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民結構概述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開這題目有點不自量力,因為前輩做過的更多,像范雲教授之類的社會學專家,一定對台灣選民的結構與分類更加清楚。只是人家現在要選舉,沒辦法在學術界裡可以隨便講話。扯遠了,筆者的意思是,台灣的選民結構分析很多,要找論文分析歷年選情跟細部分析,可以讓你看三個月到年底選完都看不完。
不過,多半的分析以藍綠區分,就以分析結構來講,蠻糟糕的……
筆者不是說沒有價值,是要謹記任何一個民調或是選舉結果分析,背後代表的意思都很多重。之所以要這麼不自量力來講一篇,主要是最近看不下去,一狗票人在那邊跟你講深綠團體那樣,深藍團體這樣,我們白色無色又那樣。
根本鬼扯!
在台灣要分析選民結構,不脫藍綠光譜跟依照職業群體分成五或七大類,其他所謂的學歷高低與年齡分布,筆者可以直接了當的說,只用這種分布想要去做分析,絕大部分都是要去證明「民進黨的支持者都一高二低」,反觀自己的支持者都高大上知識分子絕對無敵聰明可愛。不然呢,你何時見過這批人把低水準的標籤貼在國民黨那一邊。
就不鳥這種刻意要帶風向的網紅跟PTT網軍,我們來比較認真地看待,台灣選民結構的大致樣貌是怎樣。因為,你自己想想怎麼投票就好,會是因為看哪個人好帥就投他,還是有奶就蓋,如果自己都沒那麼蠢,怎麼會去覺得其他投票人都是智障,是有多自以為是啊。
會把深藍、深綠,淺藍、淺綠,或是中間選民,近年多了所謂白色無色等鬼扯色,都只是一種試圖要把選民的表現標籤化,把敵對的選民背景圖騰化,將你不喜歡的候選人跟選舉人都扁平化,同時將自己陣營的行為立體化,只是一種政治幼稚病而已。政治人物當然要這麼做,才能讓自己的支持者堅定自身絕對正確無誤的理念,同時把對手白癡弱智化,把選舉性格還沒定性的年輕人搶走,這招不是只有台灣在用,其他民主國家都差不多,做得過不過分而已。
言歸正傳,在台灣分析選民,絕對要去區分藍綠,先不提歷史上是哪個混球政黨開始貼藍綠標籤的,現狀這樣就認了,不管他。
區分藍綠的標準,其實只有一個,就是「統獨立場」,而這種區分法將會讓藍跟綠的比例變成3:7。是的,你沒看錯,藍綠比例在台灣實質上只有3:7,比值還可能被高估。筆者沒有開玩笑,因為藍綠的本質就是統獨意識,你用這個比例去看,藍的比例甚至會低於2成。
不用急,依照現在的分法,藍色還可以分成深藍、淺藍跟藍到發紅幾種。在這些比例中,堅持統一絕對不可退讓的,所謂藍到發紅的比例,連1成都沒有,歷年選舉急統派的比例皆不高。打著急統跟一國兩制口號的,在全國中從沒超過1成,就算表面上如此,在立委跟總統大選的陸軍掃街作戰上,多數人是絕口不提統一,而是著重在政績跟其他議題上。
那為何每次選舉結果,總是會有將近快2成的人,似乎相當支持統一?筆者的想法是,這就是絕大部分泛綠的人無法理解之處,要我們這種從小泡在裡面的外省人才知道,沒有在這環境,連眷村出身都不是,就想要談深藍群眾的投票情節,依筆者的經驗,根本是作夢,給你矇到的居多。
