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上帝豈需要你為他辯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老亞從大學至今的基督徒生涯,一言以蔽之,就是從「熱血教會青年」變成「教會青年」的過程。在末期,老亞擔任國高中生的輔導。那一段日子裡,每當有青少年提出關於信仰的疑問時,老亞常感到氣憤難耐。
  原因不是「他們哪來那麼多問題」,而是「我在緊張什麼?」自己和上帝的關係明明已經冷淡的就像分居的夫妻,卻還得不停幫他辯護,是怎樣?我害怕他們對上帝的感覺會變得跟我一樣嗎?我是不是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
  其實不能忍受信仰中存在任何疑問,是許多基督徒共享的心態,畢竟「疑」似乎和「信」水火不容,而神的子民應該「只要信」。
  因此讀經或分享時一有疑問提出,基督徒就像看到火苗的消防隊一樣一擁而上,非除滅淨盡、確認最後一抹煙霧都消散於宇宙之中才罷休。
  這樣的心態和行徑大概不出兩種原因:一是害怕,二是熱心,而這兩者往往是緊密結合的,因為怕,所以熱心。
  怕什麼?怕問問題的弟兄走迷之外,恐怕也是怕自己,怕自己的心中一種下了懷疑,難保不會逐漸生根蔓延而難以除去。
  最可怕的是上帝完美的形象被弄出一絲裂縫,這樣的情形絕對不能容忍姑息。神的榮耀迫在眉睫,弟兄的靈魂命懸一線,可想而知基督徒會大發熱心
  因此面對一切疑問,必得提出答案、反覆陳明,直到走迷的羊幡然醒悟、上帝依然無懈可擊,才能安心宣布聚會結束,大家可以回家啦!
  老亞對這樣的緊張兮兮感到反胃。其一是其急切的心態,其二是「必有答案」的期待。
  對現在的老亞而言,「為神大發熱心」的人大半令人作嘔。這些傢伙急切的很,擔心自己若不即時行動就會禮崩樂壞,神的榮耀就要大受損害。把自己看的那麼重要,老亞只覺得無稽,他們就像擔心自己不減重的話,地球就要偏離軌道。
  上帝豈需要你為他辯護?
  放心吧,更令人髮指的事情早就發生過無數次了,而上帝依然安居寶座。集中營裡的猶太人質問「上帝在哪裡?」時,有誰提供一個滿意的答案或者行一個神蹟嗎?顯然一房又一房的毒氣也不會絲毫減損上帝的榮美,我很確定查經有問題答不出來並無關緊要。
  和「急切」的態度一樣,「必有答案」的期待所隱含的無知自大也讓老亞腸胃翻攪。
  如果所有的信仰疑問都有一個正確答案,兩千年的教會史可以丟一邊,直接發一本單選題題本附答案就可以了。歷史上無數爭論不休的題目耗盡了多少一等一的腦袋,仍然得不到全體滿意的答案,往往只能看著神的肢體裂解而無能為力。
  這些血淋淋的過去,在熱心的人眼中顯然都不存在,實際上因為無知也就等於不存在,於是他們散發著兩千年間唯我獨得真傳的氣魄,四處橫行。
  可惜時光旅行尚未發明,不然我們就可以把他們投放到過去的各個關鍵時刻,想必他們必然可以發揮長才,維繫合一,消除傷害,拯救數以百萬計的生靈免於塗炭。
  認定必有答案,又認定一切的疑惑都是洪水猛獸必須全力殲滅,結果就是最棘手的問題,由最無知的人,提供最輕率的答案。
  於是就出現了「聖經的翻譯有錯也沒關係,因為那也是上帝容許的。」這種和稀泥的論述。
  聖經在信仰中是否真的應該佔據那麼高的地位?直接聲稱現在手上中文譯本的句子就是神的話,是否合理、是否是神的旨意?應該由信仰來引導學術,還是學術應該指正信仰?我們想要探討這些問題嗎?才不。我們只想維持自己心中完美的聖像,而非真的想找到答案。
「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約伯記38:2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接受「不知道」呢?如果上帝真的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區區人類回答「不知道」,天經地義。如果現在都有答案了,那我們還盼望什麼?如保羅所言,在現世我們所見,模糊不清,只有得榮耀的那天才能明白一切(哥林多前書13:12)。
  「疑問零容忍」造成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只見問題不見人。我們如此急切的想解決疑問帶來的不安全感,忽略了是誰在問問題、他為何問這個問題。
  約伯不相信上帝嗎?約伯真的認為上帝不公平嗎?跟他辯白上帝是否公義,真的對他的生命有幫助嗎?他需要遇見神,而非論證護教。
  當我們環顧現場,躊躇滿志於所有的疑問都被壓制得寸草不生,是否忽略了受傷的靈魂正在靜靜地淌血?
