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業應該思考的邊緣成長策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疫情之下,許多的企業受到很大的影響,根據近期的新聞報導指出,企業放無薪假的人數已經破萬,甚至在ㄧ周之內,放無薪假的人數新增超過6000人,其中製造業與住宿餐飲業更是重災區。

現有商業模式失靈,企業紛紛減少開支以拖帶變

製造業發生原物料供應鍊斷鍊、客戶訂單轉單、公司員工無法上班等問題;住宿餐飲業等服務業,顧客緊縮荷包減少消費、甚至減少外出的機會等問題,許多企業的現有商業模式都宣告失靈。在疫情不確定的因素下,許多企業紛紛減少開支以拖帶變,希望能夠撐過這段時間。

以住宿餐飲業為例,高雄漢來大飯店、台北喜來登、寒舍艾美、寒舍艾麗酒店等,皆以不同原因為由,關閉部分樓層;而近期宜蘭的觀光旅館業者更一度有400多人申請無薪假,要不是有政府的觀光紓困方案,災情可能更加嚴重。

除了減少開支,企業還可以做什麼?

企業除了減少開支之外,其實可以更加積極的思考,是否有其它可以開源節流的機會。以下舉近期受到大陸媒體大幅報導的大陸「眉州東坡」餐飲企業為例,眉州東坡是一家開業20多年的餐飲企業,1996年開業至今已有100多家分店。

第一個創新點:從「共享員工」到「對外輸出」

在疫情之下,因為來客數少,在中央廚房服務的員工,馬上就閒置下來了,而眉州東坡首先想到的是「共享員工」的概念,與需求提昇而缺人的公司,如物美與每日優鮮合作,讓員工可以有工作。然而,這樣的概念只能節流,而且可能會失去員工的風險,所以眉州東坡轉而是和物美與每日優鮮合作,承接其包裝業務,讓原本在中央廚房服務員工的能力,可以對外輸出,為企業帶新的成長動能。

第二個創新點:從「處理食材」到「蔬菜直供」

在疫情發展初期,因客流減少而導致食材的積累,為減少損失,眉州東坡在門店擺攤銷售這些新蔬菜,沒幾天就把積累的食材成功銷售完畢。然而,也因為如此,浦發銀行看到這樣的服務,希望眉州東坡可以為它們的VIP客戶直供新鮮蔬菜,如此一來,眉州東坡又透過其供應鍊的能力,幫自已找到的新的成長動能。

第三個創新點:從「成品熟食」到「半成品熟食」

在疫情尚未發生之前,客人都是去門店享用現煮、現蒸的成品熟食,然而疫情發生後,客人不上門了,眉州東坡思考的是那我將餐點送到你家附近,透過先製作成半成品的方式,讓客人可以在家裡就可以享用在門店才可以吃到的餐點。

以上三個看似不同面向的創新點,其實背後的思維是一致的,皆來自於「盤點公司既有資產,思考成長動能」,而且這樣的思維適合提供給在疫情之下,各行各業做為參考。而這樣的作法,我們稱之為邊緣成長策略

疫情之下,企業應該思考低成本、低風險的邊緣成長策略

許多企業在平常經營的時候,只專注於現有的商業模式與核心策略,並思考如何可以持續優化與維持競爭力。然而在現有商業模式失靈的情況下,其實企業應該要開始盤點「暨有資產」,思考可以如何善用「暨有資產」,創造新的獲利來源,以低成本低風險的方式追求成長,而這樣的做法就是「邊緣成長策略」。

四大面向盤點「暨有資產」,找出新的獲利來源

一般而言,企業在營運的過程中,擁有顧客、產品、資源、技術等四大面向的資產。我們可以盤點現有資產,從中找到新的獲利來源。以下列舉幾個思考角度供大家參考。

一、顧客面向-找尋現有顧客未被滿足的需求

企業現在所擁有的顧客是我們的資產。以眉州東坡的案例為例,其實該客戶的需求沒有消失,只不過在疫情之下,無法到門店用餐而已,所以眉州東坡推出「半成品熟食」的產品,來滿足原有顧客的需求。

二、產品/服務面向-打破「成品思維」,透過分拆或簡化找尋新的客群

企業營運久了,會有僵化的思維,在思考時總會以「成品思維」看待事業機會。其實可以把成品透過「化整為零」或「簡化」方式,找尋新的客群。

(1).化整為零-將產品/服務拆解,看看各別的產品零組件或是部份的服務流程是否有新的市場

(2).產品簡化-將現有產品或服務簡化,只留核心用途與功能,看看是否有新的市場

三、資源面向-盤點閒置與可再利用的資源,找出新的獲利來源

企業在營運的過程,會運用到許多的資源,然而在疫情之下,會出現許多閒置的狀況。其實我們可以在此時盤點出閒置與可再利用的資源,以找出新的獲利來源。以眉州東坡為例,它善用閒置的央廚員工;透過處理既有食材,找出新的獲利成長來源。以下是透過資源盤點,來找尋新獲利來源的建議做法。

第一步:從企業價值鍊切入,盤點出主要的事業活動

第二步:羅列主要事業活動必要的經營資源列表,分別為「財務資源」、「物力資源」、「人力資源」、「組織系統」、「技術能力」等五種

第三步:從羅列資源中,盤點出閒置或可再利用的資源

第四步:進一步發想閒置與可再利用資源的商機何在?

