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變革帶來的衝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變的是永遠在改變,去年的今天想不到疫情對於台灣的工作、生活、學習都帶來這麼大的改變,遠距工作和視訊會議、各式團隊協作的app、宅經濟的line及telegram群組、FB群組學習和U meeting等等,未來以線上群組作為學習及工作生活圈的可能性,終於因為疫情讓台灣跟上國際的遠距工作及學習的腳步。但今天不是要談未來的改變、也不是要談這些工具,而是要談一個面對重大改變的時候如何幫助我們穩住自己的模型,能夠讓我們檢視面對改變時的不同情緒、在不斷變動的大海上穩住舵、隨時調整航行目標的更高層次的模型指引-管理複雜的改變(Managing complex change by Tim Knosters)。
raw-image

我前家公司當時正在引進軟體公司非常熟悉的一套制度及軟體,Jira (Lead by Scrum Master),目標是要讓整個製程能夠回饋與反應的更加快速,以面對不斷改變、改變快速的受眾需求。這個改變之大,自然引起公司內部非常多人的反對及遲疑,當時公司由上而下的政策佈達,並由下而上組織一個專案先行團隊,我們的專案就很幸運地被指派了,因為製程總是跨部門又橫跨許多單位,很多人都叫苦連天,對於公司導入新制度的終極目標也是揣測紛紛,惶惶終日,畢竟所有流程都透明化在jira裡面。不過我們團隊接受改變的心態算open,也年輕沒什麼多想,就是配合組織流程改變,衝了。一段時期之後回頭評估,這也是一個非常適合採用模型的時機點。

raw-image

有哪些沒做到的部分?有哪些做不好的地方?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來支持我們自己、我們的客戶或者是內部的流程?在改變與挑戰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哪些情緒?挫折?混淆?抵抗?焦慮?透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回顧是不是缺少讓大家開始用的動機,也了解到對某些人來說不具有快速熟悉系統的技能造成了焦慮。

除了被指派要帶領某個改變時可以採用這個成功模型,在人生某個階段總是會有不同的節點,我們感覺到想要停下來、深呼吸、喘口氣,檢視一下自己、決定一下是否要改變、是否要向新的目標邁開步伐、是否要轉換產業、或是待在同個產業但跳個職業等等。

透過這個管理改變的模型,我們可以在這些關鍵時刻,理清一下並邁向成功:

