艱辛的社會素養養成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上周整理了一學期以來怎麼帶三年級的自然課程後得到不少正面的回饋,學期末的最後一天,也打算把五年級的社會課程作一個總整理。三年級和五年級,同樣都用素養的方式教,結果卻很不一樣。五年級的成績出來是偏低的,考得不好的人比較多。事後我作了一個反省,我認為是作業和考試的練習不夠導致的,五年級的作業與考試比三年級少了許多(只有每一單元的小考和一張複習考),出來的結果就非常地不同。

在還沒進班以前,對高年級的期許是希望能夠培養他們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想建立學生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中的討論氛圍。他們的第一個任務是畫海報。第一單元《嗨!台灣你好》,除了搭配網路上改編課本內容歌詞的流行歌曲和有趣影片破冰外,也和學生解釋了相對位置與絕對位置的概念(利用他們的座位)。在教經緯度時,我上網找了張全球的世界地圖,並讓他們在上面找出0度經線和緯線,接著將所有的經線塗同一種顏色、所有的緯線塗另一種顏色,強化他們對抽象概念的理解。在這個時候,也初步地培養他們「製作資訊圖表」的概念。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上到這裡的時候,因為課本上已經有了世界和台灣地圖出現,故我在課堂上也讓他們分享不同的旅遊經驗,不過,有很多國內外旅遊經驗的人還是少數中的少數,大部分人沒有。從台灣地圖從課本上出現開始,我便準備了好幾張全開的海報,讓每一班分組進行台灣地圖海報繪製的活動。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首先,我請同學開放式的先去找資訊,並給他們許多不同的方向(如建築物、觀光景點、古蹟、特產、美食、遊樂園......等),我先讓各組在海報上畫出台灣與所有的行政區域,接著把零碎的資訊填入海報裡。一開始我設想的是台灣島外的空白區可以讓他們寫上解說文字,不過後來小朋友的完成品皆以插畫居多。如果有老師有興趣實施同樣的教案,我建議可以先用學習單輔助,先讓小朋友把所有查到的資訊整理過,寫在學習單上,謄上海報時會比較有效率和條理。

(今天太陽出來了,但天氣依舊低溫,我在打字的手指瑟瑟的發抖著......)這一張海報我原先是打算在第一單元結束就完成的,不過每一組/每一班的進度不一,全部畫完、上台分享與問答結束,有的就拖到快學期末了。由於我也收到了下學期的課本,不禁讓我有點扼腕!因為下學期最後一單元台灣史全部講完後,居然又回到了介紹台灣的各地區的種種(連課本上也都有了北中南各區域的細部精美地圖)。海報完成後我讓各班帶回,不知道他們會不會留到下學期(我和導師說:畫得不錯的可以用來裝飾教室。)

上到第二單元板塊的部分,由於台灣在板塊交接處,地震仍頻,我覺得了解地震和海嘯很重要,我使用了不少影片作為輔助(如Youtube頻道泛科學),第三單元開始講台灣史開始,也經常播放台灣吧的影片。無論是泛科學還是台灣吧,小朋友的反應都蠻喜歡的,我也經常鼓勵他們回家可以看很多次,影片的內容其實就是課本的內容,而且甚至更加豐富。我們學校這學年剛好也是使用翰林的版本,出版社有提供台灣吧主題的學習單,希望未來主題可以更豐富。

在上第二單元《台灣的自然環境》時,我參考教師手冊後面附帶的創新教學教案,使用比手勢的方式教孩子記憶地形與玩遊戲。這一課我利用電子書帶著孩子環遍台灣四週不同地形的海岸,電子書內也擷取不少下課花路米或新聞的資料畫面,台灣真的是作寶島,光是山脈就占了全地形的近1/2。回想我的小時候,除了小學時期爸爸比較常帶全家人去山裡的溪邊走走外,還真得很少有機會接觸大自然。我覺得熱愛自然/地球的孩子不會變壞!環境在21世紀已成為比經濟發展更重要的議題,如何使地球成為一個更適宜永續生存/生活的地方,真的比個人貪圖賺多少錢的慾望還重要多了......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上到氣候時,我讓孩子有了第二次作資訊圖表的機會,這一次他們得學會如何繪製長條圖與折線圖。為什麼雨量會使用長條圖繪製?又為什麼溫度會用折線圖呢?讓孩子思考圖表如何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資訊,是我的目的。社會雖是被歸在人文學類,但其實其中也包含許多科學的要素。談到水時,孩子們理解了台灣的降水量雖然很豐富,但還是屬於非常缺水的國家,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地形太多山地了,使得河川陡又短,留不住水。在這部分,讓孩子理解到日常生活中如何節約用水,以及水汙染的防治是重要的,我在上課時用問答的方式讓孩子討論。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第三單元開始,準備為進入第四單元的台灣史暖身,在上考古的歷史時,我不是死板板在台上講述課文內容。我讓孩子進到圖書館,先分好組讓他們撿選不同的題目(長濱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與十三行文化),讓他們帶著紙筆,前往圖書館蒐集資料,並用重點整理的方式,將蒐集到的資訊條列式整理好,準備進教室進行口頭報告和結束後的有獎徵答(配合有獎徵答的活動是為了讓他們仔細聽同學報告)。

