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是誰竟敢在媽祖廟前搶信徒?十九世紀宣道師李庥的臺灣傳教行腳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作者:陳涵郁

本文節選自觀臺灣第46期:在福爾摩沙旅行,由「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編撰,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出版,現正熱銷中!

比起 19 世紀各式訪客的短暫停留,長老教會的宣教師在此長期耕耘,他們推動的醫療、教育等貢獻亦為後人所知。然而,在當地人民對外國人抱持高度敵意的狀態下,如何獲得信賴、甚至達成「改變信仰」這看似不可能的任務呢?

臺史博出版的《李庥與伊麗莎白.李庥宣道書信集》中,收錄了倫敦大學東方與非洲研究學院典藏的一百多封李庥及妻子伊麗莎白在臺時期(1867-1879)的書信手稿,提供更多對於傳教現場的理解。

raw-image

往山區拓展宣教範圍

在歷經將近 5 個月的航程後,1867 年 12 月 13 日,27 歲的李庥牧師與新婚不久的妻子伊麗莎白一同踏上了福爾摩沙南端的打狗港(今高雄),開始他受封為牧師的第一個任務:在這座距離故鄉英國 1 萬公里的臺灣島上宣教。當時,首任宣教師馬雅各醫師已孤身在臺苦撐了 2 年,會友人數僅 8 名。

李庥一開始與馬雅各一起經營高雄教區,逐漸往南至屏東,也往東邊山區拓展宣教範圍。擴展宣道站的方式無二,就是一步一腳印、持續不斷的旅行。多次定期造訪後,再培訓在地人才、建立固定的禮拜堂,最終目的是不用依賴外國宣教師,而能獨立運作。

1870 年 3 月 1 日的《居家主日》雜誌中,刊登了他們對增添人手的期盼:

「是否可派一名兄弟前來?他要是名強壯的男性,有著堅實足以應付山路與長程跋涉的雙腿;並且有一副好嗓子,因為那裡的居民熱愛歌唱。」

1870 年是他們開始向府城以東的內山傳道站密集拓點的時期,最初的據點是木柵(今高雄內門一帶),那裡的居民是熱愛歌唱的平埔原住民。馬雅各與李庥每一、兩週定期造訪,從府城過去,步行時間需 8 小時:

「這裡全是高山,沒有低矮的丘陵;所以謹記派一個呼吸系統強健、沒有氣喘的兄弟來。」

在山區平埔部落的傳教工作,能免去許多城內常見的耳語、官員的敵意等干擾,信徒也不像城裡的漢人信徒,必須承受較多親友責難的壓力。但宣教工作的順利與否,與駐臺英國領事的作風有關,1870 年恰好是在作風較為強硬的吉必勳(John Gibson)任內,讓他們能較自由地前往各地傳福音。

雖然強健的體能是海外宣教師的基本配備,但臺灣的濕熱除了讓外國人難以適應,同時也是孕育瘧疾病媒蚊的樂園。即使奎寧已經發明,仍很難預防並根治。李庥就深受瘧疾所苦,嚴重時甚至無力步行,到山區巡行時必須乘坐椅轎(í-kiō)。

當宣道站越來越多,由於必須定期親自認證並受洗信徒、訪問病患、督導在地宣教事務,甚至勸導墮落的信徒等,巡迴的地點及旅行日程日益增加。李庥來臺 7 年後寄回倫敦的年度報告裡,統計了該年(1874)的巡迴數據:宣教走訪 28 趟、留宿在外地的村莊或宣教站 167 天、旅程累計 2,136 公里(5 分之 4 用走的、剩下的搭船或轎子等交通工具)。此時信徒人數已經變成剛來臺灣時的 100 倍,建立了 25 個宣道站。

raw-image

初到貴寶地 靠外貌聚人氣

在進入具一定規模的陌生漢人聚落時,李庥的經驗是先找廟,那是人群最常聚集的地方之一。例如 1879 年府城北邊的灣裡(今善化):

