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吧!

2020/03/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喝茶吧!
  昨天很多朋友轉貼一則令人振奮的新聞,是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發現從茶葉萃取的一種物質可以抑制病毒增生,可結合在新冠肺炎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上。尤其發酵茶的這種萃取物質成分較多,目前還不確定多少劑量會有療效,希望此研究成果能開啟更深入醫學研究,對疫情有幫助。
  部分報導內容如下:
  嘉義長庚醫院中醫科主任吳清源醫師,帶領研究團隊與醫學研究部龍志浩博士(論文第一作者)、藥劑部林育昰主任、健康資料加值中心楊曜旭主任、高雄長庚醫院周煜倫醫師等人,利用電腦高速運算模式,針對台灣本土植物中可能有用的抗病毒藥物進行研究。結果發現在台灣本土茶葉中,不管哪一種茶,都存在一種可經由特殊萃取產生的「多酚羥基茶駢酚酮」結構的物質(Theaflavin),可以結合於新冠肺炎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上。
  吳清源醫師指出,這個物質在很多茶葉上都有,濃度差異與發酵程度正相關,越是深度發酵的茶葉,濃度越高。但是民眾不必刻意多喝,只要一般日常飲用。
  二月初大陸還陷在武漢病毒的恐慌中,社群網路就開始流傳各種對抗病毒的食物,茶葉也在其中。部分報導節錄如下:
  被大家熱傳的喝茶抗冠狀病毒論文,其實是2005年發表在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一篇研究論文,主要是用各種不同的茶來測試殺死2003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的能力,因為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有80%以上和SARS病毒相似,所以也被某些人認為有助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並在網路上瘋狂轉傳。
  這篇論文指出,紅茶所含的單寧酸和茶黃素可以抑制冠狀病毒複製,而一般認為抗氧化能力強的綠茶在抑制病毒複製方面的效果反而不如紅茶和普洱茶。研究顯示,兒茶素和咖啡因及茶鹼(甲基黃嘌呤)濃度高於100 µM時不能抑制會讓病毒複製的3CL Pro活性,綠茶的這兩項濃度都達到這個標準,而紅茶和普洱茶幾乎不含兒茶素,甲基黃嘌呤也很低,含量高的茶黃素和單寧酸則可明顯抑制病毒活性。
  對這篇喝茶抗冠狀病毒的報導,當時疾病管制署有澄清:武漢肺炎疫情引發全民關注,最近社群團體熱傳一份「喝茶可抑制SARS冠狀病毒」的文章,對此疾病管制署強調,茶是食品,沒有治療疾病的效果。專家也說,冠狀病毒是飛沫傳染,民眾進出醫院或人多的密閉空間仍需戴口罩防護,而依現階段的研究,喝茶僅能輔助預防大家不慎東摸西摸的「病從口入」!
  我沒看過長庚醫院研究團隊發表的報告,僅就新聞報導內容,提出個人看法。
  每篇新聞報導都有提起「本土茶葉」,我不知道這裡對「本土茶葉」的定義是什麼?台灣不少地方都有原生種茶樹,目前高雄藤枝還有以當地原生種野生茶製作的茶葉作為特產販售。
  本土栽種面積最廣的青心烏龍,或是桃竹苗地區用來製作東方美人茶的「青心大冇」,坪林種植的別名「紅心歪尾桃」的觀音茶樹,這些品種都是來自於中國福建。魚池鄉的阿薩姆茶樹則是源自印度。
  最近三十年來,台灣一直有進口茶混充台灣茶的問題,許多進口茶都是移植台灣改良的茶樹種出來的茶葉,再以台灣製茶技術製作。品種、製程完全一樣,無法從茶葉外觀或製茶技術鑑別。茶改所為了甄別茶葉產地,研究出微量元素的鑑別方法。也就是建立世界各主要產地的資料庫,同款茶樹種植在不同的土壤環境,因為生長環境的差異,茶葉裡的微量元素種類會有不同。因此可以用各地區微量元素特徵來分辨產地。
  我不知道長庚醫院這個研究報告所用的「本土茶葉」是基於品種或基於產地?又或者報導中說該萃取物在發酵茶的成分較多,若和發酵度有關,那就是製程的因素,不是茶葉品種問題。綠茶無發酵,紅茶發酵度最高,是否一定要「本土茶葉」?
  因為沒看到報告內容,所以有些疑惑,就把個人疑問寫出來。
    1會員
    59內容數
    Facebook社團「中華古玩論壇」管理員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