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伊德心理學/ 5個衝擊你的思維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經過上一篇談論”阿德勒心理學”之後

這一篇要來談---”佛洛伊德心理學”

同為心理學三大巨頭

1. 阿德勒 2.佛洛伊德 3.榮格


相信許多人在念書的時候

就都有聽過佛洛伊德

所以應該對他並不陌生

而我們都聽過人有意識 潛意識

或是自我本我超我的概念

都是由佛洛伊德所提出來的


而今天要跟大家分享

在佛洛伊德心理學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五個觀點


那我們趕快來開始吧


*****佛洛伊德心理學*****


<<小簡介>>

--精神分析學派 <偏向哲學博大精深的理論>

--無法用科學根據證實,卻深得人心

--學派著名經典人物à榮格(Carl Jung);艾力克森(Erik Erikson)



(一)潛意識—分為三層次

1. 意識=顯意識(conscious)
->就是我們平常最多的狀態

每分每秒的工作.玩手機.和別人談話….

而昏迷的人便是失去了顯意識

無法對談反應


2. 前意識(preconsious)

->不會每分每秒都運用到

但在你需要它時 可以得到資訊。

例如你不會每分每秒都想著自己的電話號碼

但是如果有人問你電話,你能把它說出來

而這個電話號碼 平時就存在我們的前意識中


3. 潛意識(unconscious)

->平常無法接觸的意識層面

無法任意提取意識來運用


形容顯意識就像在水面中浮出的冰山尖角一樣,只佔整座冰山的很少一部份,而其它絕大部份都是潛意識的世界,而我們的行為主要由潛意識控制,不具備自由意志(free will)。

我們每天接收的大量信息很少部份會留在顯意識上

絕大部分全都進入潛意識中。進入了潛意識中的東西並不會消失,而且是永遠都不會消失,只是我們在顯意識中我們無法接觸潛意識的東西,所以我們會覺得自己是「忘記了」。

而佛洛伊德認為只要運用適當技巧

是可以把潛意識東西提取出來的 例如:催眠(hypnosis)

(二)本我;自我;超我


1. 本我

->完全沉浸在潛意識中的

就像一個小嬰兒一樣,想要什麼,就立刻要得到什麼

“及時滿足”為原則

通常尚未經過思考 也不會在意他人的眼光


2. 自我

->是本我和超我的綜合平衡版本

若是完全的本我 可能常常超出社會規範

甚至是被社會給排擠

若是完全的超我 又會讓自己太過的壓抑

太多的拘束久而久之會讓自己喘不過氣

而自我就是可以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但同時又能符合社會規範的事情

可以同時平衡慾望和目標

是最重要的一個我


3. 超我

->象徵社會規範

“你應該做什麼” & “你不應該做什麼”

會在意他人的眼光和想法

思考什麼事情能做 思考後才去行動

通常超我會向本我的慾望說不


(三)夢的解析


佛洛伊德將夢境分為兩層次

1. 顯性夢境(manifest dream-content)

當事人所能記憶的夢,顯性夢境並非夢的真正內容


2. 隱性夢境(latent dream-thought)

當事人所不能記憶的夢,隱性夢境隱含更重要的意義

而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根據患者的顯性夢境去解析隱性夢境的涵義,而從中找出當事人潛意識的問題


而佛洛伊德著名書籍<<夢的解析>>他認為

”夢是一種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

“夢的構成材料,是人的經歷以某種形式出現在夢裡,

這也就是事實”


夢是一種潛意識的活動,由於人的心理防衛機制壓抑人的本我願望,被壓抑的願望會在潛意識中不會直接表達於夢中,而是透過扭曲變化的象徵行是出現,故所有夢境都是”象徵”



(四)催眠


佛洛伊德以精神分析享譽天下,它和催眠術也有一段不解之緣

當他讀到貝恩海姆教授寫的<<催眠與暗示>>一書

對其利用催眠和暗示手段治療疾病的病例很感興趣

而進一步萌發了利用催眠術治療心因性疾病的慾望

到了最後 佛洛伊德放棄了催眠術

這是因為他感到催眠術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以及不是所有患者都適用催眠術

但後期著作中 仍然可以看到他用催眠現象來解釋人類心理與行為的論述

例如:他把愛情和催眠相提並論,認為前者和後者只有一步之遙,而群體行為則更類似於集體催眠的現象



(五)人格發展理論

佛洛伊德以身體不同部位,獲得性衝動的滿足為標準

將人格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其人格發展理論

又稱為”性心理期發展論”