四、技術面向-找出優勢技術,思考新產品新業務

企業在營運過程中,會累積一些技術。我們可以盤點手邊的技術,從中找尋是否有新的獲利來源。從製程與產品組成角度出發,盤點公司擁有的技術,接著從中分析出1)共同技術、2)具有優勢的技術,最後,再以具優勢的技術為起點,發想可能的產品或業務.

總合以上,在疫情不知何時結束的情況下,建議企業不能只是減少開支的保守做法,而是應該採取低成本低風險的邊緣成長策略。從盤點現有顧客、現有產品/服務、現有資源、現有技術等四大既有資產開始,找出新的獲利來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勉覺學堂沙龍
44會員
87內容數
描述協助企業規劃策略的二三事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灣政府對於傳統產業為提升整體競爭力,積極協助轉型,從2021年又開始大力推動。然而,要成功轉型卻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根據Applemint(2021)的報導,為促使台灣傳產加速轉型,政府部門也推出許多政策。 根據Deloitte(2023)的報導,台灣傳統製造業面臨的問題包括通膨、人才荒、綠色轉
Thumbnail
台灣政府對於傳統產業為提升整體競爭力,積極協助轉型,從2021年又開始大力推動。然而,要成功轉型卻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根據Applemint(2021)的報導,為促使台灣傳產加速轉型,政府部門也推出許多政策。 根據Deloitte(2023)的報導,台灣傳統製造業面臨的問題包括通膨、人才荒、綠色轉
Thumbnail
一樣屬於餐飲業,但營業型態不同,就不能從一論斷國境解封的影響。 一樣屬於飯店業,但有的餐飲營收比重甚高,加上分館的全台灣分佈狀況跟客群定位各家都不同,當然也不能從一論斷國境解封的影響。
Thumbnail
一樣屬於餐飲業,但營業型態不同,就不能從一論斷國境解封的影響。 一樣屬於飯店業,但有的餐飲營收比重甚高,加上分館的全台灣分佈狀況跟客群定位各家都不同,當然也不能從一論斷國境解封的影響。
Thumbnail
現在創業時機點好嗎? 成熟的員工會站在老闆的角度去想事情、成熟的創業者會懂得彎道加速逆轉勝,事情往往是一體兩面,全看你從什麼角度、用什麼心態判斷,天無絕人之路,股市走向熊市財產會重新分配,創業市場也是如此,要想著突破重圍、出類拔萃,這不就是最好的時機嗎? 📷 回覆轉寄
Thumbnail
現在創業時機點好嗎? 成熟的員工會站在老闆的角度去想事情、成熟的創業者會懂得彎道加速逆轉勝,事情往往是一體兩面,全看你從什麼角度、用什麼心態判斷,天無絕人之路,股市走向熊市財產會重新分配,創業市場也是如此,要想著突破重圍、出類拔萃,這不就是最好的時機嗎? 📷 回覆轉寄
Thumbnail
近年來,工作模式多樣化發展,不僅自由工作者增加,企業端允許員工從事副業的情形也越來越普遍。再更進一步發展,以前只能裁員或放無薪假的狀況,現在可將員工暫時外借給需要勞力的其他行業。「共享員工」制度若能普及,則對雇用者和受雇者來說,都多了一張安全網。
Thumbnail
近年來,工作模式多樣化發展,不僅自由工作者增加,企業端允許員工從事副業的情形也越來越普遍。再更進一步發展,以前只能裁員或放無薪假的狀況,現在可將員工暫時外借給需要勞力的其他行業。「共享員工」制度若能普及,則對雇用者和受雇者來說,都多了一張安全網。
Thumbnail
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國人大量減少外出,直接衝擊許多實體產業,例如:餐廳、百貨賣場等。商家老闆面臨了倒閉及裁員危機,領薪族則面臨可能失去經濟來源的煎熬 除了固守既有的產業及工作,設法開源才能安然渡過這場防疫持久戰。
Thumbnail
受到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影響,國人大量減少外出,直接衝擊許多實體產業,例如:餐廳、百貨賣場等。商家老闆面臨了倒閉及裁員危機,領薪族則面臨可能失去經濟來源的煎熬 除了固守既有的產業及工作,設法開源才能安然渡過這場防疫持久戰。
Thumbnail
在這次疫情下,我一直想能夠做什麼事情來幫助大家,先想到的就是尋找國外餐飲業目前面對疫情的解決方式,整理提供給大家。希望這些國外餐飲業者的經驗能夠幫助我們一起度過難關。
Thumbnail
在這次疫情下,我一直想能夠做什麼事情來幫助大家,先想到的就是尋找國外餐飲業目前面對疫情的解決方式,整理提供給大家。希望這些國外餐飲業者的經驗能夠幫助我們一起度過難關。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COVID-19衝擊一年,誕生哪些新商業模式? 1.沒人潮!實體銷售寒冬降臨 2.遠端辦公的興起 3.旅遊業慘淡,全球宅商機發酵 4.救營收!企業拓展新業務、新產品 5.台灣不利的地方
Thumbnail
每周一篇文章的讀書會心得報告摘要與筆記,本次分享的文章為:COVID-19衝擊一年,誕生哪些新商業模式? 1.沒人潮!實體銷售寒冬降臨 2.遠端辦公的興起 3.旅遊業慘淡,全球宅商機發酵 4.救營收!企業拓展新業務、新產品 5.台灣不利的地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