深藍的群眾,對於國家意識的認同,可以畫出一個中華民國派到一國兩制派等不同光譜。認為統一較好的2~3成選民,其實多半都是中華民國派,根本不想「被中國統一」,真正的急統派是新黨跟統促黨那些人,而這些人除了台北市少數地方外,都混不下去。
扣掉急統派後,將近1~2成的深藍選民,結構組成到底又是什麼?基本上來說,是認為「中華民國第一」,若沒有的話「緩慢地接受因為中國太強大,漸漸經濟發展又可以民主化後的兩岸統一」,你對這些人說『你就是中國黨急統派』,他們會暴怒。而這些人對於國家認同的認知,是絕對接受不了台獨,就算你依照中華民國憲法合法程序,去變更國號國旗國歌,這1~2成的深藍,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一樣無法接受。
他們會寧可馬上被中國統一,也不要看你台灣獨立。
所以選舉策略,打這些人,就是要努力告訴你李登輝搞台獨啦,陳水扁搞台獨啦,蔡英文又搞台獨啦。雖然李登輝任內根本沒講過,蔡英文也沒提過,就是要把行為明顯是中華民國派的總統貼台獨。因為對這將近一百五十萬,又多數分布在雙北區的選民來說,台獨無法接受,統一也不能接受,中華民國完全可以。
在全台分布來說,扣掉急統跟堅決中華民國優先派的這大概一百五十到兩百萬選民,又有將近快一百萬的深藍,是一種很難明說的存在。這快一百萬的深藍選民,雖然支持中華民國,也認為寧可統一也不要台獨,但心中最大的價值是錢。也就是過去在高度都市化的雙北區域中,鎖在各地樁腳名冊上的那一些人,你不給錢就不會出去投票。非高度都市化的區域,就有很多人情壓力,要買是很難明著來,效果也越來越差。
這合起來將近有三百萬的算是深藍選民,其中對政治冷感度高,很難被催出投票的比例約一百萬,要靠砸錢才會出來的也差不多快一百萬,剩下急統派不到三、四十,真正的鐵桿深藍無論怎樣都要投的,其實不過五、六十。那麼決定這些人走出門投票給國民黨或是泛藍候選人的主因,到底是什麼?
「血統」
對,就是血統,你不是外省人就沒機會,就得要靠很多外在的力量去推。所以黃大洲拚死拚活還有行政優勢,趙少康出張嘴就可以分掉幾十萬票,馬英九出來選,這些深藍票倉投票率高得靠杯,不砸錢也願意出去的人超多,一換成連勝文,黃復興三催四請就是不鳥,還有人寧可投共也不要回來。
你不從血統去解,永遠看不懂這些人怎麼投票。基本上血統鐵票一定出來投的約五十萬,雙北佔了就快四十,其他分散在其他地方難成氣候。需要砸錢才會願意基於血統來幫忙的,雙北快六十。就以全國比例來說,血統票的比例逐年下降,在中南部有些地方幾乎消失,但雙北的比例是上升的。理由非常簡單,北部都市化高,血統票移居北部較多,而血統票的遺傳性很高,下一代高比例的傾向會相同。
跟很多人想的完全相反,買票這種行為在都市反而比較穩定,因為都市的人際關係切割破碎,樁腳只要掌握到某一戶的忠誠度,就可以避免外洩跟被抓。你稻香村去,就得要全部都一起幹壞事,大家拚誰灑得多,近年來買票越來越困難,需要玩更多花樣。
這也是為何年底北部雙北區會受到重視的原因,在那些很會算票的藍綠政治人物眼中,是有史以來第一次遇到國民黨沒錢砸,而且候選人有夠弱的情況,看最終每個區域的得票率,可以看出很多故事跟下一步。
深藍是如此,深綠呢?