1. 口唇期->

年齡:從出生到1歲半左右

行為:此期嬰兒以吸吮.咬.吞嚥等口腔活動

來滿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2. 肛門期->

年齡:1-3歲左右

行為:此期兒童性慾望滿足,主要來自肛門和排便過程

3. 性器期->

年齡:3~7歲左右

行為:此期兒童性生理的分化導致心理的分化

兒童表現出對生殖器的極大興趣

性需求集中在性器官本身

他們不僅通過玩弄性器官來獲得滿足

也會透過想像來滿足

此時期是最容易出現”戀母情結”

“戀父情結”的時期

4. 潛伏期->

年齡:7歲~青春期

行為:兒童的興趣轉向外部世界

參加學校和團體活動 與同伴娛樂運動

發展同性友誼 來滿足對外界的好奇心

以及知識的滿足

5. 生殖期->

年齡:社會化的成人

行為:在青春期器官成熟後就開始

性需求從兩性關係中得到滿足

有導向的選擇配偶



以上五點就是LO媽要跟大家分享的佛洛伊德心理學

雖然很多事情無法用科學來研究

但卻深深的獲得人心

包括我自己本身非常有興趣的催眠

以及夢的解析

這些雖然無法解釋

但很多東西也確確實實的存在


希望今天這篇有幫助到大家

也歡迎在底下留言

分享你們對於佛洛伊德心理學有什麼想法喔




資料參考來源:

https://cuimian12306.pixnet.net/blog/post/14957167-%E5%82%AC%E7%9C%A0%E8%A1%93%E8%88%87%E5%BC%97%E6%B4%9B%E4%BC%8A%E5%BE%B7

https://medium.com/los-psychology/%E4%BD%9B%E6%B4%9B%E4%BC%8A%E5%BE%B7%E5%BF%83%E7%90%86%E5%AD%B8-%E4%B8%80-94c886d5ae49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0853
https://treehole.hk/psychology/%E4%BD%9B%E6%B4%9B%E4%BC%8A%E5%BE%B7-%E7%B2%BE%E7%A5%9E%E5%88%86%E6%9E%90%E5%AD%B8-sigmund-freud/

https://wiki.mbalib.com/zh-tw/%E8%A5%BF%E6%A0%BC%E8%92%99%E5%BE%B7%C2%B7%E5%BC%97%E6%B4%9B%E4%BC%8A%E5%BE%B7

