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書摘》戒嚴下的白色恐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張常美阿嬤生於1931年,今年(2019)虛歲八十九,戰後她考上省立臺中商業職業學校,從初中到高中都是班長。讀高一時,上課被帶走;之後她和幾位男同學,手上銬,被帶到臺北,關到保密局的牢房。那裡關了很多人,半夜常常聽到被刑求、拷打的慘叫聲。張常美因為是班長,從初一就參加學生自治會,由於會長被發現是共產黨,所以她也被抓。她在半夜被叫去問話,在強光照射下,四面牆都掛滿刑具,訊問的人要她在自白書上蓋章,她不知道上面寫些什麼,就蓋了手印。半年後,她被送到軍法處,家人才有她的消息。和她同案的,共六十三人(多數人互不認識),死刑七人,無期徒刑十二人;她被判十二年,關了十二年又一百天。
直到今天,常美阿嬤還忿忿不平,因為:她根本沒參加共產黨,沒人證、物證、事證就判她罪。
常美阿嬤活著出來,很多人就沒她幸運。她待過很多關政治犯的地方:保密局、高砂鐵工廠、軍法處(兩度)、臺北監獄、臺南監獄、綠島、保安處、〔土城〕生產教育實驗所。在軍法處,她看到女性政治犯被帶出去槍斃,包括新竹女學生傅如芝、帶著嬰兒一起被關的丁窈窕以及丁窈窕的好友施水環。施水環的弟弟施至成,臺灣大學植病系畢業,因案逃亡,曾躲在姊姊宿舍的天花板上,後來下落不明。施至成逃亡時,曾去看他的人,或多少幫一點忙的同學、鄰居,都被判刑,刑期加起來共六十八年,另外加上姊姊的一條命。他的臺大朋友林粵生,曾給他五十元做車資,被判十五年。你可能會問:怎麼可能?是呢,這可是「依法判刑」。

把臺灣社會掐死的法條


四個嚴厲的法條把臺灣社會掐得死緊:1、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1948-1991);2、臺灣省戒嚴令(1949-1987);3、懲治叛亂條例(1949-1991);4、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1950-1991)。第一項的臨時條款,在「戡亂時期」優於憲法,也就是說,中華民國憲法只實施四個月,就被它取代了。戒嚴令限制人民的集會、結社、言論、出版等自由,平民「叛亂」交由軍法審判。那麼,「叛亂」要如何懲罰?一個月後頒布的《懲治叛亂條例》,共十三條,根據第二條第一項(民間稱為「二條一」),如果被認定叛亂,就是死刑。這是很嚴厲的處罰;正常情況,平民不送軍法,按照刑法,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首謀無期徒刑。這個條例的第八條還規定被處決的人「沒收其全部財產」。約一年後,頒布檢肅匪諜條例,進一步規定:告密和檢舉的人,以及直接承辦出力的人員,應給予獎金,由國庫支付,政府要編列預算。
也就是說,用人民納稅的錢來獎勵抓到「匪諜」的人。這個獎勵辦法造成很多「冤、錯、假案」;為了搶別人的女朋友,密告檢舉對方,或特務製造假案、政敵互相誣陷,這都是可以預期的。
國民黨將它和共產黨的慘烈鬥爭搬到臺灣。國民黨政府遷臺前,在戒嚴令下,就已槍決不少學生。遷臺後,情治單位更大力肅清所謂的「共匪」、「匪諜」。中國大陸的土地是臺灣的三百倍以上,用這樣龐大的軍警情治規模來對付小島上不管真假的共產黨,不用說,力道超級強大。

