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乎選擇的結果,以結果來判定你的選擇是成功還失敗,但其實更該注意選擇的過程。
我們在生活中不斷做出選擇,從等下要吃什麼、要怎麼通勤、要不要買這個東西,到該找工作還念研究所、要不要繼續這段感情、要不要轉職……等,影響選擇的因素眾多,但我們往往是看結果去判斷我們的選擇正不正確,而忽略了要了解影響自己選擇的價值觀。若我們能了解自己的價值觀,下次選擇時我們便能更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不會被其他人或社會的價值觀混淆。
那要如何了解自己的價值觀呢?
請你回想上一次印象深刻的選擇,面臨選擇時你有什麼感覺?焦慮嗎還是不安、或是有點緊張與興奮?為甚麼有這些感覺?做選擇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
簡單來說就是要釐清自己在選擇中的感受和價值觀,察覺自己在選擇兩難時真正在意的東西。譬如A先生本來做公務員,在考慮要不要轉到保險業,他想轉職的原因是比較有挑戰性、夠努力的話錢可能可以賺更多;不想轉職的原因是,他擔心轉職後的狀況不如他期待、公務員比較符合父母的期待。
這裡有關A先生的工作價值觀是:他想要更有挑戰性的工作、賺更多錢。
他的擔憂是:轉職後的狀況不如他期待、父母不同意他轉職。
雖然這樣看似已經釐清選擇背後的衝突了,但其實這只是初步了解,如果想更了解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應該要探索更深一點。
了解自己更深的渴望—再問一次為甚麼
A先生想要更有挑戰性的工作,為甚麼?可能是單純覺得當公務員無聊、也可能是他本身很喜歡完成挑戰的成就感。這兩者是不同的,如果是覺得前一份工作無聊,卻不知道下一份工作的性質適不適合自己,而因為想擺脫無聊往一個看似有趣的工作逃去的話,不久之後就會發現自己又想逃離工作了。
因此我們需要知道,他喜歡哪類型的挑戰性工作?有些人喜歡動腦、有些人喜歡動手實作;有些人適合與人有關的工作、有些人則適合與物有關的工作。
釐清這些感覺和價值觀會將你從錯綜複雜的煩惱中拉出,你會看到自己真正在意的東西、遇到的困難。選擇的背後考慮是你重視的東西,可能是信念、未來發展、親情或是錢,每個人在意的東西相近,但在意程度不同,對每個選擇的感覺也就不同。
然而,即使我們已經清楚了自己的渴望,我們有時還是會被其他因素影響,為甚麼?這就要講到下一個主題「重要他人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
重要他人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
一樣是A先生,他的重要他人(即父母)並不同意他轉職,那社會主流價值觀呢?一派跟他父母的價值觀相似,認為安穩的工作比較好;另一派則重視他賺了多少錢,賺多錢會被視為敢於冒險、賺少錢可能被視為不知足和太衝動。
了解這兩個價值觀可以了解選擇困難的來源,和自己的選擇可能會如何偏向,譬如很多人就會以薪資和穩不穩定為選擇工作的重要考量,但那不一定是「你」的重要考量,但畢竟許多時候我們的選擇並不能只考慮自己,因此了解這些選擇背後的價值觀,與他們對你來說有多重要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定會幫到你—
「也許某天你會想要不顧一切的奮力一搏,那麼至少你確定那是你真正想要的選擇。」因此請你在生活中不斷釐清自己的感受與價值觀,以即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