第三單元光是重複這四個文化的內容就複習了至少三次,進圖書館小組蒐集資料一次、口頭報告一次,習作歸納表格整理練習一次。第三個單元原住民,我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在講述這部分的內容,課本的例子講完後,有讓他們自願背16族,成功背出的人能夠獲得點數的獎勵。在這一章節內用電子書或動畫與課本裡提到的原住民神話故事都很美麗,也富有豐富的想像力。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進入《大航海時代的台灣》,準備開始延續到下學期的悠遊台灣史。在教到台灣史時,我先去書店買了兩本相關的書籍,一本是周婉窈教授寫的少年臺灣史:寫給島嶼的新世代和永懷少年心的國人,另一本是作成報紙形式的台灣史新聞。在上歷史時我一直期待自己能夠像講故事一樣,把課本內容講得非常生動有趣,但我發現我的口才實在沒有好到那樣,無法使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聽得如癡如醉,我只能多使用電子書內的補充內容,讓學生了解更多。在介紹到明鄭時期的歷史時,我參考教師手冊內創新教學溫美玉老師提供的人物表格學習單,稍微修改過後發給學生,我覺得可能是第一次寫學習單的緣故,故完成和回收率很低,感覺對他們這方面的練習還要再加強訓練。

在上第六單元《台灣傳統社會與文化的形成》一開始,我就覺得這一課的內容好雜,東講一點、西講一點,很怕他們不能完全吸收,於是我分成漢人和原住民兩個大方向來教,首先先把漢人文化講完(包含族譜與傳統文化等)。為了要教這一單元,我特地回阿嬤家翻家族族譜,同時也知道了原來我的祖先是第11代時從福建沿海過來台灣的,到我這代已是第24代。