對國民黨失望的知識份子


二二八事件和共產黨沒有關係,但事件後,臺灣的知識分子對中國國民黨徹底絕望,感覺沒有出路,不少人因此選擇紅色祖國──中國共產黨所代表的中國。他們當中有些人被吸收,加入共產黨的地下組織,但不少人只是加入讀書會而被牽連。1950年代,臺灣大學的老師和學生犧牲慘重。許強是臺大醫學院副教授兼臺大醫院內科主任,他和三位同事在學校開主管會議時被帶走;他和同案共十四人被槍決。臺大教務處的牆上曾經貼滿被槍決和判刑的學生名單。
談白色恐怖,不能不提刑求。刑求是用很不人道的方法,讓人在無法承受痛苦之下,招認罪過。絕大多數的人經不起刑求;很多無辜的人,就這樣被判刑,甚至槍斃。人是肉體所構成的,酷刑不會有後果嗎?當然會。有人發瘋、有人自殺,倖存的人致疾,或終身殘廢;就算身體康復,刑求的記憶是心靈永遠的夢魘。而這些不把人當人,用很殘酷的方法刑求人的人,其實是領公家薪水的情治人員;也就是說,他們拿人民納稅的錢來將人民折磨到不成人樣,來取得口供。假如他們是暴力集團的人,那麼這就是黑道暴力,但是他們領國家的錢,以「國家」之名、用公家設備(你以為那些刑具,是他們自己付錢買的?)來對手無寸鐵的人民行使暴力,所以這就是徹頭徹尾的國家暴力。
軍法處根據口供,引用非常嚴厲的法條判刑,可以說已經嚴得不能再嚴了,但是判決書須上呈軍事長官批核,最後一關是總統。傅如芝被老師牽連,判十年徒刑。她在綠島服刑時,又因案送回軍法處;她其實沒做什麼嚴重的事,軍法處判她:服完十年刑期後,再交付感化三年。另外十一位年輕人也是感化三年。判決書送到總統府,蔣介石批示這十二人「發還嚴為復審」。結果都是死刑!這不是特例,很多蔣介石批示「復審」的案子,都是死刑。
蔣介石也常直接更改判決。臺南醫生黃溫恭,被判十五年,蔣介石拿起毛筆以草書批示:「黃溫恭死刑,餘如擬」(其他的人,按照呈上來的擬辦建議)。黃溫恭死前寫了五封遺書給家人,卻被扣留,五十五年後家人才發現。傅如芝死時二十三歲,未婚。如果蔣介石批「如擬」,那麼,她可能像常美阿嬤,坐十三年牢後出來,說不定活到現在,跟我們講她的故事。是誰殺了傅如芝?
原住民也在白色恐怖的受害之列。1952年當局逮捕原住民菁英,1954年處決了鄒族的高一生、湯守仁、方義仲、汪清山,以及泰雅族的林瑞昌、高澤照;其他人判處徒刑。原住民還有不少其他案件,近年來才比較受到注意。

白色恐怖的後遺症


白色恐怖從1949年延續到1987年,長達三十八年,到底有多少人受害?由於政治檔案的開放是大規模研究和全面清查的前提,我們還在等待確切的數據。目前具體可查到的是,直接受害者有一萬六千一百三十二人(含有刑度、簽結或不起訴的案件);截至2006年刻在「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人權紀念碑的受難名單有八千二百九十六人,其中一千零六十一人遭到處決、五十四人死於獄中。受害者本人被抓、坐牢,或遭處決,導致家庭殘破,受影響的家人、子女不知有多少?蔣介石,像改作文的錯字一樣,改判決書,徒刑變成死刑,輕刑變重刑,案例很多。加總起來不知有多少條生命?幾百年的歲月?