基本上深綠的組成比較複雜,而且行為隨著時間過去,調整很多。早年深綠支持者大致分為都市知識份子,跟鄉村行為較激烈者。當國民黨的支配能力低落後,有歷史糾葛的慢慢都跳出來成為深綠選民,深綠選民的特點一般來說,有幾個傾向。
第一,對於台灣獨立這件事情有不可妥協的優先度,唯一的差別是對台獨的內涵認知有所差距。不管是法理台獨還是中華民國台獨,因為他們都絕對不可能接受一國兩制,而且遇到有統一傾向的政治人物,就會拋棄內部成見,合力支持偏獨立的候選人,且態度非常堅決,也願意放棄部分利益合作。
那種跟你說「沒有XX的台獨我不要,我是深綠」的,不是騙子就是太年輕,完全不懂深綠的背景,建築在反統一跟反國民黨的歷史上。
第二,對於「血統」不堅持,對於「政治血統」很堅持。不會管你是不是政治第二代還是第三代,重點是政治路線是否始終如一,就算你是外省血統,只要政治的意識形態轉成獨立,就能夠接受你過去的錯誤。反之若因某些因素轉成統派,則會徹底反對,不管過去這人政績多斐然,一點都沒得談。
第三,能夠忍。早年不能忍的,幾十年過去的今天,都已經可以忍了,以2018的時間點來算,能夠稱之為深綠的,最少也是陳水扁後期有投過票的。年紀小於三十還可以自稱深綠,那多半是馬英九八年吃過虧,被政治算計過,在各方面曉得國民黨的政權特性。
不然你要說自己很年輕,剛覺醒就是深綠?多半真的深綠會哈哈大笑,不會鳥你。因為深綠的堅持,是建築在歷史的傷痛上,他們太清楚小不忍則亂大謀。
那麼,怎麼有些深綠的看來超激動?很簡單,不為了錢就是為了權。
最佳例子,陳水扁被抓去關後,一邊一國連線,裡面一堆阿里不達的人物,每個都在跟你講要特赦阿扁,替阿扁平反。但這些人,不少是政治的邊緣人,正常去選很難選上,不走偏鋒就不成,再加上痛恨陳水扁被構陷而願意出錢的泛綠金主不少,這是之前鬧得亂七八糟的主因。但這裡面只要混出名堂,可以偏向主流的,無一不開始保守化。
現在?一樣啦,什麼島的那些都差不多,真的以為這些可以代表深綠喔。至少筆者認識的那些五、六十歲以上,長期參加黨外運動到今天,沒看到哪個人會覺得應該這麼衝。對深綠的來講,蔡英文這兩年做的事夠多了,稱不上滿意但總比沒做好。
要深綠的轉彎,可以。拿出讓台灣獨立,可以有實際進程效果的「事蹟」出來,證明你真的有努力過,成功失敗可以不論。只要有,那麼深綠就會轉彎支持你,在台灣主體的基本上,才會算你的政績。
為何柯文哲在台北市的深綠本土票幾乎在半年內崩掉,說穿了理由就是如此,你偏離了台灣獨立的主體性,在兩岸議題上越來越像國民黨那套說詞,對深綠來說就是背叛,沒得商量。只是這些人不見得會跳出來大聲嘶喊,鬼吼鬼叫,不然你去看台北市議員跟立委,有哪幾個人會犧牲形象來狂罵柯文哲投共?
根本不會,因為選民調性不合,不能這樣做。會這樣做的,反倒是沒有直接選區利益關係的居多,反正喊了對自己有利,台北市的被拖累選不上關我屁事。
這些深綠選票比例大概多少?依照比例算大概接近3~4成,約4~5百萬的底,也就是人家稱的民進黨基本盤。但這個基本盤非常不牢靠,因為深綠選民是可以因為你不夠獨立,就轉彎去投給台聯、建國黨、時代力量、綠黨任何一個看起來在本區,會比民進黨候選人更能達成台獨目標的。這跟深藍以血統為主的投票行為本質上有差異。
而這個基本盤越往雙北越低,近年來還被稀釋,原因上面提過,不是什麼台北市選民素質高,純粹是藍綠選民用腳移動的結果。
深色的講完了,淺色的呢?
