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到部落換生活(下)】 海邊有個都蘭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久聞「都蘭國」之名,這次終於來拜訪。是的,都蘭部落很霸氣的宣告他們有一個自己的國度,一個山海邊境的理想國度。

都蘭部落是阿美族部落,世居在太平洋邊,依海維生。說起來,都蘭只是村的規模,知名度卻比許多鄉鎮還大。這個部落特別「強大」的原因,來自他們有延續了270年、嚴謹的年齡階層制度,整個部落共分為5個階層、13個階級,老年、中年、壯年、青年、青少年階層,各自有他們的角色和任務,共同維繫部落的運作。

這些年越辦越盛大的「阿米斯音樂節」就在都蘭,由部落族人、也是音樂人舒米恩所發起,不但成為東海岸原住民族的年度盛事,他們更邀請國外的原住民朋友前來交流,成為連結台灣與世界各地原住民文化的一個窗口,扮演起「外交」的角色。

足渡蘭,在地植物製皂

走花東海岸公路台11線,從新東糖廠文化園區旁的小路彎進,就進入都蘭部落的範圍,部落裡的道路整齊劃一,是日治時期留下的,從家戶圍牆上的圖騰,開始嗅到原住民部落的氣氛。我們的腳步在一間植栽特別茂密的門前停下,矮石牆裡的庭院搭了茅草亭,掛上小牌子寫著「足渡蘭」,一個乍看很文青的名字,但可以試著用台語唸唸看,就會發現主人暗藏的幽默。

raw-image
raw-image

這裡是間做手工皂的店,化學工程背景的Dagula大哥和當化妝造型師的太太Avi姐原本在台北工作,十年前他們為了給小孩一個快樂的童年環境決定回到台東,在都蘭找到了喜歡的生活步調而定居下來。Dagula因為興趣和南橋老師傅學了十多年的肥皂製作技術,成為他們開創事業第二春的基礎。

但是手工皂品牌這麼多,足渡蘭的特色在哪裡?部落三寶:檳榔、菸草、小米酒,給了他們靈感。他們認為生長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植物,必定是生長在這裡的人們最需要的,於是嘗試用這三種原料入皂,沒想到推出之後客人反應很好、回購率很高。實際上檳榔跟菸草本具有抑制皮膚過敏的作用,小米酒的米麴則有保濕效果,從此他們專心投入研發台灣在地植物入皂。「跟這塊土地連結這件事情很重要,我們自己做了肥皂之後就很清楚。」Avi姐說。

足渡蘭推出的第一個系列就是檳榔、菸草、小米酒,在「野室」也有賣。

足渡蘭推出的第一個系列就是檳榔、菸草、小米酒,在「野室」也有賣。

足渡蘭的肥皂特色還有來自於Dagula的冷製提煉專利技術,他認真的說明一連串關於製作過程中的化學原理,怎麼樣從空氣中抓取H鍵來使肥皂的結構鏈更完整等等,對不懂化學的我來說,好像變魔法一樣。我只知道試用了足渡蘭的肥皂後發現,不像許多手工皂容易軟爛不扎實,他們的皂不會。Dagula更教我們正確的洗手方式,當肥皂當中的營養成分經過皮膚吸收之後,會在表層形成蠟質保護膜,不但能使皮膚光滑,還有「防潑水」的效果,真是非常神奇。

肥皂就是油加鹼組成的,原理很簡單,但要做得好還是有很多學問。

肥皂就是油加鹼組成的,原理很簡單,但要做得好還是有很多學問。

前面說了那麼多,其實這天我們是來體驗做手工皂的,但因為Dagula已經把配方、工具都準備好了,我們只需要混合、攪拌、倒模、靜置等它凝固,流程很簡單。所以開場的一個小時,他除了聊聊為什麼來到都蘭、製皂的原理之外,都在跟我們哈拉閒聊,很會帶動氣氛的他,可以說根本是被手工皂耽誤的綜藝主持人,但是就像他們會決定搬來都蘭一樣,他覺得交朋友、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事,而我們在這裡體驗到的是慢活的生活態度。

Dagula大哥讓簡單的手工皂體驗過程笑聲不斷。

Dagula大哥讓簡單的手工皂體驗過程笑聲不斷。



都蘭國午宴,來自太平洋的海味

我們就這樣「混」到了中午,準備享用一場「都蘭國午宴」。

午宴設在都蘭部落的老人暨青少年會所,這裡也是接待我們的主人布告的家。走過大片草地,眼前出現一間傳統屋,這是布告為阿公蓋的,他希望老一輩的族人可以透過這樣一個他們熟悉的空間得到歸屬感。每年豐年祭,年輕人、婦女也會來到這裡唱歌跳舞娛樂老人家,表達對他們為部落付出辛勞的感謝。

野味十足的都蘭國午宴。

野味十足的都蘭國午宴。

午宴主廚布告為我們說菜。

午宴主廚布告為我們說菜。

進入這個充滿感情的空間,桌上已擺滿豐盛佳餚,全都是布告他們自己抓的、養的、種的、採的。倒吊魚、鐘螺、糯米椒、鹿角菜……每一道都可以說出食材的由來,而我特別想要點名的是星貝和笠貝,布告說這是「彎腰貨」,意思是要一顆一顆從海邊的礁岩上彎腰採集而來,但也不是隨便採、隨便有,是有經驗的老人家才知道的祕密基地,而且要趁著半夜海水退潮的時候去採,非常辛苦。現在流行說產地到餐桌,我想最身體力行的莫過於原住民了,不管把他們丟到山裡或海邊,他們都能找到可以吃的東西,尤其住海邊的總說:「太平洋就是我們的冰箱」,我也非常喜歡這個豪氣的說法!

