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在有趣的影片中來場科學冒險

和我們在有趣的影片中來場科學冒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圖/LIS線上教學平台

圖/LIS線上教學平台

原報導於:2018-02-04
編採:錢佳玥 責任編輯:鄭珮辰

與LIS 線上教學平台是一個政府立案之公益性社團法人(NPO),成立於2013年7月,今年已經是二度參與雜學校的展覽。平台打碎現有國高中的理化課程內容,以科學史的順序重新排列課綱,並將科學家發現科學原理的過程製作成故事影片在網絡平台播放。期待這些影片可以激發國小五年級到國中階段的孩子們對於學習科學的熱情。

創辦人嚴天浩畢業於成大化學系。大三時受到薩爾曼·可汗(khan academy創辦人)在TED演講中的啟發,看見教學影片與線上教育在未來將建構起的影響力,希望能夠透過自身專業上的能量結合線上教育的力量,解決臺灣城鄉教育資源落差的困境。但剛開始的影片作品成效並不如預期,正巧當時嚴天浩被朋友邀請去臺東當教學志工,在偏鄉實地教學的經歷讓他意識到偏鄉的孩子缺的根本不是我們想像的電腦、課本等實體資源,他們真正缺乏的是——學習動機。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缺乏學習動機?在幾經思考與實地探查中,他找到了答案:「我們在教科學的時候總是在教導後面那一段原理,而不是領著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嚴天浩認為如果孩子們能以科學家的思維來思考問題,那麼他們就能知道所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上該如何實際應用,而不只是應付考試而已。因此LIS在2015年初重新出發,以話劇形式演繹科學家發現科學現象的過程,再根據科學現象推導出原理,最後還會延伸相關的有趣小實驗,讓孩子們更瞭解科學原理的日常應用。影片上線後成功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影片中的兩位自然老師嚴八(嚴天浩)和魯富(姚荏富)更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LIS將影片帶到雜學校展覽現場放映,吸引了很多孩子們的目光。(圖/LIS線上教學平台)

LIS將影片帶到雜學校展覽現場放映,吸引了很多孩子們的目光。(圖/LIS線上教學平台)

除了線上影片的製作,LIS也發展線下實體教學和教案開發。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團隊每週都會去為臺東「孩子的書屋」和「永齡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上課。但給這些孩子上科學課的並不是傳統的理化老師,而是政大中文系畢業,現任LIS平台的閱讀老師—陳儷文。「這是因為理化背景的人可能因為過於熟悉知識,而教得不那麼仔細。如果非理化背景的人可以先理解知識並再去教別人,使教學內容更細膩,那麼孩子們也能更有效吸收知識。」團隊成員姚荏富解釋道。

除了親自教學的兩間學校之外,LIS也希望平台的影片和教案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學校老師進行科學教學,所以平台在設計教案時會與學校的老師們進行共同備課,瞭解在校老師認為的教學重點,使得開發出的教材更符合在校老師教學需求。

LIS以科學史的脈絡拍攝趣味影片,現場展出已完成的化學科目的影片內容和即將開始拍攝的物理科目的內容規劃。(圖/錢佳玥)

LIS以科學史的脈絡拍攝趣味影片,現場展出已完成的化學科目的影片內容和即將開始拍攝的物理科目的內容規劃。(圖/錢佳玥)

今年,是LIS二度來到雜學校的展覽,除了在現場用大螢幕播放平台製作的影片外,展位內安排了一面「科學史脈絡圖」,讓科學家與民眾「近距離接觸」,更準備了扭蛋機的抽獎活動,贈送限量獎品給現場參與互動的來賓,展覽內容豐富又有趣。姚荏富說:「去年參加雜學校時,還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些線上影片拍攝的想法。今年我們已完成化學科目的25集影片的製作,下一步是繼續物理科目的25集製作!」。這些影片依然是免費開放給學生,LIS一路走來秉持著初衷,要讓每個孩子擁有一份屬於自己好用又好玩的學習資源,也期待孩子們可以跟隨著科學家們的步伐,掌握探索發現知識的方法,去探索屬於自己的未來,實踐心中夢想。