https://medium.com/@sallyruby2005/%E5%BF%83%E7%90%86%E5%AD%B8%E5%85%A5%E9%96%80%E8%AA%B2-7-%E7%B2%BE%E7%A5%9E%E5%88%86%E6%9E%90%E5%AD%B8-psychoanalysis-50898127bd9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有寫關於如何造夢的內容...
avatar-img
王婷玉的沙龍
4會員
6內容數
王婷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10/05
從古至今,人類都是以群居為主,互相合作才得以生存, 他們需要合作一起打獵,一起對抗野外的動物, 需要一起烹煮食物,需要一起蓋一間房子, 而現在的我們,雖然不需要再打獵維生, 分分秒秒都處在能不能生存的恐懼裡,   但現在的我們仍然以群居為主, 我們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從家中感受到被保護以及被愛,
Thumbnail
2020/10/05
從古至今,人類都是以群居為主,互相合作才得以生存, 他們需要合作一起打獵,一起對抗野外的動物, 需要一起烹煮食物,需要一起蓋一間房子, 而現在的我們,雖然不需要再打獵維生, 分分秒秒都處在能不能生存的恐懼裡,   但現在的我們仍然以群居為主, 我們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從家中感受到被保護以及被愛,
Thumbnail
2020/07/24
 相信很多人都跟LO媽一樣 是在看了”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之後 才知道阿德勒心理學一說     在念書時期的時候 我們都有聽過佛洛伊德 或是榮格 還有人類五大需求的馬洛斯   那為什麼阿德勒心理學從來沒聽過呢? 在看完此書之後 我發現阿德勒提出來的論點 跟佛洛伊德提出來的觀點 是互相對立 甚至可以說
Thumbnail
2020/07/24
 相信很多人都跟LO媽一樣 是在看了”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之後 才知道阿德勒心理學一說     在念書時期的時候 我們都有聽過佛洛伊德 或是榮格 還有人類五大需求的馬洛斯   那為什麼阿德勒心理學從來沒聽過呢? 在看完此書之後 我發現阿德勒提出來的論點 跟佛洛伊德提出來的觀點 是互相對立 甚至可以說
Thumbnail
2020/06/26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一本跟往常書籍不同的表達方式 裡面以有趣的對話內容 一個哲學家及年輕人的溝通 一本充滿心理學家”阿德勒“理論的書籍 原來自卑情結跟優越情節環環相扣 看似兩個非常不同的情緒 為什麼會相通呢? 我們都知道佛洛伊德提出的結果論   因為什麼  所以得到什
2020/06/26
#被討厭的勇氣--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 --一本跟往常書籍不同的表達方式 裡面以有趣的對話內容 一個哲學家及年輕人的溝通 一本充滿心理學家”阿德勒“理論的書籍 原來自卑情結跟優越情節環環相扣 看似兩個非常不同的情緒 為什麼會相通呢? 我們都知道佛洛伊德提出的結果論   因為什麼  所以得到什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另一位精神心理學大師榮格(Jung),雖然曾經是佛洛伊德的學生,但他對於夢卻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夢不僅僅是被動地守護著睡眠,避免無意識欲求的騷動,而是具有積極的補償作用,拓展了清醒自我(waking ego)侷限的視野。 榮格認為,意識的自我覺察是相當有限的,焦點外的,或潛意識中的重要內容,往
Thumbnail
另一位精神心理學大師榮格(Jung),雖然曾經是佛洛伊德的學生,但他對於夢卻有不同的理解。他認為夢不僅僅是被動地守護著睡眠,避免無意識欲求的騷動,而是具有積極的補償作用,拓展了清醒自我(waking ego)侷限的視野。 榮格認為,意識的自我覺察是相當有限的,焦點外的,或潛意識中的重要內容,往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一個針對潛意識理論設計的新模型,以及相關的延伸討論。
Thumbnail
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催眠,催眠是有科學根據的在『潛意識』裡探索自己、療癒自己。 或許會想更深入了解,為什麼催眠要進入『潛意識』呢? 而什麼是『潛意識』呢? 我們趕快來了解吧! 【意識、前意識與潛意識】 提到這部份,一定要把大師搬出來才行,這是他智慧的發現。 心理學三大巨頭之一:佛洛伊德 相信許多人
Thumbnail
上一篇跟大家分享什麼是催眠,催眠是有科學根據的在『潛意識』裡探索自己、療癒自己。 或許會想更深入了解,為什麼催眠要進入『潛意識』呢? 而什麼是『潛意識』呢? 我們趕快來了解吧! 【意識、前意識與潛意識】 提到這部份,一定要把大師搬出來才行,這是他智慧的發現。 心理學三大巨頭之一:佛洛伊德 相信許多人
Thumbnail
開頭先批評一下自己,又是拖了這麼久才開始寫作,希望之後可以徹底改善這個問題。 如果下次又拖怎麼辦? 那就繼續批評,直到改進! 回正題。 前幾天聽書時,我終於聽到一個對「做自己」最具體的解釋了。 「做自己」這個名詞向來很雞湯,字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細說,又說不清是什麼,書上也總是用一種很縹緲的形容帶
Thumbnail
開頭先批評一下自己,又是拖了這麼久才開始寫作,希望之後可以徹底改善這個問題。 如果下次又拖怎麼辦? 那就繼續批評,直到改進! 回正題。 前幾天聽書時,我終於聽到一個對「做自己」最具體的解釋了。 「做自己」這個名詞向來很雞湯,字面上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細說,又說不清是什麼,書上也總是用一種很縹緲的形容帶
Thumbnail
有著心理學三巨頭稱號之一的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學派(individual psychology )的創始人。
Thumbnail
有著心理學三巨頭稱號之一的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學派(individual psychology )的創始人。
Thumbnail
🌾 「潛意識」是我接觸身心靈療癒時,聽到過最多的關鍵字。 Google 大神搜尋 : 潛意識,是指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為意識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正是所謂「冰山理論」:人的意識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卻對其餘部分產生
Thumbnail
🌾 「潛意識」是我接觸身心靈療癒時,聽到過最多的關鍵字。 Google 大神搜尋 : 潛意識,是指那些在正常情況下根本不能變為意識的東西,比如,內心深處被壓抑而無從意識到的欲望。正是所謂「冰山理論」:人的意識組成就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識),但隱藏在水下的絕大部分卻對其餘部分產生
Thumbnail
▎催眠是一把打開潛意識之門鑰匙 #催眠 是一種被許多人熟知的一種專業方式。相信你有聽過潛意識,但究竟該如何說明甚麼是潛意識?著名的心理大師—佛洛依德就以「冰山」理論作為解釋,他把人的整體意識比喻為一座冰山,隱藏在水面下的冰山喻為潛意識。
Thumbnail
▎催眠是一把打開潛意識之門鑰匙 #催眠 是一種被許多人熟知的一種專業方式。相信你有聽過潛意識,但究竟該如何說明甚麼是潛意識?著名的心理大師—佛洛依德就以「冰山」理論作為解釋,他把人的整體意識比喻為一座冰山,隱藏在水面下的冰山喻為潛意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