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基測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這是寫在基測前的不負責任沒有理論毫無根據的個人心得文

雖說不是第一次,但今年帶的國三班特別多,所以感想也很多。因為橫跨三縣市,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結果,每一區的學生背景與素質也都不一樣。但產生出的過程與結果倒是很多雷同點,所以今天來閒聊一下。

首先,就是問「為什麼要讀書」的學生變多了,且理由並不是我們古早念書時那種普遍性抱怨,而是打從心底認為念書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毫不意外的,是城鄉差距的問題,在城市的學生,大致上都認為不念書不升學是很詭異的事情,而在鄉鎮的學生,則比例上顛倒過來,認為念書升學才沒意義。

看來結果似乎出爐,但其實不然,跟每一個學生閒聊後,都會發現家庭背景的差異、居住環境的差異,絕對不是所謂的程度差的學生不想念書,也不是程度好的只會念書。筆者的觀察是,這只是反映出台灣階級複製的現象。(註:談不上變嚴重,以白領受雇者之下的狀況來看,搞不好還變得比較輕微。)

城市的學生,若程度足夠,全部都願意升學,差別是念高中還是高工。念高中的就是打算念大學,不少人都預定出國留學的目標。念高工的別以為就是打算隨便念念就去工作,好幾個都是家裡有工廠的,仔細問問就知道,不擔心的理由說穿了就是沒後顧之憂。

如果程度不大夠的呢?說真的還蠻樂天的,總覺得天無絕人之路,總是有辦法可想。這話是沒錯,但具體一點的呢?還真的沒具體概念,夠具體的地方大概就是看背景。家裡背景好的,甚至就是中小企業經理老闆等級以上的,這些學生大部分除了繼承家業以外的想法,都不怎麼具體,更應該說是夢幻。常常聽筆者講完一些產業現實後又縮回去,原本不想繼承的也變得想繼承了。(註:這算幫人還是害人啊。@@)

鄉鎮的學生呢?可現實的哩,程度好的要念書,也是分家裡背景好或不好。背景好的,一樣是放洋出去,跟城市小孩沒啥兩樣。背景不好的呢?優先找穩定的職業,還沒上高中,就想到自己以後應該會考「公職、教師」的人還真不少。

程度不佳背景又不好的呢?這可尷尬了,要他念書沒辦法,也吸引不了他的興趣,他們的一般性娛樂與喜好,很明顯看的出來都是以物質性的優先,覺得找份工作賺錢就好,其他的不想管。這些學生的特質倒不是他們很蠢,比較適合的描述是,他從小到大的世界裡,看不到念書有什麼「好結果」。

普遍的現象是,學生發問「為什麼要讀書」的人比例升高很多,與其說是有什麼意識形態,不如說他們從經驗中發現,讀書似乎對他的未來沒有幫助。家庭背景好的,問的是人生目標,他不清楚讀這麼多到底要幹嘛,尤其是一些國文歷史等文科的,他總覺得這些對他無用,也沒興趣知道更多。

家庭背景差的人,問的是現實,他知道自己程度不夠,再怎樣讀都讀不到第一志願,更別提上國立大學。他反而會問,讀書那麼多,出來還是領兩萬二,那直接去打工拿一萬八不是反而比較快?

這個比例的調整,跟台灣現在整體景氣低迷,中產階級崩潰的狀況還真的很類似。與其說類似,不如說就是因為自己家庭背景,不是公教也不是開工廠的,這些學生完全不認為自己以後可以繼承什麼,他看到的是再怎麼努力,結果依然還是悲慘的。既然都是悲慘世界,那不如就保有「小確幸」吧!(踢)

學生並不笨,筆者上課的時候,在進度沒問題的前提上,常常會告訴他們一些產業上的現實,還有公民課的政治與經濟學基本概念,或是地理歷史等不考的東西。很有趣,這完全可以當作研究題目來看。

三十人的班級

講課本進度,只有五個人會聽。(但如果改成補習班教學法,會變成十個人聽。)

講產業現實,馬上變成十五個在聽。

講公民課的比較政治概念或是簡單經濟學範例類比,快二十個有聽。(但改成道德性宣示,馬上全睡死)

講不同課本的歷史史觀,馬上超過二十個醒過來。(但如果開始念課本經,立刻睡)

講些地理的前世今生,只有三五個睡著。

講魯夫之所以不可能當成海賊王,全部都醒了。

簡單說,他們並非是以有趣與否來決定要不要聽,要有趣的話,談演藝圈的八卦他們更想聽,但一樣是過半爆睡給你看。他們要不要聽老師講,取決於你的講述題材是否對他有用處,對他日常生活是否有幫助,或是可以幫助他更進一步理解「現狀的邏輯」。

在這種情況下,去跟他解釋讀書上高中、考大學,然後人生將是一片璀璨,他們會反問你「怎樣的璀璨法」。

那麼,為什麼他們會變成這樣?很多小鬼不是笨,也不是說真的就討厭念書,更不是因為他覺得這些對他沒意義。不少人是小學就被教爛了,上了中學完全跟不上,屬於挫折感超級大的一群,這些人仔細教是會懂的,只是現實來說我們不可能花太多時間只教他們幾個。(註:毫不易外,城鄉差距再度是事實,這個因為小學沒學好而爛掉的比例,鄉鎮的比較高。)

那麼,筆者個人該怎麼自處呢?說真的,太多問題是你無力回天的,你知道問題但也無法解決,就算找導師一起也沒辦法。一個人是改變不了制度的,再大的努力也不行,我們身受慣習的影響,趨向於過去的經驗,害怕任何的劇烈改變,結果就是一步步走向一般民眾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溫水煮蛙大概就是這樣,學生並不想要被煮,但他們現在處在最無力的年紀,二零一六沒他們的份,父母只會要他們別想太多。