願景:"為什麼?"能夠避免混淆。如果有好的LEADER,這一點通常在一開始至少有模有樣,中間還可以再調整或更明確。

技能:"訓練"透過有系統的教育訓練目標、方法及評估以應對改變,來避免焦慮。這好像是台灣公司相比國外較不重視的。

動機:"好處"和 "津貼"能避免抗拒。這好像是台灣公司相比國外作不擅長的,呵呵呵。

資源:"工具"和"時間"來避免挫折。通常新舊系統並行,先行團隊遭遇最大的挫折就是適應工具還要同時維護新舊系統,需要花兩倍的時間以上阿。

行動計畫:"方向"和"藍圖",甚至到"原則"、"指引"、"標準"等施行細則,能避免錯誤的開始。基本上這一項都是打帶跑,中間一邊修改這樣子。


以上很適合套用到個人職涯發展來用喔,最重要的是每天睡前或早上剛醒問自己WHY? 好好關注一下自己的願景和動機,回顧一下當前技能和資源有哪些強項那些弱項,整備齊全後規劃一下行動計畫及任務,改變開跑我擁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木木所言 日月可鑑的沙龍
1會員
7內容數
2021/09/07
很多幼兒園小班都有限定只收滿三歲以上的關係,尋找有幼幼班的幼兒園就成了這半年來的重頭戲,話說時隔這麼久才更新文章,也是有好長一段故事可以分享呢(也許是一歲半夜奶啼哭系列)?! 今天想分享的皮亞傑,在台灣比較少人聽說或了解,如果不是因為托嬰中心的推薦,我也不會有機會認識與分享給大家,真是感謝托嬰中心耶
Thumbnail
2021/09/07
很多幼兒園小班都有限定只收滿三歲以上的關係,尋找有幼幼班的幼兒園就成了這半年來的重頭戲,話說時隔這麼久才更新文章,也是有好長一段故事可以分享呢(也許是一歲半夜奶啼哭系列)?! 今天想分享的皮亞傑,在台灣比較少人聽說或了解,如果不是因為托嬰中心的推薦,我也不會有機會認識與分享給大家,真是感謝托嬰中心耶
Thumbnail
2020/05/22
疫情之後,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感受到Work From Home (WFH)的人性化與美好,慢慢開始勇敢追求不一樣的選擇,去找尋真正把員工當作人在看待的好公司,開始重新審視無彈性的工業革命就業典範是否仍是最佳歸宿? 那種一顆一顆螺絲釘,努力做好自己的part,其他不要過問,乖乖做工幫公司賺錢就好?
Thumbnail
2020/05/22
疫情之後,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感受到Work From Home (WFH)的人性化與美好,慢慢開始勇敢追求不一樣的選擇,去找尋真正把員工當作人在看待的好公司,開始重新審視無彈性的工業革命就業典範是否仍是最佳歸宿? 那種一顆一顆螺絲釘,努力做好自己的part,其他不要過問,乖乖做工幫公司賺錢就好?
Thumbnail
2020/03/24
蒙特梭利(蒙氏)是學習教育者都熟悉的一套學前教育系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有完整的一整套系統搭配教材教具,讓爸媽花錢覺得值得(?!),我的親朋好友中就有不少人是送寶寶去讀蒙氏托嬰中心,那麼究竟標題所言有什麼差別?
Thumbnail
2020/03/24
蒙特梭利(蒙氏)是學習教育者都熟悉的一套學前教育系統,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有完整的一整套系統搭配教材教具,讓爸媽花錢覺得值得(?!),我的親朋好友中就有不少人是送寶寶去讀蒙氏托嬰中心,那麼究竟標題所言有什麼差別?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生活中不可控的事件只佔了所有問題的 10%,真正麻煩的是你自己引起了另外的 90% 的困擾。 我們都得承認,變化隨時都在發生,而且往往不能退回。 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即使我們讀書、聽演講、努力學習如何應對變化,現實中還是有可能感到困惑和壓力。 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像是自己的工作被新的流程取代
Thumbnail
生活中不可控的事件只佔了所有問題的 10%,真正麻煩的是你自己引起了另外的 90% 的困擾。 我們都得承認,變化隨時都在發生,而且往往不能退回。 面對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即使我們讀書、聽演講、努力學習如何應對變化,現實中還是有可能感到困惑和壓力。 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像是自己的工作被新的流程取代
Thumbnail
有「變動T三角」能量,需學著適應、調整。最近有做什麼調適嗎?像是調適自己的心情、新的工作模式…等 生活或是工作常說的:最大的不變就是一直在改變。某個程度是在戲稱一些政策或調整總是來得快也改得快,不過疫情這幾年也讓我們真的體悟到,外在大環境的變化竟然可以改變得這麼快,大大的影響生活跟工作模式,所以視變
Thumbnail
有「變動T三角」能量,需學著適應、調整。最近有做什麼調適嗎?像是調適自己的心情、新的工作模式…等 生活或是工作常說的:最大的不變就是一直在改變。某個程度是在戲稱一些政策或調整總是來得快也改得快,不過疫情這幾年也讓我們真的體悟到,外在大環境的變化竟然可以改變得這麼快,大大的影響生活跟工作模式,所以視變
Thumbnail
我們常說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我們的生活環境在變,我們的職場競爭狀態在變,我們的學習模式也在改變。面對這樣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改變舊腳本、舊思維,書中提出應對變動環境的變動思維有8項能力,協助我們檢視自己的準備狀態。
Thumbnail
