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流言追追追:日治時期的流言蜚語取締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戰爭,帶來的不只是看得見的財損傷亡,還有看不見的恐懼,能夠引來恐懼的,是流言蜚語。
流言指的是就是那些沒有根據、未經查證、與事實不符的話語。抗日行動時有流言,地震等天災地變發生時有流言,戰爭時也有流言,回顧臺灣史,流言蜚語在民眾的口耳之間相傳,從來就不是新鮮事。
綜觀戰前在臺灣口耳相傳的流言,大概有三種,其一為有關戰爭與軍事衝突的流言,根據日治時期一位日本人警察樺島克己的說法,日俄戰爭期間,臺灣就曾謠傳著「俄國是個泱泱大國,國力富裕,兵員充裕,日本軍力雖然精銳,但以國力來說,終究不是俄國的對手」,因此臺灣將落入俄國手中,現在所流通的貨幣將歸於無用等等的流言。
其二為有關天災的流言,例如,1935年4月21日新竹、臺中一帶發生大地震,震後,新竹北門外媽祖廟附近民眾聚集,傳言《洪朝和曾孫堂燕通書便覽》一書中早就記載當天會發生強震,而香山鹽水港溪一帶,河水不流,而是噴出泥漿,可能是強震的示警;錦水一帶本為天然瓦斯產地,地方上流傳著這次大地震是因為天然瓦斯爆炸而造成的說法;大湖地區的民眾則聽聞因地震造成交通斷絕,將有約40名的土匪將利用這次天災大舉入侵,官方將派出軍隊前來討伐;新竹舊港附近的謠傳更是誇張,傳言這次是500年一次的大地震,說不定是臺灣沉沒的前兆。
其三是有關宗教的流言。宗教信仰對臺灣人的影響很深,在訊息流動與獲知管道十分缺乏的年代,彗星劃過天際、連續數日雷聲大作,或是信徒擲筊後的立筊、媽祖預言戰事等等,任何特異的現象,都可能被解釋為具有神諭,有些謠言甚至摻有怪力亂神的超自然成分在內,從現在的角度看起來,根本是離譜得要命,誇張得可以,但是這些謠言仍然能夠驅使人心,無端引發社會上人心惶惶不安,甚至導致民眾因聽信流言而大量囤積民生物資、影響社會秩序等問題。
當時一位日本警察、長期編輯警務期刊《臺灣警察時報》的篠原哲次郎認為,流言蜚語的發生,主要有三個條件:社會的不安定、社會秩序產生裂縫,以及情報缺乏所引發的「訊息飢餓」。
這三個原因,再加上民眾的好奇心窺探訊息、愛與人說的個性與誇示癖讓人習慣將自身見向他人陳述以表自我見識多廣,使流言止不住、饒舌癖擴大流言的發生頻率與傳播速度、誇張癖將聽來的傳言加油添醋,還懷有以謀求私立為目的來散佈留言的利己心,都讓流言始終難以絕跡於世。
1937年蘆溝橋事變發生後,流言更是滿天飛,例如許多有關戰爭的流言,這類傳言大概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對於戰況報導的否定言論,認為報紙報導或廣播所放送,有關日本在各地戰役戰勝的報導都是虛報的,事實上中國正在戰場上佔上風;另一種則是對於戰事結果的預測,當時社會謠傳中國終將戰勝,臺灣將脫離日本統治,重回中國懷抱,也有人相信鹽田將被佔領或炸毀,使得食鹽缺貨,因此民眾紛紛買鹽囤積;吳新榮也曾在日記中寫道,當時民間謠傳有一隻牛開口說人話,對牧童說出「不過三月半,○○○變火炭,○○○剩一半」,吳新榮雖然嗤之流言,但也認為國際局勢確實也正在惡化之中。另外,戰爭時局下,人心對統治狀況懷抱著不確定感,謠傳當時銀行信用組合之存款,將有半數被充公成為國防獻金;土地即將被課徵戰時稅,不如早日變現比較妥當。
竹中信子所撰的《日本女人在臺灣》也提到,有民眾因為聽信謠言,而造成民眾擠兌存款的事件,朴子地區因為謠傳未婚女性也有可能被徵召,讓父母驚慌失措地替未婚女兒找對象,可見謠言雖然看不見,卻能掀起社會上的大波瀾。樺島克已在1937年任高雄州警務部高等警察課警部補,他認為,臺灣社會流傳著對否定戰勝報導真實性,或是日本在戰爭中居於劣勢的流言,是因為民眾對於日本實力懷抱不信任感,至於對財產可能因戰爭需要而充公的傳言,則是出於利己主義,缺乏為國家大我犧牲小我私利的精神,因此,警察不斷透過保甲、學校等組織,以座談會、演講、電影放映的形式向大眾宣傳勿聽信流言,要絕對相信政府的報導,另外,警察也查緝傳播流言的人,企圖消滅流言蜚語。
此外,當時敵方會利用飛機從空中飄灑傳單,目的在打心理戰,這時候,民眾要是撿到空飄傳單,須將傳單送交地方警察,林獻堂日記就曾寫道,地方警部透過警防團宣導,民眾拾撿傳單「勿被誘惑」。一本出版於1944年的《臺灣防空讀本》中,向民眾宣導防空重要性的「時局防空必攜」提醒,「當局將盡可能地透過報紙、廣播傳達空襲的被害與防空戰鬥的戰況,請完全地相信此類發表,時時留心勿擅自揣測、傳播,即使是看到、聽到的事物,隨意書寫、談論也是造成流言的原因」,不僅要冷靜行動,不給敵人見縫插針的機會,也不可任意談論防空的準備與設施,在那個戰爭年代,傳遞流言蜚語是要加重罪責的。(撰文者/蔡蕙頻)
《小的與大人》新書講座
時間:2月23日(日)下午3點