「在一間異教徒的廟宇,一群好奇的閒人圍攏過來看我們,現在剛過完年,他們無事可做,可以閒著對一個外國人有趣的外表品頭論足。他的鬍子、衣服等等至少可以招來一群人。」

接下來,萬萬不可直接進入主題,可以先介紹自己來自發明鐵路及電報的英國,在引起人們驚嘆與興趣之後,再將光榮都歸於耶穌基督。用這種方法破題,人們通常願意繼續聆聽接下來的靈性話題。倒是本地教徒們在協助傳教時,總因曾是「過來人」而過於激憤,劈頭就嚴厲批評偶像崇拜的愚昧,讓李庥冒汗不已,常懷疑下一秒他們就會被轟出村莊。

伊麗莎白也常隨李庥一同入山巡視,光是外國人就足以引起騷動了,外國的女士更是稀有。他們 1878 年前往埔里一帶的宣道站探訪時,李庥寫道:「因為李庥夫人的出現,超乎尋常的大批群眾聚集來看她,但總的來說,他們都秩序井然地聆聽福音。」講道結束後,一位婦女私下找他談話,李庥猜想她或許想討論剛才的宣講內容,畢竟他今天講的主題特別嚴肅。沒想到她說:「你太太的衣服很漂亮,我們沒有這樣的布。」牧師娘的出現,反而讓婦女分心了。

伊麗莎白不僅是陪同者的角色,對臺灣婦女地位卑微深表同情的她,致力於婦女與女童的識字與教育。她同樣以巡迴方式到各個山區宣道站,通常會停留兩週,在婦女們下田工作前先陪伴她們學習白話字約兩、三個鐘頭,天黑後晚上再進行寫字課程。在打狗時,她也同樣擔負女孩們的教學工作,期望她們能自行閱讀聖經。

raw-image

輔助宣教的法寶:小冊子與醫療

今日街頭仍會見到的發送傳單傳教法,李庥當年也用過。有一次,他們剛好在 3 月媽祖生的時節到北港朝天宮傳福音,進香的人潮洶湧,紛紛搶購他們印有基督教義的小冊子,以及週曆、十戒等傳單。不過許多人買回去是拿來貼在家裡,反正神明是多多益善;也有人搞不清楚狀況,誤以為李庥是媽祖的代言人。無論如何,光是一個上午他們就賣了 2,900 文銅錢,傳單及小冊子每份 1 文、最多 5 文,估計有一、兩千份的基督教義因此進入這些家庭之中。

另一種有效的輔助是醫療傳教,如北臺灣的馬偕牧師著名的拔牙服務,李庥也會在巡行時隨身攜帶常用藥品,如奎寧、鐵劑和蓖麻油等,受到偏遠地區民眾的歡迎。而屬於長老教會資產的打狗醫館,希望透過治癒病患來顯示上帝的慈愛與神蹟,該處的患者及家屬,以及禮拜堂領取免費藥品的人們,也會被要求參與讚美與禱告等儀式。位於臺灣中心的埔里、甚至更遠的臺東,也是由於族人曾經慕名而來並順利康復,而讓李庥有前往拜訪的機會。

然而,這些方式並不保證人們敞開心房接受新的信仰,「許多慕道友動機粗鄙,他們想得到的是教會施予的救濟」。李庥也很清楚,有些人接近教會,只是希望發生事情時有外國人當靠山,或生病時可以免費拿藥。

環境、人力與經費的順勢而為

宣教工作中,亦需控管各項收入與支出的平衡。例如,禮拜堂及醫館與島上大部分人民的房子一樣,是以泥灰敷在竹編結構上建成,颱風過後常嚴重損害,每年均須修繕;其它固定支出尚包含宣教師、助手、雜役、守衛的薪水,房租、病床建造費、海堤整修費、運費、油費、孤寡病患的資助金,以及至各地宣道站視察時的旅費等。部分雖有信眾的捐獻,但大多還是需要教會的補貼。