在白色恐怖時期,很多人不敢講話,甚至跟著黨國排斥、欺負受難者和家屬,成為共犯集團的外圍;人民不敢關心政治、社會道德感低落─我們還活在它的後遺症中。
書名:少年臺灣史 二○一九年增訂版
作者:周婉窈
定價:380元
出版社:玉山社出版公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文化部為培育國內文學創作新秀、提升臺灣文學創作能量,自106年推出獎助創作計畫,創作類型多元,充分展現創作者挑戰不同題材的活力。 期能以「創作成果發表會」展現多元的成果樣貌,除了讓讀者更加認識這些優異的青年創作者之外,也想藉機推廣「青年創作獎助計畫」,吸引更多有志寫作者展開創作計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是個典型移墾社會,移民初期,常以血緣關係及地緣關係為主的社會整合條件。 先民移墾台灣的時候,往往有同宗移民鏈現象,很多地方出現同姓聚居的村落,由各地出現冠姓地名就是例證,如許厝、王厝、廖厝、蘇厝、劉厝、宋屋、姓簡仔底等。
晚間的漁港比白天更有氣氛,太陽下山後,包覆漁港的熱空氣散了,靜默的小漁船仿若睡足了整天,煞時清醒過來,在港燈溫柔的黃光下,一批一批人影出現,有的上船垂釣,有的走進港嘴淺灘處以網打撈,還有一名漁夫身手熟練的在月光下撒網,只見他左手一抓,右手一撤─「嘩─」,一道完美的弧線在夜空中展現,令人嘆為觀止啊
荷蘭人在台灣的轉口貿易,受到鄭成功的競爭,有許多貿易品無法順利取得,所以必須跳過台灣找尋新的貿易路線,使得台灣作為轉口站的功能逐漸減低。
五○年代被捕的政治犯,每一種社會階層的人都有,如果說他們都在反政府,豈不從知識分子一直到工農階級,全民都在反抗國民黨政府?
外來物品輸入和台灣玉器輸出之間形成的交換體系實有其發展背景,應當是南島人群較早階段遷移或往來所形成的交通體系。這個新形成的交通與交換體系,筆者稱之為「南島之路」,此一環南海東、南半側的交通動線,造成今日台灣南島系原住民的文化與人群構成的重大變遷。
華人離鄉背井移居「萬島之國」印尼,動機與目的不盡相同,有人滿懷雄心壯志,為的是另闖一片新天地;有些出走則是因為母國的環境所逼,為了繼續生存下去而遠離家園。但無論如何浪跡異鄉,遲早都得面對生命的掙扎與抉擇,到底是回溯臍帶的源頭「落葉歸根」?還是毅然決然讓異鄉變家鄉「落地生根」!
台灣是個典型移墾社會,移民初期,常以血緣關係及地緣關係為主的社會整合條件。 先民移墾台灣的時候,往往有同宗移民鏈現象,很多地方出現同姓聚居的村落,由各地出現冠姓地名就是例證,如許厝、王厝、廖厝、蘇厝、劉厝、宋屋、姓簡仔底等。
晚間的漁港比白天更有氣氛,太陽下山後,包覆漁港的熱空氣散了,靜默的小漁船仿若睡足了整天,煞時清醒過來,在港燈溫柔的黃光下,一批一批人影出現,有的上船垂釣,有的走進港嘴淺灘處以網打撈,還有一名漁夫身手熟練的在月光下撒網,只見他左手一抓,右手一撤─「嘩─」,一道完美的弧線在夜空中展現,令人嘆為觀止啊
荷蘭人在台灣的轉口貿易,受到鄭成功的競爭,有許多貿易品無法順利取得,所以必須跳過台灣找尋新的貿易路線,使得台灣作為轉口站的功能逐漸減低。
五○年代被捕的政治犯,每一種社會階層的人都有,如果說他們都在反政府,豈不從知識分子一直到工農階級,全民都在反抗國民黨政府?
外來物品輸入和台灣玉器輸出之間形成的交換體系實有其發展背景,應當是南島人群較早階段遷移或往來所形成的交通體系。這個新形成的交通與交換體系,筆者稱之為「南島之路」,此一環南海東、南半側的交通動線,造成今日台灣南島系原住民的文化與人群構成的重大變遷。
華人離鄉背井移居「萬島之國」印尼,動機與目的不盡相同,有人滿懷雄心壯志,為的是另闖一片新天地;有些出走則是因為母國的環境所逼,為了繼續生存下去而遠離家園。但無論如何浪跡異鄉,遲早都得面對生命的掙扎與抉擇,到底是回溯臍帶的源頭「落葉歸根」?還是毅然決然讓異鄉變家鄉「落地生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近日,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辭世,享耆壽九十八歲。鮮為人知的是,他的母親与兄嫂,曾於臺灣白色恐怖时期遭汙指為「匪谍嫌疑」。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林宜敬先生的新書《幸福的鬼島》裡,寫一篇【1945,一個殖民地青年的中國夢】,從歷史軌跡中,發現這一政策並非首次出現。1948年,陳君被保送到南京的國立政治大學讀書。1949年4月,中共解放軍南下,陳君聽到共軍電台廣播,宣稱對政治大學全體師生進行判刑,直接宣布各職級的刑期。陳君起初不以為意,翌日醒來
