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COVID-19】仇恨無助抗疫,請冷靜應對,勿「別人恐懼時恐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別人恐懼時恐懼」於事無補

股神巴菲特所講「別人貪婪時恐懼,別人恐懼時貪婪」的要旨,便是要懂得觀照自己的情緒,不為之驅使,反之能從自己及別人的情緒活動中,分析出事物演變的規律,從而預測未來,把握主動。

可知平台文章大致可分為兩類,「省時間」和「殺時間」。讀者能從省時間的文章中,進修學習,並提高工作效益、節省時間,如:電腦編程技巧、信用咭積分攻略等。殺時間文章則是文娛性、賞析性的,能為讀者帶來感觀上的愉悅,如:愛情散文、娛樂消息等。

然而近日網上平台上有關新冠肺炎的評論和文章,多是指責、埋怨等情緒發洩類文章,正是「別人恐懼時恐懼」,只能算是「殺時間」文章,對抗疫並不會有助益,反而會轉移焦點。

仇恨言論只會令抗疫失焦,忽略理性準備

疫症雖於內地爆發,初時地方政府亦有掩飾或隱瞞的情況,而且錯判新冠肺炎的傳播力與沙士相似,結果未能及早於春運前封城阻截,但後期亦有盡力應對。與當年沙士爆發時相比,情況有明顯改善。當然隱瞞失職之人應被嚴加追究,但也不能抹殺事後不同人士在不同戰線的努力和犧牲,無論是醫治病患、生產物資、消毒清潔、物流運輸等其他謹守崗位的人員,都是值得尊敬的。