星貝和笠貝口感脆甜,很好吃。

星貝和笠貝口感脆甜,很好吃。

餐後,還有兩個驚喜等著我們。布告送上酒粕冰沙,由都蘭唯一、也是全台灣第一個,用傳統釀酒方式申請酒牌的出力釀酒廠生產的酒粕所做,帶著使人微醺又清爽的酒香,大人的滋味啊!帶隊的Rita更加碼安排手碟演奏者阿光(柳哲光)為我們表演,來到戶外草地上席地而坐,聆聽著非常空靈的手碟樂音,真是很魔幻的午後。

好想再慢一點,台東只待兩天一夜真的不夠,也讓安排行程的「我在人文行旅」團隊傷透腦筋,最後Rita為我們選了拉勞蘭和都蘭、山與海,當作是序曲吧,就像Rita說的:「沒玩」才能「沒了」。

阿光演奏手碟,大自然與音樂是最美妙的結合。

阿光演奏手碟,大自然與音樂是最美妙的結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可可雅。是旅行,也是生活的沙龍
60會員
68內容數
近十多年,台灣農村有了創新性的發展,一群人生中途轉換跑道的青農投入,發展出一種生產者與消費者更直接互動的模式。宜蘭縣員山鄉深耕村,2004年賴青松創立「穀東俱樂部」是先驅代表,2013年「倆佰甲」擔起媒合閒置農田和小農的角色。一群有不同專業背景的人,因各種原因來到深溝形成新農聚落,一場青農實驗逐漸形成新型態的農村生活。
2024/02/26
記不清有多久沒踏進國家音樂廳了,但這天是來音樂廳「閱讀」。這場活動很特別,以閱讀為主、音樂為輔,是「獨角獸行動閱讀日」的首次嘗試,我想也是國家音樂廳的第一次。
Thumbnail
2024/02/26
記不清有多久沒踏進國家音樂廳了,但這天是來音樂廳「閱讀」。這場活動很特別,以閱讀為主、音樂為輔,是「獨角獸行動閱讀日」的首次嘗試,我想也是國家音樂廳的第一次。
Thumbnail
2024/02/07
江賢二說:「我仍然相信,藝術可以淨化世界。」而他用了一輩子去實踐。 我曾經造訪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從此對這位藝術家十分景仰,體會到什麼叫做「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小學上美術課時,他就愛上畫畫,但直到40歲,創作出巴黎聖母院系列,他才認定「藝術是我可以走的一條路,這輩子有資格當畫家」。
Thumbnail
2024/02/07
江賢二說:「我仍然相信,藝術可以淨化世界。」而他用了一輩子去實踐。 我曾經造訪台東金樽的「江賢二藝術園區」,從此對這位藝術家十分景仰,體會到什麼叫做「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小學上美術課時,他就愛上畫畫,但直到40歲,創作出巴黎聖母院系列,他才認定「藝術是我可以走的一條路,這輩子有資格當畫家」。
Thumbnail
2024/02/01
可不可以說這輩子沒看過富士山就像沒到過日本?至少我自己一直在心中許願,怎麼樣都要去一次富士山吧! 冬天的白頭富士是最美的,最能表現它勻稱的山形,於是這次的冬季旅行選擇了富士五湖與滑雪。
Thumbnail
2024/02/01
可不可以說這輩子沒看過富士山就像沒到過日本?至少我自己一直在心中許願,怎麼樣都要去一次富士山吧! 冬天的白頭富士是最美的,最能表現它勻稱的山形,於是這次的冬季旅行選擇了富士五湖與滑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賊賊只剩兩個文章的時間,就要卸任海派特派員的職務了,能不能有緣繼續擔任特派員呢?就請大家繼續支持 #一烈海派過生活。今天讓我們往北走到豐濱鄉的豐富部落,隱藏在光豐公路上的部落,有著咖啡的故事。 如果常閱讀阿美族部落移民史的朋友,會常看到 #Tingalaw 這個辭詞彙,它既指一個族群,也指一個地方。
Thumbnail
賊賊只剩兩個文章的時間,就要卸任海派特派員的職務了,能不能有緣繼續擔任特派員呢?就請大家繼續支持 #一烈海派過生活。今天讓我們往北走到豐濱鄉的豐富部落,隱藏在光豐公路上的部落,有著咖啡的故事。 如果常閱讀阿美族部落移民史的朋友,會常看到 #Tingalaw 這個辭詞彙,它既指一個族群,也指一個地方。
Thumbnail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Thumbnail
