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能開店,我想開一間販賣體貼的店

更新於 2020/05/2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個世界上,當今的社會中,充斥著太多太多的算計、憤怒及不滿;缺少的卻是理解、體諒與同情。也因此造就了許許多多令人感到惋惜的事件。人非聖賢,總有七情六慾;人不可能無過。正因如此,每個人的生活當中也就充滿了各種形形色色的負面情緒、壓力需要理解,想要抒發。
過去當在面對需要心理衛生諮商的個案時,總會下意識第一句問他:「你通常如何排解你的負面情緒與壓力?」通常得到的答案不外乎是運動、閱讀、聽音樂、旅遊或是其他各種類型可以轉移或釋放當下壓力或負能量的行為。但事後想想,當自己真的採行了這些舒壓方案時,情緒與壓力真的得到釋放了嗎?或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見。但可以預見的是,往往在進行這些活動的時候,心裡頭念茲在茲的還是工作、壓力以及種種當下不愉快的情緒。雖然透過這些活動可以讓你暫時遠離這些煩惱與無奈,但並沒有真正的解決問題。
那麼,問題是什麼?過去我總認為這樣的問法以及解決方案是另一種逃避。是把當下的情緒、事件、壓力放置在一個暫時看不到的地方,先滿足自己需要(或想要)完成的事情後,再來面對這些事情。若是願意面對並解決事情,或許是個負責任的方式。但僅限於事情得以解決的外顯事件上,例如工作、課業或是只要付出時間與精力就可以完成的事項。但是另一個層面呢?心情!
有些人認為自己是個工作狂,心情好不好完全取決於工作上能否獲得成就感。這色人約略可以分為兩種:其一是不問報酬、不問工作時長,心情好或不好完全取決於工作能否達到心裡預設的標準與目標。遇到困難與壓力或許可以透過其他的方式解決,或許會有暫時逃離的狀況,但是一但找到解決方案,回到崗位上自然這些困難、壓力與煩悶自然迎刃而解。另一種是藉由工作逃離生活中的其他壓力,這些壓力或源自於家庭、經濟與人際關係,對這些人來說,單純的處理工作是開心的,是可以不用面對這些煩人的事情的。當回到家中面對著逃離了一天的其他事情,便又藉口埋首工作;這類人在某種層面上來說與透過前述的運動、閱讀、聽音樂、旅遊或是其他各種類型所謂舒壓行為其實無異。都是藉由另一個可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逃離原本應該面對與處理的事件。
那麼造就這些問題的成因又該是什麼呢?缺乏理解、共情、同情與體貼。每個人總認為別人應該理解自己究竟遭遇了什麼事情,並且有著即使不予協助也不應落井下石心態。但當雙方彼此之間都出現著同樣的心理之時,隨之而來的往往是爭執。「你究竟為什麼要這麼做?」、「你到底懂不懂為什麼我要生氣?」、「我受夠了,為什麼每次與你溝通都會是同樣的結果?」這一類的話語往往是源自於希望對方理解自己、懂自己心中的煩悶與壓力所拋出的一個又一個看似輕巧卻又傷害極深的話語。而當接收到這樣訊息的另一方也有著相對性的壓力與情緒時,其結果不是爭吵就是逃避。如此無盡循環,問題永遠得不到解答。
事實上,這是另一種「我認為這樣對你比較好」的家父長心態的延伸,也就是「你為什麼都不聽我講,我認為這樣對我們都好」。也就造就兩邊都不願意傾聽、理解、共情、同情與體貼。不斷惡化的狀態之下,即使其中一方在經過深度思考後一度願意理解並同情,但只要想起自己從未獲得相應性的回應之時,便又將此善意回收。我想這在家庭成員之間會是非常常見的問題。取而代之的就是一次輕輕說、兩次不耐煩、三次就吵架的一次就一次的爭執。
如果要追根究柢的去找尋原因,事實上會回到兩個人的身上。也就是當兩個人面對到不同的情緒、壓力或挫折時,當面對到可以抒發或發洩情緒的那個人時,往往一股腦的會將所有的情緒堆疊與加總。若此時對對方也有怨懟、或是對方也有相同的情緒時。大戰往往一觸即發。
過去若我自己心情不好,我通常拒絕回應任何需要照顧他人心情的諮商、傾聽或活動。因為在無法給予自己體貼的狀態之下,往往回給別人的只會是更負面的回應。
回到主題,「若能開店,我想開一間販賣體貼的店」。事實上,我並不是要提供任何的體貼服務,而是希望每個人都能把體貼放在自己身上,先體貼自己之後才能體貼他人。因為人往往都是理性且自利的,所以只有把自己的心情照顧好了,學會了或者買到了對自己的體貼,也才能理解、共情、同情並且體貼他人。若不然,連自己的心情都照顧不好,更遑論自己可以照顧他人的心情。那麼也就一次又一次的逃。又能逃到幾時呢?
avatar-img
3會員
11內容數
其實就是無為,但是是無法作為,對生活無力、對工作無奈、對家庭無言 只好透過文字分享取得共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不僅有助於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尋求幫助。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轉變以及學會尋求心理諮商的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與極限。如果我們總是想要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與煩惱。我們需要學會放過自己,放下心中多餘的情緒,減少給自己的內耗,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有許多的情緒其實都是多餘的,它們就像一把刀,一寸寸地割傷我們的心。而這些情緒,往往都是我們自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不少人對於"情緒療癒"抱持著質疑甚至排斥的態度,認為心情不好就好啊! 大家都會心情不好啊!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心情好也是過一天,心情不好也是過一天,還要去什麼"療癒"? 我個人一直覺得這著偏見及忽視蠻可惜的 情緒療癒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需求和內在世界,當然這絕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不僅有助於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尋求幫助。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轉變以及學會尋求心理諮商的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面對不快負面情緒,通常我會自己忍受排解,不會無端去遷怒他人,不會想找人訴苦抱怨,也不會主動去關心他人。 自己已經累積很多煩悶事了,不想還要吸收他人的 當有人找我抱怨訴苦時,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是成熟懂事的成人了不是嗎?我心裡都會這麼想著。 抱怨訴苦也是在說他人壞話,我會盡力不要成為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與極限。如果我們總是想要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與煩惱。我們需要學會放過自己,放下心中多餘的情緒,減少給自己的內耗,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有許多的情緒其實都是多餘的,它們就像一把刀,一寸寸地割傷我們的心。而這些情緒,往往都是我們自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Thumbnail
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有不少人對於"情緒療癒"抱持著質疑甚至排斥的態度,認為心情不好就好啊! 大家都會心情不好啊!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心情好也是過一天,心情不好也是過一天,還要去什麼"療癒"? 我個人一直覺得這著偏見及忽視蠻可惜的 情緒療癒的目的,是要讓我們關注自己的情緒、需求和內在世界,當然這絕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