網上近日很多仇恨的言論、埋怨和指責,都是與人文精神相違背。無人想生病,所以應協助而非歧視病人,否則只會令人隱瞞病情,或是造成二次傷害。 而且這些仇恨言論,往往建基於偏見和無知,例如:疫症只影響黃種人、因為吃了蝙蝠才會有病等。這樣只會令人們失去冷靜,忽略如何科學及理性地應對疫情,更令人類社會陷入內耗,給野心家和造謠者亂中取利的機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仰子的沙龍
23會員
56內容數
很想每段感情開花結果;很想回到那片星空下;很想在冬夜裡相擁入夢;思憶點點,串串斷斷。借著光影文字,試著留下心動的瞬間、感動的回憶,還有對妳的思念。
仰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17
回歸二十多年,香港的政局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特首更是「園裡選瓜,愈選愈差」。其中最明顯的病因,便是特首及其司局長團隊只有技術行政能力,欠缺政治才能,未能緩解貧富懸殊。在此大時代、大變局、大亂世下,若香港仍不正視本地政治人才缺乏致施政失靈的問題,恐怕香港被自己玩死自己。
Thumbnail
2021/03/17
回歸二十多年,香港的政局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特首更是「園裡選瓜,愈選愈差」。其中最明顯的病因,便是特首及其司局長團隊只有技術行政能力,欠缺政治才能,未能緩解貧富懸殊。在此大時代、大變局、大亂世下,若香港仍不正視本地政治人才缺乏致施政失靈的問題,恐怕香港被自己玩死自己。
Thumbnail
2021/02/16
香港人都希望由己亥年開始的霉運終結,滌舊更新,去厄迎祥。但要改革弊政,若吏治不淨,執行改革時只會走樣變形。吏治清明,是任何改革要成功的先決條件。香港吏治的水平,其實就是特首的水平。故此,革故鼎新,澄清吏治,不只要換人,更要換心氣。
Thumbnail
2021/02/16
香港人都希望由己亥年開始的霉運終結,滌舊更新,去厄迎祥。但要改革弊政,若吏治不淨,執行改革時只會走樣變形。吏治清明,是任何改革要成功的先決條件。香港吏治的水平,其實就是特首的水平。故此,革故鼎新,澄清吏治,不只要換人,更要換心氣。
Thumbnail
2021/02/16
抗疫一年以來,港府抗疫官員荒腔走板,屢犯低級錯誤。一眾防疫部門,只有官僚章程,全無常識可言。在面對瞬息萬變、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官僚不但反應笨拙緩慢,而且仍是優先在乎「程序無錯」,不介意「病人死了」這既是應變能力不足,說白了,他們只是害怕擔責,又是自私自保的官僚主義毒瘤病發。
Thumbnail
2021/02/16
抗疫一年以來,港府抗疫官員荒腔走板,屢犯低級錯誤。一眾防疫部門,只有官僚章程,全無常識可言。在面對瞬息萬變、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官僚不但反應笨拙緩慢,而且仍是優先在乎「程序無錯」,不介意「病人死了」這既是應變能力不足,說白了,他們只是害怕擔責,又是自私自保的官僚主義毒瘤病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統計,這是新冠以來最多人點閱的一篇文章。從年初開始,台灣的疫情愈趨嚴峻,很像去年美國疫情大爆發當下的社會氣氛,這篇文章正好陪伴著當時陷入焦慮、不安情緒的台灣讀者,反思個人到底該如何因應疫情,找到力量、找到意義?
Thumbnail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的統計,這是新冠以來最多人點閱的一篇文章。從年初開始,台灣的疫情愈趨嚴峻,很像去年美國疫情大爆發當下的社會氣氛,這篇文章正好陪伴著當時陷入焦慮、不安情緒的台灣讀者,反思個人到底該如何因應疫情,找到力量、找到意義?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憤怒,是一種個人的主觀感受與主觀現實,無法透過抱怨、責怪或是尋找戰犯的方式紓解。每一個憤怒後面都有著一股深深的失落。只有我們自己好好接納憤怒的情緒,理解自己為何憤怒,做出改變,才能夠從憤怒的泥淖中脫離。
Thumbnail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憤怒,是一種個人的主觀感受與主觀現實,無法透過抱怨、責怪或是尋找戰犯的方式紓解。每一個憤怒後面都有著一股深深的失落。只有我們自己好好接納憤怒的情緒,理解自己為何憤怒,做出改變,才能夠從憤怒的泥淖中脫離。
Thumbnail
"我不想去公司上班,每天要接觸好多人,我害怕萬一確診,那我的家人也很危險” "我身體本來就不好,若有個閃失,我害怕會很嚴重…” "現在手上的工作都停掉了,若再繼續沒有收入,我害怕生活會過不下去"   疫情快速蔓延,打亂許多人的生活步調,負向情緒隨之升起,讓人感到措手不及...
Thumbnail
"我不想去公司上班,每天要接觸好多人,我害怕萬一確診,那我的家人也很危險” "我身體本來就不好,若有個閃失,我害怕會很嚴重…” "現在手上的工作都停掉了,若再繼續沒有收入,我害怕生活會過不下去"   疫情快速蔓延,打亂許多人的生活步調,負向情緒隨之升起,讓人感到措手不及...
Thumbnail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人性,與其躲在螢幕後面下指導棋和散播仇恨,不如從身邊開始給予關懷,過去這一年多,我在疫情下學會的事,就是,謾罵無法帶著大家去任何地方,負面的言語也許讓你獨自一人逞了一時之快,但是正面的能量,卻能讓所有人一起走得又遠又長。
Thumbnail
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人性,與其躲在螢幕後面下指導棋和散播仇恨,不如從身邊開始給予關懷,過去這一年多,我在疫情下學會的事,就是,謾罵無法帶著大家去任何地方,負面的言語也許讓你獨自一人逞了一時之快,但是正面的能量,卻能讓所有人一起走得又遠又長。
Thumbnail
  去年COVID-19剛開始傳染時,對我們的影響還沒有非常大,在國外重創時,我們似乎安然無恙,這幾天疫情爆得非常嚴重,重創了許多行業,上禮拜突然宣佈遠距教學,那時就感覺有點奇怪,雖然報導還是說著大家不要恐慌,但這積極的態度,還是嗅到了些不尋常。   毀滅後,就是重生的開始,當大家還在思考未來不知道
Thumbnail
  去年COVID-19剛開始傳染時,對我們的影響還沒有非常大,在國外重創時,我們似乎安然無恙,這幾天疫情爆得非常嚴重,重創了許多行業,上禮拜突然宣佈遠距教學,那時就感覺有點奇怪,雖然報導還是說著大家不要恐慌,但這積極的態度,還是嗅到了些不尋常。   毀滅後,就是重生的開始,當大家還在思考未來不知道
Thumbnail
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Thumbnail
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