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政黨的階層性(1)

2023/09/12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8月在某個聊天區中跟人聊到,國內不同政黨的支持者,似乎也有不同的階級性,只是好像有那個感覺,想要硬切討論,卻好像有點切不出道理來。

嗯,蠻有感的,所以專欄來講點這方面的東西。

各政黨階級屬性紛雜難切,來自複雜混亂的歷史

筆者的意見是,台灣的政黨階級屬性,跟國外完全不同,有類似的但絕對沒有一致。理由也簡單,過去威權時代,本就有一批獲益階級,這批人當中左右派都有,依照親黨國的程度,佔據不同領域的權利。

倘若我們想透過比較簡單的光譜去分類,會發現不管用政治、經濟、文化,甚至說設立個對中國認同度的光譜,立刻都可以找出一條涇渭分明的線。管你左邊右邊,都能在民調中找到一個簡單的區分法。

所以,你就會覺得找到真相了。

但事實是,你把這些「真相光譜」通通列到同一張紙上,會比彩虹更彩虹。這就表示,若不是另有可以分類的光譜,就是根本沒這玩意。

答案是,確實有具有代表性的光譜,那就是過去是否拿到黨國利益,但現在這些人早就裂解。這導致有代表性的光譜不只一個,每一個拿來重疊,會得到完全沒有邏輯,混亂不堪的光譜圖。而台灣人之所以會有這麼混亂的光譜,來自於混亂的過去,所以本就沒有一個可以明確列出的光譜,你要用是否跟黨國有關係作為光譜,不就等於沒有做。

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

是,沒錯。

想要脫離國民黨三個字,純然的去切議題看光譜,我們絕對看不懂,但若放了國民黨進來,卻又是無孔不入,什麼階級都可以四分五裂。

「老番顛」只是政治意識逐步定型的「覺醒青年」

故筆者來談點比較有意義的東西,台灣人真正有興趣的,不是系統、連貫、複雜性高的中心思想,而是用非常簡單的個人利益作為價值衡量,去看待各種碎裂的議題。

這麼多年下來,真正有長期政黨意識,俗稱深藍深綠,意識形態強烈,看起來老番顛死腦筋,都是我們這個年紀以上,威權時代活至今日者。原因無他,經過黨外抗爭的年代,國家意識有在根本上被衝撞過,對各種議題已經接觸很久,才會固化到不會改變。

打個比方,是因為開過很多車,所以最後決定買了這款XYZ,不是因為雜誌評比XYZ很棒才買。但年輕世代並不瞭解這些歷史,才會認為老番顛都不理性。

沒經過黨外年代,對政治毫不關心者,會開始對政治產生興趣,進而出現各種政黨傾向者,幾乎都是從政黨輪替開始,在陳水扁上台後,各項議題被裂解出的現象。說難聽點,就是當你在意的議題終於端上政治舞台,才開始有興趣,以前國民黨年代,電視台還被控制的時代,議題沒見報就是不存在。

直到近十年來,最大的政治活動就是太陽花,所以從那時候開始「感到覺醒」的人,無論年紀大小,都認為自己有很深的政黨意識,覺得想了很多很多,才將票投給某個政黨,非常理性對吧?對個頭,這只是議題炎上了,將認知的世界黏土重新塑形罷了。

raw-image

算算時間,太陽花世代的政黨傾向要真正定型,大概還得再選兩次總統,議題繼續大火快炒,炒到焦黑才會固化。接著被下一代人痛罵不理性不客觀,是一群被政黨奴役的老番顛。

咳!

太陽花後受啟蒙者,還處於探索各議題的初學階段

以筆者這種深藍底,或是老婆大人的黨外深綠底來看,太陽花後才開始碰政治的人,對政治的認識普遍很淺,都是議題傾向,而且妥協度很低。簡稱沒有固定的政治傾向,議題的理解不夠全面,就是個政治觀察的素人。

何謂政治傾向?政治是由議題堆出來的,所以你的政治態度採取議題傾向,並沒有錯,但為何你會對甲議題採取態度A,乙議題的態度是B?這就源自你我過去家庭、教育、媒體,所有對議題認知的總承。

同樣關心環保議題丙,為何黨外年代就開始的,跟現在才發覺要關注的,黏著度與深度不同?這是廢話,學經歷不一樣,看法怎會一樣。但為何你覺得黨外的前輩背棄理想,而你始終沒有?跟正義無關,與年紀有關,30年後你也會被新人罵。

如果你對X議題沒有深入研究,自然會被有研究的人帶著走,這也不是壞事,人本就沒那麼多時間。若你有從黨外年代就真的有關心政治,對各項社會議題本就有較長的關注,也較清楚誰有耕耘,誰只是蹭熱度,哪些團體有鬼沒鬼,總是有經驗些。

過去的問題的確有改善,只是年輕人沒有「過去」

講點古,放大時間尺度,台灣是走在年年進步的道路上,跟筆者一樣的桃園中年人回想一下,小時候的南崁溪長怎樣?虎頭山上的垃圾怎麼處理?春日路兩旁那些「沼澤」又如何?龜山觀音等住商工混雜的地區,一樓就在泡化學藥劑,廢水直接倒水溝,今天呢?你敢說數十年如一日,國家頹廢毫無改進?

就算講今年很夯的交通議題好了,以前春日路三民路晚上常飆車,連桃園市區內都有機車高速蛇行撞死人,巨蛋附近誰在管行人過馬路?今天呢,你敢說與過去相比,一丁點的改變都沒有?

不講桃園,講中南部好了,以前下彰化火車站,出去就聞到刺鼻化學味,現在還有嗎?台北的忠孝東路走到哪開始是田,搖下車窗還有肥料味?

  • 編:歌詞裡面「忠孝東路閣較過去就是墓仔埔」,講的是現在的信義區

筆者沒有要跟你吵這個進步幅度,只是要表達,跟過去相比確實改變了,所以中年人對進一步改變社會,興致的確沒年輕人多。因為對我們而言,改變成真是現實,或許不盡如人意,但就年輕人而言,現實是永恆,只有更糟沒有最糟,不改怎麼行。

是,我們以前也這麼想,聽更老的人講台灣,何止一個慘字。

這就是古今中外共通的政治傾向歧異點,所謂的人生經驗,筆者的學生也是這樣,人皆是從現在看到的狀況去評判,並認為應該要怎麼去改革。數十年後,該改的都改了,少年轉中年,心中的不平已經平,換新一代人來不平。

至於改革後會更好更壞,國外多的是正面與負面的案例,就不多贅述。

14.3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