民也不是,連憲法也被要求延年實施,或許適當的稱呼是賤民也不為過。貫穿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訴求即為二點:民選縣市首長以及任用本省人,而正像民族主義是對立於敵人所產生的情感凝聚一般,此二訴求也是針對著現實的不公。在一九四五年的長官公署上層官員二十一名首長中只有教育處副處長(宋斐如)為台灣人;十一個縣市長也只有四個是台灣人台北市長游彌堅、新竹縣長劉啟光、高雄縣長謝東閔、高雄市長黃仲圖),而此五人皆為半山。或是台中法院的職員過五十人半數皆為院長牽親帶戚而來。又或是一九四六年底長官公署的公務人員統計,任(待遇)高級官員327人中外省籍為99.18%;薦任(待遇)中級官員2639人中外省籍為93.37。更令人感到洩氣的是,確實在日治時期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而國民政府時期亦然,惟至少,日治仍有「法」,所以俗語才稱這個青黃不接的時代為狗去豬來。


而無論是哪個殖民者,都會進行清洗,無論是種族上的或是語言上的,一九三七年的日本政府皇民化運動是一例,「光復」後的國民政府國語政策也是一例,而這無非是因為認知到語言是民族的靈魂所在,台語被壓抑與禁制所代表的是「台灣」主體性的貶義,而這讓台灣人沈默。「台灣人曾經很長的時間,啞掉,或說我們一直在牙牙學語。但若年歲稍漲,卻還牙牙學語,反比較像口吃的人。口吃的人,看起來應該是不體面的吧;口吃的人,也常被歧視。與其像口吃的人,那我們不說話了。台灣人的父祖輩,總是沈默寡言,甚至拒絕說中文,這不全然是性格,更多是政權轉換的傷痕,與對國家暴力的無聲反抗。」就像彭明敏《深淵與火》中描寫的沈默的父親,那是經歷那個時代的人的形象。


我們以為理所當然的國家(state)是四百年前的產物,源自英國哲學家霍布斯(T. Hobbes)在《利維坦(Leviathan)》的創生,民族國家(Nation)又是這兩百年在西歐諸區對於法國的敵性確立所生,而國家成為了一種身分,在這一世紀中,僅需跨度五十年生長於此土地上的人就經歷過三次非自願性的移民,從清國到日本國到中華民國,而自身的根性也同時在一次又一次的殖民中壓抑。這是台灣人的認同困境,但是困境並不總是絕望的,仍有如同史明般的人物在台灣反抗著,透過反抗來彰顯自身的存在,透過反抗來表現主體性,透過反抗有日來完成主體性,來成為「自己」。這是台灣的歷史,也是台灣的困境,也是處在這塊稱為台灣的土地上的認同者的艱難,但正是在這樣的努力與追求中,我們建構出了台灣的精神,也是台灣的價值:自由。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曾友俞
85會員
390內容數
雜評
曾友俞的其他內容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5/02/02
《世》是一本給台灣人的書,這些資訊或是文字中所具有的熱情,或許一時半刻並不會有決定性的影響,但是熱度卻會經由書籍作為知識被傳導。當然,閱讀者的反應各異,然而,每一點熱度都是積累,直到達到某個量值,這些能量或許就可能會讓閱讀者轉化為行動者,用各種方式傳遞熱情,或為行動、寫作、遊行、交流等等,不一而足。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4/08/01
教育,一直是問題的問題,也是問題的解答。固然《別》以科學為名,但充斥著預設立場(偏見)、矛盾以及語意不明,至少在最基本的一致性(coherecy)上,就有失格之虞。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2023/12/22
扭曲的正義,是否仍是正義?「正義是什麼?」的提問,不只是法哲學的大問題,也是政治哲學的大問題,雖說今日已非爭論不休,但至少到人類的終結時也不會有定論。 然而,這並不是我們放棄思考的理由。這就像難道人都會死,就不用好好活嗎?一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根據班雅明或漢娜鄂蘭的看法,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在先天上就已失去自身尊嚴的年代。每個日子與時間的流逝,不過就像早期那種壞掉的電影膠卷一樣,播不出影像的捲帶裡,每一個間隔都以相同且無意義的空白,流過發出喀滋聲的播放器。每一刻只不過是下一刻的過度,時間對人們而言,是虛無真正的實體,而
Thumbnail
