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雜記之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本文因同步收錄在艾比索雜誌,因雜誌性質關係,文字用詞可能較酸,請注意。)
原文標題:隨便談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相關行業有時候就是會遇到一些不難解釋但偏偏就是很複雜的事情。不難解釋,因為很多道理大家都懂,很多現象大家心知肚明;偏偏很複雜,因為一但需要解釋,很多前因必須被概括,很多字詞的刻板印象造成了溝通上的歧異。
  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屎垢卡在皺褶裡。有很多必須與人溝通的時刻太過魔幻,以至於當下不知道到底是自己被下了降頭還是對方被下了降頭,為什麼我想說你不讓我說,想讓你說,卻說了讓人聽不懂?甚至開始比大小聲,跟我不聽我不聽我不聽的戲劇效果有八七分相像。
  像剛剛那段,也許有些人就會開噴:「身為教職人員可以說屎嗎?髒不髒?有沒有規矩!這樣怎麼以身作則!」並且不覺得自己已經模糊了焦點。雖然不見得會遇見舉起伸張正義的大旗就不放下的對象,但遇到拿著道德戒尺伸長了就縮不回去的人大有人在。說起來,說屎尿為何不可?覺得難聽,是因為人類習慣日常中避諱髒亂,但為什麼要避諱?很多拿著戒尺的人大概也不懂手上為什麼有把尺。然後,我們就成功地被模糊了焦點,變成討論屎尿髒亂之可不可了。
  往往想要將話題轉回正題上,對象可能就會開始資格論,開始貼一些聽起來很棒棒但其實很自以為是的標籤:「身為人師就應該要言行作為表率,你動不動就講這些亂七八糟的,怎麼教小孩?」這時雖然多數人都有想拿起鏡子照對方的衝動,但畢竟最後無論對錯,往往還沒釐清前先變成豬八戒會是自己,所以各位還是先住手,別急著當天蓬元帥。沒有跟著唐三藏一路向西的瓜子眾,都會覺得自家的潑猴最帥才會樹大招風,這時候再說潑猴為什麼就是成不了悟空,瓜子眾也只會覺得是悟淨、悟能的偏見。
  不過幸好,瓜子眾總是比較少的,但許多瓜子眾不覺得自己總是在嗑瓜子,要知道瓜子眾也是要賺錢買瓜子來放的。在多數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往往以為自己已經練就了棗核釘這門絕活,忙著賺錢之餘往潑猴腦門噴幾顆棗核,看看他反應甚至沒反應,就覺得很了解自家人了。
  所謂「我家小孩很乖」、「孩子還小」之類的台詞常常就是因為不夠瞭解一個人,或是沒有將孩子當作一個可以溝通對談的存在。以至於當小孩脫離掌控或監視範圍,大多數養育者就只能當看故事的群眾去閱讀不在自己掌握下發生的事情。可是,並不是大多數的人都有分析故事或推理因果的能力,就算真的擁有這些能力,也不見得能將本來就不是很完整的故事前因後果順利拼湊出來。這就是瓜子眾和正在向西行的一干人等的資訊不對等。
  唐三藏縱使身在這個事件當中,也學會壓制潑猴的緊箍咒,但敢說「我超了解我老婆/老公」的人往往都會出紕漏,何況只是期待快樂遠行的小夥伴。然而,這些莫名其妙從白洞裡面湧出來的信任與自信,其實大多時候都是瓜子眾自身的倒影。
  但資格論說,身為一個合格的教職人員,就算鏡子已經擺在眼前,你也不能告訴對方前面是一面鏡子。因為對方正在照鏡子的興頭上,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成為指責他不是的呈堂證供。受害者是鏡子裡的那個,執起法槌的是他本尊,你再講,你就是右派,你就是萬惡的資本主義!不槌倒你,小心本尊的法槌絕不放下!
