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萬能與發展增長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上一篇的感想,後面其實有想到一些問題,主要來自於網路上常見的說法,甚至是錯誤的看法。同樣的,這篇的觀點並不是正規的學術角度,而是綜合一些書籍與資料的簡介。
簡單說,「科學萬能論」已經破產,但這個科學萬能的論調,依然在經濟增長上存在著迷思。迷思後段再述,這邊先大概講一下有關科學萬能論的發展到破產的歷史。
科學萬能是一種人對於可以掌握自然力量的反應,直到文藝復興時代,理性得到了高度的讚揚與推崇,以往神秘的自然界不再神秘,並逐漸的轉變為數學與符號可以表示的「定律」。所以在認識論上,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萬物之靈征服世界,在上個世紀成為近代歷史的標準註解。(註:上個世紀後半受過台灣教育的,多半都有接收到這種人定勝天的觀念,很糟糕的是只有告訴你人可以勝天,沒怎麼解釋為什麼。使得這變成信仰而非科學。)
我們可以這樣說,因為科技的高度發展,黑夜不再深邃可怕、天空不再變幻莫測,人類似乎掌握了大自然,可以征服世界無所不能。很可惜的是,會這麼認為的多半不是學科學的,筆者在科學教育的養成上,學到的是「不知道」,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界的一小部分,其他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註:這在上一篇談科學的時候已經大致講過了。)
說白了,科學家可以認識到自然資源的限制,理解到環境的侷限,人類雖然已經比以前更強大,其實可以掌握的自然界仍然只是一小部分。但是,在這個科技進程中,多半的民眾知道的只是簡單的教條,信仰著科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徹底的實用主義不是不對,但是過度短視的結果,是讓人類在這幾十年內,更加速的與自然對立。(註:慘的是,科學家知道跟大自然作對下場通常不好,但非科學家的人就⋯⋯往往死到臨頭才發現不對。)
我們最清楚的,就是在二十世紀後半如狂潮般興起的生態保護意識,在這波反對科學萬能的生態意識前,生態主義者走過了頭,連同人文學界也興起了批判科學實用主義造成的社會崩壞。其實問題是在人,不在科學。科學是一種理解世界的方法,科技是人類用來改變世界的工具。責怪工具太過銳利是很奇怪的事情,但不管如何,幾十年的批判,造成了科學萬能論的崩潰。(註:這個崩潰說穿了也很簡單,就是還給科學原本的面貌,科學家打一開始就不認為科學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在上個世紀後半,部分生態主義者過頭的「反科學」傾向,他們過大的貶低科學的範圍,擴大了反科學的領域,將許多已知的科學領域劃到反科學內。現在,我們可以比較正確的面對自然與人的關係。問題是出在人類本身的傲慢,理性的發展總是落後科學實際的進展,再加上實用主義盛行,在我們可以確認一項科技是利大於弊前,弊的部分總是被輕描淡寫,用來獲取短期利益。
讀者也許很困惑,這邊請回到工具上思考,科學萬能論的本質,是人文價值上,人類中心價值觀,將自然界一切歸類到人類利益身上的結果。科學與技術只是一種工具,現在我們遇到所有的生存困境,包括資源問題、環境保護、糧食與能源危機等等,本質上是價值觀危機,不是科學危機。只不過人類多半拒絕承認自己的觀點有問題,傾向懲罰工具的過度銳利。
科學萬能論的崩潰,是一種價值觀的反思,正確的來說是認知人與自然的關係。人本來就是自然的一部分,理解大自然本身就有理解人類自身的雙重意義在,當我們在講述控制自然的時候,也包含人類自我控制的成份在。這在今天已經被不少讀者所接受,但筆者在台灣的網路上看到的,多半是相反的,傾向控制技術而非控制自己,這種機械價值觀連帶影響到我們對政治與經濟的看法。
這個問題,就是我們沒搞懂發展跟增長的意義。確實在科技的幫助下,例如農業技術的進步、建築技術的增長,以及其他種種的新科技的幫助下,我們可以控制的區域變大了,能夠控制的自然因素變多了。但是,這仍然有一個增長的極限在,不可能存在無窮的增長。沒錯,科技可以增加上限,但不是無限制的增加上限。那些高喊經濟增長,會帶動科技發展,連帶提高增長上限的人,筆者所見,幾無一個有科學背景。(註:或者說,他們自認自己很懂科學。雖然筆者很懷疑,這種沒受過科學訓練的人會多懂科學,不過他們自己爽就好了。)
經濟的增長跟我們社會全體的發展,有相關但不是絕對相等。具體的說,就是錢誰賺,苦果誰吞。大興土木確實造成了經濟的增長,但只要念過大一經濟的人都會告訴你,這不代表社會發展的更好,因為賺到錢的人可能把山挖了一塊就移民了,之後天天土石流倒楣的是其他人。
