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喉

錯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閩語小品文9

閩客粵同源詞:嗆(到水、液體)

  1. 台灣閩:<替,台灣教育部>/浞<替>tsák(其他說法不列出)
  2. 客語:kug6 酷 cug6 畜
  3. 粵語:濁<替>zuk6

畜tshiok,濁tsok 都是假借字,文獻上是採用「錯」字,交雜,岔開的意思。

錯喉:謂飲食誤入氣管。

唐 趙璘 《因話錄·角》:“ 寧王 對御坐噴一口飯,直及龍顏。上曰:‘ 寧哥 何故錯喉?’” 唐 李德裕 《次柳氏舊聞》:“ 元宗 於諸昆季友愛彌篤……每與諸王同食,因食之次, 寧王 錯喉,噴上髭。”

另外還有一字,可能是方言造字,記錄在玉篇:
𣢼」:【玉篇】秦力切【集韻】疾力切 tsik,音墍。錯喉也。 切音下字「力」,切音lik, 白音lat, 疾是 ts-,ㄗ聲母, 可以得到 tsat, -> 變音, tsak8 !


後來字,「嗆」,是增義假借字! 取 tshong tshang 的陽入轉字 tshok, tshak! ->tsak8

tshiok ->tsak8, 諧音字,齷齪的「齪」字就是tsak

台日典紀錄詞:

  1. ka-tsa̍k,咳逆,嚨喉塞tio̍h物件ê時起咳(khek)。(咳促
  2. tio̍h-ka-tsa̍k,著咳逆/著咳嗽,嚨喉kheh-tio̍h物件引起嗽。(得咳促
  3. tsa̍k-tio̍h,cha̍k著食物件噎tio̍h嚨喉。(促著
avatar-img
somnobite的沙龍
63會員
967內容數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閩客粵雖偏居海隅,但漢文化淵源流長,始於中原黃河流域,語音雖異,但文字千年傳承不變,想聽保有完整平上去入的詩詞吟唱嗎?想知道閩語漢字書寫嗎?不妨入內一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somnobit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閩語小品文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garbagestoryboy/videos/4031063826966365/ 近日爆紅的台語詞:甘安捏! 當方音寫成書面字時,如果無法以正統的漢字表達,造成的邊際效應,給閱聽人的感覺,就是火星文,就是沒文化!這是傳播媒體需要重視
kam2-a2 閩語小品文 潮汕話跟漳泉廈語約有六七成重疊! 來看潮汕的“䇘”音:oo https://www.facebook.com/richard.weng.923/videos/4433833363301263/ 盂字,就是閩語的oo5! 盂:盛食物或漿湯的容器。 如:「水盂」、「缽盂」。
閩語小品文 泉州腔 《台日典》也有記錄此二詞,只是罕有聽人在用。 1.ké-sí 假死 (1)假裝死去。 (2) 假糊塗。 (3) tio̍h傷ê時假裝真嚴重。影片中的情境是指第二義。 2. khóo-khì 苦氣 悲憤,悲怨。例句:序大人m̄-thang hō͘伊 ∼∼。 中文是「氣苦」:氣惱
https://www.facebook.com/darrenfang/videos/10158771121563615/ 很有意思的地方方言詞彙! 台日典紀錄:ôo-nâ-huih-jiah:搖籃血跡 (泉)出生地。 台灣客家字典:包衣跡:bauˊ iˊ jiagˋ  (四縣腔) 指出生地。例:
這是從臉書一位朋友投到台語社團的貼文,他對台語文讀音的看法,值得台語界的朋友深思。 Kuan-Sheng Chen‎發文到對囡仔講台語: 以下為引用部分(以台語音寫的,採用教育部推薦用字): 此影片的政治內容暫且毋討論,逐家會使來比較王炳忠與羅廷瑋的臺語,兩個人攏非常輾轉,但其中差異便是敢會當連專有
閩語小品文 先看影視頻: 只有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可以輕易地唸出來,雖然是白讀音。前字有漳州腔的味道,tsing5-> tsuinn5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tsông tsiân bîng gua̍t kong, î sì tè siōng song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
閩語小品文系列 https://www.facebook.com/garbagestoryboy/videos/4031063826966365/ 近日爆紅的台語詞:甘安捏! 當方音寫成書面字時,如果無法以正統的漢字表達,造成的邊際效應,給閱聽人的感覺,就是火星文,就是沒文化!這是傳播媒體需要重視
kam2-a2 閩語小品文 潮汕話跟漳泉廈語約有六七成重疊! 來看潮汕的“䇘”音:oo https://www.facebook.com/richard.weng.923/videos/4433833363301263/ 盂字,就是閩語的oo5! 盂:盛食物或漿湯的容器。 如:「水盂」、「缽盂」。
閩語小品文 泉州腔 《台日典》也有記錄此二詞,只是罕有聽人在用。 1.ké-sí 假死 (1)假裝死去。 (2) 假糊塗。 (3) tio̍h傷ê時假裝真嚴重。影片中的情境是指第二義。 2. khóo-khì 苦氣 悲憤,悲怨。例句:序大人m̄-thang hō͘伊 ∼∼。 中文是「氣苦」:氣惱
https://www.facebook.com/darrenfang/videos/10158771121563615/ 很有意思的地方方言詞彙! 台日典紀錄:ôo-nâ-huih-jiah:搖籃血跡 (泉)出生地。 台灣客家字典:包衣跡:bauˊ iˊ jiagˋ  (四縣腔) 指出生地。例:
這是從臉書一位朋友投到台語社團的貼文,他對台語文讀音的看法,值得台語界的朋友深思。 Kuan-Sheng Chen‎發文到對囡仔講台語: 以下為引用部分(以台語音寫的,採用教育部推薦用字): 此影片的政治內容暫且毋討論,逐家會使來比較王炳忠與羅廷瑋的臺語,兩個人攏非常輾轉,但其中差異便是敢會當連專有
閩語小品文 先看影視頻: 只有上了年紀的老爺爺,可以輕易地唸出來,雖然是白讀音。前字有漳州腔的味道,tsing5-> tsuinn5 《靜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tsông tsiân bîng gua̍t kong, î sì tè siōng song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