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百年,一世三十年,三十年耗費在冷冰冰的工業制度環境裡 vs WFH?

2020/05/22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疫情前時常感嘆怎麼台灣企業怎麼都還在打卡打卡打卡,明明是責任制還這麼沒彈性,甚至有的企業沒加班費還能取得一些政府美好名稱的獎項;又或者明明是科技先進小島,但體制、管理、觀念和薪資福利卻仍是相當落後,浪費了國家一路培養與教育出的良好資優人才。當這樣優秀的人才在國外市場可以直接KO其他人取得傲人薪資的同時,評估一下回到台灣工作卻得面對大幅跌落的薪資水平,確實有些人只好抉擇,不如離鄉背井。
疫情之後,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感受到Work From Home (WFH)的人性化與美好,慢慢開始勇敢追求不一樣的選擇,去找尋真正把員工當作人在看待的好公司,開始重新審視無彈性的工業革命就業典範是否仍是最佳歸宿? 那種一顆一顆螺絲釘,努力做好自己的part,其他不要過問,乖乖做工幫公司賺錢就好? 還是那種在乎你的熱情在哪、同時不只重視還給予個人機會去做對其生命或社會有意義價值的事情的團隊。
這種團隊彼此關心、在乎你是否過度累累、會不會餓餓、是否開心,而不是被高層不斷嘗試把你榨乾,苛扣你看你哪時候受不了 (西方會用一個字 ”exploit (利用)”,這個字在西方已經相當的重了,然而他們大概驚訝也無法理解我們的文化為何對於被利用還能心平氣和的接受吧)。感謝科技創新,這樣的有良公司還是越來越有能見度了,因為我們有越來越透明的平台,像是: PTT JOBDcard比薪水 面試趣等等,當你相信你的一己之力(簡單的分享)也能幫助到其他人,慢慢的整體社群都能因之受益而進步。我不知道台灣的工作環境要恢復到正常水平還需要多久,但我確定一件事情,如果都不開始改變,就永遠沒有希望也沒有機會。

選擇一個在乎甚至會培育你的熱情的組織

身邊有一些人因為受不了產業界的不自由,選擇進入學術界(但也許進入另一種不自由...直到熬到副教授以上),同時也開始看到澳洲、加拿大等其他西方國家開始有越來越多產業界的自由度典範,由於有國外企業將海外自由與彈性的制度帶進來台灣,這種新時代的工作生活模式讓我們開始不斷審思真的要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到老都交給工業革命型企業嗎? 我的熱情已經因此消失殆盡了嗎 (如果是已無法從組織輪調中找到新的熱情那就建議不如改變吧)? 當我們被每日每日重複不間斷的壓力與責任逼著跨上機車、趕上捷運、握著方向盤飆向公司,而無力停下來審視自己真正的熱情所在,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喘息,又怎麼有機會找到自己的熱情呢?
也許應該感謝疫情,讓很多人有更多彈性上班以及WFH的機會,陪伴與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與嚮往,慢慢發現其實內心深處或者是潛意識是有很多話想跟自己說的,只是長久以往,我們都沒時間給自己了。我們在好朋友的群組中分享著那些單位有好的環境,給予人道的對待與相對應的薪資水平(對應合理的工作職責、壓力與風險),我們在網路上透過社群或者陌生善人的資訊透明分享平台,了解職場環境甚至產業的改變(有變好也有變壞的),我們的每一個分享也在協助社會汰弱扶強,讓適合的企業根留在台灣。有一些組織真的能讓人才在其中不斷培養與重組技能,給予機會成長與發揮所長,甚至有良好的mentor制度讓人才能夠有目標方向努力達成特定的職位,這樣的組織能鼓舞我們,也能讓我們展現忠誠度。
受限於文化的影響,暫時還無法企求趨近於西方的階層間的透明度,不過隨著中高階主管年輕化,透明度的可能性不斷在提升了,真是值得慶賀。透明度其實對於相互理解與支持和信任度提升都有極大助益,只是很多老闆雖然學了最新的管理學,實際上在應用時還是怕怕的,不太敢嘗試呀,就像相信自己的孩子一樣,應該相信這群年輕一些的中高階主管,放手讓他們去帶出新的文化了,不然以後連要叫得動新世代做事恐怕都會遭遇困難呢(真正的代溝)。