「他們輕輕忽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利米書6:14
  老亞在《掌嘴集》曾說過:對上帝的疑問,正是靈命成長的契機。「無疑」或許是許多基督徒的夢想,但老亞只看見一攤死水。如果我們真的對神的大能和帶領有信心,則看似火苗的信仰疑問其實是嫩芽,與其除之而後快,不如澆灌呵護,好讓它成長結實。
  不要再緊張兮兮了,讓老亞白眼之外,也有失從容。全地的主之信徒,難道不該悠閒一點嗎?門徒在船上吵醒耶穌,可是受責備的。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61內容數
基本一周一篇,我個人對於基督宗教、聖經、台灣教會文化等等議題的個人心得,文責自負。如標題所示,有些內容對於傳統好基督徒來說可能太過辛辣,請自行斟酌服用。若你不是基督徒,也可以把這系列文當作逛動物園,體會一下這些人在想什麼、經歷些什麼。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賴老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試論基督徒的見證顯得上帝很好但無關緊要
事實總是傷人的,因為我們喜於自欺。
有人批評教會,然後就被批評,老亞現在就來批評這些批評批評教會的人。
一則使徒信經迷因,激起老亞文思泉湧。
試論基督徒的見證顯得上帝很好但無關緊要
事實總是傷人的,因為我們喜於自欺。
有人批評教會,然後就被批評,老亞現在就來批評這些批評批評教會的人。
一則使徒信經迷因,激起老亞文思泉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關於我對聖經失去信心之後,所經歷的小確幸、小神奇(!?)
Thumbnail
作為基督徒面對恐懼和焦慮不安時 , 建議的實際操練方法。 1. 祈禱 : - 用簡短而真誠的禱告向 天父傾訴你的恐懼。- 可以使用詩篇中的話語,如 "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 "( 詩篇 27 : 1)
Thumbnail
神學家齊克果的比喻:「躺在七萬噚水深處的危險,以求在那裡找到上帝。」他還說:「若無風險,就無信仰。」(《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p175-177)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如果你不是屬於感受型的慕道友,你需要許多聖經為基礎的真理初信造就,而正當你開始學習基要真理、立穩根基時,卻時不時聽見有所謂老基督徒常常把一句話掛嘴邊:『我聽到上帝跟我說⋯』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雅各書》中提到,當信徒落入「試煉」時,大家要當作「喜樂」;要意識到「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真能忍耐到底,才成全完備人格。好比精金必須經過火煉,良玉必須細加磨琢。天父在訓練屬神兒女成為良器之前,肯定會把他們投入百般的苦難中,以作為鍛煉。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關於我對聖經失去信心之後,所經歷的小確幸、小神奇(!?)
Thumbnail
作為基督徒面對恐懼和焦慮不安時 , 建議的實際操練方法。 1. 祈禱 : - 用簡短而真誠的禱告向 天父傾訴你的恐懼。- 可以使用詩篇中的話語,如 "  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 "( 詩篇 27 : 1)
Thumbnail
神學家齊克果的比喻:「躺在七萬噚水深處的危險,以求在那裡找到上帝。」他還說:「若無風險,就無信仰。」(《神的隱匿與人的理性》,J. L. Schellenberg,p175-177)
Thumbnail
我的背景知識構成了現在的自我,這一點無從否認,也不該否認,只能尊重。  但是當我們投身某種信念的時候(不限於宗教),我們是用哪種框架去認識「新的信念」的呢?答案當然是我們的「老我」。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在生活的苦楚當中遇見上帝,若因此得救,所以認定「信耶穌比較靈驗」。 對,這是標準的多神論異教思
Thumbnail
是這樣的,前幾天在網路遇到一個有趣的人,他貼了一段聖經節,然後宣稱既然我們都是神的兒女,那麼我們就是神。 當然,任何基督徒都會跟你說這是無說八道,稍微讀過聖經的大概也能舉出一大堆經文告訴你人絕對不會是神,因為這本來就跟一神論牴觸,連進入神學討論的意義都沒有,完全是異教思想,不是基督教神學,除非你想
Thumbnail
如果你不是屬於感受型的慕道友,你需要許多聖經為基礎的真理初信造就,而正當你開始學習基要真理、立穩根基時,卻時不時聽見有所謂老基督徒常常把一句話掛嘴邊:『我聽到上帝跟我說⋯』
Thumbnail
稱為基督徒的我們,大部份都希望成為大有信心的男人或女人。但我們真的知道成為有信心的人是什麼意思嗎?
Thumbnail
甘堅信牧師認為:「理智上贊同,是信心最微妙的敵人之一。」(p33)比如有人說,我相信基督信仰是對的。但如果要求他立即遵行神的話語,他很可能馬上拒絕。甚至有些受洗的基督徒, 已經承認「聖經完全是神默示的」,然而他還是拒絕凡事依照聖經中的話語去行。
Thumbnail
神學家卡爾巴特說: 「『不順服上帝』指的是:不管我們是否相信上帝,我們將上帝置於一旁,在我們的內心、思想及生活上保留自身為所欲為的權利。或者在內心深處及外在的生活中,認為沒有上帝。」(《當代基督教講道學》,蔡慈倫,p46)
Thumbnail
《雅各書》中提到,當信徒落入「試煉」時,大家要當作「喜樂」;要意識到「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真能忍耐到底,才成全完備人格。好比精金必須經過火煉,良玉必須細加磨琢。天父在訓練屬神兒女成為良器之前,肯定會把他們投入百般的苦難中,以作為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