所謂的淺藍淺綠,大體上也是可以用支持統獨來區分,這佔了台灣將近六成的選票。但這可不是中間選民結果投票行為都深藍那種,淺色票的特點是,他們的投票行為比較「議題趨向」。
好比同婚,台北市的淺綠票多半支持,深綠票偏保守,雖然不支持但可以在更大的戰略目標上妥協。而淺藍票雖然也有支持,但深藍票是絕對不支持。所以在台北市這種中產白領自由派居多的地方,同婚的聲勢會很大,而網路聲勢也跟中產白領的比例有關,傳播出去就有全國性聲量。
但同婚的議題別說到高雄,光新北的東西邊就不見得一樣,到了桃園就落差更大。在台北會支持的淺綠票,在桃園就會反對,除非是優先度排出來後,發現支持同婚可以換到更好的議題,那麼就支持。而在桃園市整體的淺藍上,會支持同婚的比例就急速下降。這原因跟桃園市的居民型態跟每一區的工商業混雜程度有關,只能說除了台北市這種高度都市化,形成孤島效應的地方,淺藍票才有支持的空間。
像是勞工議題就更明顯,全台的淺綠幾乎都在前年跟時代力量同調,對民進黨的認同降低。對這些淺綠來說,「沒有勞工權益的台獨我不要」,不是一個不能接受的選項,之後一年為何又翻盤,因為實際上結果差異不大,跟國民黨的態度跟過去所做所為相比,勉強還可以接受。但淺藍則是完全反對,因為台灣的淺藍票,若跟學歷職業匹配,幾乎沒有多少基層勞工了。中產白領跟中產小資本家,對勞基法的修改,淺藍方面是不理解也不願意。
為何勞工沒有聲音?因為對於淺藍或是淺綠的藍領勞工選民來說,勞基法這個議題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重要,他們又不是笨蛋,絕大多數的中小工廠,老闆賺錢多少自己都可以估,相同產業跳槽後有沒更好的待遇,這遠比你改善現有狀況要好。
這也是為何到最後只有時代力量堅持要打,藍綠主要大黨都退出這個戰場的理由,因為只剩下都市中產白領很在乎這個議題,其他地方早就發現沒意義了。
以上就是淺色票的特質之一,雖然還是有統獨的意識,但大多數的態度比較偏向我們所謂的「維持現狀」,只不過淺藍的認知是「中國那麼強,慢慢統一也罷,獨立最好不要」,淺綠的想法反過來「統一最好不要,獨立慢一點也沒關係」。在這些態度上,對各種不同的議題,會有根據各自職業與地區經驗想法,產生對個別候選人的支持態度。
淺色票非常難分類,因為涵蓋的年齡層大約是20~40歲居多,就是對於統獨意識沒有定型,社會化程度還不夠高,尤其是對中國的認知不夠的,佔了相當高的比例。上了一點年紀,對中國的態度會定型,有的乾脆就移民過去,順便吃台灣健保的便宜,有的則是連去中國出差都不願意,敵視到極點。到了這種程度,自稱淺藍淺綠不過是對政治理解太隨波逐流,實際上的投票行為最清楚。
這批還沒定型的淺色票,非常在乎議題,有些極端的會把個別議題無限上綱到最高層次,狀況端看所在區域而定。像是在台北市的中產白領淺綠,一旦認定同婚最重要,就會把這項議題看作至高無上。理由多半很現實,因為這些人不缺公共建設,不愁生活基本所需,會把人權議題放在很前面。
同樣態度的台南或高雄中產白領淺綠,就會把同婚擺在後面,優先考慮輕軌要不要多蓋,捷運要不要延伸過去,是不是要多兩個科技園區增加工作機會。雙北人已經在那邊該該叫,說到竹科工作很遠,對跑南科的高雄人來說,聽來可是很刺耳。
淺藍的議題傾向也一樣,說的比較具體點,就是在台北市會願意投柯文哲,新北市支持侯友宜。但同一批人在台中選擇的可能是林佳龍,高雄會是陳其邁。理由跟上一段也類似,議題傾向的嚴重程度而已,對雙北人來說,所欠缺的公共建設越來越少,社會福利越來越好,在意的事情越來越偏形而上化。這類的行政工作都有高度的意識形態,選擇越會照著我方意識形態做事的候選人越有利。但到了公共建設依然不足的地方,選擇意識形態不大合,但建設會出來的候選人,不見得是錯誤的選擇。
