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 | 明天別再來敲門:他的存在,是為了甚麼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溫馨提示: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閱讀。
一個厭世的老男人自殺五次
歐維是一個居住於瑞典小社區的老人,日常活動是扮演社區管理員,維持社區的各種秩序,要是有車開到社區小道,或是車亂停在路邊,一律會得到他的一連串咒罵以及怒吼。
然而歐維也是個孤獨且悲傷的老人,他的妻子在半年以前因癌症而過世,遲遲未能走出來的他,每天都到妻子的墳前說著:「想念你,我很快會到你那裏去。」在穿上最正式的西裝以及用水弄濕頭髮將自己用得體面一些後,他將從賣場買來的粗尼龍繩掛到天花板,繩子套上脖子,想就這樣一蹬而去,但歐維的「自殺完美計畫」卻一次也沒有成功,從隔壁的伊朗太太一家搬到他對面的那刻起,一切就不得安寧,而鄰居的「熱情」以及鍥而不捨要求他幫忙的態度,逐漸讓歐維在倔強之中展現柔軟,決定付出溫暖,實踐自己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刻價值。
他的存在是為了甚麼?
觀看這部電影時,我看見一個脆弱且孤傲的老人逐漸在他最後的生命中尋找出他在世間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到了片尾,他不只是活在憤怒、厭倦與疲憊之中,而是滿足、放下、安穩的,這兩個小時間的心境轉折、人生力量的重啟,都讓我想起「存在主義」的概念。
存在主義思考人的存在與意義,認為人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他個人存於世的價值,而此概念恰好能夠與這部電影切合,一位孤單終老的老人在他生活一輩子的社區,於人生的最後一刻,完成他為此社區的付出。
美國存在主義大師兼精神科醫師-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曾提出著名的人類四大終極關懷,他認為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四件事情是一生必然會關注的存在議題,這四項存在的議題分別是:死亡、意義、自由與孤獨
簡單而言,人類在存活於世中經常會產生許多不同的疑問,對於不知道死亡何時來臨產生對於生命逝去的焦慮;對於存在的價值產生困惑以及不知道自己該如何達成存在的目的而衍生無意義感;在生命與無常的束縛之中對於人的選擇跟自由產生疑惑,以及在社群當中,對於孤身一人與追求安全舒適的孤獨與愛所產生的孤獨命題,這四大終極關懷都不斷地牽引著人在這一生當中不斷會遇見的無論是困惑、荒謬、無常,又或者是希望。
片頭,歐維走進一家花店,因為折扣而與店員爭論不休,明顯的呈現出這位脾氣古怪、墨守成規、毫無親切感的老人的樣貌,他認為生活無聊、厭倦,他看甚麼都不順眼,他愛管閒事,對不符他內心中純樸年代的樣貌一切入不了他眼,他就是那麼一個,人見人討厭的高大老人。
然而,他卻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在百無聊賴的人生當中,他唯有一個願望,便是不想要一個人獨自活下去,他並不明白自己存在還有甚麼價值,而死亡在他眼前便成為最有意義的存在,但實際上他也不明白,自己死了以後能不能再見到妻子,他心中想的唯有---我不想再一個人活下去了。
要嘛是生,要嘛是死
歐維自殺總沒辦法死成,因借梯子而失敗、因外面太吵而失敗、因繩子斷掉而失敗(事後還找了店家理論)、因受不了煤氣而嗆到、因一隻救援的手伸了出來…。
在火車鐵軌上,他果斷跳下軌道救了那不小心掉下去的人以後,歐維原本想要一死了之,但那隻在月台上朝著他而伸出的手,讓他重新感受到身邊有人願意幫助他的溫暖,幾乎是從那刻開始,他對於自殺的念頭幾乎消弭。
從小,歐維就被父親教導成為一個誠實、有品德的人,為此他吃了不少虧,但他從未放棄過父親給他的教導,使他成為一個「不需要別人幫助,只需要幫助別人」的人,如此的善良、倔強而守著自己百分之百的原則,但歐維卻也是脆弱的,他學著父親,一滴淚也不願掉下來,但在父親拿著他的成績單意外死亡的剎那,歐維失去了身邊唯一的親人,他愧疚,他難過,他孤單,他更加封閉了,孤獨就像是一條大蛇,隨時都將吞噬掉歐維,歐維善於自己一個人生活,但也不善於,因為幾乎沒有一個人能離群而生,在伊朗太太點破這一切以後,歐維才終於看見已經幾乎浮出水面的現實---自己也需要著別人。
就像歐維幫助別人一樣,他也需要著別人,他需要太太一如既往地在他身邊愛他、對他微笑,他需要別人關心、接住他的眼淚,他需要孩子擁抱,回應他的溫柔,他的需要,其實也就是他的存在所追尋的意義。
「要嘛是生,要嘛是死」是歐維太太在他一籌莫展時向他說的一句話,而歐維在他妻子死後,卻將這句話的意思扭曲成了提早離世的背書,一個逗號頓開了兩個不同的結局,一念之間產生了不同的結果,顯示出人的自由與選擇,選擇與責任,當我們承認自己對人生有時無法掌控,但也承認自己也能有所選擇,那麼那背負生命的生死、意義、價值、歸屬,都不再是困惑,而是自主的責任與生命的自由。
歐維選擇了在生命中幫助社區的使命,選擇與舊友和好,選擇更彈性的看待他人,更選擇了原諒自己,在生命的最後,因「心臟太大」離開。