地點:誠品書店台大店3樓藝文閣樓(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98號)
主講:戴寶村/(本書策畫)
書名:「小的」與大人
作者:
戴寶村/策畫
李進億、沈佳姍、陳慧先、游智勝、蔡昇璋、蔡蕙頻/撰文
出版時間:2020年2月
出版社:玉山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文化部為培育國內文學創作新秀、提升臺灣文學創作能量,自106年推出獎助創作計畫,創作類型多元,充分展現創作者挑戰不同題材的活力。 期能以「創作成果發表會」展現多元的成果樣貌,除了讓讀者更加認識這些優異的青年創作者之外,也想藉機推廣「青年創作獎助計畫」,吸引更多有志寫作者展開創作計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的血緣姓氏特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書摘》戒嚴下的白色恐怖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印加古道!我來了!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臺菜廚師的養成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從不同角度,理解同志文學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21-07-07 追不上時間就別追了,我要慢慢飛、慢慢體驗途中景色。時間是一隻永遠在飛翔的鳥。 Time is a bird for ever on the wing.
Thumbnail
avatar
吳喀琿
2021-07-09
日本BL漫畫家-羽生山へび子老師紀念特輯(#那些年樺姐追的BL 1)樺姐先聲明,可不是故意列這樣的標題來吸引你點進來,而是這位BL漫畫家,已經於去年六月中過世。樺姐是最近才意外爬文獲知,可說是非常震驚,而且中文地區目前都沒有看到相關報導。身為小小粉絲,能做的就是分享她的作品,希望讓更多的你,來入坑羽生山へび子老師的作品。
Thumbnail
avatar
Huajie
2021-03-19
詩人影評|《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日):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由九把刀自編自導的台灣經典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繼轟動亞洲影壇後,時隔7年,日本導演長谷川康夫翻拍同名電影,試圖再次令觀眾回溫最原始的感動。
Thumbnail
avatar
躲在電影裡的詩人
2019-08-28
台灣港人速寫日記#75 那些年的TVB 連台灣人都追看的電視劇天爸自小熱愛看報紙C版,即是影視新聞。不是因為愛追星,而是沉醉於電視台為爭收視而百花齊放的電視節目。香港八十年代起,以兩大免費電視台為主,大時代、勝者為王、香港乜都有、今日睇真D、蓋世豪俠,真的是非常精彩的那些年。但是才不過二十年,香港的影視與傳媒世界不再一樣了。 這兩天,天爸的FB被寶礦力洗版⋯
Thumbnail
avatar
天爸
2019-07-12
觀影心得:愛在時光倒轉時-最極致的請你來追我「愛在時光倒轉時」,老實說在實際進影廳前,只看了預告的我還以為和真的時空旅行沒有關係。也許只是男人想帶著看起來癌末的妻子回味最初的甜蜜,做最後的道別。所以一開始,看到男主角真的砰的一聲出現在時光機,並想帶病懨懨的女主角重回舊地時,我才真的提起更多的興致(不好意思,我還是不夠文藝)。畢竟通常時光穿梭的
avatar
危雁
2019-04-14
日版『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心得我對日版『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有一點失望的, 整部片跟原版架構差不多,只有少許細節都調整, 台詞大多也都跟原版一樣, 不過用日文講就是有隔閡的感覺, 那些年當初讓我感動的其中之一要素就是音樂,
Thumbnail
avatar
少恭
2018-11-03
書評‖《天黑的日子你是爐火》:人生在世,就是為了追求幸福而來 讀這本書,適合在深夜裡閱讀。 作者羅毓嘉是台灣知名的同志文人,擅長寫詩及散文,這本散文集紀錄他和另一半W的相處,以及他對婚姻平權的理念等,圍繞在同志議題及其生活週遭的故事。
Thumbnail
avatar
翁湘惟
201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