  天可憐見,這樣的人其實真的不多,大概跟日本壓縮機一樣稀少,但是遇上一個,後面常常會有一群。這樣一群人建構出來的家庭教育未來怎樣不好說,因為很多時候,孩子自己年紀越大能脫離原生家庭的時間越久,所接觸到的資訊或人事物說不定能使他產生好的改變,但也很有可能從此被牢牢綁在鏡子裡也難說。
  從事這行,無論是什麼方面,自己的造化或上蒼造化都很重要啊。
  走在這條路上,才逐漸理解有溝沒有通真的是一道難以跨越的坎,最困難的莫過於讓雙方都有傾聽的意願,而不是顧著噴自己的垃圾,甚至願意傾聽之外,還得試著設身處地理解對方的資訊才能真正懂他要表達的核心。否則瓜子眾對上瓜子眾,只會互噴瓜子,期待雙方都被瓜子噎死,或者一方耐不住了發動棗核旋轉機槍就不妙了。
avatar-img
1會員
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破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時候想要啟口說一些經驗談,卻回頭發現,這些經驗談在現實的洪流當中不過是一道道覆轍。
  你、我、他這三個代名詞,可以直接了當的指稱某些特定的對象。可是,當你、我、他成了「你們」、「我們」、「他們」的時候,指稱的對象還這麼直接了當嗎?   
  「藍色窗簾」這個詞彙,我在N年前的國中時期就很常聽見同學們拿來揶揄「過度詮釋」的教科書教育。   沒想到在我N年後,還有機會在網路上看見它廣泛流通。其指涉的意思大概也沒多大改變
我去聆聽 後來才發現沒有 自己的聲音 我去說話 後來才發現 沒有自己的聲音 我去書寫 才發現,沒有 人也沒有自己的聲音 我去觀察後來 才發現沒有人 也沒有自己 更何況是聲音。
  校園裡總是能聽見宣導性別平等的聲音,然而一轉身卻又能在辦公室中聽見男孩就是比較會打架搗蛋的意見。這種情況在現今的臺灣仍然在發生,想必會讓許多認為都已經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感到驚奇。
有時候想要啟口說一些經驗談,卻回頭發現,這些經驗談在現實的洪流當中不過是一道道覆轍。
  你、我、他這三個代名詞,可以直接了當的指稱某些特定的對象。可是,當你、我、他成了「你們」、「我們」、「他們」的時候,指稱的對象還這麼直接了當嗎?   
  「藍色窗簾」這個詞彙,我在N年前的國中時期就很常聽見同學們拿來揶揄「過度詮釋」的教科書教育。   沒想到在我N年後,還有機會在網路上看見它廣泛流通。其指涉的意思大概也沒多大改變
我去聆聽 後來才發現沒有 自己的聲音 我去說話 後來才發現 沒有自己的聲音 我去書寫 才發現,沒有 人也沒有自己的聲音 我去觀察後來 才發現沒有人 也沒有自己 更何況是聲音。
  校園裡總是能聽見宣導性別平等的聲音,然而一轉身卻又能在辦公室中聽見男孩就是比較會打架搗蛋的意見。這種情況在現今的臺灣仍然在發生,想必會讓許多認為都已經二十一世紀的現代人感到驚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不要他考不及格或留級,光會打他、罵他,還有講更嚴厲的話:「你下次再這樣.....我就給你怎樣.....」不要講這個。如果這一招很有用,小孩都出類拔萃了?問題是沒有!小孩這樣被折騰,心理變態的很多。所以,要給他(子女)「除障」,去除障礙、消業障,多給他助印佛經,讓他開智慧
Thumbnail
有一個小朋友看得到鬼,有的小朋友看得是幻象,這個小朋友他真的看到。他在家都看得到很多無形的小朋友從地底浮出來,跑來跑去,都是他們家長輩墮胎的水兒,統統都在家裡。那可不是同樂會,看那長相就不是同樂會。小朋友才幾歲還沒有上學,童言童語講出來:「有一個嘴巴都是血,牙齒尖的,指甲長的、尖的......」
小豬說:現在怎樣做?原生小龜說:你想怎樣,小豬?悟真說:我做外,小不點做內。小猴說:師父的內心有個壞女孩,師父你頂得著嗎?獅子如來說道:悟真的做法是正確的,內在的壞女孩有次生活法,無所作為才怪,這種法緣佛陀也想試試,你要小心。小不點說:悟真,我們是親人。 忍者小狐狸眼睛一亮指著悟假說:那他應該怎麼
