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繪本推薦 : 我好想你媽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久前,我們跟媽媽說再 見。我不曉得她到哪兒去了……」

「不久前,我們跟媽媽說再 見。我不曉得她到哪兒去了……」

文/陳怡君諮商心理師

從小到大,我們都經歷過許多大大小小的失落經驗,小從關係結束,大至身邊重要他人的離世、心愛的寵物過世等,每一段經驗都帶給我們許多悲傷情緒和複雜感受。

也因此談到「死亡」時,我們總有一些專屬於我們自己的深刻體驗。

孩子,也有專屬於他們自己的詮釋。

當發現孩子對「生命」與「死亡」有意識時,那麼就是開始談論死亡的議題的時機了。

與孩子談死亡時,我們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們理解「死亡」的樣貌。

當我們能以溫暖、開放的的態度迎接孩子們對生命的好奇時,給予直接、真誠的回應,能夠協助孩子減少對死亡的猜疑和無助畏懼感。

也就是說,我們的「反應」,會是直接影響孩子理解「死亡」的關鍵。

不知道怎麼回答孩子的問題沒關係,因為我們不是無所不知的家長,但我們可選擇成為能好好聆聽孩子聲音的好父母。當孩子們在脆弱時,尊重並允許情緒表達,不需要太複雜的解釋,以孩子們能理解的內容一同陪伴討論,便是最好的回答。

-----------------------

raw-image

今天想分享一本繪本-我好想你媽媽

繪本中的小男孩在經歷了母親過世後開始尋找媽媽的歷程。

小男孩從傷心、氣憤與自我懷疑中慢慢走出來,從尋找母親蹤影到找到了母親的愛,而這份愛讓小男孩再次用心看見了母親,並做了最棒的告白「我會永遠記得她」。

這是一本很好討論「失落情緒」與「死亡」的繪本,透過讀繪本的過程,陪著孩子認識哀傷失落中可能會有的情緒經驗。請想相信孩子對小男孩子的經歷會有自己一套的想法,就是這時刻,讓孩子好好說他的想法,會發現那個死亡沒那麼可怕,而孩子需要的只是陪伴。