由於在上第三單元時課本裡提到原住民的部分只有一點點,我講到的也沒有很多,我希望他們可以知道得多一點,畢竟認識和了解同住在這塊土地上的民族都一樣重要。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多表格的學習單,讓他們練習如何歸納整理重點、作筆記。我發現學生作筆記的能力還需要再培養,我一邊讓他們看影片,請他們回去蒐集資訊、也利用廠商提供的海報進行講解。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成績普遍不夠好,成績好的是少數,我想可能的原因是他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成為真正具備獨立自主,主動學習的素養人,下學期我會調整讓他們有更多統整與筆記練習的機會。新的學期,我們再一起加油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olo的沙龍
28會員
59內容數
Lol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2/30
12月份我都在忙碌於四上國語〈海洋世界〉單元的設計和教學,其中也包含第十一課〈美食島〉文本探究的教學演示,這次國語文教學演示的文本〈美食島〉是一個故事,因此我想到用分析故事角色表情、動作和對白背後的情緒來理解整個故事的背景、經過與結果。我設計出了一個故事的情緒折線圖......
Thumbnail
2024/12/30
12月份我都在忙碌於四上國語〈海洋世界〉單元的設計和教學,其中也包含第十一課〈美食島〉文本探究的教學演示,這次國語文教學演示的文本〈美食島〉是一個故事,因此我想到用分析故事角色表情、動作和對白背後的情緒來理解整個故事的背景、經過與結果。我設計出了一個故事的情緒折線圖......
Thumbnail
2024/10/11
昨天靈感閃過,我突然想起去年在iPad上寫下的一些東西。翻出來閱讀後,這個動作像喚醒了我靈魂深處的求知慾望,讓我整個國慶假期的早晨都沉浸在整理這一年來我內在的變化。 那篇文章是我以「人生劇本」的方式書寫,從第一人稱視角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回溯了從童年到成年的經歷,並在每個段落後進行自我分析.....
Thumbnail
2024/10/11
昨天靈感閃過,我突然想起去年在iPad上寫下的一些東西。翻出來閱讀後,這個動作像喚醒了我靈魂深處的求知慾望,讓我整個國慶假期的早晨都沉浸在整理這一年來我內在的變化。 那篇文章是我以「人生劇本」的方式書寫,從第一人稱視角回顧自己的人生。我回溯了從童年到成年的經歷,並在每個段落後進行自我分析.....
Thumbnail
2024/09/23
我不是第一次接觸21天的鏡子練習,今年四月底,我在一隅有光的社團裡也跟著老師和虛擬社群一起每天照著編輯過後的資訊照著練習。我當時並不知道原來鏡子練習是一本書、是一位女士Louise L. Hay暢銷全球的著作。這本書是我的生涯教練Ann在今年八月送我的。我很喜歡這本書簡單明瞭,不長篇大論的.....
Thumbnail
2024/09/23
我不是第一次接觸21天的鏡子練習,今年四月底,我在一隅有光的社團裡也跟著老師和虛擬社群一起每天照著編輯過後的資訊照著練習。我當時並不知道原來鏡子練習是一本書、是一位女士Louise L. Hay暢銷全球的著作。這本書是我的生涯教練Ann在今年八月送我的。我很喜歡這本書簡單明瞭,不長篇大論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學期為高三文史法政班的國文加深加廣課,設計了「地誌文學」這樣的主題。十八歲的學生即將上大學、出門遠行,而因為排名較前、資源較豐的大學多半在北部,所以我們高雄的優秀子弟往往北漂,在北部讀完書,不少人也就留在北部找工作、定居生活,很少回鄉了!所以想要藉由這個單元教學,讓她們更理解高雄家鄉
Thumbnail
這學期為高三文史法政班的國文加深加廣課,設計了「地誌文學」這樣的主題。十八歲的學生即將上大學、出門遠行,而因為排名較前、資源較豐的大學多半在北部,所以我們高雄的優秀子弟往往北漂,在北部讀完書,不少人也就留在北部找工作、定居生活,很少回鄉了!所以想要藉由這個單元教學,讓她們更理解高雄家鄉
Thumbnail
新竹縣史館校外教學體驗,學生分組學習時,小組員們分工合作記錄說明牌上的關鍵字,再集合分享討論。一般來說很難想像國小4到6年級的學生可以這麼有組織及目標的認真參訪縣史館,但今天早上,我完全相信他們做得到!
Thumbnail
新竹縣史館校外教學體驗,學生分組學習時,小組員們分工合作記錄說明牌上的關鍵字,再集合分享討論。一般來說很難想像國小4到6年級的學生可以這麼有組織及目標的認真參訪縣史館,但今天早上,我完全相信他們做得到!
Thumbnail
帶著孩子,藉著雨中的校外教學,他們直接接觸了臺灣歷史的真實面向。通過這次校外教學,也使帶來的省思與感受,孩子們也逐漸開放了心胸。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孩子以開闊的胸襟和豐富的知識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Thumbnail
帶著孩子,藉著雨中的校外教學,他們直接接觸了臺灣歷史的真實面向。通過這次校外教學,也使帶來的省思與感受,孩子們也逐漸開放了心胸。這樣的教育可以讓孩子以開闊的胸襟和豐富的知識去面對未來的生活。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歡迎來到Kangaroo的blog! 今天要來分享高中社會科學習資源吧! 那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歡迎來到Kangaroo的blog! 今天要來分享高中社會科學習資源吧! 那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Thumbnail
學期初就預告了這個活動,主題除了最基本的生態系外,也因為一連串的環境事件和議題而深深覺得關懷土地是要從根做起,參考了環境資訊協會2011十大環境新聞中的議題當作題目,除了讓學生了解台灣正在發生的議題外,也希望學生能藉由這次活動種下培養關心社會以及實踐保育小苗。
Thumbnail
學期初就預告了這個活動,主題除了最基本的生態系外,也因為一連串的環境事件和議題而深深覺得關懷土地是要從根做起,參考了環境資訊協會2011十大環境新聞中的議題當作題目,除了讓學生了解台灣正在發生的議題外,也希望學生能藉由這次活動種下培養關心社會以及實踐保育小苗。
Thumbnail
筆者於臺中市立臺中二中任教,敝校的「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開設於高二上學期。課程主要採取「社會參與行動方案」為實作取徑,學生從生活周遭挖掘其所關心的公共議題......
Thumbnail
筆者於臺中市立臺中二中任教,敝校的「探究與實作:公共議題與社會探究」課程開設於高二上學期。課程主要採取「社會參與行動方案」為實作取徑,學生從生活周遭挖掘其所關心的公共議題......
Thumbnail
培養學生能力,需要增設第三學期嗎?如真想協助弱勢家庭學生學習,我建議先改善教育資源,並邀社福專業人員共同合作,作需求評估提供適當協助吧。
Thumbnail
培養學生能力,需要增設第三學期嗎?如真想協助弱勢家庭學生學習,我建議先改善教育資源,並邀社福專業人員共同合作,作需求評估提供適當協助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