筆者的意思是,我們很難用一篇去概括全台的淺色票行為,深色票是因為對統獨態勢明顯,而且年齡稍長後投票行為定型。淺色票還得分是中產階級中的自營商還是受薪者,是藍領階級的管理者還是勞工。不同的階級又會有優先順序不同的考量,根據你住的地方,也會產生喜好度有差異的議題。
想要試圖用簡單的淺綠淺藍投票行為去分析,當然也是可以,只是會有把群眾扁平化的缺點。與其說是分析,不如說是鞏固支持者的信心較多。至於,鞏固到最後,會不會把所謂淺色票中,對議題喜好不明顯,想看風向來證明自己沒錯的「西瓜票」,都一起鞏固進來?
好問題,我們可以猜猜看,檯面上的名嘴跟網紅,會收錢辦事的這些人,有多少人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6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多次精準預測選舉結果,神人級學者研究精華之作——《臺灣總統選舉》​多次精準預測選舉結果,神人級學者二十五年研究成果之作!​ 國內外學界唯一臺灣總統選舉專書​,中譯本全新增訂二O二O總統大選篇章​
Thumbnail
avatar
大家出版
2021-07-16
從《受壓迫者教育學》看臺灣教育困境(一):臺灣教育中的壓迫結構Freire 被許多人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受壓迫者教育學》為其經典著作,本系列文試圖從本書的角度談論臺灣的教育環境與困境。
Thumbnail
avatar
江彥辰
2021-05-19
【台灣的民主迷航】選舉詭術盡出騙選民也騙自己撰寫:楊騰凱 針對高雄市長補選在即,民進黨好整以暇,國民黨則陷入人選難覓的窘境,甚至眼見韓國瑜遭到「高票罷免」,為避免大花資源又吃力不討好,國民黨更一度對高雄市長補選有所膽怯,連不派人蔘選的「空城計」都成為選項。另一方面,台北市長柯文哲所領軍的台灣民眾黨則枕戈待旦,在國民黨內還陷在派不派人蔘選、
Thumbnail
avatar
多維TW
2020-06-17
【臺灣大選系列報導】選舉謀略解讀及選民投票意志與政見的影響總統大選將近,而每到選舉前,總是看見各種選舉文章、資訊充斥版面。新聞總是告訴閱聽人候選人做了什麼、又說了什麼。在不論真實性的狀況下,這些選舉謀略的背後,所表達的意義為何?又將如何影響選民?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20-01-09
台灣人精神世界的解碼:談《還願》的感覺結構只要你是台灣人,那你應該就是一個能夠徹底將《還願》解謎的符號學家。恐怖文本的恐懼來源,總是來自閱讀者本身的社會生活經驗。《還願》用滿滿的符號打造了一個環境,讓大部分的台灣人都能夠辨識符號指涉,並且從中參考,強烈地推動聯想,自動架構出一個屬於每一個玩家的感覺結構。
Thumbnail
avatar
李長潔
2019-03-05
中國打壓台灣的結構性錯誤!是說中國目前仍然持續在各個場合打壓台灣,包括要求各國際航空公司不得將台灣標示為一個國家,並且破壞台中市的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希望藉此達到向蔡英文政府施壓的目的。但是從蔡英文上台以來,中國這樣的持續打壓,並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甚至還屢屢激起反效果,而為什麼這樣的打壓施壓無效的......
Thumbnail
avatar
王臻明
2018-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