此時,「匯票」就是一種跨海向母會調度資金的方式。在各式教務支出、或需提領薪水時,只要在倫敦母會提供的空白匯票上填具金額,就能賣給當地洋行、換得現金,而洋行可憑票向母會請款,或是自行轉讓、交易,李庥則會定期寫信回報匯票金額與用途。據說,在臺灣換錢相對吃虧,若在洋行遍立的廈門,就能找到更划算的匯率與手續費。

raw-image

回返天家的旅人

「前兩個禮拜,我因熱病發高燒,臥病在床兩天,但身體復原得很快,我很感激。熱帶的疾病,就像熱帶地區動植物界的生成與消逝過程一樣,速度較快。」

1871 年李庥寫下的文字,像是自我證成的預言,他的生命,也在這個熱帶島嶼快速綻放、消逝。在重度的教務身心勞動下,瘧疾反覆發作的李庥,於 39 歲病逝於臺灣。李庥死後,伊麗莎白選擇留在臺灣,不久後即受命為第一任女宣教師,繼續完成她與李庥未完的任務。

raw-image

觀臺灣第46期:在福爾摩沙旅行

福爾摩沙在 1860 年重新回到世界網絡中,來自國外的訪客懷抱著浪漫想像,以文字、攝影或博物學標本等方式,記錄了彼時臺灣的倩影。

本期《觀‧臺灣》以4篇專文討論19世紀探險者、研究者、女性旅行者及宣教師,如何在各自的生命中,為世界留下19世紀臺灣的身影。編輯團隊也精心製作5則19世紀旅人登島必備知識圖解,包括「來臺交通路線」、「行李開箱」、「熱門景點」,以及旅途中如何逢凶化吉等須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故事StoryStudio的沙龍
110會員
64內容數
2023/09/20
豐田村讓移民在裡頭扮演著生活居住於日本的日本人,營造《楚門的世界》般的理想假象。然而,要完全複製一個「日本」何其困難,哪怕街道、建物等人為建築都能完全重現,臺灣的氣候還是將移民們召喚回現實。
Thumbnail
2023/09/20
豐田村讓移民在裡頭扮演著生活居住於日本的日本人,營造《楚門的世界》般的理想假象。然而,要完全複製一個「日本」何其困難,哪怕街道、建物等人為建築都能完全重現,臺灣的氣候還是將移民們召喚回現實。
Thumbnail
2023/09/20
伏特加總是勾起世人對俄羅斯的負面印象:嚴重的酗酒問題、相對短的預期壽命、荒腔走板的俄式幽默。但除此之外,它也是數百年來俄羅斯政治中的要角,沙皇用它斂財剝削、極權統治者用它分化屬下。伏特加,俄羅斯人的毒藥,同時也是獨裁者的統治妙術。
Thumbnail
2023/09/20
伏特加總是勾起世人對俄羅斯的負面印象:嚴重的酗酒問題、相對短的預期壽命、荒腔走板的俄式幽默。但除此之外,它也是數百年來俄羅斯政治中的要角,沙皇用它斂財剝削、極權統治者用它分化屬下。伏特加,俄羅斯人的毒藥,同時也是獨裁者的統治妙術。
Thumbnail
2023/07/24
〈望春風〉這首歌自創作發表以來,陪伴臺灣人足足 90 年了。跨越三個世代、各個族群的傳唱與熱愛,〈望春風〉的版本、面貌也不計其數。
Thumbnail
2023/07/24
〈望春風〉這首歌自創作發表以來,陪伴臺灣人足足 90 年了。跨越三個世代、各個族群的傳唱與熱愛,〈望春風〉的版本、面貌也不計其數。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如果長老教會跟道明會是差不多時期來台宣教的,那麼,當巴克禮和宣教團,在太平境這一端忙碌著的時候,道明會在哪?我對道明會並不熟,一查之下,才知道原來聖功女中是道明會體系的,萬金聖母殿跟高雄的玫瑰堂,也是道明會的。
Thumbnail
如果長老教會跟道明會是差不多時期來台宣教的,那麼,當巴克禮和宣教團,在太平境這一端忙碌著的時候,道明會在哪?我對道明會並不熟,一查之下,才知道原來聖功女中是道明會體系的,萬金聖母殿跟高雄的玫瑰堂,也是道明會的。
Thumbnail
賊賊擔任海派特派員系列的文章,不知道大家看了幾篇,數數看我們一起度過幾個部落。我們走過了花蓮的豐濱鄉與台東的長濱鄉,感受部落介於山海之間的美。接下來的旅程,我們難得走進小鎮市區,看看位於小鎮的部落會有什麼不同於風情。