圖片來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4425?sloc=mai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聽貓在呼嚕呼嚕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面對悲傷的方法是時間過了就好,我們相信時間會沖淡一切,讓自己沒有空去想,就不用面對痛苦悲傷的情緒。尤其是當我們和家人論及悲傷與想念的心情,其實是不容易開口的,我們會害怕被拒絕討論情緒,也擔心會不會被說著「都這麼久了,怎麼還在難過?」,更何況是小孩的悲傷情緒,如果都沒有說出來,只是壓抑下去,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面對悲傷的方法是時間過了就好,我們相信時間會沖淡一切,讓自己沒有空去想,就不用面對痛苦悲傷的情緒。尤其是當我們和家人論及悲傷與想念的心情,其實是不容易開口的,我們會害怕被拒絕討論情緒,也擔心會不會被說著「都這麼久了,怎麼還在難過?」,更何況是小孩的悲傷情緒,如果都沒有說出來,只是壓抑下去,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總有避免不掉的失落要面對 「接納,就是對自己溫柔」   小時候是繪本拯救我、給予我力量,也是一直陪伴著我長大的好朋友,所以一直到長大了,心裡的那份感動也很想要分享給每個人。    幾年前我寫了自己的第一本繪本故事,以自己的親身親歷寫給失親小孩的繪本,因為我曾有二次在人生的旅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總有避免不掉的失落要面對 「接納,就是對自己溫柔」   小時候是繪本拯救我、給予我力量,也是一直陪伴著我長大的好朋友,所以一直到長大了,心裡的那份感動也很想要分享給每個人。    幾年前我寫了自己的第一本繪本故事,以自己的親身親歷寫給失親小孩的繪本,因為我曾有二次在人生的旅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繪本時難過得無法將它看完,一股最深層的悲傷被喚了出來似的。這也讓我開始思考面對死亡,我們真的都能釋懷嗎?那孩子面對生命的消失所產生的情緒,我們又該怎麼陪伴他們撫平傷口呢?
Thumbnail
第一次看到這本繪本時難過得無法將它看完,一股最深層的悲傷被喚了出來似的。這也讓我開始思考面對死亡,我們真的都能釋懷嗎?那孩子面對生命的消失所產生的情緒,我們又該怎麼陪伴他們撫平傷口呢?
Thumbnail
翻開這本繪本的開頭前幾頁,只見內頁上只寫著簡單的七個字 —「獻給我們的媽媽」,引用著作者的用心,我也想將本篇文章獻給媽媽們,我的母親,妳的母親,你孩子的母親(若讀者您已身為人母,沒錯!正是妳自己本人)。
Thumbnail
翻開這本繪本的開頭前幾頁,只見內頁上只寫著簡單的七個字 —「獻給我們的媽媽」,引用著作者的用心,我也想將本篇文章獻給媽媽們,我的母親,妳的母親,你孩子的母親(若讀者您已身為人母,沒錯!正是妳自己本人)。
Thumbnail
▉談起如何說再見 可能是時間,可能是天氣變化,也可能只是個巧合,最近跟家長們談了不少跟「道別」或者「說再見」有關的話題。有人是家中的寵物因老邁走了,有人則是要送長輩離開,也有孩子提起過去離開的親人。 ▉時間差不多了 有一些對象,我們或許本來就知道他們的時間不多了,能相處的機會少了,因此正在準備與他們
Thumbnail
▉談起如何說再見 可能是時間,可能是天氣變化,也可能只是個巧合,最近跟家長們談了不少跟「道別」或者「說再見」有關的話題。有人是家中的寵物因老邁走了,有人則是要送長輩離開,也有孩子提起過去離開的親人。 ▉時間差不多了 有一些對象,我們或許本來就知道他們的時間不多了,能相處的機會少了,因此正在準備與他們
Thumbnail
生命終將結束,但親愛的你卻未曾離開,傷痛會漸漸淡忘,缺口會慢慢癒合,就像他膝蓋上的小傷疤。   小男孩一早醒來,媽媽過世了,回想了昨晚與媽媽的對話,媽媽告訴小男孩「我會一輩子愛你」,小男孩意識到了媽媽即將離開。 (移動探路客2021.07.22文章)
Thumbnail
生命終將結束,但親愛的你卻未曾離開,傷痛會漸漸淡忘,缺口會慢慢癒合,就像他膝蓋上的小傷疤。   小男孩一早醒來,媽媽過世了,回想了昨晚與媽媽的對話,媽媽告訴小男孩「我會一輩子愛你」,小男孩意識到了媽媽即將離開。 (移動探路客2021.07.22文章)
Thumbnail
《不再孤單》(小時報) 這是一本生命教育的繪本,關於「失去」的療癒繪本。描述故事中的小女孩在失去母親後所經歷的各種負面情緒… 有時不想講話,有時想講個不停;有時安靜,有時想大聲喧嘩、怒吼、尖叫等;有時不想奔跑,有時想盡情奔馳…..,直到爸爸聆聽她的悲傷,開始覺得變得不一樣。 這本繪本讀起來哀傷,
Thumbnail
《不再孤單》(小時報) 這是一本生命教育的繪本,關於「失去」的療癒繪本。描述故事中的小女孩在失去母親後所經歷的各種負面情緒… 有時不想講話,有時想講個不停;有時安靜,有時想大聲喧嘩、怒吼、尖叫等;有時不想奔跑,有時想盡情奔馳…..,直到爸爸聆聽她的悲傷,開始覺得變得不一樣。 這本繪本讀起來哀傷,
Thumbnail
心理諮詢老師常問我的問題是:妳最近單純為自己而做的事情是什麼?我總得歪頭想好久,好不容易擠出來的答案又常被打槍:不對,那是為妳父親做的、不對,那是為妳朋友做的……。這次可以很快這麼回答吧。我為了自己開始書寫,用文字梳理混亂的情緒、用文字撫慰破碎的心靈、用文字證明媽媽的存在、用文字榮耀我與媽媽之間的愛
Thumbnail
心理諮詢老師常問我的問題是:妳最近單純為自己而做的事情是什麼?我總得歪頭想好久,好不容易擠出來的答案又常被打槍:不對,那是為妳父親做的、不對,那是為妳朋友做的……。這次可以很快這麼回答吧。我為了自己開始書寫,用文字梳理混亂的情緒、用文字撫慰破碎的心靈、用文字證明媽媽的存在、用文字榮耀我與媽媽之間的愛
Thumbnail
談到「死亡」時,我們總有一些專屬於我們自己的深刻體驗。 孩子,也有專屬於他們自己的詮釋。 當發現孩子對「生命」與「死亡」有意識時,那麼就是開始談論死亡的議題的時機了。 繪本《 我好想你媽媽 》中的小男孩在母親過世後開始尋找媽媽的歷程。透過讀繪本一起陪孩子認識哀傷失落可能會有的情緒。
Thumbnail
談到「死亡」時,我們總有一些專屬於我們自己的深刻體驗。 孩子,也有專屬於他們自己的詮釋。 當發現孩子對「生命」與「死亡」有意識時,那麼就是開始談論死亡的議題的時機了。 繪本《 我好想你媽媽 》中的小男孩在母親過世後開始尋找媽媽的歷程。透過讀繪本一起陪孩子認識哀傷失落可能會有的情緒。
Thumbnail
關於死亡這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其實不太談論,甚至避諱談論。但是,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是家人的離開,一個是自己的離開,怎麼面對這樣的離開,我們很容易陷入一段很長的沉默。
Thumbnail
關於死亡這件事情,不知道為什麼我們其實不太談論,甚至避諱談論。但是,死亡是每個人必經之路,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是家人的離開,一個是自己的離開,怎麼面對這樣的離開,我們很容易陷入一段很長的沉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