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學與社會觀察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政治哲學從古希臘時代就是一門相當重要的學科,即使到了今天仍有許多知識份子或學者希望透過政治哲學的引道來理解自己所處的世界或尋找一種行動的可能。政治哲學的過程往往是歷史性的,透過閱讀歷史上不同時空的重要政治哲學經典來逐漸習慣哲學性的思考政治與社會。然而,政治哲學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有這樣一種想法不斷被提起:那些身處在不同時空下所得出來的哲學結果往往是與自身所面臨的時空格格不論,或應無法應證其實踐結果好壞而使人心中忐忑不安。在這樣的困境之下,知識份子或學者往往對政治哲學產生兩種對立的態度:要嘛一切以政治哲學所引導之結論為是,執迷的相信烏托邦的存在只是尚未被人驗證而已,或者則是拋棄那些偉大卻虛幻的玄想,停留在事實描述與各種問卷調查的數據之中。以上兩種態度使得政治哲學被關進了同好者們的象牙塔,成為一種不為世俗人所道之宗教。這樣的情況不禁令人想問,政治哲學所學為何?有可能實踐嗎,抑或真的只是一種玄想?
這裡必須先為政治哲學的性質先下個定義:首先,政治哲學是一種「思想工具」,是用來使複雜的政治或社會現象能夠被清楚的理解,並且積極地建構出「理想上」的社會行動方針。
有了這樣的定義之後就可以接著推想工具是為了要應用於對象之上,而工具的使用往往也必須是對象而定,就如同沒有人會拿西瓜刀切奇異果一樣。於是便可知曉政治哲學的應用往往是要看現實的政治社會情況而定。除了熟習古今各種政治哲學之外,同時也要對自身所處的政治社會環境具備適當的觀察能力。例如,要將政治哲學應用到當前國內的政治生態時,勢必要先對其歷史和各政治勢力之結構分部有一定的理解,才有可能找到一個合乎實踐的理想方針執行。
另一方面,對於那些捨棄政治哲學的社會觀察家或學者來說,他們想用一己的視野來認識或評判整體巨大的政治社會環境,就像徒手掰榴槤一樣,往往會落得以為見林實則見樹的下場,所做的預測要不是不準確,不然就是陷入可有可無的尷尬之中。
歷史上優秀的政治思想家,往往都是先博通了各種政治哲學經典,然後跳入凡塵,對是間的巨大變遷或微小現象展開超越現象本身的推理,或給予新的意義。因此,一位政治哲學學徒不僅僅只是熱愛知識而已,他更要熱愛他所身處的現實,以及現實背後的歷史。作為台灣政治思想的學徒,不只要精熟古今政治思想,更要適度的關注現實政治,發掘台灣人實踐其政治權力的軌跡,方可得一適於台灣脈絡之政治哲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95會員
    109內容數
    本沙龍用於發表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課程之講稿、評論與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豐原社會科學高等 的其他內容
    韋伯逝世百年後的反思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社會觀察)葉元之的政治口水,唐鳳獸影片0成本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化身「唐鳳獸」拍攝影片宣傳,在影片推出後,新北市議員葉元之拍了一個嘲諷影片,用以抨擊政府亂花公帑,並附上「寫腳本半小時,錄製半小時,助理後製2個工作天,費用0元」這段文字,把影片評得一文不值。新聞隨後訪問了拍微電影的業者,詢問這到底該花多少錢拍得出來,業者說了個數字大概10萬塊。
    avatar
    草食男的自我修養
    2021-09-29
    釀影癡限定|俄國文學改編電影中的人物形象與政治思想觀察本文將分析十部由俄國文學改編的電影,原著文本的時間橫亙中世紀基輔羅斯至蘇聯時期,承接了俄羅斯文學家對於自我、他人、社會,以及國家的理解和反思,改編電影則是透過了俄國與他國導演的眼睛,理解俄羅斯從何而來,如何形塑成今日的模樣,並且探問是否能透過這些文學結晶摸索出俄羅斯未來的路
    Thumbnail
    avatar
    吳思恩
    2020-09-30
    臺灣社會需要更務實的政治觀我觀察臺灣一段時間,我發覺臺灣的政治是走兩極的。我在臺灣很常看到的兩種批評,一種是拒絕任何改變,覺得只要保守就可以回到蔣經國時代大家一起發大財;另一種是「這個改變不完美就要譴責」,一旦談及理想,就可以無視現實,沒做到盡就是騙票。
    Thumbnail
    avatar
    鄭立
    2020-02-04
    【🇺🇸參議院聽證: 中方須信守承諾 落實自治與民主 國際社會與港人攜手監察 制裁侵犯人【🇺🇸參議院聽證: 中方須信守承諾 落實自治與民主 國際社會與港人攜手監察 制裁侵犯人權者官員🇭🇰】 在美國時間26號早上,我繼於5月就香港狀況在國會聽證後,今日再次受邀出席。這是連續兩個星期國會有關於香港的聽證會,其關注度是史無前例的。然而,即使《香港人權民主法案》貌似聲勢浩大,距離
    Thumbnail
    avatar
    羅冠聰
    2019-09-28
    3. 專業、民意與政治的共伴效應:從輿論看颱風假的社會意涵(上)瑪莉亞颱風「快閃」過境,留下颱風假的熱議。全民工時調整是件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故風災的來襲往往是對縣市首長應變處置的一大考驗。天象的瞬息萬變使得輿論也不斷轉動著風向球,「四點鐘之亂」、「雙北不同調」皆首見於風災天,輿論在作為百民心聲抒發時,是否也隱含更多結構性問題的存在,亦或兩者其實互為因果?
    Thumbnail
    avatar
    Lynn 陳怡霖
    2018-07-12
    垃圾不分藍綠,都是要燒掉。柯文哲的社會運動政治學2018年5月18日,台北市長柯文哲在Jumpstart Global 青年創新論壇中,分享他對於世代的看見。喜歡研究歷史背景的柯P,認為近代社會運動引起的巨變,以2013年的白衫軍運動及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最具代表性。
    Thumbnail
    avatar
    鍾天選/人生整理師
    2018-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