Thumbnail
賊賊擔任海派特派員系列的文章,不知道大家看了幾篇,數數看我們一起度過幾個部落。我們走過了花蓮的豐濱鄉與台東的長濱鄉,感受部落介於山海之間的美。接下來的旅程,我們難得走進小鎮市區,看看位於小鎮的部落會有什麼不同於風情。
Thumbnail
或許這一篇應該用台語白話字(Pe̍h-ōe-jī或POJ)來書寫才對味。 台南青年路上的臺灣教會公報社正好就在育樂街底部的路沖位置上,五六層高的大樓頂部安了閣樓和八角屋頂,屋頂上紅色十字醒目,站在路口對角的巴克禮公園裡抬頭望去,視野幾乎全被建物整體給佔據⋯⋯
Thumbnail
或許這一篇應該用台語白話字(Pe̍h-ōe-jī或POJ)來書寫才對味。 台南青年路上的臺灣教會公報社正好就在育樂街底部的路沖位置上,五六層高的大樓頂部安了閣樓和八角屋頂,屋頂上紅色十字醒目,站在路口對角的巴克禮公園裡抬頭望去,視野幾乎全被建物整體給佔據⋯⋯
Thumbnail
頭城作家李榮春的文學作品裡,常出現一座被他稱為「大金瓜」的教堂,這個教堂便是現在以「頭城天主堂」為人熟知的天主教遣使會聖堂。「遣使會」為一九五○年代來到宜蘭傳教的四個天主教會之一,教區範圍以頭城、礁溪為主,在早年較為貧困且資源缺乏的年代,這群「向窮人傳福音」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外籍傳教士,致力於協助改善
Thumbnail
頭城作家李榮春的文學作品裡,常出現一座被他稱為「大金瓜」的教堂,這個教堂便是現在以「頭城天主堂」為人熟知的天主教遣使會聖堂。「遣使會」為一九五○年代來到宜蘭傳教的四個天主教會之一,教區範圍以頭城、礁溪為主,在早年較為貧困且資源缺乏的年代,這群「向窮人傳福音」到偏遠地區服務的外籍傳教士,致力於協助改善
Thumbnail
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聖嘉民啟智中心……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宜蘭人都不陌生,而這些關注不同層面醫療或長照照護的機構,背後共同的交會點便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1952年來到羅東後,便以「醫療傳道」的精神服務受貧病之苦的人們,許多外籍神父和修士青年時期來到台灣後,便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甚至埋骨台灣。
Thumbnail
羅東聖母醫院、丸山療養院、聖嘉民啟智中心……這些名稱相信大多數宜蘭人都不陌生,而這些關注不同層面醫療或長照照護的機構,背後共同的交會點便是「天主教靈醫會」。靈醫會1952年來到羅東後,便以「醫療傳道」的精神服務受貧病之苦的人們,許多外籍神父和修士青年時期來到台灣後,便在這塊土地奉獻一生甚至埋骨台灣。
Thumbnail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西曆和農曆過年期間前後拜訪了萬金聖母聖殿兩次,前一次是女友連假期間南下遊玩,一時興起驅車前往,單趟車程約莫四十分鐘;後一次則是與學弟以及兩位香港同學同行⋯⋯
Thumbnail
台灣信仰多元,眾神各顯神通,但一般人較少注意到各家廟宇所供奉的神明、與漢族先民移墾的歷程有關,熱愛古廟的文史古蹟導覽專家姚其中老師,從族群廟的分布消長,為我們說說三百年多來閩客先民拓墾的趣味故事。 口述.照片提供=姚其中    採訪撰文=駱亭伶
Thumbnail
台灣信仰多元,眾神各顯神通,但一般人較少注意到各家廟宇所供奉的神明、與漢族先民移墾的歷程有關,熱愛古廟的文史古蹟導覽專家姚其中老師,從族群廟的分布消長,為我們說說三百年多來閩客先民拓墾的趣味故事。 口述.照片提供=姚其中    採訪撰文=駱亭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