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於加州Fremont的農夫市集。一般超市好像不能隨便拍照,於是順便帶大家看看美國版的傳統市場。
我剛來到美國的時候最期待的地方就是超市。當時的室友先帶我們跑銀行搞定經濟能力,然後去Target採買生活用品,這時已經有點心癢了,因為Target其實也內建生鮮蔬果區,我逛一逛洗髮精就會突然被生鮮區吸引過去,但他們說Target的菜比較貴,我只好先壓抑內心的衝動。
終於去的第一個超市是Kroger,剛開始很興奮,店面超大間而且擺設乾淨漂亮,我記得很清楚,當時第一個映入眼簾的是特價草莓,一盒才99¢!那種身在異地的濃濃優勢感瞬間飆升,好想昭告天下我有一盒台幣30元的草莓、我的人生好富足!
市集可能為了找錢方便會取整數,超市可是超喜歡1.59、2.39這種令換算更痛苦的數字。
但接下來事情就沒那麼順利了,因為我看不懂標價。草莓剛好是用each為單位,99¢也很好理解,但如果是$1.39/Lb的櫛瓜呢?我得先估狗一下Lb是什麼,原來是磅的意思,那1磅是多重呢?0.45359237kg,到這裡先深呼吸一下,不慌,我們算他450g就好,也就是比一斤再少一點的概念。OK接下來是美金換算,當時匯率大約是31元,那1.39就是(拿出計算機)43.09元,我們先算43元好了。所以說以台灣市場的概念來看,這櫛瓜大概會落在一斤四五十元左右。
我們看似完成了縝密又隨便的算數,但此時我才驚覺一個事實,我在台灣也常常搞不清楚一斤多少錢是貴還是便宜阿(抱頭)!!!櫛瓜不是都拿幾根請老闆幫我秤多少錢嗎!我哪知道一斤四五十元到底是貴還是便宜!而且45跟53也差很多,誰叫我懶得繼續換算下去!此時我心已崩潰,我在內心果斷承認我看不懂標價,採取每個東西都拿去問室友貴不貴策略。
我討厭吃胡蘿蔔,但他們很可愛,總覺得彩色的好像特別有洋味。
但是也因為我放棄換算,導致我跟這些數字還是很疏離,下次再買一樣的東西我也不記得上次買多少錢,就這樣我度過了一段渾渾噩噩的日子,身為愚婦的我曾經不小心買了超貴的魚回來煮味噌湯,幸好那鍋湯很好喝,我只希望尊貴的魚先生喜歡味噌口味的自己。
此時你該不會心想自己跟斤很熟又美金換算對你來說輕而易舉,覺得這種困擾只會發生在愚婦身上,那你就太小看度量衡地獄了。場景來到中國城的亞洲超市,在這裡至少品名都是中文,且不乏台灣大品牌義美、味全、萬家香等等的商品,青菜的種類也是美國超市的十倍,我們熟悉的葉菜類幾乎都能在這裡找到,甚至還有寫著「空運直送台灣高麗菜─特價1.99/Lb」的標籤,雖然單位還是磅,但看到台灣高麗菜我就原諒她三分了,總之這是一個令人感到十分親切的好所在。
馬鈴薯有超級多種類,我背不起來,反正我們只有一個原則:買最便宜的就對了。(很偶爾的偶爾會買第二便宜的犒賞自己)
但是,細節藏在魔鬼裡,我萬萬想不到我最後會栽在麵的世界。家裡總要備著一些麵條,我想買在台灣最喜歡吃的關廟刀削麵,那種中間比較厚兩邊捲捲的寬麵。這裡的標價跟台灣頂好、全聯一樣,他會幫你換算每單位多少錢,我看各家麵條的價錢也差滿多的,很快就決定我要哪一包了(最便宜的)。結果W走過來檢查我有沒有確實拿最便宜的麵麵,我說你看那包每單位要那麼多錢、這包才只要這樣喔。「單位不一樣。」燈愣,大約5級字大小的換算單位百家爭鳴,有的寫oz有的寫lb也有人寫g,我要瘋了。
總之後來身為工程師的W勤勞且不厭其煩地用計算機選出了幾包價錢能接受的,我們很驚訝地發現,在這裡這種乾麵條並不一定越大包會越便宜,度量衡不統一就算了連這種基本的交易守則都不能遵守,我已經不想再多說什麼了(明明寫了一大篇)。
我一直以為羽衣甘藍就是高麗菜嬰,但他們好像不太一樣,大家知道他們採收前長這樣嗎!居然是一整串!
至於提升自己對物價的敏感度,我的做法是認真看超市DM。很多間超市都會配送Weekly Ad到每一戶的信箱,這就是我每周二的樂趣,也可以順便認識一些不在這裡生活根本用不到的食材的英文名字,這個超重要,去餐廳點餐一定會需要他們。剩下就是經驗的累積了,經過幾個月的訓練,現在我已經可以辨認出超市DM裡哪些是真心誠意的折扣、哪些是呼巄人的濫竽充數,雖然關於消費還是比不上在台灣的我那麼精明與恪守原則,但在這裡我也盡力去做個有意識的消費者,然後發展新的購物模式,例如在台灣我從來沒試過拿著DM去超市找特價品,現在這件事卻成為我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