尋找一個能提供你彈性的組織

工作生活平衡,其實是因為發現現況是工作生活不平衡,長期導致身心靈不健康,而漸進式的被人們所提出與呼籲,每一代人所寄望的理想工作特徵不大一樣,我們的父母輩在工作壯年期目標都是升遷、升等、企業擴張,我們這一代人多不認為這是最重要的目標,尤其是仔細看了一下為了達成這個目標,背後需要犧牲的代價或是錯失的機會成本,考量之後,不見得想要耶。
研究也顯示,具有彈性工作的員工比朝九晚五的員工比,他們可以成就更多、更少生病、工作更長、更開心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組織都希望能徵聘到一個具有彈性的員工,因為具有彈性的員工能更有效地幫助組織應對挑戰甚至危機,相對地我們身為有意識也有彈性的員工,也會去找尋具有彈性的組織,提供彈性上下班、WFH、遠距工作、能讓晚上還要面對海外客戶的PM和業務能在白天有一點彈性、能讓員工照顧好一家老小的彈性、能讓你主動提出想去cover請假同事的工作或overload的工作。聰明的公司看到這裡就會採取彈性文化了(笑),沒有採取的...不去也罷。

選擇鼓勵你尋找資訊並提出不同意見或方案的組織

有幸在大陸尋找廠商時發現他們真的有這樣的組織,帶來的衝擊真的很大,首先是電梯裡面就看到LOGO鼓勵你創新: 提出待改進之處及改善方案,只要你敢提,我們就敢給。初見會覺得可能跟大多數企業一樣呼個口號,半點做不到;但再仔細觀察,一家企業竟然內部有這麼多能夠自營(能自己向外接單)的單位,實在也是不簡單,再問企業對口是有什麼績效跟創新綁定嗎? 原來真的有,不是空泛說說,因此全公司由上到下真的是appreciate work smart employees,給予那些聰明有貢獻的員工更好的福利與獎金。很多國內企業還停留在維持組織穩定,但業界的止水已經顯示出創新與改善的動能不足了,還在堅持only work hard workers matter又如何幫助組織呢?
在國內聽到的建議都是: 做好你份內事就好、上面不會想聽你說啦、高層就是不想聽到不一樣的聲音,不要自討沒趣、你剛進來所以你還會想說說看等等,你甚至可以看到雜誌專訪中部某阿豆仔創業家描述,因為受不了台企都不能表達自己的意見而決定自己出來創業,之後也鼓勵自己內部的員工都要勇敢與直接的提出跟自己不同的意見,這樣才能幫助彼此成長。幸好阿! 新創公司、逐漸甦醒的中高階主管及中生代堅實力量、初出茅廬的新鮮人,都有機會喚醒你動腦及work smart的DNA,只是你要找到真的在乎也感謝work smart的員工的好單位。

找到有清楚目標且能讓你成長從而找到意義的組織

這一點其實是最基本的,除了同儕良性競爭,其實我覺得更棒的是與自我的成長,替自己設下成長的目標,達到了再前往下一個milestone,原因是你並不知道你所選擇的組織是否能夠一直在相關領域中保持領先與成長,你的同事可能原地踏步而使你毫無知覺,等到出去已然不具備競爭力。所以我也會建議在新時代–很難待在一間公司一輩子的時代裡,每隔幾年一定要出去面試其他公司,看看別人做到哪了,自己的競爭力大概到哪,有哪些可以強化的。關於意義的找尋,其實是一輩子的,不大可能找了一份工作就一輩子都是從事有意義的工作,而且因為職涯轉換與升遷在不同領域也有不一樣高度的透明天花板,所以每隔一段時日警醒的審視自己是否還覺得工作有意義,是否快樂有價值,是否已經成長得差不多了,如果覺得沒有什麼可以讓自己再成長的了,那就勇敢做出改變吧,你可以在別的地方找到成長及意義。
跟著你的熱情走
跟著你的熱情走,找到好組織好單位,祝福你我都更幸福。
如果你能找到一個環境還充滿著友好、體貼、愛心、相互扶持,那真的很棒,我曾經待過一間就是這樣的,希望越來越多人都能找到這樣的環境。
木木所言 日月可鑑
木木所言 日月可鑑
從發現需求到找到機會,東西文化薈萃與工作教育分享。 立足於未來,致力於幫助每個人認識自我、發揮潛力,以所思所想正面影響環境與文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