avatar-img
雜學校的沙龍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雜學校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廣達文教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成立至今,基金會一直以林百里董事長提出的「文化均富、科技均享」為最終努力目標。期待在財富無法均分的時代,能夠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同樣的文化資源,也可以讓每個人都輕鬆地接觸科技,享受科技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啟萌教育在2016年3月成立,2017年8月甫創立位在復興北路上的實體學校。關於第一次參與雜學校展覽,創辦人Alice(侯采彤)表示,她是一個從機械系畢業的女生,在就學期間擁有豐富的教具製作、機構設計和出國交換經歷,讓她開始思考自身的專才與「教育」之間的關聯,進而產生了很不一樣的想法。
學苑的創辦者賴岳林(Raymond Lai)曾經是美國矽谷的一位電腦工程師,同時也對教育有熱誠的他發現像微軟、Facebook 這樣大型的電腦科技公司或平台,他們的創辦人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創業並且獲得成功,這說明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在更小的年齡就接觸了程式語言,並且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
在苗栗縣鳴鳳古道的獅潭鄉,佇立著藍色小屋生態教室,緊鄰著新店溪、與翠綠的山林為舞,藍色小屋的主人李業興從小在苗栗長大,某次機緣下毅然辭去了12年的保險工作,重新回到滋養他的故鄉,推廣環境教育,並發展獨特的生態桌遊「蜥蜴大冒險」。
教室中,有人把腳掌塗上不同顏料,在畫布上踩啊踏啊,看似好像在玩耍,其實他們正在進行一場心靈保健之旅,課程主辦單位有個溫柔的名字—「日心月藝」,有太陽的溫暖正向,也有月亮的滋養撫慰,象徵著生命的共同起源,也代表追求生命本真的企圖。
五百年前莎翁的劇作中,玫瑰代表愛情,五百年後戀人依然互贈玫瑰,玫瑰享有愛情裡不可分割的元素,但玫瑰花在台灣面臨研發技術落後的挑戰,儘管數十年如一日的樣貌,很符合人們對愛的嚮往,卻也削弱台灣花卉產業的競爭力,「虎科小花農」為解決台灣玫瑰花的困境,把各式特殊的玫瑰搬來雜學校參展。
廣達文教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性組織,成立至今,基金會一直以林百里董事長提出的「文化均富、科技均享」為最終努力目標。期待在財富無法均分的時代,能夠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到同樣的文化資源,也可以讓每個人都輕鬆地接觸科技,享受科技為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啟萌教育在2016年3月成立,2017年8月甫創立位在復興北路上的實體學校。關於第一次參與雜學校展覽,創辦人Alice(侯采彤)表示,她是一個從機械系畢業的女生,在就學期間擁有豐富的教具製作、機構設計和出國交換經歷,讓她開始思考自身的專才與「教育」之間的關聯,進而產生了很不一樣的想法。
學苑的創辦者賴岳林(Raymond Lai)曾經是美國矽谷的一位電腦工程師,同時也對教育有熱誠的他發現像微軟、Facebook 這樣大型的電腦科技公司或平台,他們的創辦人都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創業並且獲得成功,這說明很多發達國家的孩子在更小的年齡就接觸了程式語言,並且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
在苗栗縣鳴鳳古道的獅潭鄉,佇立著藍色小屋生態教室,緊鄰著新店溪、與翠綠的山林為舞,藍色小屋的主人李業興從小在苗栗長大,某次機緣下毅然辭去了12年的保險工作,重新回到滋養他的故鄉,推廣環境教育,並發展獨特的生態桌遊「蜥蜴大冒險」。
教室中,有人把腳掌塗上不同顏料,在畫布上踩啊踏啊,看似好像在玩耍,其實他們正在進行一場心靈保健之旅,課程主辦單位有個溫柔的名字—「日心月藝」,有太陽的溫暖正向,也有月亮的滋養撫慰,象徵著生命的共同起源,也代表追求生命本真的企圖。
五百年前莎翁的劇作中,玫瑰代表愛情,五百年後戀人依然互贈玫瑰,玫瑰享有愛情裡不可分割的元素,但玫瑰花在台灣面臨研發技術落後的挑戰,儘管數十年如一日的樣貌,很符合人們對愛的嚮往,卻也削弱台灣花卉產業的競爭力,「虎科小花農」為解決台灣玫瑰花的困境,把各式特殊的玫瑰搬來雜學校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