這種傳統工業發展至上論者,忽略了三個要點。第一,嚴重忽略環境、資源、生態的承載力,破壞了自然調節的能力。第二,征服自然界是需要成本的,西方三百年來的工業發展,已經充分證明了這種只求利潤不管自然成本的荒謬性。第三,缺乏協調感,發展是指具體上人類的生活水準的增加,但這不代表經濟的增長與效率,可以當作發展的唯一量尺,人文、科技、教育等社會問題都被忽視。
請不要說「科技發展可解決這些問題,不用擔心」這種鬼話,筆者身為科學家,從來不對這種解決這些問題抱持著樂觀態度。這些問題當然整體來說很複雜,不過簡化點講也是可以,就是解決一個環境問題,我們目前科技要花的成本實在有夠大,期望未來要有個科技一勞永逸解決,那麼現在就要開始投入更多成本去發展,反正怎樣都不會是短期內可以解決。那這個環境問題顯然只會惡化,速度快慢而已,那最後是誰要去承擔環境問題的負面結果?這變成一種政治問題,國際政治上弱勢的國家承擔,國內政治弱勢的族群承擔。(註:如果你認為,本來就存在下層階級,這些下層人本該承受這種後果。好吧,公開支持階級複製的正當性,也算是有勇氣的,至少沒有不要臉的稱自己是眾生平等。)

為何會有這些結果?主要因素如下:

  • 第一點,人類認知水準並沒有那麼好,科技是進步了,但在哲學上,我們人類的價值觀卻沒多大變化,天真的認為人類自己可以操縱自然,自然可以臣服在人類腳下的人還真的不少。至少在台灣,大多數的人都是這麼認為,嘴巴說沒有,身體做的無一不是嘲笑大自然的狂妄行為。
  • 第二點,科學雖然有一套方法論,但現代科學,尤其是牽扯到實際的技術層次上,從來就不是公正的。這跟我們的政治、經濟、軍事與其他社會心理聞畫面的因素有關,講得更白一點,當白花花的鈔票出現在科學家眼前,總是會出現不少人,願意睜眼說瞎話,拿著科學專業替政治服務。在台灣,久而久之,連不少科學家自己都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懷疑的精神,對於為政治服務的科學家,其人提出的任何科學數據,我們都該抱持懷疑的角度,而非天真的相信。
在今天,台灣多數的人都已經知道,至少表面上承認,永續經營比快速增長重要。但多半的人還是脫離不了這種純粹的經濟增長觀,並且很容易的被數字所欺騙,只要自己生活的小圈圈是安和樂利,那麼其他地方與同胞的死活就無足輕重,電視不播就不存在,新聞沒報導就沒發生,這種以經濟增長為招牌,掛羊頭賣狗肉的在消耗台灣環境與資源的人多的是。
這些人的特點,就是會講一大堆的科學跟技術,然後告訴你總是有辦法可以解決。但怎麼解決?方法有被驗證過?被驗證的地方與台灣相性合嗎?通通沒講,不如說根本就不知道。
科學家是講自己知道的事情,對不知道的事情表示不知道的態度。但不代表科學家沒有點分辨對錯的概念,私下跟筆者有接觸的朋友都知道,筆者對很多標榜著科技可以解決、數據非常的漂亮,這類說法向來保持懷疑態度。原因很簡單,這些原始資料是誰提供的?從中獲利最大的是誰?
得利最多的,往往都是提供原始資料的這批人,根本就不利益迴避,要怎麼相信他們的「增長有益論」?這種增長是只對他們少部分人有利吧!既然是犧牲社會全體與生態承載力得到的利益,那吾人何以認為增長有益?
前提錯誤,邏輯推論的多正確與漂亮,結果都不會是對的。更別提在台灣,一大堆的謊言都被包含在偽科學的外衣下,你我根本就不會知道這些前提到底正確於否。我們該做的,是在社會與制度上,促成資訊更透明、更公開,再去談其他的。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3.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當前的知識經濟與個人品牌浪潮中,「職業講師」這個職業變得越來越受到關注。然而,要成為一名成功的職業講師,並沒有想像當中那麼容易,就算真的當上了職業講師,業界也有一句流傳甚久的傳言:「不是忙死,就是餓死」。是以,職業講師並非僅僅依靠專業知識和教學熱情就能夠達成的。孫治華老師的這本......
Thumbnail
1,機器學習速成班 本課程通過一系列課程教授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其中包括谷歌研究人員的視頻講座。 https://learndigital.withgoogle.com/digitalunlocke...
Thumbnail
▎其之五十九。科學進展的過程。 真好真好,少年們越來越有上了國中的感覺,在思考的深度和持續性上,都有長足的進展。 隔了兩週後,我們要繼續探索在化學家眼中世界是長什麼樣子。 上次,我請少年們向生活周遭的人詢問,對他們來說,什麼是化學。 那麼,他們採集到了什麼樣的對化學的看法呢?