次生小白兔忽然提出:大家對雙生有什麼看法?小妹說:悟真小師父他本來就不支持雙生,因為他就是未來佛。原生小龜說:你們不要太過分,悟真小師父的堅持是正確的。小猴說:這其中有什麼貓膩,可以說個清楚嗎?忍者小狐狸說:因為小不點要進入故事演化雙生法緣。 小不點出來了,他和小太陽和悟假說:一個假是不是缺了一個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常覺得和兒子說話時,會小小被他激怒。 一次例行性到學校,師長告訴我,希望兒子在與他人有不同看法時,不要急著通盤否定他人的觀察與推論。 兒子雖天性善良卻說話直白,這在他人眼中叫做白目,對和錯對他而言,就像是非題。我苦思良久才想到解方。 我建議他在不同意他人意見時,以微微點頭說:「有可能喔」來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如果你連教你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那我勸那些人還是把孩子過繼到別人名下吧! 不懂為什麼台灣許多人當了父母之後,這個世界在他們眼中就妖魔(?化了。看到卡通有抽菸景象、看到電視劇有些誇張情節(太浮誇的以外)等,就小題大作的去罵電視台甚至演員。他們真正想要呈現的那些人知道嗎?那些人不知道,他們只是想
Thumbnail
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不要他考不及格或留級,光會打他、罵他,還有講更嚴厲的話:「你下次再這樣.....我就給你怎樣.....」不要講這個。如果這一招很有用,小孩都出類拔萃了?問題是沒有!小孩這樣被折騰,心理變態的很多。所以,要給他(子女)「除障」,去除障礙、消業障,多給他助印佛經,讓他開智慧
Thumbnail
有一個小朋友看得到鬼,有的小朋友看得是幻象,這個小朋友他真的看到。他在家都看得到很多無形的小朋友從地底浮出來,跑來跑去,都是他們家長輩墮胎的水兒,統統都在家裡。那可不是同樂會,看那長相就不是同樂會。小朋友才幾歲還沒有上學,童言童語講出來:「有一個嘴巴都是血,牙齒尖的,指甲長的、尖的......」
小豬說:現在怎樣做?原生小龜說:你想怎樣,小豬?悟真說:我做外,小不點做內。小猴說:師父的內心有個壞女孩,師父你頂得著嗎?獅子如來說道:悟真的做法是正確的,內在的壞女孩有次生活法,無所作為才怪,這種法緣佛陀也想試試,你要小心。小不點說:悟真,我們是親人。 忍者小狐狸眼睛一亮指著悟假說:那他應該怎麼
次生小白兔忽然提出:大家對雙生有什麼看法?小妹說:悟真小師父他本來就不支持雙生,因為他就是未來佛。原生小龜說:你們不要太過分,悟真小師父的堅持是正確的。小猴說:這其中有什麼貓膩,可以說個清楚嗎?忍者小狐狸說:因為小不點要進入故事演化雙生法緣。 小不點出來了,他和小太陽和悟假說:一個假是不是缺了一個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在兩個孩子的童言童語中,透過引導,讓孩子們理解了將不好聽的話「倒出去」的比喻,幽默地解釋了言語的處理方式。也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他人言語的反應。這篇育兒生活雜記不僅幽默有趣,而且富有啟發性,值得您細細品味。
Thumbnail
這是我探索內在小孩-回顧童年生活系列的第三篇,繼續分享給各位: 🟡 寶劍侍者(學習、思考、表達、溝通) 在高中以前都算是資優生,在眾人眼中是個自動自發的乖乖牌,爸媽也會灌輸我學生最重要的就是讀書(導致在金錢、生活或其他方面都是小白),我也表現不錯。前面提到,我很需要外在的認同,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