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基測前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是寫在基測前的不負責任沒有理論毫無根據的個人心得文
雖說不是第一次,但今年帶的國三班特別多,所以感想也很多。因為橫跨三縣市,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結果,每一區的學生背景與素質也都不一樣。但產生出的過程與結果倒是很多雷同點,所以今天來閒聊一下。
首先,就是問「為什麼要讀書」的學生變多了,且理由並不是我們古早念書時那種普遍性抱怨,而是打從心底認為念書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毫不意外的,是城鄉差距的問題,在城市的學生,大致上都認為不念書不升學是很詭異的事情,而在鄉鎮的學生,則比例上顛倒過來,認為念書升學才沒意義。
看來結果似乎出爐,但其實不然,跟每一個學生閒聊後,都會發現家庭背景的差異、居住環境的差異,絕對不是所謂的程度差的學生不想念書,也不是程度好的只會念書。筆者的觀察是,這只是反映出台灣階級複製的現象。(註:談不上變嚴重,以白領受雇者之下的狀況來看,搞不好還變得比較輕微。)
城市的學生,若程度足夠,全部都願意升學,差別是念高中還是高工。念高中的就是打算念大學,不少人都預定出國留學的目標。念高工的別以為就是打算隨便念念就去工作,好幾個都是家裡有工廠的,仔細問問就知道,不擔心的理由說穿了就是沒後顧之憂。
如果程度不大夠的呢?說真的還蠻樂天的,總覺得天無絕人之路,總是有辦法可想。這話是沒錯,但具體一點的呢?還真的沒具體概念,夠具體的地方大概就是看背景。家裡背景好的,甚至就是中小企業經理老闆等級以上的,這些學生大部分除了繼承家業以外的想法,都不怎麼具體,更應該說是夢幻。常常聽筆者講完一些產業現實後又縮回去,原本不想繼承的也變得想繼承了。(註:這算幫人還是害人啊。@@)
鄉鎮的學生呢?可現實的哩,程度好的要念書,也是分家裡背景好或不好。背景好的,一樣是放洋出去,跟城市小孩沒啥兩樣。背景不好的呢?優先找穩定的職業,還沒上高中,就想到自己以後應該會考「公職、教師」的人還真不少。
程度不佳背景又不好的呢?這可尷尬了,要他念書沒辦法,也吸引不了他的興趣,他們的一般性娛樂與喜好,很明顯看的出來都是以物質性的優先,覺得找份工作賺錢就好,其他的不想管。這些學生的特質倒不是他們很蠢,比較適合的描述是,他從小到大的世界裡,看不到念書有什麼「好結果」。
普遍的現象是,學生發問「為什麼要讀書」的人比例升高很多,與其說是有什麼意識形態,不如說他們從經驗中發現,讀書似乎對他的未來沒有幫助。家庭背景好的,問的是人生目標,他不清楚讀這麼多到底要幹嘛,尤其是一些國文歷史等文科的,他總覺得這些對他無用,也沒興趣知道更多。
家庭背景差的人,問的是現實,他知道自己程度不夠,再怎樣讀都讀不到第一志願,更別提上國立大學。他反而會問,讀書那麼多,出來還是領兩萬二,那直接去打工拿一萬八不是反而比較快?
這個比例的調整,跟台灣現在整體景氣低迷,中產階級崩潰的狀況還真的很類似。與其說類似,不如說就是因為自己家庭背景,不是公教也不是開工廠的,這些學生完全不認為自己以後可以繼承什麼,他看到的是再怎麼努力,結果依然還是悲慘的。既然都是悲慘世界,那不如就保有「小確幸」吧!(踢)
學生並不笨,筆者上課的時候,在進度沒問題的前提上,常常會告訴他們一些產業上的現實,還有公民課的政治與經濟學基本概念,或是地理歷史等不考的東西。很有趣,這完全可以當作研究題目來看。
三十人的班級
講課本進度,只有五個人會聽。(但如果改成補習班教學法,會變成十個人聽。)
講產業現實,馬上變成十五個在聽。
講公民課的比較政治概念或是簡單經濟學範例類比,快二十個有聽。(但改成道德性宣示,馬上全睡死)
講不同課本的歷史史觀,馬上超過二十個醒過來。(但如果開始念課本經,立刻睡)
講些地理的前世今生,只有三五個睡著。
講魯夫之所以不可能當成海賊王,全部都醒了。
簡單說,他們並非是以有趣與否來決定要不要聽,要有趣的話,談演藝圈的八卦他們更想聽,但一樣是過半爆睡給你看。他們要不要聽老師講,取決於你的講述題材是否對他有用處,對他日常生活是否有幫助,或是可以幫助他更進一步理解「現狀的邏輯」。
在這種情況下,去跟他解釋讀書上高中、考大學,然後人生將是一片璀璨,他們會反問你「怎樣的璀璨法」。
那麼,為什麼他們會變成這樣?很多小鬼不是笨,也不是說真的就討厭念書,更不是因為他覺得這些對他沒意義。不少人是小學就被教爛了,上了中學完全跟不上,屬於挫折感超級大的一群,這些人仔細教是會懂的,只是現實來說我們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只教他們幾個。(註:毫不易外,城鄉差距再度是事實,這個因為小學沒學好而爛掉的比例,鄉鎮的比較高。)
那麼,筆者個人該怎麼自處呢?說真的,太多問題是你無力回天的,你知道問題但也無法解決,就算找導師一起也沒辦法。一個人是改變不了制度的,再大的努力也不行,我們身受慣習的影響,趨向於過去的經驗,害怕任何的劇烈改變,結果就是一步步走向一般民眾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溫水煮蛙大概就是這樣,學生並不想要被煮,但他們現在處在最無力的年紀,二零一六沒他們的份,父母只會要他們別想太多。
但在這個年代,你要這些小鬼別想太多???他們想的可比大人多多了,而且更加的具有「common sense」,反倒是我們大人,一個個都被「社會化」,然後還以這種社會化為榮。
孩子不是不想念書,他們只是懷疑念書的效果,尤其是那些程度不佳,未來希望是放在高職體系者。筆者教過許多上高職後,在那邊痛罵高職教師打混的例子,不念書只因為這對他無用,都念高職了當然是希望學到具體的技能,不然去打工學不就得了。
至於筆者個人,對於八成不會走向理工科的學生來說,教他們自然與物理實在是浪費時間,筆者個人還比較想多教一些社會科(只可惜不可能)。就只希望多的時間,可以埋下一些種子到適合的土壤,期待他們未來發芽吧。
忘了補充一句,別以為學生天性厭惡學習,學習才是人的天性,是這個環境讓他們放棄了學習,結果讀者你猜猜看這個社會有多少人是認為,這批人是天生討厭學習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6.8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