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靜坐、修靈與禪修有什麼不同?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raw-image
日常生活即是修行的道場

二十一世紀的修行就是修自己的「身、心、靈」,在上一篇文章有分享:第一便是「重道德」,主要是修身,第二是「修清靜」,主要是修心,第三則是「法自然」,主要倡導自然修法,最後,若能依循前三者身、心、靈的修行,則能達到「靈收圓」的最高境界。

所以,靈的提升是修行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而靈的提升就是「修靈」,但是要用怎樣的方法才能達到靈的提升與修靈的目的呢?
簡單的說,就是「靜坐」,也就是用靜坐的方法,讓肉體與靈體合一,這種自我靈肉結合的正統修行,就是二十一世紀回歸正道的收圓修行。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63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靜心書寫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臣靜靜寫
44會員
207內容數
喜歡書寫,也喜歡靜心, 用簡單的文字,慢慢認識自己的心💛... 歡迎來聊聊💕
老臣靜靜寫的其他內容
2024/07/27
本書介紹了吸引力法則宗師的著作,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情緒引導系統實現人生目標。書中包含了33個案例,提供實用的操作和實踐。文章分享了本書的共鳴心得,並提供了行動反思計畫,希望讀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理念,並從中受益。
Thumbnail
2024/07/27
本書介紹了吸引力法則宗師的著作,深入探討如何透過情緒引導系統實現人生目標。書中包含了33個案例,提供實用的操作和實踐。文章分享了本書的共鳴心得,並提供了行動反思計畫,希望讀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理念,並從中受益。
Thumbnail
2024/05/24
這本書分享了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的故事,著重在佛學智慧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並帶來改善情感和行為的啟發。
Thumbnail
2024/05/24
這本書分享了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的故事,著重在佛學智慧如何應用於日常生活中,並帶來改善情感和行為的啟發。
Thumbnail
2024/02/24
在現代社會中,好人病可能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讓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背離了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七步驟解決方案,讓人找到解決好人病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健康且平等的人際關係。該書通過導讀者個人反思並提供了行動計劃,旨在幫助讀者找回自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Thumbnail
2024/02/24
在現代社會中,好人病可能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讓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背離了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七步驟解決方案,讓人找到解決好人病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健康且平等的人際關係。該書通過導讀者個人反思並提供了行動計劃,旨在幫助讀者找回自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
Thumbnail
禪或是冥想因它對於大腦的放鬆有很大的幫助,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關注,許多佛教團體甚至也常常以禪坐放鬆作為弘化的課程,期待讓大家能一起體驗禪坐的美好。
Thumbnail
禪或是冥想因它對於大腦的放鬆有很大的幫助,在現代社會越來越多人關注,許多佛教團體甚至也常常以禪坐放鬆作為弘化的課程,期待讓大家能一起體驗禪坐的美好。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心靜,才能與宇宙相應。」 眾生無明習氣深重,若沒有透過修行,將七情六慾和貪嗔痴慢疑一點一點地除去,就會一直在六道輪迴中輾轉來去,苦不得脫,無有出期。修行,要守戒律,才不會一直造惡業、犯因果;修行,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六祖壇經》:「菩
Thumbnail
一念分別,魔障即成。一心執著,虛實顛倒。 不論哪個宗教,任何形式的修行,旨在提升人性,能夠對內無礙,對外有愛。
Thumbnail
一念分別,魔障即成。一心執著,虛實顛倒。 不論哪個宗教,任何形式的修行,旨在提升人性,能夠對內無礙,對外有愛。
Thumbnail
我從未想過,修行竟能對一個人的身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更可以具現於外在的形體。畢竟真要說做了什麼,其實也不多,也就是平均每日約四十分鐘的靜坐、持咒、觀想罷了。相較於任一宗派的法門儀軌,
Thumbnail
我從未想過,修行竟能對一個人的身心帶來翻天覆地的改變,更可以具現於外在的形體。畢竟真要說做了什麼,其實也不多,也就是平均每日約四十分鐘的靜坐、持咒、觀想罷了。相較於任一宗派的法門儀軌,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良因法師 著 良因曰 : 所謂的修行,便是恢復到心的本來面目,而不是要強加指引,希望心成為我們所期盼的「寂靜」狀態。 在此穩定的狀態中,修行大乘佛法,如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 便有依止處,而念念增長功德。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Thumbnail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
Thumbnail
禪修重在體驗:中國人所謂的打坐,英文的名稱,就是冥想的意思。
Thumbnail
禪修重在體驗:中國人所謂的打坐,英文的名稱,就是冥想的意思。
Thumbnail
靜坐、修靈與禪修有什麼不同? 日常生活即是修行的道場 二十一世紀的修行就是修自己的「身、心、靈」,在上一篇文章有分享:第一便是「重道德」,主要是修身,第二是「修清靜」,主要是修心,第三則是「法自然」,主要倡導自然修法,最後,若能依循前三者身、心、靈的修行,則能達到「靈收圓」的最高境界。 所以,靈的提
Thumbnail
靜坐、修靈與禪修有什麼不同? 日常生活即是修行的道場 二十一世紀的修行就是修自己的「身、心、靈」,在上一篇文章有分享:第一便是「重道德」,主要是修身,第二是「修清靜」,主要是修心,第三則是「法自然」,主要倡導自然修法,最後,若能依循前三者身、心、靈的修行,則能達到「靈收圓」的最高境界。 所以,靈的提
Thumbnail
認識因果修行,即是重道德、修清靜、法自然、靈收圓 近數十年來,社會高度的繁榮與發展,造成了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極端失調與失衡。  憂鬱症、分裂症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增加。 可見人們在汲汲營營、追逐名利之餘,更是感到精神空虛與不知所來與所往。 這個時候
Thumbnail
認識因果修行,即是重道德、修清靜、法自然、靈收圓 近數十年來,社會高度的繁榮與發展,造成了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極端失調與失衡。  憂鬱症、分裂症等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增加。 可見人們在汲汲營營、追逐名利之餘,更是感到精神空虛與不知所來與所往。 這個時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