但在這個年代,你要這些小鬼別想太多???他們想的可比大人多多了,而且更加的具有「common sense」,反倒是我們大人,一個個都被「社會化」,然後還以這種社會化為榮。

孩子不是不想念書,他們只是懷疑念書的效果,尤其是那些程度不佳,未來希望是放在高職體系者。筆者教過許多上高職後,在那邊痛罵高職教師打混的例子,不念書只因為這對他無用,都念高職了當然是希望學到具體的技能,不然去打工學不就得了。

至於筆者個人,對於八成不會走向理工科的學生來說,教他們自然與物理實在是浪費時間,筆者個人還比較想多教一些社會科(只可惜不可能)。就只希望多的時間,可以埋下一些種子到適合的土壤,期待他們未來發芽吧。

忘了補充一句,別以為學生天性厭惡學習,學習才是人的天性,是這個環境讓他們放棄了學習,結果讀者你猜猜看這個社會有多少人是認為,這批人是天生討厭學習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2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9
建立一個穩固地基很重要,可以錨定時空,使人感到熟悉。熟悉接近安全之地,有家的安穩感。家提供每個人可以棲息、放鬆、完成工作的暫時休憩地,即便人生沒有目標、也沒方向,至少在迷惘的時候,可以得到一夜安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今天在Thread中看見有高中生PO的文章(見下圖一),這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目前台灣教育的問題。以下節錄貼文內容與留言,讓社會大眾可以一起思考目前教育的問題,並且揭開最真實的面紗。
Thumbnail
今天在Thread中看見有高中生PO的文章(見下圖一),這讓我們可以好好省思目前台灣教育的問題。以下節錄貼文內容與留言,讓社會大眾可以一起思考目前教育的問題,並且揭開最真實的面紗。
Thumbnail
我是藍領階級家庭出身的啊!記得小時候都會有些親戚會跑來跟我灌輸什麼:「阿姨 (或其他) 跟你說阿...讀書很重要,要努力讀書,不讀書就會撿角。」之類的。 而我從小便不太是儒家思想定義上的乖,又嘴賤,就會反問說:「為什麼不讀書就會撿角?」 還會舉反例: 那個 XXX 有讀很多書現在不是也撿角嗎?
Thumbnail
我是藍領階級家庭出身的啊!記得小時候都會有些親戚會跑來跟我灌輸什麼:「阿姨 (或其他) 跟你說阿...讀書很重要,要努力讀書,不讀書就會撿角。」之類的。 而我從小便不太是儒家思想定義上的乖,又嘴賤,就會反問說:「為什麼不讀書就會撿角?」 還會舉反例: 那個 XXX 有讀很多書現在不是也撿角嗎?
Thumbnail
青春期前定型 這裡開始,算講點比較不中聽的。 筆者經驗,可以塑形的階段是國中前,青春期後幾乎就改不了,女生又比男生早,所以許多常見的「刻板印象」,其實來自於生理狀態,還有社會的觀感。 像我們常見的男生數理強,女生則較弱,是真實的狀況嗎?以成績單來看確實是如此
Thumbnail
青春期前定型 這裡開始,算講點比較不中聽的。 筆者經驗,可以塑形的階段是國中前,青春期後幾乎就改不了,女生又比男生早,所以許多常見的「刻板印象」,其實來自於生理狀態,還有社會的觀感。 像我們常見的男生數理強,女生則較弱,是真實的狀況嗎?以成績單來看確實是如此
Thumbnail
我很想告訴他「沒事的,成績不重要」但要講出這一句話,好難。
Thumbnail
我很想告訴他「沒事的,成績不重要」但要講出這一句話,好難。
Thumbnail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
Thumbnail
曾經到新竹女中周會演講,結束後有幾位學生留下來希望我幫忙在書上簽名,有位高二學生很興奮地分享她的閱讀經驗。說她非常喜歡看小說,也喜歡參加社團活動,覺得課本既枯燥乏味,以後也根本用不到,原本打算放棄學校課業,但是看了我書上寫的一段我與讀中學的女兒討論的讀書的目的,被我說服了,所以現在又乖乖耐下心來面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傳統階級還存在的地方,不會解離到如此嚴重,因為總有一些地方型的意見領袖、知識分子,會整合這些價值觀,變成一套完整的意見。或者說,直接就帶領群眾,要群眾相信這個領袖,請大家跟著他走。但實際上,我們幾乎沒有這種地方型人物。
Thumbnail
身為高中生的我,不停顧慮自己的未來,顧慮自己考試的考試分數,先前回去國中和老師敘舊時,聽到慘不忍睹的成績,我總是默默的一句「屁孩」帶過。然而,最近回去國中時,看到了他們的成語填空:花枝(招展)竟填入花枝(魚排);看到了他們沒辦法分清楚鄭成功和鄭芝龍,隨著老師的嘆氣聲,我決定要找出問題的解答。
Thumbnail
身為高中生的我,不停顧慮自己的未來,顧慮自己考試的考試分數,先前回去國中和老師敘舊時,聽到慘不忍睹的成績,我總是默默的一句「屁孩」帶過。然而,最近回去國中時,看到了他們的成語填空:花枝(招展)竟填入花枝(魚排);看到了他們沒辦法分清楚鄭成功和鄭芝龍,隨著老師的嘆氣聲,我決定要找出問題的解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