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誤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只要是人,都想趨近開心的事、避開不開心的事,哪些事會讓我們覺得不開心呢?有很多,其中與「誤會」沾上邊的事,多半都會產生不愉快,有的人對誤會,只是看看而已,不覺得誤會會影響到他們什麼,有的人會對誤會比較有反應,會難過、悲傷、委屈,甚至假裝無感,或轉為攻擊行為,例如生氣、憤怒。
誤會,顧名思義「錯誤意會」,誤會是天天都會上演的事情,天天都會發生「錯誤意會」他人,所以,人與人之間發生誤會,一點都不奇怪,不發生誤會,才真叫奇怪,畢竟,我們不可能完全了解身邊的朋友,所以理當也不能期待身邊的朋友完全了解自己,再者,大家每天都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在努力,所以每個人都會不斷成長,既然都會成長,那麼想法肯定會不斷更新,你覺得你有可能每天都追蹤到每個人的最新消息嗎?如果不是的話,是不是也開始覺得,被誤會好像也沒有想像中這麼嚴重了?
有的人被誤會,不會怎麼樣,但有的人被誤會,會比較有反應,這之中的差別在哪呢?差在他們對人際關係中的關注點不同,前者在人際關係中,優先考量的是「自己」,後者在人際關係中,優先考量的是「他人」,無論是前者也好,後者也好罷,飛飛在此認真且嚴肅的強調,這兩者沒有好壞之別,也沒有正確與否的差異,唯一差別只差在大腦判斷自我認同的「資訊來源」不相同,前者因優先考量「自己」,所以大腦判斷是否達自我認同的標準,是依據「自己」、「自己的感受」,後者因優先考量「他人」,所以判斷自我認同的標準,當然是依據「他人」、「他人的感受」,當然這也包含「他人的回饋」。
坊間不少文章總是倡導著:「不要把判斷自我認同、認可的決定權,交給他人」,在此飛飛有不一樣的看法,我認為在人際關係中,自己會優先考量的對象是「自己」還是「他人」,這是與生俱來的特質,像是原廠設定一樣,因為是本質,所以很難改變。若你是我先前提及的前者,那很恭喜你,距離你達到自我認同的困難度,相較比較低,因為你只需要克服你自己,倘若你是我前述內文提及的後者,在人際關係中,優先考量的是「他人」、「他人感受」時,難度確實比較高,因為在你真正建立起自信心之前,你必須先面對接踵而來的正負向的「他人」回饋。
不論你是前者也好,後者也罷,沒有哪一種最好,這也與象徵自信、不自信沒有關聯,只要是我們發自內心做出來的行為,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好的選擇,我們不需要因為他人言語,就老是惦記著要如何將自我認同、認可的決定權交回到自己身上,因為會優先考量他人感受,是與生俱來的特質,也是老天爺給我們的禮物,倘若你身邊有一位這樣子的朋友,你肯定會覺得他是個懂得「換位思考」的暖心人,與這樣的朋友相處,應該很舒服才是。
回過頭來談「誤會」,前述提及被誤會時,每個人的反應都不同,有的人只會讓誤會,像蜻蜓點水一樣的快速拂過自己的心,但有的人會產生比較多的情緒,不論是哪一種反應都好,沒有反應、比較少的反應也都好,當然,若心理出現不舒服或其他負面情緒,也不代表比較差,這都只是一種現象,是根據我們的個人特質,而衍伸出來的現象。
有的人認為,人會害怕被誤會,是因為對人際關係有些渴求,渴求被人認同、被人喜歡,擔心如果自己被誤會了,那意味著他人不喜歡、不認同自己。說了這麼多,我想說的事是,不喜歡被誤會、害怕被誤會是正常、自然現象,但這些來自他人帶給我們的情緒波動想要有多少,自己是可以決定的,透過移轉目標,或是設下更明確的期待,會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變得更自在,也更能平常心的面對誤會,因為你最後會發現,糾結於他人的誤會,或是努力向他人釐清誤會,其實對於完成期待、目標,沒有太大幫助。
而我想,這也是上述提及前後者人的差異,前者人優先考量的對象是自己,因此理當對自己的渴望、期待是專注的,但後者人因要顧慮的事情相對比較多,因此,心力被分散,所以才有「移轉目標、設下更明確期待」的建議。
舉例來說,倘若今天你與朋友在一個共學的環境中,他對你的行為有些誤會,你大可有這樣的想法:「我們是一起來學習的,如果你今天仍然想這樣看待我的為人,那也沒關係,我透過主動提問,來學習我所不知道的知識,同時也加強自己的不足,我對自己的學習態度,問心無愧,最後也確實得到我想要了解的知識,這樣的結果對我來說已足夠,我不期待你的認同,我只要對我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目標負責即可」。