如果根據班雅明或漢娜鄂蘭的看法,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在先天上就已失去自身尊嚴的年代。每個日子與時間的流逝,不過就像早期那種壞掉的電影膠卷一樣,播不出影像的捲帶裡,每一個間隔都以相同且無意義的空白,流過發出喀滋聲的播放器。每一刻只不過是下一刻的過度,時間對人們而言,是虛無真正的實體,而
Thumbnail
在政黨輪替前出生的台灣人,都是一點一滴的往回認識,與我們所學、所受的教育思想有極大的落差,也跟我們所認識的台灣有些出入,有些人依然是避而不談,有些則是認為「不知道好像也沒有關係」,更有很多人可能在某一個瞬間因為某一個事件,通透了心裡那種總是說不出口的疑問,發現了原來胸口被壓住的那顆大石。
Thumbnail
在政黨輪替前出生的台灣人,都是一點一滴的往回認識,與我們所學、所受的教育思想有極大的落差,也跟我們所認識的台灣有些出入,有些人依然是避而不談,有些則是認為「不知道好像也沒有關係」,更有很多人可能在某一個瞬間因為某一個事件,通透了心裡那種總是說不出口的疑問,發現了原來胸口被壓住的那顆大石。
Thumbnail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Thumbnail
隨著臺灣民主奇蹟地越發成熟,歷史的探究挖掘也變得越明朗;就好比說,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便是旨在還原歷史真相、平復司法不公、開放歷史檔案以及追究不當黨產等問題;或許在許多人眼裡,促轉會或者像共生音樂節這樣公開談論白色恐怖的作為好像很沒必要、認為過去的東西就是過去了,有什麼好談的? 但其實,它確實該談。
Thumbnail
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二二六、二二七、二二八,沒有二二九,除了不是閏年之外,而是很多人的生命終止在一九四七的二二八。但是不僅時間繼續前進,屠殺也未停止,二二八是個象徵性的數字,對於在島嶼上的我群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悲傷的,持續
Thumbnail
讀《激越與死滅:二二八世代民主路》-台灣的精神 二二一、二二二、二二三、二二四、二二五、二二六、二二七、二二八,沒有二二九,除了不是閏年之外,而是很多人的生命終止在一九四七的二二八。但是不僅時間繼續前進,屠殺也未停止,二二八是個象徵性的數字,對於在島嶼上的我群才具有意義,而這個意義是悲傷的,持續
Thumbnail
二零一九年即將過去,今年的到來之前我買了這本叫做《台灣獨曆》的日曆,從起初每日一頁隨著日子翻迭,到後來一次惡補好幾頁,之所以如此汲汲營營是因為每一個日子都有與台灣有關的人物、事件的記載。對於熟悉的先輩或敵人予以再次加深印象,對於不知悉的先輩與敵人予以銘刻在記憶中。 台灣的獨立不只是描述性的
Thumbnail
二零一九年即將過去,今年的到來之前我買了這本叫做《台灣獨曆》的日曆,從起初每日一頁隨著日子翻迭,到後來一次惡補好幾頁,之所以如此汲汲營營是因為每一個日子都有與台灣有關的人物、事件的記載。對於熟悉的先輩或敵人予以再次加深印象,對於不知悉的先輩與敵人予以銘刻在記憶中。 台灣的獨立不只是描述性的
Thumbnail
主流社會的觀念下,許多原住民會認為身為原住民是件很羞恥的事情,會被歧視、看不起,所以會選擇拋棄自己的身份,埋藏在主流社會裡。在現今21世紀被稱為法治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上對於原住民這個身分依舊存在許多偏見、歧視與不公平,「Microaggression微歧視」這個詞前陣子很流行,也許你只是無心的一句
Thumbnail
主流社會的觀念下,許多原住民會認為身為原住民是件很羞恥的事情,會被歧視、看不起,所以會選擇拋棄自己的身份,埋藏在主流社會裡。在現今21世紀被稱為法治民主自由的台灣,社會上對於原住民這個身分依舊存在許多偏見、歧視與不公平,「Microaggression微歧視」這個詞前陣子很流行,也許你只是無心的一句
Thumbnail
「人類對威權的抗爭,就是遺忘對記憶的抗爭。」-米蘭.昆德拉《笑忘書》 為什麼方芮欣「不要忘記」就打敗了大魔王? 張明暉老師又要魏仲庭記得什麼? 和方芮欣忘記或害怕想起來的事一樣嗎? 《返校》的第四課-歷史課,上課囉!
Thumbnail
「人類對威權的抗爭,就是遺忘對記憶的抗爭。」-米蘭.昆德拉《笑忘書》 為什麼方芮欣「不要忘記」就打敗了大魔王? 張明暉老師又要魏仲庭記得什麼? 和方芮欣忘記或害怕想起來的事一樣嗎? 《返校》的第四課-歷史課,上課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