文 / 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 參與共識營,發現每個團隊不論是透過文化、產業的方式推動地方創生,於本質上都是透過「教育」在發揮「影響力」。 而在處理地方問題的同時,創生團隊與外部團隊的合作,甚至有良性競爭的必要性,才能於有限的資源中,發展出最有影響力的成績。以後壁的兩個創生單位而言,俗女村在區域與硬體
Thumbnail
想像一座靜謐深山,繁衍千萬茶樹,落葉滋養成茂密新芽,樹根延展有似無際大海,數百年來,數千年來,枝枒粗壯如神的臂膀,如屋宇遮風擋雨,護佑緬甸無數生靈。
Thumbnail
想像一座靜謐深山,繁衍千萬茶樹,落葉滋養成茂密新芽,樹根延展有似無際大海,數百年來,數千年來,枝枒粗壯如神的臂膀,如屋宇遮風擋雨,護佑緬甸無數生靈。
Thumbnail
2021/11/04 新東糖廠 都蘭國小社區 達麓岸部落屋
Thumbnail
2021/11/04 新東糖廠 都蘭國小社區 達麓岸部落屋
Thumbnail
你喜歡吃粽子嗎?你吃的是哪一種粽呢? 臺東的各部落裡藏著多種「部落粽」, 我們常見的阿粨 (abai)、奇拿富(cinavu)、還有一般西部朋友較少聽過的 (qavay),都是「用葉片包裹米糧澱粉」的原住民傳統食物。它們到底有什麼異同之處呢?
Thumbnail
你喜歡吃粽子嗎?你吃的是哪一種粽呢? 臺東的各部落裡藏著多種「部落粽」, 我們常見的阿粨 (abai)、奇拿富(cinavu)、還有一般西部朋友較少聽過的 (qavay),都是「用葉片包裹米糧澱粉」的原住民傳統食物。它們到底有什麼異同之處呢?
Thumbnail
久聞「都蘭國」之名,這次終於來拜訪。是的,都蘭部落很霸氣的宣告他們有一個自己的國度,一個山海邊境的理想國度。(more)  
Thumbnail
久聞「都蘭國」之名,這次終於來拜訪。是的,都蘭部落很霸氣的宣告他們有一個自己的國度,一個山海邊境的理想國度。(more)  
Thumbnail
「區區四小時的車程,卻彷彿坐上了時光機,轉換至了另一個文明。」 從五月那場旅行歸來後開始,即便中間被雜事煩擾許多,筆者我仍銘記著這句話,這是抵達德文後最深刻的感受。與其說是來見證油芒如何改變這片土地,這趟旅程更像是放下一切包袱,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交互關係、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的一堂課程。
Thumbnail
「區區四小時的車程,卻彷彿坐上了時光機,轉換至了另一個文明。」 從五月那場旅行歸來後開始,即便中間被雜事煩擾許多,筆者我仍銘記著這句話,這是抵達德文後最深刻的感受。與其說是來見證油芒如何改變這片土地,這趟旅程更像是放下一切包袱,重新思考人與自然的交互關係、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的一堂課程。
Thumbnail
9年前,莫拉克颱風過境臺灣,帶來豪大雨,房屋受損、路斷橋毀,因而搬遷至鄰近瑪家鄉,異地重建禮納里部落。但踏至重建部落,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傳統冬暖夏涼的石板屋、百步蛇圖騰,而是是整齊的永久屋、筆直的街道、同色系的外牆,居住的永久屋雖然舒適安全,但卻失去部落原有的傳統文化氛圍,因而創立「深活共構」。
Thumbnail
9年前,莫拉克颱風過境臺灣,帶來豪大雨,房屋受損、路斷橋毀,因而搬遷至鄰近瑪家鄉,異地重建禮納里部落。但踏至重建部落,映入眼簾的並非是傳統冬暖夏涼的石板屋、百步蛇圖騰,而是是整齊的永久屋、筆直的街道、同色系的外牆,居住的永久屋雖然舒適安全,但卻失去部落原有的傳統文化氛圍,因而創立「深活共構」。
Thumbnail
四百多年前,這是一壟壟沙洲所砌成的月牙灣兒。沿著紅髮人所蓋的城堡上行,是一堆一堆的沙丘(叫做鯤鯓),像極了排排羅列的大鯨魚。於是,就從一鯤鯓、二鯤鯓、三鯤鯓一路向上走,抵達了熱鬧的市鎮。每日,要抵達市鎮,就必須渡著船兒,迎著拍踏的浪濤,往更內陸走,才能著陸。
Thumbnail
四百多年前,這是一壟壟沙洲所砌成的月牙灣兒。沿著紅髮人所蓋的城堡上行,是一堆一堆的沙丘(叫做鯤鯓),像極了排排羅列的大鯨魚。於是,就從一鯤鯓、二鯤鯓、三鯤鯓一路向上走,抵達了熱鬧的市鎮。每日,要抵達市鎮,就必須渡著船兒,迎著拍踏的浪濤,往更內陸走,才能著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