這是我最近的一些心情寫照,寫來與大家分享,期待大家在吸取他人文章觀點的同時,也可以更肯定現在的自己,認識自己的目的,不是要改變自己,而是要更理解、更接納現在的自己,共勉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會員
5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飛的哲學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思考著「何謂善良」的問題,透過寫下心中的想法,重新釐清我對「善良」的定義,也想再一次學習如何解讀「善良」,深怕我誤會些什麼才是。 我認為「善良」是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善良,也可以選擇不要善良,然而,我現在選擇善良,不代表我是個善良的人,因為我也可以在下一秒的時候,選擇不善良。更具體來說,覺
今天午餐時,看到一些討論保險的新聞、評論,忽然想到,總是聽人說,買保險要向「信任的人」買,這也讓我想了想關於「信任」的議題。 誰是「我信任的人」呢?誰可以成為「我信任的人」呢?可以是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甚至是一位你還認識不久的人,當然,也很可能是一位你認識多年,但你對他沒這麼信任的人,或是,你嘴巴
很多人都擔心被誤會,當然飛飛也不例外,被誤會的時候,感覺很委屈,那種感覺像是被掛上莫須有的罪名,而且手、腳、嘴都還被綑綁、貼膠布,一點兒也都不能為自己伸張正義,光用想的,就覺得很難受。 然而,我們這一生中,好歹也要活個幾十年,總不能一直不處理「害怕被誤會」的問題吧?當然,若不處理,其實也不會怎麼樣
有沒有人跟飛飛一樣,每天都在消遣自己:「我是有沒有這麼愛困擾自己啊?」 人生可以過得很簡單,也可以過得很複雜,簡單與複雜,其實只差在一個念頭,這念頭影響著你我看事情、解讀事情的角度不同,當然,過得很簡單的人,煩惱肯定相對比較少,因為在乎的事情少,需要關注在乎事情的心力,自然不需要這麼多,然而,當有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過因為「信任」,而產生焦慮,這焦慮的根埋的很深,不是砍斷上頭草,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我覺得「信任」不是一種「問題」,而是一個「議題」,我對你不信任、他對我不信任,這都不是一個可以用「解決」角度處理的狀況,難不成你是想透過什麼「方式、招式」來「誘導」別人相信你嗎?總之,我不認為「信任」
這幾天在思考一件事,有自信、沒自信,與悲觀、樂觀有關係嗎?是相同的東西嗎?還是是不同的呢?想了想,得到一點心得,寫來與大家分享。 我認為,樂觀、悲觀,指的是看事情的「習慣」角度、態度,這個「習慣」是被鑲在你原廠設定的機台上面,雖然我稱這為「習慣」,但若想像成「特質」會更明確,但我不會想稱「悲觀、樂
最近思考著「何謂善良」的問題,透過寫下心中的想法,重新釐清我對「善良」的定義,也想再一次學習如何解讀「善良」,深怕我誤會些什麼才是。 我認為「善良」是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善良,也可以選擇不要善良,然而,我現在選擇善良,不代表我是個善良的人,因為我也可以在下一秒的時候,選擇不善良。更具體來說,覺
今天午餐時,看到一些討論保險的新聞、評論,忽然想到,總是聽人說,買保險要向「信任的人」買,這也讓我想了想關於「信任」的議題。 誰是「我信任的人」呢?誰可以成為「我信任的人」呢?可以是你的朋友、你的家人,甚至是一位你還認識不久的人,當然,也很可能是一位你認識多年,但你對他沒這麼信任的人,或是,你嘴巴
很多人都擔心被誤會,當然飛飛也不例外,被誤會的時候,感覺很委屈,那種感覺像是被掛上莫須有的罪名,而且手、腳、嘴都還被綑綁、貼膠布,一點兒也都不能為自己伸張正義,光用想的,就覺得很難受。 然而,我們這一生中,好歹也要活個幾十年,總不能一直不處理「害怕被誤會」的問題吧?當然,若不處理,其實也不會怎麼樣
有沒有人跟飛飛一樣,每天都在消遣自己:「我是有沒有這麼愛困擾自己啊?」 人生可以過得很簡單,也可以過得很複雜,簡單與複雜,其實只差在一個念頭,這念頭影響著你我看事情、解讀事情的角度不同,當然,過得很簡單的人,煩惱肯定相對比較少,因為在乎的事情少,需要關注在乎事情的心力,自然不需要這麼多,然而,當有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過因為「信任」,而產生焦慮,這焦慮的根埋的很深,不是砍斷上頭草,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我覺得「信任」不是一種「問題」,而是一個「議題」,我對你不信任、他對我不信任,這都不是一個可以用「解決」角度處理的狀況,難不成你是想透過什麼「方式、招式」來「誘導」別人相信你嗎?總之,我不認為「信任」
