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人和世界的連接

2020/03/3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撰文、攝影/凌谷
2010 年在洛杉磯見到作者 Will Tuttle 時,我還不知道自己以後會成為他現場介紹的《世界和平飲食》的中文譯者。
我當時只覺得他身上有一種罕見的浩瀚的寧靜。他演講語速很快,閑談時話不多,但在語音消退的瞬間,仿佛有一種深沉龐大的信息從他清澈的凝視中湧出來,我才體會到真正的知識是有生命質感的。
圖片來源:網路
《世界和平飲食》並非一本討論飲食健康之類的書,作者站在哲學和社會學的高度對飲食選擇做出討論,審視它在人類文明進程和個人靈性成長中的重要影響。書中出現最多的一個詞可能是“connection”,直譯是“連接”“聯系”“聯想”等,作者一直強調宇宙生命的一體性,看起來孤立的事物,其實質是相互關聯的。這讓人想起北宋理學家程頤所言:“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只有仁者,才會意識到天地萬物為一體的實相,而也只有意識到天地萬物為一體,才會真正明白“仁”的真實含義。在我看來,這“仁”字的甚深含義,也正是本書所傳遞的核心思想。仁,要落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飲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關鍵所在。他認為,進食是人類社會最廣泛的“宗教”儀式。吃一個蘋果時,你是跟陽光、雨霧、山野和農夫產生聯結;吃一塊牛排時,你是跟抗生素、疾病、恐懼、屠殺和死亡產生聯結。食物是人和外界最直接的關聯,所以食物的選擇就是在生命和死亡、成長和統治、愛和恐懼之間的選擇。
在近三年的翻譯過程中,我時常想起作者的眼神,開始明白真正的哲人用整個生命書寫,每一句話都閃耀着其精氣神的光芒。作者學貫西東,旁徵博引,其過人的高度和廣度能給人帶來卓越不凡的視野,幫助讀者建立一個更趨合理的世界觀。
在完成本書的全部翻譯工作時,我剛好已茹素二十年,在食物的選擇和隨後的體驗上,都跟 Will Tuttle 所描述的情況有較大相似。這也可以作為其理論普遍性的一個佐證。
二十年後的今天,我衷心希望有更多人對生命投以更多觀照。
凌谷攝影作品
禪易相長——我認識的 Will Tuttle
從洛杉磯一晤到北京再見,已是五年光陰。

時間沒有給 Will 留下太多痕跡,只是我已從一名聽眾轉換成《世界和平飲食》一書的譯者。經過一千多個日夜反復思量和字斟句酌,他那萬物相生相連的思維方式已深植我的腦海,以至於交流起來有說不出的熟悉感。對於某些事情的看法,他只要說半句,我大概就知道他將在什麼層面和用什麼例子來響應和評論,只是讓我驚訝的是他語言背後的靜謐更為深沉雄渾。
在密集的演講之間,主辦方還是安排了一天遊長城和頤和園,我就成了他的導游。
Dr. Will Tuttle 凌谷攝於長城
我選了遊客較少的古北口長城。我跟他說“不上長城非好漢”,他聽後一愣,我補充說,在你的體系看來,這話明顯是畜牧文明崇尚戰爭和暴力的產物。我們相視大笑。因為他當過韓國和尚,我喜歡跟他聊禪宗,從僧粲《信心銘》、六祖《壇經》、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到臨濟、南泉和趙州等禪師的公案,他均爛熟於心,如數家珍。我說趙州,他馬上說“庭前柏子樹”。我提到南華寺慧能真身,他開始大段大段地背誦《壇經》經文,說:“Isn’t it beautiful ?”能從如此深奧的經典中發現美,我確信其智商少有人可比。

在頤和園十七孔橋上,我給他解釋中間橋孔最大,跟兩邊小孔加起來都是九,取其九五之尊之意。他聽了很開心,說這就是“九五,飛龍在天”嗎?我很是吃了一驚,沒想到這洋和尚還會《易經》,“學貫西東”真不是吹的。問他一些象數上的問題,他均對答如流。原來他在研究中國哲學時,被《易經》迷住了,十多年不能自拔,經常對經文、爻辭和卦象苦思冥想。

我曾將 Will Tuttle 和梭羅相提並論,想來區別頗大。因為 Will 沒有梭羅那麼明顯的文學屬性;但在哲學,他透過深度融合東西方智慧,已建立了一套獨特的宇宙觀、文明歷史觀和社會觀,形成更完備的思想體系,他又積極推動世界和平的社會運動,可以說是在完整繼承梭羅的反思精神後,向前踏出了一大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一種永恆
有一種永恆
飲食哲學到生活感悟、藝術評論、各地遊記。 出版詩集《無邊集》、 散文《從愛到虛無》,譯有《世界和平飲食》中簡版。個人網站 https://artmusinglinggu.wixsite.com/poem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