我們常說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我們的生活環境在變,我們的職場競爭狀態在變,我們的學習模式也在改變。面對這樣變化的世界,我們需要改變舊腳本、舊思維,書中提出應對變動環境的變動思維有8項能力,協助我們檢視自己的準備狀態。
Thumbnail
今年轉換新的職場後,一直在適應一種「完全顛覆原有的邏輯與常識」的狀態。 突然覺得我的人生走到這裡,看似每一段都有點辛苦,但其實很有趣,因為我總是遇到能不斷打破自我再重新塑造的機會,轉念想,這樣挺好的。因為我可以改變自己,可以學習到更多不同面向的事情,然後再重新認識自己的可能性。
Thumbnail
今年轉換新的職場後,一直在適應一種「完全顛覆原有的邏輯與常識」的狀態。 突然覺得我的人生走到這裡,看似每一段都有點辛苦,但其實很有趣,因為我總是遇到能不斷打破自我再重新塑造的機會,轉念想,這樣挺好的。因為我可以改變自己,可以學習到更多不同面向的事情,然後再重新認識自己的可能性。
Thumbnail
從大歷史的脈絡中,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時,人們開始建立組織並且訂定勞動契約,開啟了團隊協作及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 再到互聯網社群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獨立完成工作,因此漸漸地又能走向個體產出並且快速交流的協作關係。 因此,過去有句話說「以不變應萬變」或許已不再適用⋯⋯
Thumbnail
從大歷史的脈絡中,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時,人們開始建立組織並且訂定勞動契約,開啟了團隊協作及朝九晚五的工作型態。 再到互聯網社群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機會獨立完成工作,因此漸漸地又能走向個體產出並且快速交流的協作關係。 因此,過去有句話說「以不變應萬變」或許已不再適用⋯⋯
Thumbnail
疫情是我們不可改變且無法控制的危機,能做的是順應疫情要做出改變,我們常聽到這句話『危機就是轉機』,但要如何轉呢?我認為要有三個層面的改變: 1.改變心態 我們無法預知疫情會持續多久,與其一直想“不可控“的疫情”,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做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 2.改變作法在工作和事業經營上
Thumbnail
疫情是我們不可改變且無法控制的危機,能做的是順應疫情要做出改變,我們常聽到這句話『危機就是轉機』,但要如何轉呢?我認為要有三個層面的改變: 1.改變心態 我們無法預知疫情會持續多久,與其一直想“不可控“的疫情”,不如利用這段時間做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 2.改變作法在工作和事業經營上
Thumbnail
面對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你能怎麼準備?每隔一段時間盤點自己的條件,了解自己目前的能力狀態,想辦法創造自己的選擇權,可以一陣字沒有選擇,但不能一輩子都沒有選擇,面對改變一定會有情緒反應,但重點是情緒過後,面對已經發生的狀態,如何改變自己,與其共生共存,甚至找出其他道路,那才是重點。
Thumbnail
面對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你能怎麼準備?每隔一段時間盤點自己的條件,了解自己目前的能力狀態,想辦法創造自己的選擇權,可以一陣字沒有選擇,但不能一輩子都沒有選擇,面對改變一定會有情緒反應,但重點是情緒過後,面對已經發生的狀態,如何改變自己,與其共生共存,甚至找出其他道路,那才是重點。
Thumbnail
  這次的法令來的又急又快,甚至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好好去思考對策,以及很多公司可能都還在開會找尋最佳的方式時,暫停營業的公告就突如其然地發布給各大營業場所...對線下的產業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Thumbnail
  這次的法令來的又急又快,甚至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好好去思考對策,以及很多公司可能都還在開會找尋最佳的方式時,暫停營業的公告就突如其然地發布給各大營業場所...對線下的產業真的是一個很大的衝擊
Thumbnail
整個世界,似乎也在這波還不確定什麼時候結束的疫情中,努力維持著生存。雖然說「以不變應萬變」,但在這波衝擊下,人們在各方面卻都有些調整,以期維護原有的生活了。
Thumbnail
整個世界,似乎也在這波還不確定什麼時候結束的疫情中,努力維持著生存。雖然說「以不變應萬變」,但在這波衝擊下,人們在各方面卻都有些調整,以期維護原有的生活了。
Thumbnail
未來以線上群組作為學習及工作生活圈的可能性,終於因為疫情讓台灣跟上國際的遠距工作及學習的腳步。但今天不是要談未來的改變、也不是要談這些工具,而是要談一個面對重大改變的時候如何穩住我們自己的模型,是能夠幫助我們檢視面對改變時的不同情緒、在不斷變動的大海上穩住舵、隨時調整航行目標的更高層次的模型指引。
Thumbnail
未來以線上群組作為學習及工作生活圈的可能性,終於因為疫情讓台灣跟上國際的遠距工作及學習的腳步。但今天不是要談未來的改變、也不是要談這些工具,而是要談一個面對重大改變的時候如何穩住我們自己的模型,是能夠幫助我們檢視面對改變時的不同情緒、在不斷變動的大海上穩住舵、隨時調整航行目標的更高層次的模型指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