這幾天在思考一件事,有自信、沒自信,與悲觀、樂觀有關係嗎?是相同的東西嗎?還是是不同的呢?想了想,得到一點心得,寫來與大家分享。 我認為,樂觀、悲觀,指的是看事情的「習慣」角度、態度,這個「習慣」是被鑲在你原廠設定的機台上面,雖然我稱這為「習慣」,但若想像成「特質」會更明確,但我不會想稱「悲觀、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在交流中經常發生的誤會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思考,珍惜與能夠理解自己、與自己頻率相同的人,不要過於纏結與自己不同的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清楚自己正在成長中。不再陷入對誤會的糾纏中,為每場交流選擇增添正能量。
Thumbnail
感情裡常遇見的問題「試探」。 很多客戶,在感情分手後會反映「可是他承諾過會愛我一輩子。」 但,人是自己選的呀,那該如何挑選對象呢?
Thumbnail
當面糾正對方的錯誤,非常容易讓場面陷入尷尬,對方有可能生氣外,比較麻煩是會記在心裡,並反應在對你的行為,有疑慮可問「這跟我理解的好像不太一樣,您的意思是…嗎?」 如果對方是單純發音錯誤或講錯字,就若無其事說出正確說法就好,對方聽到會愣一下知道自己講錯。 實際上這是一種稱為「間接糾正」的心理技
「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當你看到這句話,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  總之,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但自己除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我可能錯了》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章 (摘錄)
Thumbnail
自我意識強的人都比較主觀。習慣用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認識他人。 為什麼相處了一輩子的人,卻覺得陌生。明明是最緊密連結的人卻不了解對方。 因為你看見的只有自己,你對另一個人的認識是你內心期望他成為的樣子。 期待與失望、埋怨對方的不願成長,享受安逸。但如果這就是他理想的生活方式呢? 希望別人尊重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在交流中經常發生的誤會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思考,珍惜與能夠理解自己、與自己頻率相同的人,不要過於纏結與自己不同的人。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並清楚自己正在成長中。不再陷入對誤會的糾纏中,為每場交流選擇增添正能量。
Thumbnail
感情裡常遇見的問題「試探」。 很多客戶,在感情分手後會反映「可是他承諾過會愛我一輩子。」 但,人是自己選的呀,那該如何挑選對象呢?
Thumbnail
當面糾正對方的錯誤,非常容易讓場面陷入尷尬,對方有可能生氣外,比較麻煩是會記在心裡,並反應在對你的行為,有疑慮可問「這跟我理解的好像不太一樣,您的意思是…嗎?」 如果對方是單純發音錯誤或講錯字,就若無其事說出正確說法就好,對方聽到會愣一下知道自己講錯。 實際上這是一種稱為「間接糾正」的心理技
「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當你看到這句話,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  總之,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但自己除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Thumbnail
我們都堅持自己是對的,他人是錯的。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