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在有趣的影片中來場科學冒險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LIS線上教學平台
原報導於:2018-02-04
編採:錢佳玥 責任編輯:鄭珮辰
與LIS 線上教學平台是一個政府立案之公益性社團法人(NPO),成立於2013年7月,今年已經是二度參與雜學校的展覽。平台打碎現有國高中的理化課程內容,以科學史的順序重新排列課綱,並將科學家發現科學原理的過程製作成故事影片在網絡平台播放。期待這些影片可以激發國小五年級到國中階段的孩子們對於學習科學的熱情。
創辦人嚴天浩畢業於成大化學系。大三時受到薩爾曼·可汗(khan academy創辦人)在TED演講中的啟發,看見教學影片與線上教育在未來將建構起的影響力,希望能夠透過自身專業上的能量結合線上教育的力量,解決臺灣城鄉教育資源落差的困境。但剛開始的影片作品成效並不如預期,正巧當時嚴天浩被朋友邀請去臺東當教學志工,在偏鄉實地教學的經歷讓他意識到偏鄉的孩子缺的根本不是我們想像的電腦、課本等實體資源,他們真正缺乏的是——學習動機。
那麼,為什麼孩子會缺乏學習動機?在幾經思考與實地探查中,他找到了答案:「我們在教科學的時候總是在教導後面那一段原理,而不是領著他們像科學家那樣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嚴天浩認為如果孩子們能以科學家的思維來思考問題,那麼他們就能知道所學習的知識在生活上該如何實際應用,而不只是應付考試而已。因此LIS在2015年初重新出發,以話劇形式演繹科學家發現科學現象的過程,再根據科學現象推導出原理,最後還會延伸相關的有趣小實驗,讓孩子們更瞭解科學原理的日常應用。影片上線後成功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影片中的兩位自然老師嚴八(嚴天浩)和魯富(姚荏富)更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LIS將影片帶到雜學校展覽現場放映,吸引了很多孩子們的目光。
(圖/LIS線上教學平台)
除了線上影片的製作,LIS也發展線下實體教學和教案開發。為了更好地瞭解學生的學習成效,團隊每週都會去為臺東「孩子的書屋」和「永齡希望小學」的孩子們上課。但給這些孩子上科學課的並不是傳統的理化老師,而是政大中文系畢業,現任LIS平台的閱讀老師—陳儷文。「這是因為理化背景的人可能因為過於熟悉知識,而教得不那麼仔細。如果非理化背景的人可以先理解知識並再去教別人,使教學內容更細膩,那麼孩子們也能更有效吸收知識。」團隊成員姚荏富解釋道。
除了親自教學的兩間學校之外,LIS也希望平台的影片和教案能夠幫助到更多的學校老師進行科學教學,所以平台在設計教案時會與學校的老師們進行共同備課,瞭解在校老師認為的教學重點,使得開發出的教材更符合在校老師教學需求。
LIS以科學史的脈絡拍攝趣味影片,現場展出已完成的化學科目的影片內容和即將開始拍攝的物理科目的內容規劃。(圖/錢佳玥)
今年,是LIS二度來到雜學校的展覽,除了在現場用大螢幕播放平台製作的影片外,展位內安排了一面「科學史脈絡圖」,讓科學家與民眾「近距離接觸」,更準備了扭蛋機的抽獎活動,贈送限量獎品給現場參與互動的來賓,展覽內容豐富又有趣。姚荏富說:「去年參加雜學校時,還只能和大家分享一些線上影片拍攝的想法。今年我們已完成化學科目的25集影片的製作,下一步是繼續物理科目的25集製作!」。這些影片依然是免費開放給學生,LIS一路走來秉持著初衷,要讓每個孩子擁有一份屬於自己好用又好玩的學習資源,也期待孩子們可以跟隨著科學家們的步伐,掌握探索發現知識的方法,去探索屬於自己的未來,實踐心中夢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34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書單|《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當人生來到谷底,只有哲學能夠帶你超越推薦 ★★★★★ 《當失戀的我遇上尼采》   高中生亞里莎經歷失戀後到斷緣神社,祈求遇見嶄新的自我,也想要有一個能說真心話、直率的朋友。在春天,這適合邂逅的季節,她遇見了尼采(智慧型手機APP開發工程師)、齊克果(少女雜誌專屬讀者模特兒)、叔本華(古典喫茶店老闆)、沙特(少女酒吧老闆)、海德格(京都
Thumbnail
avatar
纆繗
2021-09-05
幸福哲學︱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生活品質常被用來表達「物質上的品質」,其實,生活品質更適合被定義為「身心被滿足的程度與品質」。世俗的塵念總是錯綜複雜,人們不斷地在擁有與失去之間認識自己,想擁有的太多,失去便為此痛苦不已。不禁想起,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原來這個世界上有這麼多我不需要的東西」。  不止是東西,許多人事物、情緒、慾
Thumbnail
avatar
Nona文字散步
2021-08-21
為什麼自由主義的年輕人會變成武器科學家?他們學習到在組織的文化中看事情#F編 #大科學 #兩種心靈 拿到熱騰騰的《兩種心靈》,就翻到了一處責編、譯者、推薦者,甚至這本書的讀者應該不會太關注的一個小段落,但是,如果你是《大科學》的責編或讀者,你一定一眼就會看到這個段落,而這個段落,讓我們在閱讀《大科學》時那種不自在,感到怪異的心情,稍稍有點理解。
Thumbnail
avatar
左岸文化
2021-08-05
疫情並沒有帶來新的教學問題,只是凸顯了他們由於突如其來升溫的中國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COVID-19) 疫情,教育部宣布全國各級學校自 5 月 19 日起停止到校上課,改採線上教學。現場老師們須面對「如何在教學模式轉變的情況下,仍能盡可能維持孩子學習成效」的課題。
Thumbnail
avatar
江彥辰
2021-06-01
我們有底蘊嗎?《一根蠟燭的化學史》帶來的省思 《一根蠟燭的化學史》在英國印了近兩百版,被譯成數十種語言,在日本就印了近八十版,台灣直到2012年才有中譯本,卻乏人問津。在聖誕節為青少年舉辦通俗科學演講是英國皇家科學院的傳統,它讓肯上進的青少年除了狂歡派對外還有個去處。這本書就是法拉第在聖誕講座長達12年演講內容的結集。我們又為青少年做了什麼呢?
Thumbnail
avatar
王溢嘉
2020-08-25
[BC瘋股票] 我在2020股災中學到的3件事  股災中獲得財富重分配的機遇固然重要,但對於散戶來說或許學到什麼經驗或教訓可能比單純的財富還要更值得喔! BC分享三件這次在股災中學到的事情~
avatar
Brian C
2020-05-23
我現在讀的科系真的會對未來有幫助嗎?      如標題所說,我想這肯定是多數人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到迷茫的課題,學習專業科目只要掌握到要點便如魚得水,而人生、未來這個課題卻往往只能感到迷茫!我的身邊有太多人都有這個問題,連我也曾經困惑過——我今天進入這個科系,對我的未來真的會有幫助嗎?答案是—不見得會!
Thumbnail
avatar
安橙
20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