吳聲潤,是高雄六龜人,因「台北市工委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案」被捕入獄。在日治時期,他到日本留學,1946年在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後,臺灣「'光復」所以吳聲潤立刻中斷學業,欣然回臺投入「祖國」懷抱,然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不久後,二二八事件發生了,白色恐怖時期緊接到來,吳聲潤對中華民國這個「祖國」失望,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小獸吃書 3/8是 #國際婦女節 ,也是基隆228的紀念日,相信有很多更加專業的帳號分享了為什麼基隆是在這天來紀念,所以書屋就來推薦幾本好書吧!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白色恐怖壟罩的是整個台灣,所有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都受其迫害,只是有形或無形、身體上或思想上、有意識或無意識的。 二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近日,著名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辭世,享耆壽九十八歲。鮮為人知的是,他的母親与兄嫂,曾於臺灣白色恐怖时期遭汙指為「匪谍嫌疑」。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Thumbnail
說來有趣,知道張旖容這位作者並非因白色恐怖或社會運動相關議題,而是她開設的臉書粉專「我的玫瑰花」,一個紀錄跨文化伴侶生活事跡的粉專。或許受到已故音樂人作家鄭華娟影響,我從小開始就對跨文化伴侶或夫妻如何相處的文章很有興趣。不過她跟此類型的女作者不太一樣,她把男性伴侶稱為「玫瑰花」,這不太像一般台灣女性
林宜敬先生的新書《幸福的鬼島》裡,寫一篇【1945,一個殖民地青年的中國夢】,從歷史軌跡中,發現這一政策並非首次出現。1948年,陳君被保送到南京的國立政治大學讀書。1949年4月,中共解放軍南下,陳君聽到共軍電台廣播,宣稱對政治大學全體師生進行判刑,直接宣布各職級的刑期。陳君起初不以為意,翌日醒來
吳聲潤,是高雄六龜人,因「台北市工委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案」被捕入獄。在日治時期,他到日本留學,1946年在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後,臺灣「'光復」所以吳聲潤立刻中斷學業,欣然回臺投入「祖國」懷抱,然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不久後,二二八事件發生了,白色恐怖時期緊接到來,吳聲潤對中華民國這個「祖國」失望,
曾經在紀念二二八事件的場合,我見過一位七旬老翁,瘦小且頭髮花白,他是政治受難者陳欽生先生。五十年前,他從馬來西亞前來台灣就學,卻沒想到後來牽扯進美國新聞處爆炸案。國家暴力不只向他施壓了十二年的冤獄生活,也剝奪了他獲得幸福的權利。 集體創傷的復原 國家人權委員會拍了一系列人權影片,將白色恐怖受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小獸吃書 3/8是 #國際婦女節 ,也是基隆228的紀念日,相信有很多更加專業的帳號分享了為什麼基隆是在這天來紀念,所以書屋就來推薦幾本好書吧! ◆《查某人的二二八:政治寡婦的故事》 白色恐怖壟罩的是整個台灣,所有生活在這座島嶼的人都受其迫害,只是有形或無形、身體上或思想上、有意識或無意識的。 二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非常悲傷的一頁,而且實際上白色恐怖的遺緒至今依然存在,陰魂不散。 1947年發生二二八大屠殺,之後三月清鄉,台灣人死傷無數, 但落後民族統治文明民族的原則不會改變,就是殺。 於是文明水準完全跟不上台灣人的國民黨政權,只能用更殘暴的方式對待。 當年國民黨人拿手槍搭霸王車、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