avatar-img
5會員
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我本想要他別再追根究柢,告訴他這一點其實不怎麼重要,但他打斷我,站直了身子問我信不信上帝。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憤慨地坐回椅子上,對我說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相信上帝的存在,即使是那些背棄祂的人。這是他的信念,如果有天他對此產生了疑慮,那他的人生將失去意義。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主角安德魯從對自己隱藏的過去到重新找到生命中的意義的故事。他透過教導他人如何尊重「臨終者」,重新與人接觸,並放下過去的自我偽裝,這本書充滿了愛和治癒的故事。
Thumbnail
藉由回顧自己原生家庭和學校的兩個階段,我再次看見自己很喜歡追求"意義"。一旦當下眼前的事被我判為沒有意義,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日本漢學大家斯波六郎在《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中,探討了自殺者和孤獨感的關係。中年以後的自殺者不怎麼寫遺書,因為他們有非常複雜的情況,往往認為他人無法理解。這種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安」,是「憂愁」和「苦惱」。透過自我凝視,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來解鎖自己的孤獨感。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活著是持續地死亡與重生,因熟稔死去,知道該如何前行,每一天都湧出泉源般的勇氣。
Thumbnail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選取書中一些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想法
  對許多人而言,為了溫飽而奮鬥理所當然成為其生活的主軸。就像任何一名偉大照顧者一樣,他們將生命的多數時間用在維繫某個人的生命與基本生活。這個被照顧的對象與照顧者有著相同的姓名與身體,照顧者早晨帶著時間出門,夜間帶著餐食回家。這一個成為自己的父母與子女,無私地奉獻自身,來讓自己被豢養的生命得以繼續。
Thumbnail
在諮商室中,「找不到活著的意義」、「不知道自己要為什麼而活」是來談者常有的低聲告白。「無意義感」是自古以來常見的心理困擾,嚴重者使人失去存活的意願,這反映著人類普遍渴望生活具有目標、價值、意義及理想。亂世浮生中,更多人開始探問,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書籍《生命的禮物》歐文·亞隆◉著 第41篇 談論死亡 & 第42篇 強化死亡與生命的議題 關於「死亡」兩個字,讓我們聯想到了什麼?最直接的恐怕就是沒了呼吸心跳,不再對人世間有任何的反應,肉體軀殼將因終止正常運作而腐壞。身邊的親友因為失去摯愛,而感到憂傷。 回到個人身上,如果不曾面臨死亡的威脅
Thumbnail
我本想要他別再追根究柢,告訴他這一點其實不怎麼重要,但他打斷我,站直了身子問我信不信上帝。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他憤慨地坐回椅子上,對我說這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相信上帝的存在,即使是那些背棄祂的人。這是他的信念,如果有天他對此產生了疑慮,那他的人生將失去意義。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了主角安德魯從對自己隱藏的過去到重新找到生命中的意義的故事。他透過教導他人如何尊重「臨終者」,重新與人接觸,並放下過去的自我偽裝,這本書充滿了愛和治癒的故事。
Thumbnail
藉由回顧自己原生家庭和學校的兩個階段,我再次看見自己很喜歡追求"意義"。一旦當下眼前的事被我判為沒有意義,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死亡對人類的影響,作者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分享了對死亡的思考和感受。他討論了對於疲憊、逃避和生命力的理解,並將這些觀點分享給有同樣想法的人或想了解的人。同時他也表示希望能夠理解每個人在面對極端選擇時所經歷的感受。
Thumbnail
日本漢學大家斯波六郎在《中國文學中的孤獨感》中,探討了自殺者和孤獨感的關係。中年以後的自殺者不怎麼寫遺書,因為他們有非常複雜的情況,往往認為他人無法理解。這種孤獨感是人與生俱來的「不安」,是「憂愁」和「苦惱」。透過自我凝視,挑戰一年讀100本書來解鎖自己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