Thumbnail
【緣起】 看了電影《奧本海默》,深感迷惑、震攝,宛如不相信自己看到什麼,一週內再看了兩次,最後還找到原著(720頁,英文版),全書啃完,希冀在此提出個人對此電影和其原著的萬字解讀,作為當代影像思考,長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本書最吸引我的就是摘錄頂尖運動員的獨白,不禁回想起曾經是運動員的自己... 說實話,有時候我真的一點狗屁動力都沒有。但是你的內心深處始終有個微小的火花等著綻放,當火花不見的時候,一切又會變得更加困難。-艾達.海格伯格,2018年女子足球金球獎得主。一本430頁的書...
Thumbnail
#書籍推薦 #找回深度專注力:43個科學化技巧,使你1小時的價值,高過他人1萬倍 FUKAI SHUCHU WO TORIMODOSE, 深い集中を取り戻せ 作者: #井上一鷹 譯者: 汫玲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08/26 目錄 前言 為什麼我們現在需要「專注」? 為什麼只有
Thumbnail
自 1997 年以來開始,《名偵探柯南》就以一年一部的速度來推出劇場版。雖然說近代的品質已每況愈下,但票房成績表現卻不減反增。光是公司與團隊多年來的堅持,便能夠明白到該系列為日本動畫產業帶來了多少的盈利與就業機會。不過老實說,這幾年我已經把柯南劇場版當成「邪典片」來觀賞(是有點自暴自棄的概念),今次
Thumbnail
#書籍推薦 #找回深度專注力:43個科學化技巧,使你1小時的價值,高過他人1萬倍 (電子書) 深い集中を取り戻せ 作者: #井上一鷹 譯者: 汫玲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2022/09/01 目錄 前言 為什麼我們現在需要「專注」? 為什麼只有「專注」還不夠? 序章 專注在「一件事」的思考
Thumbnail
★韓國世宗圖書文化體育觀光部優秀圖書★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化科技學系副教授 陳彥榮審訂★ 不愛洗手的小孩和怪獸的奇幻探險,就此展開! 進入肉眼看不見的細菌世界,見識細菌的真實面貌!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在當前的知識經濟與個人品牌浪潮中,「職業講師」這個職業變得越來越受到關注。然而,要成為一名成功的職業講師,並沒有想像當中那麼容易,就算真的當上了職業講師,業界也有一句流傳甚久的傳言:「不是忙死,就是餓死」。是以,職業講師並非僅僅依靠專業知識和教學熱情就能夠達成的。孫治華老師的這本......
Thumbnail
1,機器學習速成班 本課程通過一系列課程教授機器學習的基礎知識,其中包括谷歌研究人員的視頻講座。 https://learndigital.withgoogle.com/digitalunlocke...
Thumbnail
▎其之五十九。科學進展的過程。 真好真好,少年們越來越有上了國中的感覺,在思考的深度和持續性上,都有長足的進展。 隔了兩週後,我們要繼續探索在化學家眼中世界是長什麼樣子。 上次,我請少年們向生活周遭的人詢問,對他們來說,什麼是化學。 那麼,他們採集到了什麼樣的對化學的看法呢?
Thumbnail
【緣起】 看了電影《奧本海默》,深感迷惑、震攝,宛如不相信自己看到什麼,一週內再看了兩次,最後還找到原著(720頁,英文版),全書啃完,希冀在此提出個人對此電影和其原著的萬字解讀,作為當代影像思考,長期分享實踐,敬請指教,歡迎分享!
Thumbnail
本書最吸引我的就是摘錄頂尖運動員的獨白,不禁回想起曾經是運動員的自己... 說實話,有時候我真的一點狗屁動力都沒有。但是你的內心深處始終有個微小的火花等著綻放,當火花不見的時候,一切又會變得更加困難。-艾達.海格伯格,2018年女子足球金球獎得主。一本430頁的書...
Thumbnail
#書籍推薦 #找回深度專注力:43個科學化技巧,使你1小時的價值,高過他人1萬倍 FUKAI SHUCHU WO TORIMODOSE, 深い集中を取り戻せ 作者: #井上一鷹 譯者: 汫玲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08/26 目錄 前言 為什麼我們現在需要「專注」? 為什麼只有
Thumbnail
自 1997 年以來開始,《名偵探柯南》就以一年一部的速度來推出劇場版。雖然說近代的品質已每況愈下,但票房成績表現卻不減反增。光是公司與團隊多年來的堅持,便能夠明白到該系列為日本動畫產業帶來了多少的盈利與就業機會。不過老實說,這幾年我已經把柯南劇場版當成「邪典片」來觀賞(是有點自暴自棄的概念),今次
Thumbnail
#書籍推薦 #找回深度專注力:43個科學化技巧,使你1小時的價值,高過他人1萬倍 (電子書) 深い集中を取り戻せ 作者: #井上一鷹 譯者: 汫玲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期:2022/09/01 目錄 前言 為什麼我們現在需要「專注」? 為什麼只有「專注」還不夠? 序章 專注在「一件事」的思考
Thumbnail
★韓國世宗圖書文化體育觀光部優秀圖書★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生化科技學系副教授 陳彥榮審訂★ 不愛洗手的小孩和怪獸的奇幻探險,就此展開! 進入肉眼看不見的細菌世界,見識細菌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